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秋紅 余棟福 方子榮
摘 要 20世紀以來,隨著社會生活的多元化、復雜化,性騷擾問題成為一個較為突出的社會問題。但我國現(xiàn)行法律大多數(shù)局限于事后懲罰且沒有專門的法律法規(guī)來保障公民的性權益。鑒此,本文通過分析我國當下的各類社會保障機制和司法運行模式,從而更好的促使符合當下經濟發(fā)展水平和司法實際的多元化性騷擾預防機制的構建。
關鍵詞 性騷擾 法律功能 預防機制
作者簡介:羅秋紅,廣東警官學院2014級本科生;余棟福、方子榮,廣東警官學院2015級本科生。
中圖分類號:D922.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2.259
一、我國性騷擾的現(xiàn)狀
21 世紀以來性騷擾事件的頻發(fā)引起了公民對性騷擾預防機制的諸多思考。2016年6月,21歲的女實習生張某被實習時認識的南方日報記者成某實施強奸,事后很多女實習生表示她們之前也受到過成某的騷擾和挑逗,這引起輿論軒然大波。張某的受害緣因不由得使我們深思:在被性騷擾的情形下,如何將不法分子繩之于法?如何對性騷擾說“不”?如何更好的建立性騷擾的事前預防機制?因此,研究實施性騷擾者的犯罪心理與社會發(fā)展的關系,以及借鑒外國性騷擾的相關法律,以促進我國的性騷擾預防機制的建立健全是十分必要的。
最近幾年,類似記者性騷擾女實習生、教授性騷擾女學生等事件層出不窮。性騷擾預防機制在我國的司法實踐中仍屬于嶄新而陌生的領域,存在的普遍現(xiàn)象是大部分辦案人員仍對我國性騷擾現(xiàn)狀不了解,加之當事人遇事多采取忍氣吞聲的方式,路人對加害者的性騷擾行為視而不見。可以看出的是這也反映了當下對性騷擾的定罪和取證較難,關于防治性騷擾現(xiàn)象發(fā)生的法律不夠完善等現(xiàn)實法制和技術的局限。加之我國現(xiàn)行的教育體制中缺少對公民形成正確性觀念的引導,性騷擾現(xiàn)象屢禁不止,愈發(fā)猖獗。
我國目前對性騷擾并沒有進行明確的界定,學術界對性騷擾的定義也存在諸多不同觀點,且公民對于性騷擾對象的認識還存在局限性,當今性騷擾的對象已經從女性世界擴散到了男性世界,從成人世界擴散到兒童世界,對性騷擾進行立法存在很大的困難。在取證方面,性騷擾多通過言語挑逗和肢體摩擦等較為隱秘的方式進行,一般來說取證難度相比其他案件高。正是由于這些困難的存在,我國關于性騷擾方面的立法、事后懲罰程序都面臨較大的困難。本文立足我國國情,通過調查和研究,力圖構造符合當下經濟發(fā)展水平和司法實際的多元化的性騷擾預防機制。
二、與性騷擾相關的立法情況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雖然在與性騷擾相關的一些方面作出了規(guī)定,但法律上對性擾騷仍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2005年8月修改后的《婦女權益保障法》第四十條規(guī)定:“禁止對婦女實施性騷擾。受害婦女有權向單位和有關機關投訴”。這是我國法律首次明確提出反對性騷擾的一條法律法規(guī),也是我國探索性騷擾立法的一個進步,然而,我們可以看出其對性騷擾的概念并沒有做出明確的界定。
德國對工作場所性騷擾的法律概念做了如下規(guī)定:工作場所性騷擾是指凡故意地以性方面的特定行為舉止,侵害到工作場所中受雇人之人格且對這些行為經被害人明顯地加以拒絕。德國這一立法規(guī)定明確了工作場所的性騷擾問題。
在美國,聯(lián)邦政府平等就業(yè)機會委員會于1980年、1990年發(fā)布的指導對于防止工作場所性騷擾發(fā)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而聯(lián)邦法院在判例中確定工作場所性騷擾違反《民權法案》第七章,并且在1986年確定“有報酬”與“敵意工作環(huán)境”兩種類型的性騷擾。
