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真理的驗證系統(tǒng)

2017-02-24 08:35
關鍵詞:證實效用本質(zhì)

劉 銳

(河南理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河南 焦作454000)

劉銳.真理的驗證系統(tǒng)[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8(4):022-028.

真理的驗證系統(tǒng)

劉 銳

(河南理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河南 焦作454000)

真理標準是檢驗和判定真理的尺度和準繩,它由真理內(nèi)在的規(guī)定性所決定。真理的本質(zhì)是符合性、融貫性和效用性,真理標準相應也有符合性標準、融貫性標準以及效用性標準三個層次,并且還要通過實踐和邏輯證明給予檢驗。這些標準分別從不同方面、以不同方式來驗證認識的真理性,并在驗證真理的過程中緊密聯(lián)系、相互制約,從而構成了一個內(nèi)容復雜的驗證系統(tǒng)。

真理本質(zhì); 真理標準; 驗證系統(tǒng)

真理是人類的認識成果,而人類的認識受到多方面的限制,所以認識的結(jié)果就有個真?zhèn)螁栴}。如何判斷認識結(jié)果的真與偽,也就是如何檢驗真理,不同的人給出了不同的標準。真理標準是檢驗和判定真理的尺度和準繩,它和真理的本質(zhì)聯(lián)系密切。

一、真理的本質(zhì)

真理的本質(zhì)是真理本身所固有的根本屬性,它是把真理和謬誤、意見等區(qū)別開來的內(nèi)在規(guī)定性。人類的認識是不斷發(fā)展、不斷深化的,對真理及其本質(zhì)的認識也是在不斷的變化,一方面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另一方面亦隨不同哲學家的不同理解而改變。

古希臘哲學家對真理的理解,一方面是把真理看成是對世界本原、本性的認識,對真理的追求就是對世界本原的追求,真理從本質(zhì)上來說,就是世界的本原。古希臘哲學家巴門尼德(Parmenides)區(qū)分了“真理之路”和“意見之路”,認為自然事物是變動不居可生可滅的,也是非存在,對其認識的感覺并不可靠,只能走上“意見之路”,存在是不變不動獨一無二和不生不滅的,通過理性思維對存在的認識,就走上了“真理之路”,所以“思維與存在是同一的”[1]51,真理就是存在。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Plato)把世界分為可感世界與可知世界,可感世界是可知世界的摹本,只有對可知世界的認識才叫知識,理念就是真理;另一方面,把真理看作是對世界的真實認識,真理的本質(zhì)就是與客觀事物的符合。在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看來,真理并不是人類主觀方面的東西,而是同自然規(guī)律相符合的認識,他說:“智慧就在于說出真理,并且按照自然行事,聽自然的話?!盵1]29德謨克利特(Democritus)說:“真理和現(xiàn)象是同一的,真理和顯現(xiàn)于感覺中的東西毫無區(qū)別,凡是對每一個人顯現(xiàn),并且對他顯得存在的,就是真的。”[1]104他還認為真理并非是對事物表象的認識,這種認識是“暗昧的認識”,“是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當暗昧的認識在最最微小的領域內(nèi)不能再看,不能再聽,不能再嗅,不能再嘗,不能再觸摸,而知識的探求又要求精確時,于是真理性的認識就參與進來,它具有一種更精致的工具”[1]106,所以真理是對事物表象之下所隱藏更深層次東西的認識。中世紀的經(jīng)院哲學家們則把哲學看作神學的奴婢,所有的真理都來源于上帝,一定程度上講,上帝的本質(zhì)就是真理的本質(zhì)。

近代哲學家把真理看作是一種普遍必然性的知識,認為真理在本質(zhì)上是知識,而且是正確的知識,他們一方面強調(diào)真理與現(xiàn)實的吻合,另一方面又強調(diào)真理的邏輯一致性。所以,近代哲學真理論出現(xiàn)兩派,一派是經(jīng)驗論者,他們堅持真理的符合論,強調(diào)真理的本質(zhì)在于命題同它的對象相符合;另一派是唯理論者,把真理看作為是以自明觀念為前提的理性系統(tǒng)內(nèi)部諸范疇之間的一致性,強調(diào)命題的自明性和命題體系內(nèi)部的無矛盾性。

