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明清時期江蘇籍學士與西學東漸

2017-03-11 18:26:12于強福
蘭臺世界 2017年6期
關鍵詞:西學東漸學士譯介

于強福

(西安理工大學人文與外國語學院 西安 710054)

明清時期江蘇籍學士與西學東漸

于強福

(西安理工大學人文與外國語學院 西安 710054)

首先探討了明清時期西學東漸過程中江蘇籍學士大批涌現(xiàn)的原因,緊接著分別從天文學、物理學、數(shù)學、化學、文學及其他學科詳細介紹江蘇籍學士的譯介活動。最后指出正是因為大批江蘇籍學士的譯介活動推動了西學東漸的進程,西學東漸的推進發(fā)展離不開江蘇籍學士的譯介活動。

江蘇籍學士 明清時期 西學東漸 譯介活動

明清時期,隨著早期歐洲殖民主義的擴張,西方傳教士紛紛來到中國傳播宗教,同時掀起了一股將西方先進的學術思想引入中國的狂潮,史稱西學東漸。在西學東漸過程中,涌現(xiàn)出一大批江蘇籍學士,如王錫闡、徐壽、華衡芳、徐建寅等,他們或譯介他作,或出書立著,傳播西方先進的人文、科技成果,對中國近代科學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一、西學東漸時期江蘇籍學士涌現(xiàn)的原因

明清時期江蘇地區(qū)涌現(xiàn)出一大批學士,推動西學東漸的進程,其形成是時代背景、地理位置、文化風氣共同作用的結果。首先,明清時期,西方社會在科技領域取得了巨大進步,而當時的中國長期處于閉關鎖國狀態(tài),科技極不發(fā)達,明清時期中國皇帝大多對歐洲傳教士態(tài)度友好,如湯若望被任命為清朝欽天監(jiān)首任主管官員,康熙皇帝組織傳教士譯介西方科技,編成的《數(shù)理精蘊》,最高統(tǒng)治者的態(tài)度為西方先進學術思想在中國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政治環(huán)境。其次,江蘇因其地理位置,是最早接觸西學的窗口[1]95。江蘇位于中國大陸東部沿海中心,地跨長江、淮河南北,京杭大運河從中穿過,東臨黃海、太平洋,地理位置優(yōu)越,加之通商口岸在江蘇開設時間較早,數(shù)量也較多,加劇了西方勢力進駐中國的勢頭,但同時也為西方各種新思想傳入中國提供了地理便利條件。最后,江蘇籍學士中不乏見識超前者,他們與西方傳教士交往密切,如沈毓桂曾擔任過艾約瑟、慕維廉、偉烈亞力等傳教士的翻譯,王韜與麥都思、慕維廉、麥華陀、理雅各等傳教士私交甚密,曾隨麥都思和慕維廉一起旅行布道[2]79,在交往過程中,他們受到傳教士的熏陶影響,逐漸意識到西方先進科學、技術、思想的優(yōu)勢,開始提倡學習西學。在沈毓桂等開明學士的帶動影響下,江蘇學士中掀起了一股西學熱潮,他們通過譯介著作,將西方先進科學引入中國,廣而傳之。

二、江蘇籍學士與天文學譯介

明清時期,將西方天文學知識譯介傳入中國的江蘇籍學士中當首推王錫闡。王錫闡,字昭冥、寅旭,號曉庵,江蘇吳江人。王錫闡對西方天文歷法知識進行批判性吸收,撰寫了“兼采中西,去其疵綮,參以己意”的《曉庵新法》。該書前兩卷介紹作為天文學計算基礎的三角函數(shù)知識以及基本的天文數(shù)據(jù),第三卷講解節(jié)氣、日、月、五星位置的計算,第四卷介紹晝夜長短、月盈月虧等現(xiàn)象,以及日、月、五星的視直徑,最后兩卷探討日食、月食方位的計算以及預測等,該書所使用的技術依據(jù)是西方的三角幾何知識和小輪體系。除《曉庵新法》,王錫闡還著有《五星行度解》《歷說》《歷策》《日月左右旋問答》《測日小記》等歷算作品,對西方天文學知識進行批評與傳播。