在日本,同性間不當言行構成性騷擾。在行政管理方面有勞動省于1998年公布的指導方針,將工作場所性騷擾分為“對價型”與“環(huán)境型”兩類,只適用于與工作密切相關的情況且保護對象限為女性受雇者。2013年12月24日,日本厚生勞動省頒布了經修改的《男女雇用機會均等法》準則,其中規(guī)定同性間的不當言行也屬于性騷擾。
中國臺灣對受雇者工作過程性騷擾做了相對有亮點的情形規(guī)定,即將求職者對明示或暗示之性要求、具有性意識或性別歧視之言詞或行為,作為勞務契約成立、存續(xù)、變更或分發(fā)、配置、報酬、升遷、降調、獎懲等的交換條件。在西方,這是一個包含嚴格的上下級關系和權力關系的概念,甚至,在一開始的時候,它被嚴格地界定在“工作場所”中。這說明性騷擾在工作場所中占有較大比例,只是我國尚未給予重視。
綜上所述,其他國家和地區(qū)對性騷擾的定義都有相似之處,故在我國,對于工作場所性騷擾可借鑒外國的定義,因為其定義中明確了性騷擾的內容、行為方式以及被害人的主觀意愿,以及明確了性騷擾侵犯的是被害人的身體或精神以及人格尊嚴。另外對于工作場所性騷擾可以參照美國、日本等國家將其分類型對待處罰。但在借鑒中我們必須考慮到除工作場所以外,在公共場所也有性騷擾的發(fā)生,如何預防和減少工作場所和公共場所的性騷擾,本文將在后面提出一些粗略的建議。
三、完善我國性騷擾預防機制建議
目前,關于性騷擾的問題在我國已經逐漸開始受到廣泛的重視,隨著當下性意識的普遍覺醒,將來應如何采取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來進一步防止這類事情的發(fā)生,并謀求更好的解決之道,實在需要我們加以更多的關注,我國可以通過效法其他先進國家的經驗來構建一套完善的性騷擾預防機制,把完善該制度的時間戰(zhàn)線拉長,將其分為幾個階段,從而來設置一個既能符合國際認知又能適應我國法治本土需求,又能讓所有的公民都能免受性騷擾的侵害并維護個人尊嚴和性自由的機制。
(一)第一階段的建議
1.政府部門應該提供一些專用的場所來避免女生遭到性騷擾。比如:公交上特設女生專座;地鐵上設立女性的單獨車廂。通過這些預防措施來減少女性在社會生活中與男性的沖突,從而在保護女性人身安全和利益的同時,也減少性騷擾他人者可性騷擾的機會,繼而營造一個相對穩(wěn)定安全和諧的環(huán)境,從而減少性騷擾現(xiàn)象的發(fā)生。
2.提供更多工作崗位,盡量更加合理的分配就業(yè)機會,制定夫妻就近安全、工作的激勵政策,解決長期兩地分居的問題。進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夫妻間性生活穩(wěn)定。這也是從人性上來解決這個問題,力圖從滿足夫妻間性需求方面來解決生理需要,維持夫妻間生活穩(wěn)定的同時還能防止對性騷擾問題發(fā)生的概率。
3.學校方面,有必要開設一些性教育的課程,通過師長的諄諄教誨和循循善誘,增加學生對于性騷擾問題的認識,從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性觀念。而這就需要有專門的課程來滿足這個教育需求,也就是要有專門針對性教育的課程來對中小學生從小進行性教育,讓中小學生從小形成健康良好的性觀念。轉變中國傳統(tǒng)觀念中羞于談性和恥于談性的觀念,從而增加中小學生的性知識,更加懂得如何保護自己。
4.社會方面,應當通過形式多樣的方法宣傳性教育知識和法律法規(guī),通過加大性教育知識和反性騷擾技巧的宣傳力度,讓廣大人民群眾認識到性騷擾問題的嚴峻性的同時,增加對反性騷擾的認識。通過開設與性知識有關的講座來讓大家了解到在遭遇性騷擾時可以采用哪些手段來阻止施害人的行為和如何良好的保護自身權益。