現(xiàn)代哲學家有些把真理的功能性或效用性看作是真理的本質(zhì),最典型的就是實用主義者。實用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皮爾士(Charles Sanders Santiago Peirce)、詹姆士(James William)和杜威(John Dewey)都將真理理解為效用,將真與有用等價起來,皮爾士認為觀念的意義在于它對人類行動上的種種實際后果,詹姆士把真理和有用直接等同起來,杜威則強調(diào)真理的工具性。一些分析哲學家和語言哲學家把真理看作是語句的性質(zhì),他們運用語義分析和現(xiàn)代邏輯分析的手段對亞里士多德的真理符合論作出了精確的解釋,創(chuàng)立了語義真理論, 該理論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實質(zhì)上適當、形式上正確的關于‘真句子’這個詞的定義。在有的哲學家看來,一個詞的意義就在于它在語言中的使用,指出真或假則是語句的使用或語詞的使用功能。

從哲學史的發(fā)展看,人們對真理本質(zhì)的理解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真理符合論的觀點,真理的本質(zhì)在于認識與事實的符合;二是融貫論的觀點,真理的本質(zhì)在于系統(tǒng)的一致性;三是實用論的觀點,真理的本質(zhì)即效用。這三種真理論基于各自的基本主張,在真理問題上各執(zhí)一端,不能整體地、辯證地進行分析和論證。符合論很直觀,強調(diào)了真理的客觀性,但對符合無法加以證明,從而很容易倒向懷疑論;融貫論和實用論把真理定義為邏輯上一致或者有其實用價值,忽視了真理的客觀因素,只是片面地強調(diào)了它的邏輯性和有用性,從而使真理失去根基,陷入主觀主義和相對主義。

其實,在哲學認識論中,這三者無論哪一個單獨看作真理的本質(zhì),都不能完全揭示真理的本質(zhì)。如果說真理的本質(zhì)是認識與事實相符合,我們可以把它和假象、謬誤區(qū)別開來,但認識有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有時候我們的感覺也能認識到事物的真相,但我們的各種感覺器官所把握的只是現(xiàn)象,“現(xiàn)象是事物的外部聯(lián)系和表面特征”,“是個別的、片面的”[2]38, 因此是不可靠的,“真理是在實踐的基礎上主體認識對客體本質(zhì)和規(guī)律的符合、一致和接近”[2]74,只有通過理性思維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zhì)和規(guī)律,所以對現(xiàn)象的認識本身就不是真理,它沒有上升到真理的層面。況且真理作為思想形式,它應該以恰當?shù)男问奖磉_自身的內(nèi)容,那么思想形式是否符合思維邏輯的恰當性和明晰性,也就是思想形式是否邏輯一致,也是非常重要。如果邏輯混亂,人們就不知所云,當然也談不上真理性的認識。另外,真理是人們認識的結(jié)果,人們不會去認識對自己毫無價值的東西,所以效用性也是真理的一個本質(zhì)特征。總之,真理作為一個認識論范疇,它要反映客觀事物,要與客觀事物的本性相符合;真理作為理論體系,它不能包含邏輯矛盾;真理作為認識的結(jié)晶,它應具有指導實踐的功能。因此,我們說真理的本質(zhì)有三個,它們分別是:符合性、融貫性和效用性。符合性是真理的最本質(zhì)的規(guī)定,它保證真理的客觀性;融貫性是真理的形式規(guī)定,它保證了真理的邏輯性和科學性;效用性是真理的實踐規(guī)定,它保證了真理的價值性。

二、真理標準的層次

真理的本質(zhì)是多方面的,真理標準也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層次的。我們驗證認識是否是真理,首先要檢驗它是否與客觀事物的本性相符合,其次還要看它形式上是否邏輯一致,最后還要檢驗這種認識是否有用,所以真理的標準也有三個不同的層次:符合性標準、融貫性標準和效用性標準。

(一)真理的符合性標準

真理是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主觀認識必有一個和客觀相符合的問題,這是真理的本質(zhì)規(guī)定,以此為標準,凡是那些沒有如實反映客觀世界的本質(zhì)和規(guī)律,比如宗教、神話等都不是真理,所以檢驗真理首先要檢驗主觀認識是否和客觀對象相符合。這就是真理的符合性標準,它是真理標準的一個基本層次。

