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臣,楊穎秀
(1.東北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4;2.東北師范大學 教育學部,吉林 長春 130024)
英語高考制度改革對大學英語課程政策執(zhí)行的挑戰(zhàn)與應對
江 臣1,2,楊穎秀2
(1.東北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4;2.東北師范大學 教育學部,吉林 長春 130024)
新一輪高考制度改革中英語科目的改革方案備受熱議,政策調整產生的變化不僅對基礎教育英語教學產生強大的導向性,對高校也會產生后續(xù)效應,特別是對大學英語課程政策執(zhí)行帶來諸多挑戰(zhàn)。筆者在對英語高考制度改革解讀的基礎上,總結新政策對學生英語學習產生的消極影響,進而指出這些影響對大學英語課程政策執(zhí)行提出的挑戰(zhàn),并就如何應對挑戰(zhàn)提出相應的實施建議。
英語高考制度;大學英語;課程政策執(zhí)行
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要探索全國統(tǒng)考減少科目、不分文理和外語等科目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等措施,新一輪國家層面的高考制度改革就此拉開序幕。各學科中英語高考制度變革幅度最大,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熱議。隨著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出臺,各中學的課程政策實施自然會做出相應的調整,探索與新英語高考制度相適應的教學方式。然而在當前條件下改革可能對學生英語學習產生的消極影響不僅會影響中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也會對高校和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略有疏忽,則可能導致英語高考改革的蝴蝶效應[1]28-29。在對高校產生的各種影響中,對大學英語課程政策執(zhí)行產生的影響最為突出,因為新英語高考制度的執(zhí)行結果會直接影響學生進入大學后的英語學習,為大學英語課程政策執(zhí)行帶來各方面的挑戰(zhàn)。
(一)英語高考制度改革的背景
1961年12月發(fā)布的《教育部關于從1962年起高等學校招生外國語考試成績作為正式分數的通知》決定將外語考試成績作為正式分數[2]398,但直到1979年高考外語成績才開始按10%計入總分,隨后外語科目在高考中所占分值逐年遞增,至1983年開始以100%計入總分,如今外語特別是英語已經成為重要的高考必考科目。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高考制度改革備受關注,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繼發(fā)布的改革方案都推出了大幅度的英語高考改革計劃和措施。高考改革以外語科目為試金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突出體現在對英語教學狀況的不滿、對英語學科價值和地位的質疑上。不少人認為英語教學對學生的束縛過大,教學投入和效果不成正比,而我國英語教學質量偏低的原因之一就是英語高考未能實現全面的能力考查;因此,會在一定程度上誤導英語教學[3]30-31。同時社會上還出現了英語無用論、英語學習是“文化侵略”等負面表達。這些試圖削弱英語教學的認知,導致社會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對英語教學的價值和意義產生弱化的傾向。而事實上,上述觀點存在各種片面性:如對語言測試反撥作用的泛化和夸大,把改變英語教學現狀的希望寄予改革考試制度;沒有認識到作為國際通用語的英語在國內已經成為相當比例國民的工作需求和地方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需求[4]223-227;在英語教學中過分強調母語文化的負遷移作用等[5]234??梢娕c其他學科相比,人們對英語學科的關注度較高,英語學科教學面臨的問題和存在的誤解較多,也更具爭議性。對英語高考制度進行改革是大勢所趨,英語高考改革兼具機遇與挑戰(zhàn)。
(二)英語高考制度改革的走向
北京市早在2013年10月公布的《2014—2016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見稿)中就擬將英語考試分值由150分降低到100分,英語實行社會化考試,一年兩考,學生三年內可多次參加考試,以最好成績計入高考總分。2014年9月發(fā)布的《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中規(guī)定英語分值不變,試行一年兩考,以總分150分計入總分。浙江省和上海市作為改革試點隨之推出各自的高考改革方案,規(guī)定英語學科考試分值及占比不變,實行一年兩考。與此同時,社會中廣泛出現了英語報考門檻線,各類大學將規(guī)定錄取學生的英語成績等輿論??梢姰斍坝⒄Z高考改革主要是圍繞考試次數、考試分值、是否社會化以及錄取方式四方面展開。從中央和地方政府發(fā)布的政策看,可以確定各地即將逐步實施一年兩考。雖然政策目前沒有對英語考試分值和錄取方式做出變動,也沒有對英語高考社會化進行具體說明,但由于改革方案還處于探索階段并未十分明朗化,社會出現了降低英語高考分值、英語高考社會化、高校將根據英語成績錄取學生等猜測和誤讀。高考制度改革是對制度本身的不斷完善,不難看出各項改革舉措的初衷是積極的,然而在當前條件下,改革實施后對英語學科教與學產生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
(三)英語高考制度改革對英語教與學的影響
高考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上連高等教育,是高等學校人才培養(yǎng)的起點,下引基礎教育,對普通中小學的教育教學具有明顯的導向性。新政策的執(zhí)行必然對中學英語的教與學產生直接影響,最終影響大學新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首先,一年兩考在沒有改變以應試能力為主要考查內容和以分數為錄取標準的前提下,多數學生為了取得更好的成績計入總分,在英語考試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只能有增無減,不僅可能加重學生的學習壓力,也會加劇英語課程教學的應試性。其次,在沒有改變整個高考錄取機制的前提下,減少英語在高考中的分值或取消英語一門科目,學校、教師和學生就會弱化甚至放棄英語學習轉而投入其他科目的競爭中去,學生的學習負擔不但沒有減輕,還無形中降低了學生的英語水平。再次,且不說目前還不具備社會化考試的條件,社會化英語考試可能影響學校英語課堂教學秩序,使學生對學校英語學科學習的重視度下降,社會化考試還可能催生大批的社會培訓機構,由于不同地域、不同地區(qū)以及不同個體之間獲得英語教學資源機會存在差別,勢必會引發(fā)新一輪的不公平[6]77-80。