苑麗麗
【摘 要】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存在怎樣的問題,分析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尋找克服這些問題的對策,建立新課程所期盼的積極、和諧的、有效的師生互動,提高數(shù)學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課堂教學;師生互動;有效性
1 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意義
1.1 有利于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新課程標準》倡導的新型師生關系就是“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給教師角色的定位是“平等中的首席”,要求教師在與學生對話、互動中,是一個學習者,是—個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構建知識和經(jīng)驗的指導者,也是學生學習的激勵者與促進者。教師由教學活動的“主宰者”、“指揮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師角色轉變的重心在于使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轉變?yōu)閹熒ソ袒W,彼此形成—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1.2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缎抡n程標準》指出“自主探索、動手實踐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數(shù)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主動的、生動活潑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睅熒挠行Щ涌梢约ぐl(fā)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生要有充分的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在自主探索、親身實踐、合作交流的氛圍中,解除疑惑,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并有機會分享同學的想法。在親身體驗和探索中認識數(shù)學,解決問題,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技能和方法。
1.3有利于學生經(jīng)歷數(shù)學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過程。師生的有效互動往往是從提出問題開始,讓學生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過程,更好地理解數(shù)學知識的意義,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同時又在解決問題結束,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知識的意識與能力,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愿望和信心。師生的有效互動可讓學生充分經(jīng)歷觀察、實驗、猜測、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動。學生通過自身的“再創(chuàng)造”活動,使新知識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中,成為有效的知識。對于每一個學習主體,沒有互動就無法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學習。
2 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
2.1形式單一,重師生互動,輕生生互動。課堂師生互動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作為課堂互動雙方中的一方時,學生可以以學生個體、學生小組、學生全體三種身份出現(xiàn)。目前課堂教學比較多采用的師生互動是教師與學生全體、教師與學生個體的互動,而教師與學生小組、學生小組與學生小組、學生個體與個體之間的互動較少,形式比較單一。據(jù)調查發(fā)現(xiàn):不同的教育方式產(chǎn)生的教學效果是不同的,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平均回憶率為:教授講授5%,學生閱讀10%,視聽并用20%,老師演示30%,學生討論50%,學生動手70%,學生教別人95%。加強生生互動,定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2.2內容單調,重認知互動,輕情感互動。師生間的互動一般包括認知互動和情感互動,目前課堂教學多以掌握知識為主要目標,重視認知互動。許多教師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形成看成是可有可無的,因此課堂上缺乏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教師舍不得花時間讓學生展示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師生間彼此借鑒,共同進行情感體驗。馬斯洛的心理層次學說指出:每個人在物質需要得到滿足之后,都有歸屬與愛的需要。學生的這種心理需要在課堂上就表現(xiàn)為對鼓勵、快樂和成功的熱切盼望,這是人之天性。因此課堂師生間的互動既要重視認知互動,也要加強情感互動。
2.3 缺乏深度,重形式互動,輕實質互動。許多課堂互動徒具形式,無實質內容,教師的課堂提問沒有思考價值和實質內容。如問:“四邊形內角和是不是等于360度”等問題,學生只需運用死記硬背的知識就能解決。
3 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提高師生互動有效性的策略
3.1設計大問題和發(fā)散性問題,擴大互動空間。所謂大問題和發(fā)散性問題即粗放式的問題,這種問題應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可選擇性,可讓學生對問題的解決作多種假設與猜想,不是按既定程序作一蹴而就的驗證。如人教版七年級數(shù)學《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銷售中的盈虧問題》的教學,有些教師把教科書中的探究1做如下處理:
探究1:某商店以每件60元的價格賣出一件衣服,盈利25%,這件衣服的進價是多少?利潤是多少?
探究2:某商店以每件60元的價格賣出一件衣服,虧損25%,這件衣服的進價是多少?利潤是多少?
探究3:一商店在某一時間以每件60元的價格賣出兩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虧損25%,賣這兩件衣服總的是盈利還是虧損,或是不盈也不虧?
這樣處理表面上看是分解了難度,有利于學生完成問題。實際上是把活生生的生活中的問題變成了枯燥無味的數(shù)學問題,學生無法感受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喪失了培養(yǎng)學生融入社會、明辨是非的能力。當教師把大問題和發(fā)散性問題拋給學生后,就如同把學生置于一個偌大的陌生空間,學生可以放開手腳,在茫然無助后又必須加強聯(lián)系找到救生之路??蔀閷W生擴大互動空間,豐富互動內容。
3.2設計合作學習,拓寬互動途徑。合作學習是課堂互動中的一種重要形式,小組合作學習有效地拓寬了生生互動的途徑。為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教師要盡量利用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個性不同進行異質分組,組內每一位成員都要有自己的職責,扮演不同的角色,并讓小組成員定期交換分工。小組學習時,要讓每一位組員在小組內部充分發(fā)表意見,小組向全班匯報學習成果時,要鼓勵小組成員積極補充。小組討論時,教師要深入各組內,參與學生學習,從中發(fā)現(xiàn)學生思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指導學生相互交流的方法。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個體間發(fā)生互動,了解他人學習方式,模仿他人行為,增進彼此感情,提供互相借鑒的機會。
3.3 設計有效提問,激活學生思維,提高互動的效率。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個問題往往比解決—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解決問題只要有技能,而提出問題需要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教師的提問要有思考價值,能夠鞏固已學知識、啟發(fā)思維活動,引起對所學內容更深層次的思考。如:人教版七年級數(shù)學《平行線的判定公理》的教學中,判定公理的推導過程可以這樣設計提問。
總之,增強課堂中師生的有效互動,是促進有效教學的關鍵。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需要,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陛,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