如何檢驗主觀認識與客觀對象相符合呢?唯心主義者提出了以人是否感覺到為標準,感覺到了就是符合。普羅泰格拉(Protagoras)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所以“事物對于你就是它向你呈現(xiàn)的樣子,對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現(xiàn)的樣子”[1]133。見克萊(George Berkeley)認為“存在就是被感知”[3]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者認為主觀與客觀相符合,就是對客觀事物的“摹寫(description)”或“契合(agreement)”,典型的當屬經(jīng)驗主義者,如洛克(John Locke)認為真理就是觀念的契合, 他說:“我們底知識所以為真,只是因為在我們的觀念和事物底實相之間有一種契合?!盵4]但是,這兩種觀點都不能作為檢驗主觀和客觀符合的標準。前者實際上是一種“唯我論”的觀點,是主觀主義的觀點,后者不能解釋主觀為什么能摹寫或契合外在事物,走向懷疑主義或神秘主義,如洛克認為簡單觀念之所以能摹寫或契合外在事物,是由于上帝的作用或者人類的需要。

邏輯經(jīng)驗主義者把真理分為邏輯真理和經(jīng)驗真理,經(jīng)驗真理是一種包含實際知識的表達科學事實的命題,屬于綜合命題,并且與事實相符合。經(jīng)驗真理必須要被經(jīng)驗事實證實。什么是經(jīng)驗證實呢?起初,卡爾納普(Rudolf Carnap)等認為,經(jīng)驗事實就是當且僅當一個命題或語句能被經(jīng)驗直接證實時,它就是有意義的從而就是真的,比如 “這塊木頭是光滑的”是否為真,可以用手摸一摸來鑒別。我們只能夠越來越確實地驗證一個語句。因此我們談的將是確證問題而不是證實問題[5]69。但邏輯經(jīng)驗主義者又發(fā)現(xiàn),一些命題,諸如現(xiàn)象的規(guī)律或本質(zhì)不能直接證實,而只能間接證實,還有些科學命題即使間接證實也做不到,于是 “可證實性”由此而來。所謂的“可證實性”是指命題具有證實的可能性,并不意味著命題已經(jīng)得到證實,也就是說,在技術上無法證實的命題,但人們只要能夠指出或想象出該命題被證實的方法也是有意義的,那么這類命題也可證實。隨后,邏輯經(jīng)驗主義者認為,每個人的感覺內(nèi)容雖然是不同的,但大家的語言卻是共同的,是可以交流而取得一致,只要不同的人有同樣的記錄,就可以用來檢驗命題的真假,所以他們又改用直接經(jīng)驗的語言表述(觀察陳述或基本觀察句)作為檢驗命題真假的基礎?!鞍亓謱W派”的賴欣巴哈(Hans Reichenbach)又提出用“概率”確定命題的真理性,因為他發(fā)現(xiàn)那些關于未來事件現(xiàn)象的命題,只適用概率的意義來證實,所以他指出對于任何命題,如果有可能權衡其概率就是有意義的,而且概率越大越具有真理性??梢?,在經(jīng)驗證實問題上,邏輯經(jīng)驗主義者在其自身的演化中也是不斷修正,盡管他們對于經(jīng)驗真理的檢驗標準越來越寬,但始終沒有放棄經(jīng)驗證實的原則,“除了觀察和經(jīng)驗科學以外,沒有其他檢驗和證實真理的方法”[5]8。當然,他們最終也沒有解決這個問題。

