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登峰
(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湖南 長沙 410007)
論庭審駕馭
范登峰
(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湖南 長沙 410007)
庭審駕馭包括法官對于庭審的指揮、引導、干預、裁斷。法官對于庭審的指揮體現(xiàn)為法官推動庭審進程、保障庭審條件、調度庭審人員等。法官在法庭中的引導體現(xiàn)為法官在庭審中引導公訴人及訴訟參與人各司其職、各盡其能、各行其權。法官在庭審中的干預體現(xiàn)為法官對于庭審過程中違反法律規(guī)定、違反法庭規(guī)則或者對于完成庭審任務無益等行為予以制止以及促使公訴人、訴訟參與人積極實施某些活動以保證庭審活動有序有效進行。法官在庭審中的裁斷體現(xiàn)為法官在庭審過程中對于庭審應當如何進行以及對庭審已經完成的任務進行確認而進行判斷和處理。
庭審駕馭;指揮;引導;干預;裁斷
“刑事庭審中心論”的提倡反映出人們對于如何發(fā)揮刑事庭審的功能寄予重望。盡管刑事庭審任務的完成需要訴訟參與人及公訴人等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但關鍵在于法官如何駕馭庭審。刑事庭審不能在刑事審判中發(fā)揮人們所期待的功能原因很多,其中法官對庭審的駕馭能力是重要原因之一。因為“相同或者類似的一起訴訟糾紛,一樣開一次庭,有的法官庭審結束后便對案件事實和法律情況了如指掌,甚至可以當庭宣判;而有的法官庭審結束以后對當事人爭議的焦點所在卻仍模糊不清,對具體應予適用的法律仍猶豫不決,不得不另行排期再次開庭?!盵1]關于庭審駕馭,學界往往從法官的“庭審指揮權”或者“訴訟指揮權”的角度進行討論。對于庭審駕馭的基本內容,學界的觀點林林總總,概括起來包括指揮、控制、指導(引導)、處理、闡明、禁止、許可、介入等[2-7]。庭審駕馭的目的,無非就是為了完成刑事庭審的任務、保障刑事庭審順利進行。
一般而言,庭審駕馭包括法官在庭審中的指揮、引導、干預、裁斷。
法官對于庭審的指揮主要是指法官推動庭審進程、保障庭審條件、調度庭審人員等行為。
一是推動庭審進程。推動庭審進程主要是指對庭審時間的安排和分配,包括開庭的日期、庭審持續(xù)時間以及庭審時間分配等內容。開庭日期的安排除考慮審判組織相關人員的時間外,要盡量考慮公訴人及訴訟參與人出庭時間的協(xié)同性,同時還要考慮當?shù)鼗蛘邍抑卮蠡顒拥劝竿庖蛩?。庭審持續(xù)時間包括案件連續(xù)開庭持續(xù)的天數(shù)以及每天開庭持續(xù)的時間,這方面既要考慮被告人的受審能力等情況,也要考慮看守所的辦公時間、法院法警等工作人員的辦公時間等因素。庭審時間分配包括法庭調查、法庭辯論等重要庭審步驟在整個開庭時間中所占的比重,以及在具體的舉證、質證、辯論過程中法官、公訴人及被告人、辯護人等訴訟參與人可以花費的時間幅度。
二是保障庭審條件。保障庭審條件包括法庭面積的保障、庭審環(huán)境的保障以及庭審設備的保障。在我國,法庭的建設較為規(guī)范,《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法庭建設標準》第20、27、30、31、33條都有明確規(guī)定,因而一般情況下,法庭面積的保障、庭審環(huán)境的保障以及庭審設備的保障不是一個問題。但在被告人人數(shù)眾多以及旁聽人數(shù)眾多的案件庭審過程中,還有一些問題需要加以關注,如辯護人坐席的保障、旁聽人員參與旁聽的保障、被告人與辯護人的席位保障、庭審環(huán)境制冷及供暖保障、庭審設備座位與電路接口保障等。
