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小蘭
摘 要:作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教研課題。作文教學中,引導學生端正寫作文風,積累寫作素材,模仿借鑒寫法,是中學生作文教學的大膽嘗試。
關鍵詞:作文教學;積累觀察;寫作借鑒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初中生要做到:“能寫記敘文,簡單的說明文、議論文和一般應用文,做到思想感情真實、健康,內容具體,中心明確,條理清楚,文字通順,不寫錯別字,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格式正確,書寫規(guī)范、工整。初步養(yǎng)成修改文章的習慣。”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最難教的是作文,學生最難寫的也是作文。學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語文教師的指導,而教師教學時時常抱怨學生寫作基礎不好,作文素養(yǎng)不高。因此,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筆者結合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探究。
一、轉變思想認識,端正寫作文風
很多學生對寫作持消極態(tài)度,不喜歡寫,不主動寫,導致 寫作積極性不高,作文水平低下。一些學生平時寫作,照抄照搬例文。一到考試,便無言可寫,更有甚者,把考試中“閱讀理解”照抄幾段,拼湊在自己作文里。
要想徹底扭轉這一現(xiàn)狀,教師必須使學生在心理上認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歡作文。引導學生認識到寫作是一種表達,可以留住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從而積累了豐富的人生閱歷。寫作是一種積極的情感活動的過程。情有所感,才會有所作,而且情感活動還會貫穿作文過程的始終。
二、注重觀察生活,培養(yǎng)寫作興趣
學生缺乏寫作興趣,懼怕寫作,主要是因為他們不善于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和現(xiàn)象。觀察是引導學生熟悉生活,獲得廣泛豐富的感性知識的重要途徑,觀察是學生認識的源頭,是寫作的起點。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抓住時機,通過觀察,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興趣。
(一)觀察世間萬物,培養(yǎng)寫作興趣
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對周圍事物好奇的特點,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認真仔細地觀察周圍事物,幫助他們收集作文的材料,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興趣。比如寫游記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次參觀游覽活動,在參觀游覽的過程中,組織學生了解參觀景點的歷史文化,聽聽導游人員的講解,看看周圍有趣的事物,動腦子想想自己在了解了這些歷史文化知識后有什么具體的感受。把這些所見所聞所感真實地記錄下來,都是真實實用的寫作素材。在觀察的過程中,學生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也培養(yǎng)了寫作興趣。
(二)觀察生活現(xiàn)象,培養(yǎng)寫作興趣
豐富多彩的生活是習作的源泉,要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學會理解生活。生活無處不在,人人都有生活。那么,如何讓學生觀察生活、了解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呢?平淡的生活中每天都發(fā)生著各種各樣的新鮮事,引導學生去關注這些新鮮事,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各方所持的觀點態(tài)度,透過事件思考人生的哲理,提升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
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應鼓勵學生全景式的掃描生活,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生活。生活越豐富,學生作文的素材和情感內容就越豐富,作文和生活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國家教育部新頒行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強調,作文教學要重視生活,從生活出發(fā),感悟生活,用生活中生動有趣的事來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引導學生寫真實的事情,力求寫實,作文水平才可得以提高。
三、積累語言素材,模仿借鑒寫法
在生活中尋找素材,在積累素材中體現(xiàn)生活,生活就是激發(fā)我們的寫作興趣、充實寫作內容的最大源泉。教育部新頒行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引導學生“養(yǎng)成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力求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要使學生作文有話可說,有物可寫,就必須注意積累寫作材料,提倡多閱讀文章。那么,怎么在生活學習中積累語言素材呢?
(一)從現(xiàn)行教材中積累語言素材?,F(xiàn)行人教版教材中有許多名言警句、人生格言、成語諺語等好詞佳句,如陳年佳釀,使人回味無窮,它們都是前人語言的精華,是學生語言積累的好資源。如四年級上冊的《觀潮》一文,上完課文后讓學生積累語言素材,比如好詞:屹立、人聲鼎沸、浩浩蕩蕩……佳句:完調的錢塘江橫臥在眼前……
(二)從各類媒體中積累語言素材。21世紀的今天,電視、電腦等媒體已進入千家萬戶,教師要鼓勵學生欣賞精彩畫面、動人音樂的同時,用心聽其中的語言,如中央電視臺中的《詩詞大會》《漢語橋》……讓學生看電視、聽采訪,隨時記錄解說詞中優(yōu)美的詞語和句子,為以后的寫作做好鋪墊。
(三)從課外閱讀中積累語言素材。閱讀是學生寫好作文的基礎,課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一個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如《作文選》中大多是與學生年齡相仿的優(yōu)秀學生的作品,里面有很多的優(yōu)美的句子、段落可供積累。還有一些學生感興趣能讀懂的名著《西游記》《水滸傳》等,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劃出自己喜歡的詞語與句子。這樣積累下來的詞語、句子也就不少了。
要真正落實語言的積累,教師應該讓每位學生準備一本摘抄本,隨時記錄好詞佳句,并且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品味語言,使記錄的詞語、句子,最終內化為學生腦中的寶藏,隨用隨取。
總之,教師在寫作教學中,要堅持轉變學生的思想認識,端正寫作文風。同時,注意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積累語言素材。寫作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的積累堅持,才會產生質的飛躍。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