主觀和客觀相符合如何證實呢?主觀與客觀原非同類,怎么能相同呢?金岳霖對此精辟地分析到:“如果‘事實’和命題不是同樣的或平行地在經(jīng)驗中,這就是說,命題在‘內(nèi)’,‘事實’在外,那么我們怎樣知道在‘內(nèi)’的命題和在‘外’的‘事實’符合不符合呢?我們沒有辦法把它們對照,因為相當于原物或底本的‘事實’是在‘外’的?!盵6]895這一問題的關鍵是人們預設了主客的分離,“符合總有主客或人物的分別。既然分了之后,合就困難”[6]892。所以,要想檢驗主客的符合,必須置二者于同一個系統(tǒng)內(nèi),并把其聯(lián)系起來,實踐就恰恰能夠滿足這個要求。人的實踐活動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實踐的過程是主觀目的性物化的過程,實踐的結(jié)果是物化了的主觀目的。一方面,實踐具有主觀性,它是人類自覺能動的活動,它需要人的意識、認識、理論作指導,它和自然界的運動以及動物的本能活動有著根本的區(qū)別;另一方面,實踐還具有客觀現(xiàn)實性,它是改造世界的客觀物質(zhì)活動,它是由人這個物質(zhì)性、現(xiàn)實性的存在,利用客觀的物質(zhì)工具,去改造客觀對象的活動。因此,實踐是連接主觀和客觀的橋梁,它能夠把主觀和客觀聯(lián)系和溝通起來,從而使人們能夠把二者加以比較和對照。驗證我們的主觀認識是否符合客觀對象,只要把主觀認識應用于實踐,并考察實踐的結(jié)果后就能做出回答,就像郭繼海所說的,認識與現(xiàn)實的符合“證實的核心內(nèi)容是認識轉(zhuǎn)化成現(xiàn)實。通過工業(yè)等生產(chǎn)活動將觀念生產(chǎn)出來,觀念自然是與現(xiàn)實符合;同樣按照某種理論,批判現(xiàn)實,改造現(xiàn)實,使現(xiàn)實符合理論或理想,這也是認識與現(xiàn)實的符合”[7]。也就是說,只要實踐的結(jié)果達到了預期的目的,那么主觀認識和客觀事實的符合性就得到了證明。所以,實踐的特點是作為檢驗真理符合性標準的主要根據(jù),使它成為最為公正的審判官,某種程度而言,具有最高的權威。

(二)真理的融貫性標準

真理是思想形式和內(nèi)容統(tǒng)一的一種思想體系,它必須遵守一定的邏輯秩序,這就是真理的形式規(guī)定,以此為標準,凡是沒有構建起自身秩序的東西就不是真理,所以真理還要滿足系統(tǒng)的邏輯一致性,這是真理的融貫性標準。

如何檢驗真理系統(tǒng)是否融洽,是否邏輯一致?那就要用邏輯方法給予證明。邏輯證明也可稱作邏輯論證,它是用一個或一些已知為真的命題確定另一命題真實性或虛假性的思維過程,包括證明和反駁,這是廣義上的邏輯論證,狹義上的邏輯論證只包括證明。

歸納和演繹是兩種重要的邏輯證明方法。經(jīng)驗論者認為人類的一切認識都來源于經(jīng)驗, 經(jīng)驗是人觀念中唯一實在的、真實的和可靠的內(nèi)容,他們強調(diào)通過對感覺經(jīng)驗的分析和歸納, 找到由經(jīng)驗反映出的普遍真理,所以經(jīng)驗論者強調(diào)歸納的方法,即從具體的和個別的東西出發(fā)從而達到抽象的和普遍的東西, 并把這種方法作為科學認識的新工具。唯理論者認為感覺經(jīng)驗是雜亂無章的, 從感覺得來的知識不可靠,要想獲得絕對的真理,必須從一個絕對正確的“第一原理”出發(fā),運用演繹推理,推演出具有普遍性的知識基礎,所以唯理論者強調(diào)演繹的方法,即從抽象的和普遍的東西出發(fā)而達到具體的和個別的東西,認為通過這種方法可以保證理性系統(tǒng)內(nèi)部諸范疇之間的一致性和命題體系內(nèi)部的無矛盾性。無論是經(jīng)驗論還是唯理論, 他們都不能給人以真理何以可能較為明確的觀念,經(jīng)驗論無法解決由個別經(jīng)驗如何上升為普遍真理的休謨難題, 而唯理論則無法給出第一原因存在的證據(jù)??梢?,單純的歸納或演繹不足證明真理的融洽與否。