三、江蘇籍學士與物理學譯介

不少江蘇籍學士對西方物理學進行譯介,而成就最大者莫過于王季烈。王季烈,字晉余,號君九,江蘇長洲人。他與傅蘭雅合譯了《通物電光》一書,該書詳盡介紹了X光發(fā)現(xiàn)史、X光產生所需條件、X光機構造原理及操作方法、X射線照相原理及其在醫(yī)學上的應用。該書的出版僅比X光發(fā)現(xiàn)晚4年之短,中國物理學家戴念祖認為《通物電光》是西學東漸史上所有譯著中最為及時的一部。此外,王季烈根據(jù)日文版物理學教材編譯了中國第一本稱之為“物理學”且具有大學水平的物理學教科書《物理學》。該書分上、中、下三冊,上冊分總論、固體力學、流體力學、氣體力學四卷,中冊分波動通論、聲學、光學、熱學四卷,下冊分磁學、電學、大氣物理三卷。在這部教材中,王季烈翻譯的很多物理學名詞沿用至今,如聲學、留聲機、透光鏡等。該書出版后流行了將近二十年之久,是20世紀初高等學校普遍采用的物理教材。

除王季烈外,還有一部分江蘇籍學士譯介了一些與物理、機械制造等有關的西方作品,如華蘅芳與瑪高溫合譯了《金石識別》,將晶體物理學知識系統(tǒng)介紹到中國;徐建寅與傅蘭雅合譯了《聲學》《電學》《器象顯真》《汽機新制》《汽機必以》《藝器記珠》等,將聲學、電學、機械制造學方面的知識技術引入中國。

四、江蘇籍學士與數(shù)學譯介

明清時期,江蘇籍學士西方數(shù)學譯介傳播代表性人物當屬華蘅芳。華蘅芳,字若汀,江蘇無錫人。華蘅芳與傅蘭雅合譯過多部數(shù)學著作,如《決疑數(shù)學》《代數(shù)術》《微積溯源》《三角數(shù)理》《代數(shù)難題解法》《決疑數(shù)學》《合數(shù)術》《算式解法》等,將代數(shù)學、三角學、微積分等西方先進數(shù)學知識引入中國。其中,《決疑數(shù)學》是我國第一部概率論譯著,共十卷,卷首總引詳細闡述概率論史,并提到將概率論知識用于“國家治民、或民自治、或興起風俗、改定章程”,一至五卷主要內容為古典概率,六至八卷主要內容為人壽、定案準確率、大數(shù)等,卷九和卷十內容分別為概率曲線計算和最小二乘法,書末附有概率積分表?!洞鷶?shù)術》與《微積溯源》是李善蘭譯《代數(shù)學》與《代微積拾級》之后最為重要的兩部著作?!洞鷶?shù)術》共二十五卷,內容涉及初等代數(shù)、方程論、無窮級數(shù)、對數(shù)、指數(shù)、利息、連分數(shù)、不定方程等;《微積溯源》共八卷,內容涉及超越函數(shù)、復合函數(shù)、函數(shù)極值、曲線微分性質,初等函數(shù)積分、二元函數(shù)微積分、一階常微分方程、二階常微分方程等。華蘅芳在數(shù)學譯著中首創(chuàng)了很多數(shù)學名詞,如根式、實根、實數(shù)、未定式、有理、無理、移項、二項微分式等,其中有不少名詞流傳至今,如大數(shù)、排列、母函數(shù)、相關等。華蘅芳通過譯介活動,對西方數(shù)學知識在中國的傳播發(fā)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沒有華蘅芳的譯介傳播活動,中國數(shù)學的發(fā)展還要滯后數(shù)十年,甚至上百年。

除華蘅芳的數(shù)學譯介外,徐壽徐建寅父子還譯有《代數(shù)學》《格致須知》《質數(shù)證明》《運規(guī)約指》等,對于完善中國數(shù)學科學體系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五、江蘇籍學士與化學譯介

