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畬族小說歌《孟姜女尋夫》對漢族孟姜女傳說的傳承與變異

2017-03-08 08:39黃倩紅
關(guān)鍵詞:孟姜女畬族漢族

黃倩紅

(北京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北京 100875)

畬族小說歌《孟姜女尋夫》對漢族孟姜女傳說的傳承與變異

黃倩紅

(北京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北京 100875)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畬族小說歌,是畬族代表性的文化表現(xiàn)形式。孟姜女傳說是漢族四大傳說之一,在漫長歷史進程中也流傳到畬族地區(qū),產(chǎn)生了各種孟姜女故事,并在晚清時被編為小說歌在畬族人民中傳唱。分析畬族小說歌《孟姜女尋夫》,我們可以看到它既汲取了漢族傳說內(nèi)容的主要要素、學(xué)習(xí)了漢族文學(xué)的創(chuàng)作形式,又把畬族本身民族的、地域的、心理的文化特征注入到小說歌里,是畬漢文化交流、融合的一個例證。本文試分析畬族小說歌《孟姜女尋夫》對漢族孟姜女傳說的傳承與變異,并探討該傳說在畬族地區(qū)流傳和變異的社會歷史背景、廣為畬族人民接受的文化心理淵源。

畬族小說歌《孟姜女尋夫》;漢族孟姜女傳說;傳承;變異

一、畬族小說歌

畬族是一個有著盤歌、對歌習(xí)俗的民族,由此而產(chǎn)生的“歌言”是畬族人民的口頭文學(xué),是畬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小說歌是在畬民中流傳甚廣、影響深刻的一種歌言,又稱“全連本”或“戲出”,畬民俗稱“大段”[1]162。歷史上畬族沒有形成本民族文字,往往借用漢文,誕生于晚清的小說歌大多數(shù)就是由畬族中能識文斷字的歌手創(chuàng)作的,他們將漢族民間傳說、評話唱本等改編,結(jié)合本民族語言特點進行再創(chuàng)作,形成了小說歌這種用漢字記載、但用畬語唱、念的敘事歌,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又有漢族文化的一些元素。

隨著“畬族小說歌”越來越受到有關(guān)部門的重視,福建省霞浦縣作為“畬族小說歌”的發(fā)源地,將其作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申報并入選了國務(wù)院于2006年頒布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由山東省淄博市申報的“孟姜女傳說”同樣在列。由于“畬族小說歌”中也收錄了孟姜女尋夫的故事,因此,本文通過分析畬族小說歌《孟姜女尋夫》對漢族孟姜女傳說的傳承與變異,進而探討該傳說在畬族地區(qū)流傳和變異的社會歷史背景、廣為畬族人民接受的文化心理原因。

二、畬族民間的孟姜女傳說和小說歌《孟姜女尋夫》

畬族自稱“山哈”,大都居住在山里,與外界聯(lián)系較少,一座山與另一座山上居住的畬族風(fēng)俗可能就有差別,反映在口頭文學(xué)上也有差異。不僅不同的地區(qū)會產(chǎn)生不同的作品,而且同一題材的作品,在各地區(qū)流傳的也不盡相同,這就造成了流傳到畬族地區(qū)的孟姜女傳說的多個版本的產(chǎn)生。

在介紹小說歌《孟姜女尋夫》之前,我們先看看畬族地區(qū)的各種孟姜女傳說,以便了解具有畬族特色的傳說的形成過程。當然,孟姜女傳說在何時、由何人、傳入畬族哪個地區(qū)、是從漢族文本傳來還是口頭傳來等問題,在畬族的族源問題仍在爭論、且畬族已嚴重漢化的今天,未及考證也難以考證。這些問題在歷史上既缺乏文獻記載,現(xiàn)在許多畬族人本身也無法說得清楚。雖然如此,但我們?nèi)钥梢酝贫ǖ氖牵@其間經(jīng)歷了一個從漢族傳說到畬族特色的民間故事、再到畬族小說歌歌本創(chuàng)作的過程,即至少有一個從口傳到文本的發(fā)展經(jīng)過。我們先從在民間流傳的傳說來開始探究。