三是調度庭審人員。調度庭審人員主要是指法官在庭審過程中對法警、書記員等庭審輔助人員的安排和指令。法官在庭審過程中對庭審輔助人員的調度主要圍繞兩個目的:一是服務庭審;二是維護秩序。調度庭審人員服務庭審的主要任務在于協(xié)助法庭出示證據(jù)、引導訴訟參與人參與訴訟活動、記錄庭審活動等。在協(xié)助法庭出示證據(jù)方面,主要包括傳遞書證、物證等供公訴人、訴訟參與人查閱、辨認,通過音響設備播放錄音錄像等。在引導訴訟參與人參與訴訟活動方面,主要是引導證人出庭、退庭、閱讀庭審筆錄并簽字等。在記錄庭審活動方面,主要是指導書記員記錄好庭審活動的主要、關鍵內容。由于書記員的記錄水平參差不齊,法官應當在庭審中對關鍵內容予以特別提示,以免漏記、錯記。對于公訴人、辯護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法官雖然要引導他們充分發(fā)揮各自作用,但不屬于法官指揮、調度的對象,因為盡管公訴人、辯護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在庭審過程中都要服從法官的安排、遵從法官的要求,但各自隸屬不同的陣營,各自有不同的訴訟目標,特別在對抗式訴訟模式中,法官處于中立的狀態(tài),法官不應指揮公訴人、辯護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活動。
法官對于庭審的引導主要是指法官通過交代法庭規(guī)則、交代權利與義務、交代案件爭點等方式引導公訴人以及訴訟參與人各司其職、各行其權。交代法庭規(guī)則、交代權利與義務主要是保證庭審有序進行,交代案件爭點主要是保證庭審有效進行。法官在庭審中的引導是庭審完成任務、實現(xiàn)目標最為重要的。引導作用發(fā)揮得好壞,取決于法官發(fā)現(xiàn)、歸納、表達等能力的高低。
首先,發(fā)現(xiàn)。法官的發(fā)現(xiàn)能力是由法官的經驗、閱歷、智力等綜合因素決定的。法官在庭審中發(fā)現(xiàn)問題,主要通過“聽”“觀”“設”等方式?!奥牎笔侵阜ü僖朴趦A聽。由于庭審要充分貫徹言詞原則,因而公訴人、辯護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主要是通過口頭的方式在法庭上表達自己對案件事實的認識、態(tài)度、意見,因而法官對于公訴人、辯護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提問、回答、發(fā)言都要仔細傾聽,這樣才能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把握案件的爭議所在?!坝^”是指法官要善于觀察?!霸O”是指法官要善于通過庭審條件創(chuàng)設發(fā)現(xiàn)案件真相的方式。因此,法官除能夠熟練運用法律外,還應當具有熟練運用司法經驗、審判技巧、洞察社會問題及其解決之道的能力,這才是智慧的法官[8]。
其次,歸納。歸納包括法官對案件無爭議事實的確定及案件爭點的確定兩個方面。法官在庭審中對無爭議事實進行確認,具有重要的意義:(1)確認無爭議事實是鞏固庭審成果的重要方式。庭審確認無爭議事實,實際上就是對案件事實的當庭認定。(2)確認無爭議事實,可以提高庭審效力、節(jié)約司法資源。經過一定的環(huán)節(jié)后,確認無爭議事實也就意味著與此有關的舉證、質證無需重復進行,也就縮小了爭議范圍,從而提高庭審效力、節(jié)約司法資源。(3)確認無爭議事實,有助于明確爭議焦點、確定案件爭點。無爭議事實確認后,意味著有爭議的事實也基本同步得以確定,因而有助于明確爭議焦點、確定案件爭點。法官確認無爭議事實應注意:無爭議事實應圍繞要件事實進行,所謂要件事實就是對犯罪構成有影響的事實;無爭議事實應在控辯雙方意見的基礎上由法官加以提煉;無爭議事實的確定應取得控辯雙方當庭的明確認可并記錄在案。法官在庭審中歸納爭點,是以法官對案件的爭議焦點有全面充分認識為前提的,法官在發(fā)現(xiàn)案件問題的基礎上,需要對爭議焦點進行提煉,從而形成案件爭點。所謂“爭點”,是指在刑事訴訟中,控辯雙方必須首先要找到司法辯論的著眼點(起點),也就是“爭論的起點”或者“辯論者雙方對立的觀點所引起的停頓之處”[9]。爭點歸納在復雜案件的審理中發(fā)揮著“定軸”的功能[10]。法官確認爭點應注意:爭點必須是對證據(jù)能否采信、犯罪事實是否成立以及影響犯罪構成與刑罰裁量的爭議問題;爭點的確定應在控辯雙方意見的基礎上由法官加以提煉;爭點的確定應聽取控辯雙方的意見。