事實上,歸納和演繹是密不可分的,恩格斯指出:“歸納和演繹,正如分析和綜合一樣,是必然相互聯(lián)系著的。不應當犧牲一個而把另一個捧到天上去,應當把每一個都用到該用的地方,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只有注意它們的相互聯(lián)系、它們的相互補充?!盵8]理性主義和經(jīng)驗主義是相輔相成的,演繹和歸納兩種方法聯(lián)合使用,不僅可以彼此幫助,而且也可以檢查彼此的種種錯誤。對于這兩種重要的邏輯方法,蒙塔古有過形象的比喻,他在《認識的途徑》一書中說到:

“恰恰像動物的有機體需要兩套器官一樣,一套為獲得食物,一套為消化食物與吸收營養(yǎng),科學這個有機體也有同樣的需要。經(jīng)驗論者為科學獲得食物,而理性論者消化食物并吸收營養(yǎng)。如果沒有種種新的事實和規(guī)律作為食物,科學就會因饑餓而死亡;但若不能把種種規(guī)律吸收到它的系統(tǒng)里,科學就會因不消化而死亡。如果科學要同時避免食物不足與消化不良的話,則科學必得注意它擁有經(jīng)驗論者又擁有理性論者,擁有觀察家又擁有數(shù)學家?!盵9]116他還指出:“正由于有這兩種方法可以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以互相印證彼此的真理并互相檢查彼此的錯誤,各門自然科學所組成的系統(tǒng)才變?yōu)槿祟惥穹矫孀羁筛袆尤藗兊氖聵I(yè)。”[9]117

(三)真理的效用性標準

真理必須構成人謀求生存的某種有益方式,這是真理的社會化實踐定位,以此為標準,凡是沒有為人的生存提供具體有益的東西,都不是真理,所以還要看真理是否滿足了人的需要,也就是說真理是否有價值。真理的效用性標準,即真理的價值標準是真理標準的高級層次。

實用主義者認為真理是真的觀念,真觀念的發(fā)生就是一個使之生效的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真觀念同時被證實。那么怎么被證實呢?實用主義者認為這要與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與個人的具體經(jīng)驗(他們稱為直接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的就是直接的證實,“這些直接和充分證實的引導無疑是真理過程的原本和原型”[10]115。間接的證實就是所有的真信念在集合中必須是一致的,無矛盾的,當然間接證實不能與直接的經(jīng)驗相違背。直接證實的真理是確實可靠的,間接證實的真理是從直接證實的真理中推演出來的,所以也是確實可靠的。對于直接證實和間接證實的有效性,詹姆士有過這樣的比喻,“真理大部分是靠一種信用制度過日子。我們的思想和信念只要不遭遇什么困難和挑戰(zhàn)就可以‘通行’,正如銀行的鈔票只要沒有人拒絕使用就可以流通一樣”[10]116。實用主義者講的直接證實和間接證實同樣也是為他們的效用論服務,“間接證實或者只是潛在證實的過程可以與完全的證實過程同樣地真。它們的作用同真正的證實過程一樣,給我們帶來同樣的好處,并以同樣的理由要求我們承認?!盵10]117可見,實用主義者不但把真理的本質(zhì)看作是效用,而且真理的檢驗標準也是效用。

如何驗證真理的效用性呢?真理的效用是以結(jié)果來衡量,那么真理效用性的驗證就是評價一個結(jié)果是否有效用的問題。效用關系是主體和客體間的關系,即客體是否滿足了主體的需要,當客體能夠滿足主體需要時,客體對于主體就有效用。主客體之間的效用關系也就是主客體之間的價值關系,所以驗證真理的效用性也就是評價真理的價值性。真理的價值性在于它能成功地指導人們的實踐活動。怎樣判斷實踐是否成功呢?這就要把實踐的結(jié)果與實踐的目的進行對照,如果結(jié)果與目的符合,說明“我們達到了我們的目的”,實踐就是成功的?!斑_到了我們的目的”,也就是說,主體的需要得到了滿足,認識的現(xiàn)實性和力量得到了證實。恩格斯說:“當我們按照我們所感知的事物特性來利用這些事物的時候,我們就讓我們的感性知覺的正確性接受了確實可靠的檢驗。如果這些知覺是錯誤的,那么我們關于這種事物可能有什么用途的判斷,必然也是錯誤的,而我們的嘗試就必然要失敗。如果發(fā)現(xiàn)事物符合我們關于它的觀念,并且產(chǎn)生我們所預期的目的,那么這就肯定地證明,在這一范圍內(nèi)我們關于事物及其持性的知覺是同存在于我們之外的現(xiàn)實相符合的?!盵11]這里,只有“我們達到了我們的目的”,我們才可以“肯定地證明”,也就是說,只有實現(xiàn)了價值要求,認識才被證明、被檢驗為真。