孟姜女傳說流傳到畬族,不同地區(qū)的畬族人民為它增加了不同的前身故事。例如,福建柘榮有一則《秦始皇筑長城與放百萬》的故事,講秦始皇大逆不道,天上玉皇命神仙下凡敗伊江山,送給秦始皇兩朵花,一朵剛開的花,一朵花蕾。秦始皇讓皇后戴上了剛開的花,結(jié)果花枯萎了皇后變成了老太婆。而太后戴上了花蕾,花開了變得年輕漂亮,“這就是我們山哈歌言唱的‘秦王阿娘倒嫩’了”[2]77。秦始皇于是要和母后做夫妻,阿母不肯,大罵他逆?zhèn)悷o道天日不容,“除非你筑城墻能遮住日頭”,于是秦始皇就為遮日頭而筑長城,抓了好多人。一日秦始皇去民間探聽,見一八十多歲老人在田中上氣不接下氣、顫顫抖抖地耙草,一問才知道她兒子去筑長城了。老人還說莫怪秦始皇無道,只怪自己兒子太少。秦始皇聽她這么講,就想放了老人的兒子。老人的兒子名叫百萬,在東門筑城,秦始皇回去下旨時說:“叫東門放百萬?!眰髦脊僬`解,放走了一百萬人。故事結(jié)尾說:“官府后來發(fā)覺放錯了很多民工,官軍就到處亂抓人,也把孟姜女的丈夫范杞良抓去筑長城,才有后來孟姜女的故事?!盵2]78這里可以看出傳說和小說歌言是有淵源關(guān)系的。

福建周寧的藍徐金則講述:“我們這一帶山哈村,都傳說孟姜女是西瓜精變的。”[2]81這便是《西瓜精點倒長城》的傳說。情節(jié)是:

范杞梁在逃避秦兵追捕時逃入了西瓜園,園里一個大西瓜迸裂,出來一位美麗的農(nóng)家女救下了范杞梁,二人結(jié)成夫妻。這女子是個西瓜精。不料范杞梁不慎又被抓去修筑長城并死在長城下。西瓜精得到消息悲憤地趕到長城邊,用手點破長城穴位,使長城倒塌。

這篇傳說認為長城之所以能破,是因為長城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城堡,猶如西瓜藤每一節(jié)結(jié)一個瓜一樣,因此西瓜精孟姜女能點破長城。漢族原有傳說里孟姜女是一位大家閨秀般的小姐,而這里成了一位農(nóng)家女、西瓜精,地點也從孟家花園變成了西瓜園,這是非常有畬族特色的,與畬族歷來棲息于大山深處、由隋唐至清代一直處于刀耕火種的游耕農(nóng)業(yè)階段密不可分,且畬民家庭不富裕,住處不曾有花園,住處附近即是勞動生產(chǎn)環(huán)境。同時,這也反映了畬族人民的思維和心理,認為孟姜女是西瓜精變的,能夠合理地解釋為什么小女子有能耐使長城倒塌。

福建福鼎的李圣回亦講有《孟姜女出世》的傳說,說的是秦始皇夜游月宮時不規(guī)矩,摸了仙女的手,導(dǎo)致仙女全身烏青,不能住在天上要受斬。玉皇大帝把她分成兩段投落人間,上身投胎范家范杞良,下身投胎孟家孟姜女[2]79。接下來,同《秦始皇筑長城與放百萬》中送花的情節(jié)一樣,玉皇大帝派人送了秦始皇兩朵花,后來秦始皇亂倫敗了江山。

秦始皇被贈兩朵花的情節(jié),在福建連江的藍醫(yī)生講述的《孟姜女變花報夫仇》[2]80-81中也有詳細的描述,但跟《秦始皇筑長城與放百萬》和《孟姜女出世》兩個傳說不同的是,《孟姜女變花報夫仇》中兩朵花不是玉皇大帝所送,是投江盡節(jié)的孟姜女變的,為替丈夫報仇。

在清末民初,畬族鐘學(xué)吉先生將孟姜女傳說改編成了小說歌。鐘學(xué)吉,清咸豐六年(1856年)生于福建霞浦,被譽為一代畬族“歌王”。孟姜女傳說被編成小說歌后,經(jīng)漢文字記載下來,成為歌謠唱本、抄本,在畬民家族中傳閱、傳抄、傳唱。文字以漢字為主,也有不少為了反映畬語語音而改動或創(chuàng)造的土俗字。也就是說,小說歌抄本就是用漢文記載,但用畬語唱、念的文本。