清末,徐氏父子對西方化學著作在中國的譯介傳播中貢獻最大,尤其是徐壽,被眾多化學家推為我國近代化學啟蒙者。徐壽,字生元,號雪村,江蘇無錫人。他與偉烈亞力、傅蘭雅等合譯了《化學鑒原》《化學鑒原續(xù)編》《化學鑒原補編》《化學考質》《化學求數(shù)》等書,系統(tǒng)介紹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西方化學知識。其中,《化學鑒原》是我國第一本無機化學教材,首次系統(tǒng)地將近代無機化學引人我國,該書主要介紹了化學基本原理,如定比定律、物質不滅定律、道爾頓原子論等,闡述了64種元素的性質及用途,描述了很多重要化合物的制備方法和發(fā)現(xiàn)史等。在其譯著中,徐壽采用音譯法,將化學元素英語讀音第一個音節(jié)譯成漢字,作為該元素漢語名稱,首創(chuàng)了一套化學元素的中文名稱,其中有36個元素名詞一直沿用至今,如鋰、鈉、鎂、鋁、鉀、鈣等。此外,徐壽在譯介西方化學著作過程中,編譯了《化學材料中西名目表》和《西藥大成中西名目表》,對西方近代化學在我國傳播與發(fā)展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徐建寅,字仲虎,江蘇無錫人。他與傅蘭雅合譯了《化學分原》,是中國第一本有關實用化學工藝和分析化學的書籍,該書介紹了多種玻璃器皿、器材的制作方法、定性分析的具體操作方法以及如何配制定性、定量分析所用試劑等。此外,徐建寅還譯有《造鐵全法》《造石灰法》等。

六、江蘇籍學士與文學譯介

明清時期西學東漸過程中,江蘇籍學士除了對自然科學產生濃厚興趣,對其進行譯介傳播外,也有不少學士對西方文學產生興趣,想通過譯介西方文學作品,針砭當時朝政,曾樸、包天笑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曾樸,名樸華,字孟樸,號銘珊,筆名東亞病夫,江蘇常熟人。其主要貢獻是首次將法國文學系統(tǒng)譯介到中國,尤其對法國浪漫主義大師雨果的作品情有獨鐘,先后翻譯過雨果的《克林威爾》《嬉王》《歐那尼》《梟歟》《笑的人》《九十三年》《巴黎圣母院》等戲劇和小說,也是將這些作品最早譯介進入中國。此外,曾樸還翻譯過大仲馬的《馬哥王后佚史》、莫里哀的《夫人學堂》、左拉的《南丹和柰儂夫人》等作品。

包天笑,名公毅,字朗孫,號包山,筆名天笑、拈花等,江蘇吳縣人。清末社會動蕩,包天笑積極引進西方先進的人文主義思想,試圖以其文學翻譯作品來表達社會關懷,改變社會現(xiàn)實。他翻譯過西方小說,如英國小說《迦因小傳》《血手痕》《身毒叛亂記》《大俠錦披客傳》;法國小說《無名之英雄》《秘密使者》《俠奴血》;日本小說《千年后之世界》《新法螺先生談》;俄國小說《六號室》等,這些譯作讓當時的中國人接觸到西方的人文主義精神,了解西方的風土人情,同時也以理性的思維審視當時中國動蕩社會的民生百態(tài)。

七、江蘇籍學士與其他學科譯介

明清江蘇籍學士除了將天文學、物理學、數(shù)學、化學、文學等西方先進思想譯介入中國外,還將其他很多學科知識通過譯著或編譯等方式介紹至中國。

徐壽父子除了在化學上的卓越建樹外,對中國軍事的發(fā)展也功不可沒,父子二人通過譯介西方軍事著作完善了中國軍事體系,提高了中國軍事實力。特別是,徐建寅編譯的《兵學新書》詳細介紹西方各國軍政,上至招兵訓練、排兵布陣,下到后勤管理、軍事保障,凡與軍事相關事宜,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當時洋務派人士皆稱此書“集兵學大成”[3]358。除了這部譯著外,徐建寅還譯介過《水師操練》《輪船布陣》《兵學新書》《營城要說》《海軍章程》等,其父徐壽譯介過《營城揭要》《營城要說》《測地繪圖》《測地繪圖附卷照印法》等。

王韜,字懶今,號仲弢,江蘇蘇州人。王韜在西學東漸中最大的貢獻是和麥都思等人合譯《圣經(jīng)》,為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提供了重要媒介。該版《圣經(jīng)》因其出色的譯文風格被英國圣經(jīng)公會定為海外標準本,曾多次再版重印,直到20世紀20年代依然流行。由于該文本堅持使用標準文言來翻譯,它要比其他任何《圣經(jīng)》中文譯本都要更為中國知識階層讀者所接受[4]19,而麥都思將譯文風格歸功于王韜,游斌認為王韜是該版《圣經(jīng)》的主要譯者[5]358。華蘅芳與瑪高溫合譯的《金石識別》首次將礦物學知識系統(tǒng)介紹至中國,而后兩人合作翻譯的《地學淺釋》,首次向中國介紹了賴爾的地質進化均變說和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