最后,設立大學英語錄取“門檻線”極大地增加了英語基礎較差學生的學習壓力,這種一票否決英語成績沒達標學生的報考權不僅有悖于公平原則,也將會強化應試性的英語學習行為。因此,盡管改革的各種初衷是積極的,但在當前條件下英語高考改革一旦實施,將會對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和學習態(tài)度產生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對學生進入大學的英語學習銜接產生不可忽略的阻礙。大學不得不在較大難度上努力扭轉大學新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2007年《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以下簡稱《課程要求》)與2015年《大學英語教學指南》(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教學指南》)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同時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為了確保課程政策執(zhí)行取得預期的效果,學校和課堂在課程設置、教學模式和教學評價等方面將會有所改變,進行依據課程政策要求的有效實踐,而英語高考制度改革可能導致的學生英語學習應試化、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普遍弱化、英語水平兩極化以及對英語學習產生的消極態(tài)度等負面影響把英語教學的困難轉移至大學,對大學英語課程政策的執(zhí)行帶來各方面的挑戰(zhàn)。
(一)挑戰(zhàn)大學英語課程體系設計
《課程要求》指出,各高等學校應結合實際情況和學校特色設計各自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將各類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有機結合?!督虒W指南》指出,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由基礎階段的通用英語課程和后續(xù)階段的專門用途英語課程和跨文化交際課程構成。通用英語課程是大學英語基礎階段面向全體學生的必修課程,但大學生在入學時參差不齊的英語水平會促使學校根據入學水平測試對學生進行分級別授課。因材施教本身沒有問題,但學校往往會在課程配置上為高級別學生提供更多的課時、師資和教學硬件配置等優(yōu)越條件,導致課程資源不平等分配,最終使學生之間的英語語言能力差距進一步加大,呈現兩極化趨勢。一些具備條件的高校開發(fā)了基于計算機和網絡的大學英語聽說課程,但弱化的英語聽說能力以及應試化教學會導致一些學生甚至選擇“掛機”的方式完成課程要求,導致課程如同虛設,浪費了大量寶貴的課程資源。大學英語多層次立體化選修課程體系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學習體驗,而強化的應試性英語學習慣習使學生更傾向于選擇以考試為目的的語言技能培訓類課程,英語基礎一般或較差的同學在選課時會產生畏難情緒,傾向于選擇比較容易獲得學分的課程,這就導致一些基礎級別選修課選修人數過多,而發(fā)展級別選修課如專門學術英語等課程由于選修人數不夠而無法開課的情況,使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不能被及時滿足。
(二)挑戰(zhàn)大學英語新教學模式采用
改革傳統(tǒng)教學模式,《課程要求》提倡采用課堂面授和基于計算機網絡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式[7]7。在課堂教學方面,新教學模式要體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教學指南》要求教學活動實現由“教”向“學”的轉變,形成以教師引導和啟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為主要特征的教學常態(tài)?;诮嬛髁x等理念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特別強調協作與會話,需要學生積極參與,但由于學生英語語言交際能力較差,難以順利完成教學活動,致使教師課堂教學費時低效,難以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往往被迫回歸以講授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同時,應試化的語言學習慣習使學生進入大學后仍然以被動接受為主,對教師講授教材知識點存在依賴性。部分學生甚至會對以學生為中心的新教學模式產生抵觸,不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使教師采用新教學模式的積極性受到挫傷。在基于計算機網絡自主學習方面,新教學模式應能使學生選擇適合自己需要的材料和方法進行學習,幫助學生獲得學習策略的指導,逐步提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然而由于受到長期被動且機械式的英語學習方式影響,不少學生進入大學后缺少學習英語的興趣以及對自己學習負責的動機和信心,也不知道如何根據自己的特點、水平和時間確立自己的學習目標并靈活恰當地安排自己的英語學習內容和方法,處于消極的應付學習狀態(tài),使強調個性化和自主學習的計算機網絡英語學習沒能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三)挑戰(zhàn)大學英語評估體系實施
教學評估是《課程要求》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對學生學習的評估分為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兩種;《教學指南》提出應加強形成性反饋,實現“對學習結果的終結性測試”與“促進學生學習的形成性測試”的有機結合。形成性評估作為大學英語綜合評估體系的有益補充近年來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對大學英語課堂學習進行的形成性評估主要包括學生課程學習檔案記錄、教師觀察記錄和學習效果評價三方面[8]10-11,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表現和成果進行記錄和評價。然而,由于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不足,特別是聽說能力較弱或存在較大差距,導致其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較低或兩極化,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和提交課程作業(yè)的質量不高,難以向教師傳達其學習過程中的真實信息。對基于計算機網絡的自主學習進行的形成性評估主要采取網上自學記錄的形式,記錄自主學習過程和學生作業(yè)完成情況,但強化的應試教學使學生英語學習以被動接受為主,不知道如何根據自己的水平有針對性地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方式并控制學習進程。網絡自主學習往往呈現出隨機性和碎片性等特征,不能對學生學習效果提供系統(tǒng)和全面的反應。被動學習還會影響學習者的自我評估和自我反思。因為沒有真正認識到自己英語學習的問題,也就難以對教師提出的反饋意見和自己的英語學習進行深刻的反思。