筆者手中的畬族小說歌《孟姜女尋夫》有兩個版本,一是《小說歌(晚清):孟姜女尋夫》[4],是來自于畬族福寧山民會館、霞浦縣畬族文化教育研究會的網(wǎng)站“畬族山民網(wǎng)”整理的版本;一是《閩東畬族文化全書·歌言卷》中記錄的《孟姜女尋夫》,是由雷老遇、鐘昌堯(鐘學(xué)吉的第四代后裔)傳唱,雷志華、藍靜采錄的版本。這兩個版本皆長一百零四條(每四句二十八字為一條),實際上同為在霞浦流傳的孟姜女小說歌、同為鐘學(xué)吉的作品,只是后者是對前者的進一步整理修改的版本,有個別字句的不同。比如,前者文中使用的一些更貼近記音的漢字,后者修改為更加規(guī)范的表述,如前者的“東京秦王毛道理”“叫你唔肯落樹下”,后者就記作“東京秦王無道理”“叫你不肯落樹下”[3]115-116。本文在舉例時兩者參照,由于后者是正式校訂出版的文本,因此引用時以《閩東畬族文化全書·歌言卷》所載版本為主,需要時兼引“畬族山民網(wǎng)”整理的版本。

三、小說歌《孟姜女尋夫》對漢族孟姜女傳說的傳承與變異

畬族小說歌《孟姜女尋夫》漢族孟姜女傳說的傳承與變異,表現(xiàn)為與漢族孟姜女傳說的同和異,也反映了畬族小說歌《孟姜女尋夫》所汲取的漢族文化因素和所反映的畬族文化因素。這些異同可以從內(nèi)容和形式兩大方面來闡述。

(一)內(nèi)容上

此處所說的“內(nèi)容”包括了情節(jié)、主題、人物形象幾個要素。

漢族民間家喻戶曉的孟姜女傳說,最早是由“杞梁妻哭夫”的史實演化而來的,自春秋戰(zhàn)國起,經(jīng)過幾個朝代的補續(xù)和演義,最典型的是這樣的一個版本:

秦始皇時勞役繁重,征發(fā)八十萬民工修筑萬里長城。書生范杞梁為逃避官府抓捕無意逃入了孟家花園,遇到孟姜女,二人結(jié)為夫妻。不料新婚三天,范杞梁就被公差抓去,被迫北上修筑長城。不久因饑寒勞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長城墻下。孟姜女背著為丈夫縫制的寒衣,歷盡艱辛,萬里尋夫來到長城邊,得到的卻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天三夜不止,長城為之崩裂。孟姜女咬破手指,滴血滲骨,找到杞梁尸骸。而秦始皇看到孟姜女美麗,想逼她做妃子。孟姜女假意答應(yīng),要求秦始皇先辦完埋葬范杞梁等三件事。辦完后,孟姜女便投海而死。

時至明代,原型故事不僅增加了招親、千里送寒衣等情節(jié),而且也將杞梁的名字改成了杞良、范杞良、范希郎、范喜郎、萬喜良等,但基本情節(jié)沒有太大變化。畬族小說歌《孟姜女尋夫》既保留了漢族孟姜女傳說的骨干情節(jié),又引入了本民族孟姜女傳說的內(nèi)容。1.從情節(jié)來看,畬族小說歌《孟姜女尋夫》涵蓋了“范杞梁死于筑城,孟姜女親送寒衣、遠途尋夫,滴血認親、哭夫崩城”的基本情節(jié),但不少細節(jié)處發(fā)生了極大的變異。例如:

(1)《閩東畬族文化全書·歌言卷》版本的《孟姜女尋夫》主要用的是“范杞郎”的名字,或為了配合單句字數(shù)而簡稱“范郎”,而關(guān)于范杞郎的死,也與漢族傳說大不相同。漢族孟姜女傳說中,早先用的名字是范杞梁,后來才出現(xiàn)了萬喜良、范喜良等,小說歌里用的“范杞郎”接近早期傳說中的范杞梁。

關(guān)于范杞郎之死,小說歌里這樣講道:

“長安城墻幾萬丈,將軍不肯放范郎,蒙恬將軍親手斬,骨頭包土筑城墻。范郎斬死心不放,魂魄回轉(zhuǎn)姜女房,陰魂變做鳳凰鳥,頭戴花冠身著黃。鳳凰一飛轉(zhuǎn)回鄉(xiāng),又寫書信分孟姜,飛來歇分楊柳樹,聲聲教娘嫁別郎……”[3]117

改變了范杞郎因饑寒勞累而死的情節(jié),認為是將軍斬死,并增加了范杞郎死后魂魄變做鳳凰鳥傳信回鄉(xiāng),勸孟姜女改嫁的情節(jié)。

(2)在孟姜女趕往長城的途中,小說歌詳細描寫了孟姜女一路的艱辛和遇到的各種阻礙,如:

增加了孟姜女占卦、燒香拜佛,大蛇、老虎攔路,將軍謀親阻攔,土地主、五海龍王來幫忙等情節(jié),帶有迷信色彩。這就對漢族原有傳說的細節(jié)進行了衍生、想象和解釋。

(3)小說歌的結(jié)局與漢族原有傳說的結(jié)局大不相同,小說歌里以“范郎云頭答賢娘,長安無敢丟掉娘,黃云來包孟姜女,烏云來包范喜郎。……范郎姜女上天堂,秦皇愁倒倒沙場”[3]121作為結(jié)局。這一結(jié)尾同樣充滿了迷信色彩,但表達了畬族人民的美好愿望。其中“姜女云頭答應(yīng)話,我是天宮賤(注:當為織)女娘。范郎原是福德星,撥落凡間做世情,撥落凡間為夫婦,蒙恬斬死轉(zhuǎn)天庭。蒙恬原是木星君,撥落凡間管做工,害盡幾多人男女,幾多人母心肝痛。蒙恬屬木二星光,姜女屬金二七娘,范郎原是火星子,仙子落凡做秦王?!盵3]121認為姜女原是天宮織女娘,范杞梁原是福德星、火星子,蒙恬原是木星君,用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理論試圖來解釋人物之間的遭遇和關(guān)系,這又反映了畬族人民對漢族五行相生相克等傳統(tǒng)知識的接受和運用。

由上可見,畬族小說歌《孟姜女尋夫》在情節(jié)內(nèi)容上的變異十分突出,發(fā)揮擴展了具體的細節(jié),衍化了故事的結(jié)局,進行了豐富的再創(chuàng)造。

2.從主題來說,漢族孟姜女傳說反映的是秦始皇時代徭役繁重、人民對封建暴政的痛恨和對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與追求的主題,后來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愛情傳奇之一,主題又偏向于表現(xiàn)孟姜女的忠于愛情、不畏強暴、堅貞不渝。小說歌《孟姜女尋夫》最后讓秦皇倒沙場的結(jié)局說明畬族人民對暴政的痛恨,讓范郎姜女上天堂的圓滿結(jié)局說明畬族人民認同并贊揚孟姜女的堅貞不渝、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主題與漢族原有傳說是一致的。

3.從人物形象來說,孟姜女不畏強暴、堅貞不渝的精神是不變的,但小說歌里展示的孟姜女的性格,就與漢族傳說里的不同。小說歌里講道“姜女心思又思量,今晡有緣得著郎,叫你范郎落樹下,我今奴你結(jié)姻緣”,在范郎以“我是長安落難仔,共枕夫妻無久長”推辭后,“姜女聽講氣沉沉,罵你范郎不是人,叫你不肯落樹下,便叫長安捉你身”[3]116,展現(xiàn)出一個熱烈、潑辣、大膽追求愛情的形象,這與歷史上畬族人民受儒家觀念的束縛較少有關(guān)。

(二)形式上

1.從篇章結(jié)構(gòu)來看

小說歌《孟姜女尋夫》是講究畬語方言押韻的每條七言四句的詩歌體。即,七言為一句,四句二十八個字為一“條”,有嚴格的韻腳,一、二、四句必須用同韻,有如漢族七絕體詩。然全篇條數(shù)不限。雖用漢字記載,但在漢語里押韻的到了畬歌里就不一定押韻,所以小說歌文本須轉(zhuǎn)換成畬語,用畬語唱、念起來是“平”的才行。畬族人稱不押韻為“不平”。當然也有這樣的情況,由于畬語與漢語存在一定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有的韻腳用畬語念起來是平的,用漢語念起來也是押韻的。這篇小說歌里主要用的韻腳字,如“郎、鄉(xiāng)、堂、墻、光、王”等字,“人、身、真、親”等字,都比較講究,聲調(diào)鏗鏘,朗朗上口,便于傳唱。在一篇之中,各條都可用不同的韻,比較靈活。這與漢族的文學(xué)傳統(tǒng)有許多一致的地方,說明作者在創(chuàng)作時采用了近似漢族古典詩歌的創(chuàng)作方法,也反映了畬歌受漢文化的滲透很深。

(1)自動駕駛技術(shù)經(jīng)歷了3個重要的時期:萌芽期(1974—1991年)、緩慢增長期(1991—2009年)、快速增長期(2009—2018年),自動駕駛技術(shù)發(fā)展迅速,產(chǎn)業(yè)鏈日趨完善,自動駕駛技術(shù)逐步走向市場化。