李圭,字小池,江蘇南京人。李圭于1876年出訪美國,回國后將其在美期間所見所聞所感整理成書《環(huán)游地球新錄》,該書首次將美國郵政介紹至中國,并建議中國開辦郵政。隨后,李圭將英文版《香港郵政指南》譯成漢語,并參照美國郵政體系,擬寫《譯擬郵政局寄信條規(guī)》,該條規(guī)對郵件規(guī)格、特征、資費等做了詳細規(guī)定,同時,歷史性創(chuàng)譯“明信片”這一概念,該譯法一直沿用至今。陳逢衡,字履長,江蘇江都人,著有《英吉利紀略》,最早將西方英美各國圖書館概況譯介到中國。

明清時期,大批西方先進思想傳入中國,對當時中國科技、經(jīng)濟、軍事、文化諸多方面產生了巨大影響,而這離不開大批江蘇籍學士的譯介活動。正是以徐壽、華蘅芳等代表的江蘇籍學士孜孜不倦的譯介工作,推動西學東漸的進程,讓當時的中國接觸到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中國歷史發(fā)展進程。

[1]張建華,等.清末民初江南士紳家族的“中西觀”:以蘇州東山莫厘王氏為中心[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

[2]夏俊霞.清末民初知識分子對基督教的接納與認同[J].世界宗教研究,1999(3).

[3]譚杰.“足抵洋匠數(shù)人”的徐建寅翻譯偉業(yè)[J].蘭臺世界,2015(13).

[4]韓南.作為中國文學之《圣經(jīng)》:麥都思、王韜與“《圣經(jīng)》委辦本”[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2).

[5]游斌.王韜、中文圣經(jīng)翻譯及其解釋學策略[J].圣經(jīng)文學研究,2007(1).

Jiangsu Scholars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Learning to the East

Yu Qiangfu
(Humanities and Foreign Languages Faculty of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 710054,China)

The reasons why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itnessed a large corps of Jiangsu scholars are explored at first in this paper, and then the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activities conducted by Jiangsu scholars on astronomy, physics, mathematics, chemistry, literature as well as some other science branches are introduced respectively. Finally, it is pointed out that it is because of the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activities of Jiangsu scholars that promote the course of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learning to the east and that the progress of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learning to the east can't be achieved without Jiangsu scholars'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activities.

Jiangsu scholars;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learning to the east;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activities

10.16565/j.cnki.1006-7744.2017.06.40

于強福,西安理工大學人文與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傳播學、翻譯學。

K25

A

2016-11-15

猜你喜歡
西學東漸學士譯介
《三字經(jīng)》裨治文的兩次譯介行為考察
瓦學士
幽默大師(2020年12期)2021-01-04 00:35:42
《宋史·宰輔表一》校正一則
江海學刊(2020年3期)2020-02-28 03:05:37
余華作品譯介目錄
香港理工大學護理本科教育見聞及啟示
科學與財富(2018年7期)2018-05-21 08:46:30
全國質量獎“西學東漸”
中國纖檢(2016年12期)2017-01-20 09:18:27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演進軌跡與時代特征
人民論壇(2016年25期)2016-09-28 11:30:15
“西學東漸”與中國傳統(tǒng)女性道德觀的近代命運
“西學東漸”與上海近代體育的嬗變(1843-1949年)
體育科研(2016年5期)2016-07-31 17:44:28
職業(yè)教育瞄準“學士后”市場
娱乐| 萝北县| 舟山市| 海淀区| 桃园市| 连州市| 宜兴市| 宁陵县| 安岳县| 隆林| 南通市| 宝清县| 锦州市| 永康市| 商河县| 渝中区| 绿春县| 南川市| 濮阳市| 天长市| 北辰区| 吉木萨尔县| 清原| 甘谷县| 武宣县| 上蔡县| 历史| 固始县| 错那县| 淮安市| 丰都县| 博乐市| 繁昌县| 黔东| 宁安市| 九江市| 凌云县| 应城市| 镇江市| 航空| 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