為了應對英語高考制度對大學英語課程政策執(zhí)行的挑戰(zhàn),解決課程政策執(zhí)行的問題,促進課程政策有效執(zhí)行和教學目標的實現,本文提出以下應對策略。
(一)提升領導者的課程領導力,整合課程政策執(zhí)行資源
把握大學英語課程變革的取向、實質和目標,有效組織人員制定出符合學校和學生實際情況的校本課程轉化方案,需要課程領導者具有較高的政策水平、領導智慧和豐富的課程理論知識等專業(yè)能力[9]12。課程領導者應具備充分的課程發(fā)展知能,認識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后現代課程理論在建立大學英語課程體系中的重要意義,還需要與學生進行廣泛的溝通與交流,充分考慮學生的能力和今后的發(fā)展需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專業(yè)差異設置不同的大學英語必修和選修課程,讓學生各學所需、各盡所能[10]284-286。建立大學英語課程體系時還要兼具靈活性和公平性,根據教師、學生和社會需求的變化不斷進行調適。
課程領導者不僅要為學校課程的實施提供資源,更重要的是要整合人力、物力、財力和信息等課程實施資源。計算機網絡技術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語言學習資源和多樣化的語言應用機會,在確保學生獲得充足在線學習機會的前提下要配備教師或利用技術手段對學生網絡在線學習的質量進行有效監(jiān)控和管理。各類選修課的開設對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課程領導者應該鼓勵教師發(fā)揮自己的專長,調動教師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開設兼顧趣味性與實效性并為學生喜愛的選修課程。在信息管理方面要善于發(fā)揮課程信息的宣傳作用,如通過校園網全面介紹大學英語課程,使學生不僅能夠了解每門課程的基本信息和有關動態(tài)信息,引導學生合理選課。
(二)提高教師課程政策執(zhí)行能力,為教師提供立體化培訓
新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手段對教師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提高教師課程政策執(zhí)行能力需要為教師提供多層次和多方面的立體化培訓。由于我國大學英語教師的基數較大,教師獲得培訓的機會仍不充足,且分配不均。培訓質量有待提高,多數培訓是與出版社共同組織的與教材相關的培訓。培訓多以一次性形式提供,不能為教師提供持續(xù)性的教學理論與實踐支持。因此,在國家層面應專門進行籌劃,并加大教師培訓的資金投入,繼續(xù)增加培訓的力度和普及面,確保培訓的質量和實用性。學校方面不僅要鼓勵教師個體的終身學習,通過制定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激勵教師提高自身專業(yè)素質[11]247-248,而且要積極促進教師之間的互動,通過教師之間的合作分享教學經驗,提供技術幫助以及獲得來自教師群體的支持。
在培訓內容上要兼顧系統(tǒng)教學理論知識、教學實施能力和教育信息能力的提升。為教師提供各種針對英語學習理論和教學策略的培訓可以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設計水平。為教師課程實施提供現場指導能夠幫助教師認識到教學實踐中存在的不足,使之積累對課堂現場環(huán)境因素及其關系做出準確判斷的經驗,更有效地組織課堂活動,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培訓應注重信息能力的提高,特別是在網絡教學模式下教師應具備的基礎理論和技能,如信息時代英語教學理論基礎、技術基礎和藝術基礎[12]166。
(三)培養(yǎng)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開展學習者訓練
促使學生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才能使基于計算機網絡的教學模式順利開展,才能使教師對學生網絡自主英語學習的評估建立在真實有效的反饋信息之上,使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者和受評者成為學習的主人和評價的主體。學習者訓練是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一條關鍵途徑,主要包括元認知知識、元認知策略和認知策略三方面內容。元認知知識是學習者對自己作為學習者、對于影響語言學習因素和對于語言教學的性質所持的總體看法,這些知識幫助學習者了解自己的學習風格、偏好,形成正確的、更為積極的態(tài)度;元認知策略幫助學習者確立自己的學習需求和目標,根據學習目的選擇材料和資源,并監(jiān)控和評價自己的學習效果,促進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負責;認知策略是幫助學習者高效處理各類學習任務和學習情境的具體語言學習策略[13]88-89。我國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普遍較弱,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學習者訓練,一方面促使學生重新審視自己帶有偏見的認識,轉變學生內在的學習觀念,激發(fā)學生管理自己英語學習的意識和信心;另一方面?zhèn)戎貙W習策略的掌握,不僅要通過元認知策略培訓,協助學生確立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了解學習過程并進行自我評估,實現宏觀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還要強化對英語學習策略的認識、實踐和成功運用,增加學生運用語言學習策略完成學習任務的信心,促進新的教學模式和評估模式得以順利實施。
