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筆者參加研學共同體研修活動,看了省參優(yōu)精品課堂教學錄像,聽了專家、老師的報告和點評,結合自己的一點思考,從物理核心素養(yǎng)出發(fā),以課堂片段的形式,對物理觀念、實驗探究、科學思維、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予以簡要闡述。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物理觀念;實驗探究;科學思維;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48(2017)2-0039-2
2016年9月,筆者有幸參加了紹興市高中物理研學共同體研修活動,聽了與會專家和老師的報告、點評,尤其是看了2016年省參優(yōu)精品課堂教學錄像,感觸頗深。為此,本文以“自由落體運動” 的幾個片段為例,共同賞析物理核心素養(yǎng)的落實。
片段一:引課
開課伊始,老師為同學們準備了一棵“樹”,樹上用細線掛有不同的物體,有大小氣球,有蘋果、石塊等重物。然后,請學生上來用剪刀把細線剪斷,發(fā)現(xiàn)有直線下落的,有偏離直線下落的,有下落快的,有下落慢的。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這是物理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生活中的現(xiàn)象妙趣橫生,也雜亂無章。從這些生活實例中提煉物理問題,如研究對象的確定便是物質(zhì)觀的表現(xiàn),確定研究直線下落就是運動觀的呈現(xiàn)。這樣,我們的課題便水到渠成。其真是物理核心素養(yǎng)——物理觀念的體現(xiàn)。[1]
片段二:隨手實驗
經(jīng)過學生的討論、猜想最終確定物體下落的快慢可能與物體的質(zhì)量、形狀、物體所受的阻力有關。
師:將一張紙分成大小不同的兩張,同時從同一高度靜止釋放,讓學生觀察落到講臺過程的快慢情況。
生:同時下落到講臺(幾乎)。
師:將一張紙分成大小不同的兩張,將大的揉成團,同時從同一高度靜止釋放,讓學生觀察落到講臺的快慢情況。
生:大的那張(重的那張)先到桌面。
師:將一張紙分成大小不同的兩張,將小的揉成團,同時從同一高度靜止釋放,讓學生觀察落到講臺的快慢情況。
生:小的那張(輕的那張)先到桌面。
師:將一張紙分成幾乎相同的兩張,將一張揉成團,同時從同一高度靜止釋放,讓學生觀察落到講臺的快慢情況。
生:揉成團的先到桌面。
片段三:牛頓管實驗
通過以上隨手實驗的輕重對比幾乎一樣快,輕重對比重的快,輕重對比輕的快,同樣重對比體積小的快。學生稍加思考便能總結出決定物體下落快慢的主要因素是空氣阻力。課堂自然過渡到老師的預設設問——“如果沒有空氣阻力會怎樣?”
學生很興奮,回答聲此起彼伏。真的嗎?揭開牛頓管的“神秘面紗”。(自制牛頓管,超大,中間用自制鐵架臺活結固定,可自由翻轉(zhuǎn)。)
師:請同學們注意觀察玻璃管中的兩樣東西。
生:鐵片、羽毛。
師:輕重明顯吧!形狀還是差不多的噢!同時從同一高度靜止釋放,注意看兩物體的下落情況。
生:鐵片快,鐵片先到。
師:好,我把空氣抽掉些(少抽會),請同學們注意看實驗現(xiàn)象。(老師用大塑料板在牛頓管背后擋了一下)
生:差不多一樣快了,羽毛變快了,……
師:我把空氣盡量抽掉(多抽會),請同學們注意看實驗現(xiàn)象。(老師用大塑料板在牛頓管背后擋了一下)
生:一樣快了,同時到了,……
“物理”教人格物致理,教人求真務實,教人以文化人。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進行,離不開實驗探究和科學思維這兩只腳,這是物理學科的特色。課堂中老師從展現(xiàn)生活中的落體現(xiàn)象為切入點,讓學生提出問題,形成猜想和假設;到隨手實驗讓學生獲取和處理信息;到牛頓管中空氣的有無、多少對比,讓學生形成結論;在課堂實驗探究過程中,在師生、生生交流中,對實驗的現(xiàn)象以及實驗結論進行交流、評估、反思。這些就是物理核心素養(yǎng)——實驗探究的要求所在。[2]
片段四:文本呈現(xiàn)
教材是教學的藍本,是知識、方法的重要載體。教學離不開教材,脫離了教材,我們的教學便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精讀教材,學習教材,創(chuàng)新地使用教材是獲得有效教學的重要手段。
(1)傳統(tǒng)呈現(xiàn)
傳統(tǒng)呈現(xiàn)是指我們在講解重力加速度和緯度之間的關系時,將教材中的表格直接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如圖1所示),講解表中數(shù)據(jù),告訴他們重力加速度和緯度的關系。
(2)動態(tài)呈現(xiàn)
動態(tài)呈現(xiàn)是我們在講解重力加速度和緯度之間的關系時,先將表中緯度這組數(shù)據(jù)蓋住。如果是PPT的話可將它事先割去,請學生先觀察不同地點的重力加速度值,然后將緯度值一個一個動態(tài)呈現(xiàn)出來(如圖2所示)。在動態(tài)呈現(xiàn)過程中學生基本上能自行總結出重力加速度和緯度的關系。
(3)立體呈現(xiàn)
立體呈現(xiàn)是我們在講解重力加速度和緯度之間的關系時,將不同地點的重力加速度值標到地球儀中。重力加速度和緯度的關系便以3D的形式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關系自然明朗了。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教材,可能就是物理核心素養(yǎng)——科學思維的表達。
諸如這樣的精彩片段在課堂中還有很多,如根據(jù)“浙江最美媽媽”自編例題。真如網(wǎng)友的感慨:“從物理學上講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愛的世界沒有力學。那一瞬間,一個平凡的女人學會了乾坤大挪移,完成了一個奇跡。”這種例題的設計給我們的是滿滿的正能量。如做一下“看看你反應的快慢”,在測定過程中學生分組進行,后指定一學生讓他轉(zhuǎn)幾圈后再測定其反應時間,前后時間對比一下,結論是顯然的。布置一下讓學生去測一下愛喝酒的老爸酒前酒后的反應時間,結論是肯定的:“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從生活實例中抽象出物理模型,從書本實驗中回歸生活,在課堂設計上注重以人為本和以文化人,在課堂教學中強調(diào)學生的領悟和實踐。這種對科學和技術的正確態(tài)度以及責任心,能遵守科學倫理和道德規(guī)范,這就是物理核心素養(yǎng)——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的寫照。
由于筆者文筆有限,對這些片段可能表述不清,也可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吧。有興趣的讀者可上網(wǎng)查尋(浙江教研網(wǎng)http://jys.zjedu.org/)。通過對這些教學片段的賞析,回顧我們的課堂教學、課堂設計。我們的有效課堂應如何加以體現(xiàn),我們的核心素養(yǎng)應如何予以落實,這些都值得我們?nèi)シ此肌?/p>
參考文獻:
[1]袁海江.對一堂優(yōu)質(zhì)課若干教學片斷的賞析與反思[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1,40(Z1):35-36.
[2]袁海江.物理演示實驗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J].物理教學探討,2012,30(1):34-37.(欄目編輯 羅琬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