第三,表達。表達的目的在于法官讓庭審參與人員明了法庭規(guī)則、明確各自職責,特別是理解庭審意圖。表達的基本要求是法官應當將相關內容表述得準確、易懂、得體。所謂準確,就是要求法官的意思表達必須符合法律的規(guī)定,不能違反法律規(guī)定,不能讓庭審參與人員產生歧義。易懂,就是要求法官的表述方式應當根據(jù)受眾的具體情況進行,對于公訴人、辯護人的表述盡可能用法言法語,對于不太熟悉法律的民眾盡可能用通俗的語言,對于普通話水平不高的人盡可能用當?shù)赝ㄐ械恼Z言進行,同時適當控制語速、音量、語氣等等。得體,是指法官在讓受眾理解庭審意圖的同時,應當注意自身作為法官的身份,不能用低俗、粗俗的言詞,不能使用有損法官公正、中立形象的語句。
法官在庭審中干預的目的在于保證庭審有序有效地進行,根據(jù)這一標準,法庭上法官的干預包括激發(fā)性干預與否定性干預兩種形式。激發(fā)性干預是鼓勵、許可公訴人以及訴訟參與人實施某些庭審活動的干預;否定性干預是限制、禁止公訴人、訴訟參與人以及旁聽人員實施某些行為的干預。干預的方式包括提示、打斷、警告、訓誡、責令退出法庭、強行帶出法庭以及通過追究法律責任(罰款、拘留、刑事責任)的方式進行干預。
法官在庭審中的裁斷,包括程序裁斷與實體裁斷。程序裁斷指是法官對于庭審應當如何進行而進行的裁斷。實體裁斷是法官對庭審過程中就案件證據(jù)、案件事實、行為定性、刑罰裁量已經完成的任務進行確認而進行的裁斷。裁斷與刑事審判中的裁定與判決既有聯(lián)系,也有區(qū)別。刑事審判中的裁定與判決屬于庭審中的裁斷,但庭審中的裁斷不限于裁定與判決,還包括決定,如對于回避申請是否支持、異議是否成立,等等。不論是庭審過程中的裁定、判決還是決定,對于庭審中的相關事項都具有相應的決定性。
首先,程序裁斷。庭審中的程序裁斷包括依申請進行的裁斷和依職權進行的裁斷兩種。一般情況下,法官主要通過依職權進行裁斷而對庭審進行駕馭;依申請進行的裁斷主要是在公訴人或者訴訟參與人就庭審應當如何進行提出建議或者異議時進行的裁斷。法官在庭審過程中需要依職權主動進行裁斷的事項包括法定的裁斷事項及酌定的裁斷事項。法定的裁斷事項是指法律規(guī)定(包括法律及司法解釋)法官對案件庭審進行必須做出的裁斷,如是否延期審理。酌定的裁斷事項是指法官對法律未加規(guī)定,但因為個案庭審中發(fā)生的對庭審開展產生影響的特殊情況進行的裁斷,如對于被告人體力不支是否休庭進行的裁斷。法官依職權進行裁斷,應當遵循積極主動、職權法定、直接公開等原則。依申請進行裁斷主要包括對公訴人及訴訟參與人為保證自己正常行使法定權利而提出的建議和要求、公訴人及訴訟參與人為制止對方不當庭審行為而提出的異議和要求、公訴人及訴訟參與人對于庭審安排而提出的建議和要求進行的裁斷。公訴人,特別是訴訟參與人為保證自己正常行使法定權利而提出的建議和要求在庭審過程中較為普遍,如提出給被告人卸下械具、因為當庭提交的新證據(jù)而提出給予必要的準備時間、被告人提出給予充足的時間發(fā)表辯護意見,等等。法官依申請進行裁斷,應當遵循積極應對、即時裁斷等原則。
其次,實體裁斷。實體裁斷涉及到案件證據(jù)、案件事實、行為定性、刑罰裁量等諸多方面,有些是庭審當場能夠完成且應當完成的,有些是庭審當場不能完成但需要對相應狀態(tài)予以固定的,因而庭審中的實體裁斷包括結論性裁斷與階段性裁斷。
所謂結論性裁斷是指有關案件事實是否成立、行為是否構成犯罪以及如何量刑的裁判結果。結論性裁斷應當注意兩點:一是能判盡判。只要是法庭能夠當庭宣判的,盡可能在當庭宣判。之所以強調能判盡判,一方面是凸顯庭審的功能,讓庭審在審判中發(fā)揮決定性作用,提高庭審效率;另一方面是提高案件審判的透明度,減少暗箱操作的可能性。二是確保質量。對于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適用法律明確的案件,特別是被告人認罪認罰的,當庭宣判并不困難,但對于事實復雜、證據(jù)龐雜乃至適用法律分歧很大的案件,在“讓審理者裁判、讓裁判者負責”的背景下,當庭宣判無疑讓法官承受的壓力更大。因此,應當理性認識當庭宣判的現(xiàn)實可能性,不能將當庭宣判率作為一個硬性指標來要求所有的刑事審判。在追求高效的同時,一定要確保公正。