其次,這篇小說歌的文學(xué)結(jié)構(gòu)還有一個明顯特點,喜歡運用單扯連、雙扯連[7]77之類的結(jié)構(gòu)方式,造成一種反復(fù)詠嘆的效果。如單扯連,是以一條為單位,連著變化數(shù)次,有單扯頭和單扯尾兩種,如小說歌開頭兩條:“當先孝順女孟姜,華州出個范杞郎,身材眉貌生得好,年登十六在書堂。年登十六在書堂,爺娘送居讀文章,東京秦王無道理,三丁抽一筑城墻?!盵3]115就用了單扯尾,即用前一條的尾句(“年登十六在書堂”)作為后一條的頭句。再如結(jié)尾部分兩條:“范郎姜女上天堂,秦皇無奈倒沙場,前人造出孝順歌,今下傳轉(zhuǎn)世上唱。范郎姜女上天堂,秦皇愁倒倒沙場。五百和尚都斬死,道場做了見閻王?!盵3]121用了單扯頭,即以前一條的頭句(“范郎姜女上天堂”)作為后一條的頭句。這點反映了畬族山歌的特色。

2.從修辭方法來看

畬語、畬歌用漢字記載,其修辭可以參照現(xiàn)代漢語修辭[7]79,本篇小說歌就運用了排比、比喻、借代、夸張、反復(fù)、使用疊字等修辭方法。

例如,善于使用排比。小說歌里主要使用了句子排比,如開頭“正月十五好上元,姜女出來太花園……二月驚蟄郎心知,姜女出來太花枝……三月時節(jié)清明上,姜女出來忙梳妝……四月夏天日又長,谷種落泥仰定長……五月初五節(jié)又近,姜女無雙心頭軟……六月天熱也難當,日頭如火水如湯……”[3]115,中間“第一來透大庵堂,和尚做卦人點香……第二來透泗洲堂,泗洲佛前去燒香……第三來透大蛇山,大蛇攔路亂交橫……第四來透大山林,山林老虎好驚人……第五來透大山彎,將軍掏劍出來攔……”[3]118-119層層遞進,語言的信息量大、條理性強,且節(jié)奏鮮明,清楚細致地敘述了孟姜女的行動。

比喻。如“六月天熱也難當,日頭如火水如湯”[3]115,把灸熱的“日頭”(太陽)比作“火”,把曬得熱乎乎的“水”比作“湯”,“湯”在漢代《說文解字》里便訓(xùn)為“熱水”,這里的比喻形象地描繪出了六月里的炎熱天氣。

借代。如“叫你不肯落樹下,便叫長安捉你身”[3]116,用“長安”代指抓丁的官府官吏。

夸張。如“男人要行個把月,女人要行半年長”[3]118。這是孟姜女出發(fā)尋夫前其爺娘勸阻她的話,為下文的一路險阻做了鋪墊。

反復(fù)。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連續(xù)反復(fù),如“幾多山林無店住,幾多坑深無渡船”[3]118,在一個句子里,“幾多”連續(xù)出現(xiàn),中間沒有間隔;一種是間隔反復(fù),如“姜女送郎出廳堂,你郎記得轉(zhuǎn)回鄉(xiāng),眼淚紛紛身前落,教娘樣做莫凄然。郎行十步且轉(zhuǎn)頭,看見小姐在高樓,眼淚紛紛身前落,思量娘子難的到”[4](“畬族山民網(wǎng)”所載版本),“眼淚紛紛身前落”在間隔了三個短句之后才重復(fù)出現(xiàn)。

使用疊字。如“姜女聽講氣沉沉,罵你范郎唔是人”,“今晡奴娘講盡話,明日分散遠瑤瑤”,“看了書信淚忙忙,這世姻緣毛久長”,“囑咐哥兄養(yǎng)爹娘,日夜趕路緊緊行”,“姜女聽講淚忙忙,三拜四跪叫范郎”,“手指咬掉血連連,親夫毛見大毛變”,“皇帝見奏氣旁旁,即時就要捉孟姜”,“皇帝殿上笑茫茫,去請和尚做道場”,“一腳踏落沉東京,沉倒東京陰侵侵”[4](以上皆引自“畬族山民網(wǎng)”所載版本),等等,語音上和諧悅耳,節(jié)奏明朗,韻律協(xié)調(diào),具有表情達意的形象性,深化了物態(tài)情貌。

