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新河實驗小學 姚 榮
發(fā)掘言語形式,探尋讀寫原點
江蘇省鹽城市新河實驗小學 姚 榮
閱讀教學教什么?王尚文教授提出:“語文教學的聚焦點應該是‘言語形式’,即‘怎么說,怎么寫’,而非‘說什么,寫什么’。”可見,語文教學的立足點應為言語形式。教學時,應引領學生透過言語形式,領會作者表達的技巧,發(fā)現(xiàn)語言的奧秘,獲取語言規(guī)律,積累言語經(jīng)驗,提升讀寫互動實效。
歌德說:“內容人人看得見,涵義只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對于大多數(shù)人是一個秘密?!蹦敲?,教師如何從文本中發(fā)掘合宜的“言語形式”呢?
小學課文不僅有一般性的記敘文,還有詩歌、童話、寓言、散文、小說及說明文等各種文體。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風格,也就有不同的練筆原點。因此,在閱讀文本時,我們首先要把握文本的風格,發(fā)掘文體中潛藏的“言語形式”。記敘文無論是寫人記事,還是寫景狀物,一般都要交代六要素,每篇文章都有一條中心線索,寫景的要關注畫面、情感和順序;寓言文章簡短,語言平實,但揭示的哲理深刻;說明文語言準確,以讓讀者了解其說明的事物為主要目的,教學重點關注說明方法和順序;小說注重環(huán)境描寫,構思巧妙,巧設懸念,引人入勝,則要關注情節(jié)、人物和環(huán)境。
如《人物描寫一組》(人教版五上)這篇課文由三個小說的片段組成,每個片段都是通過人物描寫方法刻畫一個經(jīng)典人物。但每個片段中描寫人物的方法的側重點有所不同,言語形式訓練的課堂目標也就不同:《鳳辣子初見林黛玉》側重于采用外貌和語言描寫體現(xiàn)人物性格特點,《小嘎子與胖墩兒比賽摔跤》側重于采用動作描寫體現(xiàn)人物性格特點,《臨死前的嚴監(jiān)生》側重于采用經(jīng)典動作輔以人物神態(tài)變化的描寫體現(xiàn)人物性格特點。
即便是同樣的文體特征,每篇也都有其獨特的文體特點。為師者需要細讀文本,在每種文體的“共性文體特征”和“獨特文體特點”中發(fā)掘言語形式,尋找讀寫互動的原點。
在閱讀文本時,只有準確把握文章的結構,才能理清脈絡,深入品味文本謀篇布局的精妙。一般來說,我們常見的有并列式、總分式、對比式、遞進式四種結構方式。
總分式文章在蘇教版小學階段的課文中占了一定的比例,學生習作中總分式結構的運用也是最普遍的。如課文《秦兵馬俑》《莫高窟》《三亞落日》等都是總分總式結構的文章。學習這組課文時,課文的總分式結構就成了“隨文練筆”的原點。
《秦兵馬俑》這篇文章中有一個過渡段:“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把課文前后兩部分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教學時可進行過渡段讀寫結合的訓練,先借助課文內容讓學生認識過渡段并理解其作用,再出示兩段話,讓學生練寫過渡段。前一段主要內容是寫姐姐成績優(yōu)異,后一段主要寫姐姐樂于助人,要求學生寫一個過渡段,把這兩部分聯(lián)系起來,很多同學過渡段運用得十分靈活,如:“姐姐優(yōu)異的成績讓我羨慕,但更讓我贊嘆的是她對身邊需要幫助的每一個人都能伸出援助之手?!薄按蠹叶伎浣憬愠煽儍?yōu)異,但我認為姐姐最大的優(yōu)點并不是考試經(jīng)常名列前茅,而是心地善良、樂于助人?!比缓笪矣殖鍪具@樣一句話:“母親不但勤儉持家,而且對人友善。”要求學生根據(jù)這句話寫出前后兩個部分,孩子們都能根據(jù)這個“過渡句”具體寫出前后兩個部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這樣,學生在以后運用過渡段習作就容易多了。
在小學階段,落實字、詞、句的感悟、理解、內化、運用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整體把握課文的文體特點及篇章結構后,我們要把目光聚焦于文章的關鍵詞句上。
在閱讀文本時,我們還要善于捕捉“文眼”。所謂“文眼”,指的是文章中最具表現(xiàn)力、最有助于讀者理解作品主題或脈絡層次的關鍵詞句。教學中,如果能緊扣“文眼”進行突破,便能“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收到片言居要、舉一反三、石破天驚的效果。如在教學《詹天佑》這篇寫人的文章時,我抓住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中“杰出”這個“文眼”引導學生進行思維:從哪些地方可以體現(xiàn)出詹天佑的杰出?學生圍繞文眼進行思考,不但達成了閱讀教學的要求,更通過透視“文眼”感悟寫作方法,做到“以文達文”,從而實現(xiàn)了閱讀教學與習作教學的有機結合,突現(xiàn)了閱讀教學的高效性。
還有一些特殊的語言現(xiàn)象隱藏在文本中,需要我們有一雙“火眼金睛”,敏銳發(fā)現(xiàn)、及時捕捉。如葉圣陶筆下《荷花》文章中的“冒”;王安石筆下《泊船瓜舟》中“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琦君《桂花雨》中的“浸”;蕭紅《祖父的園子》中那種非常率性、灑脫、天籟般自由純美的語言——都是文章通過特殊的言語形式來表達作者情感的秘妙之處。
“言文而無標點,在現(xiàn)今是等于人而無眉目?!?郭沫若的話說出了標點符號的重要性。標點也是一種情感的載體,是我們教學中容易忽視的一種言語形式。如《橋》一課中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面!”我們在教學時經(jīng)常容易忽略這三個感嘆號。但只要我們引導學生細細品讀,聯(lián)系上下文,進入當時的情境,就很容易從這三個感嘆號中感受到當時形勢的緊張,體會到老漢的德高望重、果斷自信,也能體會到老漢作為一個共產黨員所呈現(xiàn)的威嚴與擔當。“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更可從問號里體會到“老漢”的不滿,從感嘆號里體會到“老漢 ”的鐵面無私、剛正不阿??梢姡粋€標點也大有文章可做,我們可不能對這些特殊的標點符號視而不見。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老師們必須要擦亮眼睛,細讀文本,注意透過語言看形式,發(fā)掘讀寫互動的最佳訓練點,不失時機地進行“言語形式”情境下的讀寫結合訓練,才能達到讀寫互動的理想境界,從而事半功倍地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