所謂階段性裁斷,是指庭審就案件證據(jù)、案件事實、行為定性及刑罰裁量已經形成了影響作出最后結論的階段性結論。所謂的階段性,是指基于庭審活動,法庭對有關案件證據(jù)、事實、行為定性、刑罰裁量情節(jié)作出的一定程度的結論,這一結論是形成結論性裁斷必須完成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或者一個階段。因而盡管階段性裁斷不是結論性裁斷,但是已經為結論性裁斷的作出打下了基礎,并且結論性裁斷必須受制于庭審過程中作出的階段性裁斷,一旦階段性裁斷已經做出,結論性裁斷只能沿著階段性裁斷確定的方向繼續(xù)開展或者在階段性裁斷決定的可能性中進行選擇。應當說,階段性裁斷是所有刑事庭審都必須實現(xiàn)的目標:在當庭宣判案件的審理過程,結論性裁斷應當是由一個個階段性裁斷推演而來;對于不能當庭宣判的案件,雖然不能在庭審中得出最后的結論,但可以從階段性裁斷的確定來預測案件最后結論的走向。
近些年來,雖然庭審駕馭的整體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但庭審駕馭存在的問題仍然不容忽略。如某項調研指出,從某中級法院及15個基層法院386件刑事案件的庭審評查來看,大部分法官開庭時均有瑕疵和不足[11]。
庭審駕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xiàn)為法官在庭審中指揮、引導、干預、裁斷的作用發(fā)揮不足或者發(fā)揮過度。因而庭審駕馭的問題包括駕馭不足和駕馭過度兩種類型。駕馭不足是指刑事庭審時,因為法官庭審駕馭能力欠缺或者客觀原因制約法官駕馭庭審能力的發(fā)揮,使得庭審未能有效進行或者有序進行。駕馭過度是指刑事庭審過程中,因為法官不當干預使得公訴人、訴訟參與人的作用未能充分發(fā)揮,或者法官越位使得庭審人員的角色混亂,導致庭審未能在刑事審判中發(fā)揮應有作用或失去了應有的價值。
庭審駕馭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從庭審駕馭能力提高的時間來看,庭審駕馭能力的提高包括即時提高與遠期提高兩種方式。所謂即時提高,是指法官基于現(xiàn)有業(yè)務水平和綜合素質,通過運用一定的方法提高庭審駕馭能力。所謂遠期提高是指法官通過不斷的學習和長期的積累提升庭審駕馭能力。對于資深法官,由于有長期的庭審經驗積累,因而庭審駕馭能力一般優(yōu)于擔任審判崗位不久的法官。但剛剛走上審判崗位的法官,基于現(xiàn)有的業(yè)務能力和綜合素質,通過熟記起訴內容、借鑒同類案件、擬定庭審提綱、制作庭審預案、備好參考資料等方法也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庭審駕馭能力。庭審駕馭能力的遠期提高取決于法官和法院兩個方面。就法官個人而言,應當通過不斷的學習、觀摩、總結等方式提高庭審駕馭能力;就法院而言,可以通過組織培訓、制作庭審規(guī)范、進行經驗交流等方式提高法官的庭審駕馭能力。目前,部分法院制訂了《庭審通則》《突發(fā)事件應急處置方案》,還有些法院經常組織法官進行庭審觀摩,這些均有助于法官庭審駕馭能力的提高。
[1]沈志先.駕馭庭審[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19.
[2]龍宗智.刑事庭審制度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362.
[3]徐陽.法官刑事訴訟指揮權的權能解構[N].人民法院報,2004-04-14.
