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音
摘 要:小學美術教學中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是十分重要的。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是美術教學的重要任務。學生的觀察能力越強,他們欣賞美、感受美、表現(xiàn)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也就越強。作為一個美術教師,必須結合美術學科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關鍵詞:小學美術;觀察力;培養(yǎng)
觀察是人們認識世界的窗戶,是思維的起點。觀察能力是智力活動的源泉。在學生學畫活動中提高其觀察力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小學生觀察力的發(fā)展與培養(yǎng)觀察是有目的、有計劃的知覺過程。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呢?下面筆者就如何在美術課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1.指導學生仔細觀察
任何一種事物都有一定的特點。如人的形體特點是胖瘦、高矮、年齡的大小、著裝,等等。這和作文中的外貌描寫的觀察方法差不多。指導學生觀察物體要特別仔細,不能只看大概,一定要抓住物體的特征。我們對任何事物都要有一個新奇的感覺,哪怕是最常見的物體,也不能馬虎,一定要細心去研究,分析它們有何特點,把它們的特點記于心,隨時隨地能準確地說出它們的特征來。只有克服了視而不見的現(xiàn)象,對作畫或寫作,才會有很大的幫助。
2.教會學生掌握比例
關于比例的特點,這個是關鍵問題,也是一個較難的問題,學生一般難以掌握。對初學者來說,觀察時最好進行目測,長期堅持就會熟能生巧。
如畫一個人的正面形象,在沒有掌握比例前,學生往往會把人的雙眼畫在人物的頭頂上,給人一種很不舒服的感覺。這就是因為不懂得比例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教會學生掌握比例的特點,以便更準確地反映物體結構特征。
3.培養(yǎng)學生反復對比
學生要達到能準確地反映客觀物體的特征,更清楚地認識事物,在初學時就必須養(yǎng)成反復對照比較的良好觀察習慣,進而認真思考分析。例如,同一物體在不同的角度所表現(xiàn)出的特征是不同的。教師運用實物演示給學生看,教會學生運用反復對照比較的方法,這樣才能取得正確認識,在刻畫物體特征時才真實具體、形象逼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4.教學學生抓住色彩特點
色彩是每個人都特別感興趣的內容之一,尤其是小學生更為喜愛各種色彩。如彩色水筆就是學生最喜愛的學習用具之一。如果某個學生特別喜愛某種顏色,他(她)就會用這種色彩畫更多東西。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色彩的教學不可忽視,應放在較重要的位置。那么究竟怎樣培養(yǎng)學生對色彩特點的觀察呢?其一,對各種顏色要進行對比,看看它們的深淺區(qū)別。教師要運用色彩演示給學生看,使之認識各種顏色的深淺。其二,要準確地說出各種顏色的名稱。例如,“紅色”,就有朱紅、大紅、土紅、曙紅、玫瑰紅之分。那么物體是什么紅色,就要準確地說出它的名稱來。凡是在美術課中所涉及的各種顏色,筆者通常在自然界中或學生們身著的服裝、文具盒圖案色或鉛筆色以及課本書中的某一顏色舉例,使學生在作畫時,盡可能的直觀、準確。
5.創(chuàng)造是觀察力的再現(xiàn)
在小學高年級可適當地根據平常觀察到的物體進行一些簡單的創(chuàng)作。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簡單的創(chuàng)作教學,其方法一般是結合材料要求進行創(chuàng)作、命題創(chuàng)作、范畫變換再創(chuàng)作、增減內容創(chuàng)作等,將平常觀察到的有關物體有意識地進行創(chuàng)作教學。如將觀察到的樹木、房屋、小鳥、花草、小橋流水等分別畫在紙上,然后讓學生根據這些材料多選或少選,組合成各種不同形式的畫面,這樣學生所畫的內容都不一樣,會有一定特色且生動有趣。題目可自己命題,另外也可以讓學生把自己觀察到的其他物體再現(xiàn)于畫紙上,這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促進學生觀察力的培養(yǎng),發(fā)展他們的想象力。
總之,觀察力的培養(yǎng)就是學生對事物認識分析的過程,既能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良好習慣,又能提高他們對繪畫和寫作的興趣,更主要的還能提高他們對事物的認識能力和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陳欣欣.生命教育融入美術課程的行動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7.
[2]張 坤.地域文化資源在小學美術課程中的開發(fā)和利用[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0.
[3]丁維雅.美術牽動學生 學生帶動美術[J].學周刊,2011(15).
[4]林 玲.如何在美術課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J].內江科技,2011(7).
(作者單位:浙江省松陽縣古市鎮(zhèn)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