外語學科作為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先行者為我國高考制度改革開辟了新的路徑。然而在探索改革的道路上,一方面要在多方調查論證、設計科學的改革方案并因地制宜先行試點的前提下穩(wěn)步推進高考外語改革[14]5-6;另一方面必須對改革可能產生的影響有充分預見,盡量減少改革產生的負面效應,使改革的收益最大化[15]57。對接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堅持英語教育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英語高考改革無論怎么改,其目的應該是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以滿足學生未來發(fā)展的需要,并迎接全球化時代的挑戰(zhàn)和機遇,而以削弱英語教學地位為代價是否能實現這些目標需三思而后行。高考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對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當前高考制度背景下,英語高考改革不僅對基礎教育英語教學具有較強的導向性,起到重要的反撥作用,同時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起點。本文基于對英語高考制度改革可能對學生英語學習產生的不利因素,分析其對大學英語教學產生的后續(xù)影響,旨在為大學英語提供相應的課程政策執(zhí)行建議,進而保障大學英語課程目標的實現與英語高考制度改革的順利進行。
[1] 程曉堂.要充分預見英語高考改革的蝴蝶效應[J].外國語,2015,38(1).
[2] 康翠萍.一種分析的范式:中國高等教育政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 黃遠振,薛常明,蘭春壽.高考英語命題:現實與訴求[J].課程·教材·教法,2008(4).
[4] 魯子問,張榮干.中國外語能力需求調查與戰(zhàn)略建議[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5] 陳紅,蔡朝輝,戴祝君.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研究:演進與變革[M].鎮(zhèn)江:江蘇大學出版社,2009.
[6] 杜文軍,張婷婷.英語在高考中“倒退”現象的思考[J].教學與管理,2015(2).
[7] 王守仁,王海嘯.我國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現狀調查及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發(fā)展方向[J].中國外語,2011,8(5).
[8] 周娉娣,秦秀白.形成性評估在大學英語網絡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電化教學,2005(105).
[9] 鐘啟泉,岳剛德.學校層面的課程領導:內涵、權限、責任和困境[J].全球教育展望,2006(3).
[10] 文秋芳.大學英語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課程論視角[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2,44(2).
[11] 楊希燕,楊澂.高校英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5).
[12] 陳堅林.計算機網絡與外語課程的整合[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
[13] 徐錦芬.大學外語自主學習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14] 戴煒棟.堅持英語教育的重要性,穩(wěn)步推進高考外語改革[J].外國語,2014(6).
[15] 束定芳.外語高考改革新攻略[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
[責任編輯:何宏儉]
Challenges Brought by Reform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of English Subject to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
JIANG Chen1,2,YANG Ying-xiu2
(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Changchun 130024,China;2.Faculty of Education,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
The new round reform o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of English subject has come into a heated topic of debate.The changes brought by policy adjustments will not only have powerful orientation impacts on secondary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but also bring 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llow-up effects in which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is the major challenge.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form,the essay summarizes its negative influences on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and then points out the challenges of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At last,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cope with those challenge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of English Subject;College English;Curriculum Policy Implementation
10.16164/j.cnki.22-1062/c.2017.01.029
2016-03-17
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學研究重點課題;東北師范大學教學改革課題(2014DSJX021)。
江臣(1979-),女,吉林長春人,東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博士研究生;楊穎秀(1955-),女,吉林長春人,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
G42
A
1001-6201(2017)01-01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