5.家庭方面,家長應當時刻關注孩子的身心變化情況,通過溝通和引導的方式,及時疏導孩子對于性知識的困惑,從而營造良好家庭氛圍的同時,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二)第二階段的建議
1.建立健全專門的負責機關。通過細化和完善行政管理系統(tǒng),責任到人,使得被性騷擾的人投訴有門,反映有路,更好的保障我國公民。在這一點上,需要引起政府足夠的重視,對于性騷擾事件的當事人來說,他們需要的是一個能夠對老百姓負責的部門,使老百姓知道有所謂“告狀”的地方,這相當于給被性騷擾者指明一個方向,一個尋求事后救濟的途徑。
2.提高民眾的維權意識和建立健康的性觀念?,F(xiàn)在我國受傳統(tǒng)觀念印象,部分公民存在著受性騷擾之后不愿聲張的沉默態(tài)度,這種不愿維權的觀念在某一方面來說也是縱容了實施性騷擾者。另一方面來說,培養(yǎng)健康的性觀念才能從根本上來預防性騷擾事件的發(fā)生,很多施害者的性觀念扭曲、錯誤,致使他們沒有控制自身性沖動的能力,放任自我。所以我們應從中小學便開始抓起對性教育的重視,培養(yǎng)正確的性觀念。
3.建立健全我國的個人信用體系,此個人信用體系與銀行借貸、學籍管理。就業(yè)推薦、子女升學等相掛鉤,通過量化考核個人的信用成績來增加性騷擾的施害者的違法犯罪成本,使得施害者在實行性騷擾行為時心理壓力增大。
4.進一步完善對老師的教學成果和師德的考核體制,通過更加陽光的方式讓學生給老師打分,除了傳統(tǒng)的教學成果和教學方式的評比外,增加對老師師德的考評,讓被老師性騷擾的學生有反映的渠道,同時又減少學生的心理壓力。
(三)第三階段的建議
1.完善我國性騷擾預防機制,性騷擾在我國尚無具體法律界定,針對這個現(xiàn)狀我們需要從法律概念界定開始,著手現(xiàn)有立法困難、取證困難等提出建議,集思廣益,力圖尋找出符合我國國情的性騷擾方面的立法。
2.對這種具有受脅迫性質的騷擾應該加重處罰,對具有脅迫性質的騷擾加重處罰能從心理上給實施性騷擾者一種心理負擔,相當于加重了其犯罪成本,有利于側面減少性騷擾事件的發(fā)生。
3.建立我國多元化的社會監(jiān)督方式和多元化的社區(qū)管理模式。立足于我國是一個鄉(xiāng)土社會,那么基層社區(qū)的作用就顯得不可或缺。我們通過社區(qū)管理的方式教育和管理性騷擾行為的施害者,將矛盾和爭端在基層得以解決,減輕我國司法體系的壓力的同時,促進和激勵我國多元化的社會管理機制的完善,從而更好的營造社會主義法治社會。
參考文獻:
[1]王恒濤. 性騷擾立法研究. 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06.
[2]黃曉華、譚麗琳. 性騷擾訴訟立案難取證難賠償難.海南日報.2007.
[3]張源泉. 職場性騷擾之法制研究——以德國法為中心.云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11.
[4]焦興鎧.向工作場所性騷擾問題宣戰(zhàn).臺灣元照出版社.2003.
[5]蔣梅.性騷擾立法的比較研究——兼論中國反性騷擾法之設計. 環(huán)球法律評論.2006.
[6]張永英.關于高校建立預防和制止性騷擾機制的探討.婦女研究論叢.2014.
[7]王春霞.公共場所性騷擾究竟誰來管.中國婦女報.2016.
[8]孟靜靜. “初中生青春期性教育”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研究.華東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