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由于主體可以是個人、群體或人類,而這些不同的主體在需要方面存在差異和矛盾,所以實踐目的的提出不單是那種符合個人利益的目的,而是與歷史發(fā)展的基本要求或趨勢相一致的、代表著人類整體的要求和利益的人民群眾利益的目的。那些基于滿足少數(shù)人私利的實踐目的,即便經(jīng)過實踐活動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也不能證實指導實踐的認識具有真理性。

三、真理標準的辯證統(tǒng)一

真理標準有符合性標準、融貫性標準和效用性標準三個層次。其中,符合性標準是真理標準的基本層次,效用性標準是真理標準的高級層次,這兩個標準還要通過實踐來檢驗,融貫性也要通過邏輯證明予以證實,可見,真理的驗證是一個多標準、多層次的系統(tǒng)。在這個系統(tǒng)里,真理的不同標準相互作用,共同驗證認識的真理性。

首先,符合性標準、融貫性標準和效用性標準都是檢驗真理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只有同時滿足這三個標準的認識才是真理性認識。如果只證明了主觀認識與客觀符合,但認識的形式在思維邏輯上含混不清,這樣的認識結(jié)果就不能是真理。自身融洽也是真理的必要條件,可是真理融貫論者卻把它作為真理的一個充分條件,強調(diào)只要認識本身不包含矛盾,邏輯上前后一致,就是真理。按照這樣的邏輯推理,任何一個理論,如果編造得天衣無縫,自身邏輯一致的話,都應當作是真理,但事實上它們可能是神話、謊話,顯然,這些荒誕的東西并不能被融貫性原則有效地拒斥,正如金岳霖所說:“真的命題的確一致,但一致的命題不一定真。不一致的命題有真有假,可是誰真誰假,顯而易見不能靠一致去決定。我們一向就承認假的命題可以一致。不但假的命題可以一致,而且假如我們給一套命題加以范圍把它們?nèi)ζ饋?,假的命題還可以一致地假?!盵6]928這就是說,真理必是一個自身融洽的系統(tǒng),但自身融洽的系統(tǒng)未必就是真理。僅把“有用”作為衡量真理性的標準,不但否定了真理所表達內(nèi)容的客觀性,而且“有用”總是相對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而言,對此有用,對彼可能有害,就會陷入主觀主義和相對主義的泥潭之中。所以,只有同時滿足了符合性、融貫性和價值性這三個標準的認識結(jié)果,才是真理性的認識結(jié)果,換句話說,這三者就構成了真理的充分條件。正如張東蓀先生所指出:“一個真理必須是在客觀上存在的;在系統(tǒng)上是符合的;在未來上是有用的。倘使只有一個標準適用,則這個真理便不完全。”[12]

其次,實踐標準和邏輯證明之間也不是相互排斥、對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實踐標準離不開邏輯證明。實踐只能提供證明的論據(jù),而受檢驗的認識與論據(jù)是否一致,還需要人們的分析、比較,借助于一定的推理形式,研究它們有什么樣的邏輯關系,在用實踐判斷一個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的過程中,也需要借助邏輯證明。即使真理本身的生成也離不開邏輯證明,人的認識從實踐開始,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要通過分析、綜合等邏輯方法對認識材料進行分類、歸納和整理,這其實也是一個邏輯分析和證明的過程。理性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zhì)和規(guī)律,對于較復雜的科學理論,人們在用實踐檢驗之前,往往先對它進行邏輯驗證,也就是根據(jù)已被實踐證明為正確的認識,運用邏輯的有效規(guī)則,來檢驗這個新認識是否符合邏輯,如果符合邏輯,它就是正確的,我們就可以依賴。另外,由于人類實踐活動的局限性和社會歷史性,決定了我們的一些認識可能無法獲得實踐的檢驗或者暫時不能獲得實踐的檢驗,如生物進化理論和宇宙大爆炸理論等,此時就需要通過邏輯推理來證明它們的真理性。因而實踐總是有一定的限度,它有可能無法證實和駁倒一些認識,這是實踐標準的不確定性[2]84。