此外,小說歌里有不少反映畬語語音的字,如“透”、“忖”、“奴”、“今晡”、“太”等。舉例來說,文中出現(xiàn)的“今晡”是“今晚”,“我今奴你為夫婦”、“今晡奴娘講盡話”中“奴”是“與、和”之意,“姜女出來太花園”中“太花園”是“看花園”,“太花枝”是“看花枝”,“第一來透大庵堂”中“來透”就是“來到”,“姜女忖夫心頭痛”、“你今心里怎樣忖”的“忖”是“想”,等等。在畬族山民網(wǎng)所載《孟姜女尋夫》版本中,這類借漢字記音的現(xiàn)象就更多了,除上述字,還有如“毛”、“唔”、“伓”等,“毛久長”是不久長之意,“毛奈”是無奈之意,“唔肯”是不肯之意,“懶安心”是不安心之意,這些則反映了畬族的語言文化特色。

由上可見,以《孟姜女尋夫》為典型的畬族小說歌既汲取了漢族文學(xué)的表現(xiàn)形式,體現(xiàn)出漢族古典詩歌的精練傳神的風(fēng)采,亦有著畬族山歌本身善于比興、反復(fù)詠嘆的歌謠特色;既繼承了漢族原有傳說的主要要素,又有新的變異和發(fā)展,趣味盎然,鮮明地體現(xiàn)了畬族本民族的語言特色、心理體驗和思想感情特征。這是與畬漢兩族人民長期雜居在一起、畬族同漢族進行了廣泛的文化交流的社會背景密不可分的。

四、孟姜女傳說在畬族地區(qū)廣泛流傳和變異的原因

某個傳說的傳播問題,不只是一個簡單的時間問題,更還涉及到一個傳說何以會在某地尤其是山川阻隔的地方傳播、變異,在什么樣社會的、心理的和文化的條件下傳播和變異。

漢族孟姜女傳說傳播到畬族地區(qū),并演化成種種版本的故事,又成為口口相傳的小說歌。其廣泛流傳的原因主要有如下方面:

(一)社會和歷史原因——畬族的遷徙、畬漢的融合

我國中原地區(qū)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便已逐步形成了封建生產(chǎn)方式,漢族人民已經(jīng)普遍采用鋤耕與畜耕并重的農(nóng)業(yè)生計模式;而直到明末清初,畬族仍然采用游耕為主、狩獵為輔的生計模式,棲息于東南地區(qū)的大山深處。掌握了先進的畜耕技術(shù)的漢族人民開墾了大部分自然條件較好的地區(qū),畬族人民原始、滯后的游耕農(nóng)業(yè)自然無法抵擋封建的畜耕農(nóng)業(yè),為了生存,畬族人民只能向密林深山處遷移。密林深山處,能用于開墾的田地往往稀少而且貧瘠,畬族人民刀耕火種,燒山燒畬,年復(fù)一年,直到土地已不能再利用,無法生存便再次遷徙。滯后的生產(chǎn)方式,落后的生產(chǎn)力水平,動蕩不安、奔波勞碌的遷徙生活,使得畬族人民難以積聚起財富,長期積貧積弱。逐漸地,畬漢之間的經(jīng)濟差距、發(fā)展差距越來越大。封建社會中,在土地高度集中于漢族地主的殘酷現(xiàn)實面前,畬族人民只能繼續(xù)遷往仍然適合山地農(nóng)耕、狩獵和游耕方式的地區(qū),在這種遷徙的方法難以為繼時,貧苦的畬民就只能租種漢族地主的田地開墾或耕種。

在這一過程中,漢族文化擴散到畬族地區(qū),雖然大多數(shù)畬民對處于主流的漢族文化大體上有著一種既抗拒又歆羨的矛盾心態(tài)。在封建的華夷秩序下,畬族人民經(jīng)濟上貧弱,政治上受歧視,長期受到邊緣化的遭遇,在文化教育資源方面,畬族人民亦長期處于邊緣人的地位。畬族人民中識字者極少,畬族地區(qū)長期缺乏系統(tǒng)的教育機構(gòu),傳承本民族文化,基本只能靠口耳相傳的山歌。一直到清末民初,這種情況才得到了改善。隨著畬族人民在閩東、浙南等地逐漸定居,能夠更多地接觸和了解漢族文化,并得到一些文化教育的機會。一些有條件的畬族人民還能夠進入私塾或正規(guī)學(xué)校學(xué)習(xí)。在這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畬族漸漸與漢族發(fā)生了融合,孟姜女傳說的傳入、畬族歌王鐘學(xué)吉運用漢文進行改編的創(chuàng)作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綜觀畬族地區(qū)各種版本的孟姜女傳說,雖然畬族人民根據(jù)自身民族習(xí)慣、地域特征、思想感情對其進行了加工,但傳說里孟姜女忠于愛情、堅貞不渝的主題不曾改變,這是畬族人民對漢族孟姜女傳說的理解和共鳴。對漢族五行相生相克等傳統(tǒng)知識的自覺運用,形式上運用類似創(chuàng)作漢族古典詩歌的創(chuàng)作方法等,都與畬族同漢族廣泛接觸、接受漢文化熏染的社會歷史背景密切相關(guān)。