[4]蔡杰,馮亞景.我國刑事法官庭審指揮權之探討[J].法學研究,2006(6):114.
[5]王亞明.訴訟指揮權:問題及對策[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54.
[6]施亞芬.論我國刑事法官庭審指揮自由裁量權及其程序控制[J].刑事司法論壇,2011(1):93.
[7]蔡墩銘.刑事審判程序[M].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2:47.
[8]王申.法官的實踐性知識與智慧導向[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11(6):39-42.
[9]舒國瀅.“爭點論”探賾[J].政法論壇,2012(2):12-34.
[10]黃湧.民事庭審中爭點歸納環(huán)節(jié)的問題樣態(tài)與對策[J].人民司法,2013(5):26-30.
[11]楊凱.三位一體:刑事審判的思維、理念與技能[A]//萬鄂湘.建設公平正義社會與刑事法律適用問題研究——全國法院第24屆學術討論會獲獎論文集(下冊)[C].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1011.
On Controlling Criminal Trial
FAN Deng-feng
(Changsha Intermediate People's Court,Changsha,Hunan 410007,China)
Controlling criminal trial includes judge's command,direction,intervention and verdict during the proceeding of criminal trial.Judge's command in the proceeding embodies as enhancing the smoothness of the proceeding,ensuring the conditions of the trial,and scheduling people during the proceeding.Judge's direction in the proceeding reflects as that all participants in the proceeding should comply with the judge's orders,so everyone in court can perform his own function.Judge's intervention in the proceeding includes warn,caution and even punishment given by judge during the proceeding of a trial to any participant or bystander who violates the order of the courtroom.Judge's verdict on the trial includes the judgment and disposing of matters related with facts,evidences,legal issues according to substantive law and procedural law.
controlling criminal trial;command;direction;intervention;verdict
DF718.2
A
1672-934X(2017)06-0155-05
10.16573/j.cnki.1672-934x.2017.06.025
2017-10-18
范登峰(1965-),男,河南新野人,法學博士,主要從事刑事司法、法律文化、民事執(zhí)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