邏輯證明也離不開實踐標準。像數(shù)學和邏輯學這樣形式真理系統(tǒng)的真假固然可以由數(shù)學公理、邏輯規(guī)則以及演算規(guī)則給以檢驗,但是數(shù)學公理和邏輯規(guī)則又是從哪里來?邏輯經(jīng)驗主義者認為,邏輯句法規(guī)則和博弈規(guī)則一樣是由博弈者們的任意約定,而這種規(guī)則一旦為社會所約定,人們就必須以“容忍”的態(tài)度加以遵守,這種約定主義的原則被卡爾納普稱為“容忍原則”或“語言形式的約定論原則”。其實這并未說明數(shù)學公理和邏輯規(guī)則的最終來源問題,相反,卻抹殺了它們的客觀性。而且在邏輯證明中,當我們由對事物的個別性認識進入到對事物的一般性、規(guī)律性認識時,我們運用歸納推理,而歸納推理不具有必然性,是或然的推理,所以列寧說:“以最簡單的歸納方法得到最簡單的真理,總是不完全的,因為經(jīng)驗總是未完成的?!盵13]當我們由對事物的一般性認識過度到對事物的個別性認識時,我們運用的是演繹推理,但演繹推理的前提最終也是通過歸納法獲得,所以,演繹推理的前提就不可能是必然的,可能包含著差錯,所有這些僅在邏輯的范圍內(nèi)無法解決,必須通過實踐來檢驗。簡言之,邏輯證明只處理前提和結(jié)論之間的關系,只能就前提和結(jié)論之間的推理過程是否有效、是否符合邏輯的問題進行判定,對于邏輯前提真實性的驗證則是無能為力,并且邏輯證明也“不能回答結(jié)論是不是符合客觀實際的問題”[2]83,它只能回答結(jié)論在邏輯上是否有效的問題,有效的未必就是符合客觀實際,是否符合客觀事實,還必須通過實踐的檢驗。

最后,實踐標準的唯一性。邏輯證明可以初步判斷出一個認識或一個知識體系的真理性,但是,它到底是不是真理,歸根結(jié)底還得由實踐來檢驗。所以,邏輯證明不能代替實踐檢驗,它不是最終標準,不具有最終決定權,而且邏輯證明實質(zhì)上就是用人類實踐的總和去證明,人的實踐活動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重復,把實踐的規(guī)律印入人腦,經(jīng)過思維的抽象、提煉和概括,內(nèi)化為思維的規(guī)律,成為思維的邏輯,再用“邏輯的格”把它固定下來,就成為邏輯思維的有效工具,并逐步具有公理的性質(zhì),從而邏輯證明便在一定意義上具有檢驗認識的真理性和普遍性,成為對實踐標準的一個重要補充。因此,歸根結(jié)底的意義上說,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綜上所述,檢驗真理的標準是多方面和多層次的。它們從不同方面、以不同方式檢驗真理的本質(zhì);同時,這些標準在檢驗真理時又緊密聯(lián)系、相互制約,從而構成一個內(nèi)容復雜的真理驗證系統(tǒng)。

四、結(jié) 語

追求真理是人類文明中的一個永久性話題,也是許多仁人志士的人生目標,在探索真理的過程中,一方面形成了對自然、社會和人類自身的正確認識;另一方面,人們也有了對真理自身的認識,這種認識就形成了人們的真理觀。然而,不同民族的社會歷史生存境遇不同,其對世界的關注視角不同,他們的思維方式、文化心理和價值取向以及倫理道德系統(tǒng)也不同,形成不同的文化傳統(tǒng)和哲學傳統(tǒng),這就造就了不同的真理意識,即不同的真理觀。真理觀涉及真理的起源、本質(zhì)、定義和標準等問題,其中真理的本質(zhì)決定真理的定義和標準,因為定義是對事物本質(zhì)屬性的揭示,標準是區(qū)分、檢驗和判定事物的尺度和準繩,這個尺度和準繩是事物的內(nèi)在規(guī)定性,由事物的質(zhì)來決定。