(二)文化心理原因

首先,孟姜女傳說與畬族人民的世界觀契合。畬族大多生活在山上,條件惡劣,環(huán)境艱苦,這使他們對大自然有一種既依賴又斗爭的心理。在漫長的順應(yīng)、征服自然的實踐中,畬族成為一個勤勞樸實不畏強暴的民族,有著堅韌不拔的民族性格。對于以哭倒長城出現(xiàn)的孟姜女,畬族人民當然也會抱以喜愛的態(tài)度。

第二,孟姜女傳說與畬族傳統(tǒng)遺留下來的女性崇拜思想和習(xí)俗契合。在畬族地區(qū),由于畬族女性勤勞能干、聰慧勇敢,承擔(dān)著更為重要的社會角色,因此,畬族婦女更受人崇敬,獲得了相對更高的社會地位。孟姜女所展現(xiàn)出來的勇敢堅毅的形象,便與畬族崇拜的女性形象高度和諧。

第三,孟姜女傳說與畬族人民的愛情觀契合。畬族所處地區(qū)大部分是偏遠山區(qū),有著天真淳樸的民風(fēng),喜愛“盤歌”的他們常常用山歌來談情說愛。例如“好花亦要好地生,好船亦要好人撐,好娘要交好朋友,采花郎子心要正”,“一樹紅花在路頭,總嚇路邊多人搖,郎愿小娘莫相似,搖落花蕊唔轉(zhuǎn)頭”,“蝴蝶采花到花前,一樹紅花瑯過山,飛落花前轉(zhuǎn)三轉(zhuǎn),唔知小娘見唔見。采花郎子遠路來,唔知采過幾多回?有情乃好采一紐,唔可多采胡亂來”[10]392-405等,這些動人的山歌都彰顯著畬民對真摯忠貞的愛情的肯定。范杞梁筑城而亡,孟姜女萬里尋夫哭倒長城,感情真摯深厚,愛情的力量感天動地,其內(nèi)涵與畬族人民的愛情觀極為一致。

在畬族地區(qū),孟姜女傳說從內(nèi)容到形式發(fā)生各種變異的原因主要有:

1.與畬族所處歷史條件、社會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有關(guān)。由于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生活內(nèi)容發(fā)生變化,人的認識也會發(fā)生變化,這種變化不可避免地造成依靠口頭流傳的文獻的變異,其內(nèi)容、形式難免會打上時代的烙印。比如有的傳說認為是九頭神牛的力量才使長城崩塌,就與明清時期畬族人民從“刀耕火種”到開始“牛耕鋤種”的社會現(xiàn)象有關(guān)。《西瓜精點倒長城》發(fā)生在西瓜園,不是漢族傳說中的花園,同樣與畬族地區(qū)的生產(chǎn)條件有關(guān)。

2.與口傳文獻具有不確定性的特點有關(guān)。口傳文獻采用口耳相傳的傳播方式,雖然畬族孟姜女傳說在清末民初有了鐘學(xué)吉改編的漢文記載的歌本,但畬民識字者極少,不識字的人依然是口耳相傳,靠記憶來保存,這就決定了作品在傳播時處于變動的狀態(tài)。人的記憶力有好有壞,思想感情也有不同,表達能力亦有差異,“口碑古籍從上一代流傳到下一代,從一個人傳承到另一個人,其內(nèi)容和形式的變化是不可避免的”[12]114,這自然造成了諸多版本的傳說。這種現(xiàn)象在其他民族口傳文獻的流傳過程中也十分普遍。

總之,畬族小說歌《孟姜女尋夫》是畬族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是畬漢文化交流、融合的一個范例。從內(nèi)容到形式,畬族小說歌《孟姜女尋夫》對漢族孟姜女傳說進行了改造,既有傳承又有變異;其廣為流傳,既有畬族遷徙、畬漢融合等社會歷史方面的原因,亦有孟姜女故事與畬族人民世界觀、愛情觀、女性崇拜意識等相契合的文化心理方面的原因;而由于畬族所處歷史條件、社會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以及口傳文獻的不確定性,使得畬族小說歌《孟姜女尋夫》難免產(chǎn)生諸多變異。以《孟姜女尋夫》為典型的畬族小說歌,是畬漢互動的歷史見證,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與現(xiàn)實意義,“可以說,它是畬族民間文化的重要載體和傳承媒介,更是歷史上跨民族、跨地區(qū)、跨省際之間文化交流的顯證?!盵6]119作為國家級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畬族小說歌亟需更進一步地保護和傳承。

[1]《畬族簡史》編寫組,《畬族簡史》修訂本編寫組編.畬族簡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2]鐘雷興主編,鐘伏龍等編.閩東畬族文化全書?民間故事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3]鐘雷興主編,雷志華等編.閩東畬族文化全書?歌言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4]霞浦縣畬族文化教育研究會.小說歌(晚清):孟姜女尋夫[EB/OL].http://www.shezu.ren/index.asp?xAction=xReadNews&News ID=94,2009-05-06.

[5]彭兆榮,龔堅.從“他者保護”到“家園遺產(chǎn)”——以“畬族小說歌”為例[J].貴州民族研究,2008(4):51-58.

[6]彭兆榮,龔堅.口頭遺產(chǎn)與文化傳承——以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畬族小說歌”為例[J].民族文學(xué)研究,2009(2):119-123.

[7]藍雪霏.畬族音樂文化[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8]王逍.文化透鏡下的畬族歷史[J].貴州民族研究,2006(3):164-170.

[9]姚周輝.論漢族四大民間傳說在畬族地區(qū)發(fā)生變異的內(nèi)外在原因[J].溫州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5(6):78-80.

[10]雷陣鳴.閩浙畬族情歌修辭概覽[A].鄭頤壽主編.文學(xué)語言理論與實踐叢書——辭章學(xué)論文集(上)[C].福州:海潮攝影藝術(shù)出版社,2003:383-396.

[11]楊彥杰.閩西畬族的女性崇拜及其意義[A].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畬族文化研究(下冊)[C].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473-481.

[12]包和平,何麗,王學(xué)艷.中國少數(shù)民族古籍管理學(xué)概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The Inheritance and Variations in the She Novel SongMeng Jiang Nü Looking for her Husbandfrom the Han Folktale of Meng Jiang Nü

HUANG Qian-hong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The She Novel Songs are representative cultural expressions of the She ethnic minority and are included in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The legend of Meng Jiang Nü is one of the famous “Four Folktales of Han Nationality”. In the long historical process, it was spread to the area of the She nationality, and developed into a variety of Meng Jiang Nü storie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it was developed into the Novel Song and was sung by the She people widely. By analyzing the Novel Song ofMeng Jiang Nü, we can see that it drew its main elements of content from the Han legend and the creative modes from the Han literature,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integrated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e nationality. It is a good example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integra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heritance and the variations in the Novel Song ofMeng Jiang Nüfrom the Han counterpart and discusses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the cultural as well as psychological origin that caused the great variations.

the She Novel Song ofMeng Jiang Nü; the Han folktale of Meng Jiang Nü; inheritance; variations

I29

A

:2095-3763(2017)-0037-07

10.16729/j.cnki.jhnun.2017.01.007

2016-06-06

黃倩紅(1984- ),女,福建泉州人,北京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少數(shù)民族文獻、漢字學(xué)文獻。

猜你喜歡
孟姜女畬族漢族
唱支山歌給黨聽——記畬族三月三節(jié)
永安“三月三”
孟姜女哭長城?
縮寫《孟姜女哭長城》
孟姜女不姓孟而姓姜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畬族三月三
畬族民歌
改成漢族的滿族人
漢族和維吾爾族心肌梗塞患者心肌酶活性測定的比較
云南省| 安塞县| 吴旗县| 林周县| 泗水县| 红桥区| 小金县| 浮山县| 金坛市| 济源市| 咸宁市| 蓝田县| 灌云县| 襄城县| 京山县| 米易县| 甘洛县| 衡南县| 莱西市| 鱼台县| 长岛县| 五台县| 荣昌县| 怀仁县| 巴中市| 河南省| 塔城市| 定陶县| 余庆县| 肥东县| 牟定县| 牙克石市| 澄江县| 丹东市| 济源市| 岗巴县| 灵寿县| 盘山县| 宿松县| 海安县| 新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