馬克思主義真理觀是辯證唯物主義真理觀,它認為真理都是客觀真理,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tǒng)一,而且還強調(diào)真理是在人的實踐活動中生成并發(fā)展,真理本身就有價值性和人性。真理的本性以及實踐的特點決定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標準是個一般原則,這個一般原則一定要與時代特征、時代任務相結(jié)合,找到在新時期能夠?qū)r代、民族特點與一般原則契合起來的具體實現(xiàn)形式,真正發(fā)揮實踐標準這個一般原則的指導作用[14]。正是基于這一思想,鄧小平深入分析了改革開放的實踐性,從歷史唯物主義出發(fā),進一步提出生產(chǎn)力標準和“三個有利于”標準,對實踐標準進行深化和具體化。生產(chǎn)力標準和“三個有利于”標準實現(xiàn)了主體性與客體性的統(tǒng)一、主觀性和客觀性的統(tǒng)一以及真理性與價值性的統(tǒng)一,它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標準。

[1] 北京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史教研室.古希臘羅馬哲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

[2] 本書編寫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M].修訂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 趙敦華.西方哲學簡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353.

[4] 洛克.人類理解論:下冊[M]. 關文運,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555.

[5] 洪謙.邏輯經(jīng)驗主義[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9.

[6] 金岳霖.知識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

[7] 郭繼海.真理符合論的困難及其解決[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130.

[8] 恩格斯.自然辯證法[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206.

[9] 威廉·佩珀雷爾,蒙塔古.認識的途徑或哲學的方法[M]. 吳士棟,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10] 威廉·詹姆士.實用主義[M].李步樓,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11] 恩格斯.反杜林論[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70:332.

[12] 張東蓀.認識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85.

[13]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列寧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50.

[14] 朱榮英.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當代取向與創(chuàng)新[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246.

[責任編輯 曹 琪]

Theverificationsystemoftruth

LIURui

(SchoolofMarxismStudies,HenanPolytechnicUniversity,Jiaozuo454000,Henan,China)

The standard of truth is the criterion for testing and judging the truth, and is determined by the nature of truth. The essence of truth includes conformance, coherence and utility, thus there are three levels of the criterion for testing truth accordingly, that is, the standard of conformance, coherence and value. The three standards will be tested through the corresponding criteria, which are verified through practice and logical proof. All standards are interrelated and interacted with each other in the course of verifying the truth. Therefore, the verification of truth is a system with many standards and levels.

essence of truth; standard of truth; verification system

10.16698/j.hpu(social.sciences).1673-9779.2017.04.004

2017-03-02;

2017-05-23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資助項目(16ZDA242);河南理工大學博士基金資助項目(SKB2017-04)。

劉銳(1979—),女,河南南陽人,博士,講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思維方法論的研究。

E-mail:liurui@hpu.edu.cn

B02

A

1673-9779(2017)04-0022-07

猜你喜歡
證實效用本質(zhì)
關注本質(zhì) 為理解而教
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區(qū)低效用地潛力分析
理解本質(zhì),豐富內(nèi)涵
小學美術課堂板書的四種效用
童年的本質(zhì)
對求極限本質(zhì)的探討
納米硫酸鋇及其對聚合物的改性效用
去哪兒、攜程互咬一路廝打至商務部沈丹陽證實收到舉報材料
薄軌枕的效力得到證實
私營企業(yè)主政治參與渠道的選擇偏好及效用分析
江安县| 万盛区| 浏阳市| 金华市| 霸州市| 朔州市| 万盛区| 大城县| 东源县| 曲阳县| 兴国县| 花垣县| 丹凤县| 德令哈市| 四川省| 侯马市| 淮南市| 道孚县| 彩票| 环江| 平塘县| 广东省| 长丰县| 阳高县| 乌拉特中旗| 嵊泗县| 镶黄旗| 大埔县| 塘沽区| 娄底市| 昌江| 木兰县| 石屏县| 晋城| 南城县| 申扎县| 盘山县| 苏州市| 衡阳市| 荆门市| 新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