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龍 沈 斌
吉林大學,吉林 長春 130000
?
淺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變化及影響因素
李長龍*沈 斌*
吉林大學,吉林 長春 130000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國培養(yǎng)新時代高素質優(yōu)秀人才的重要手段,是所有高校的重點教育科目。了解當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變化以及影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因,是更好的推動高校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
高校思想政治;思想政治工作;變化;影響因素
(一)思想政治工作理念的變化
由于受到當今社會經濟意識的熏染,造成了部分教育工作者與高校學生對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產生了變化。這種變化使得部分教育者的經濟意識變增強,政治思想變得淡泊;重視個人的利益得失,失去了組織意識與整體利益的觀念;重視個人的所得,忽略了對他人的幫助與奉獻;重視了物質利益,降低了道德意識。部分教育工作者與高校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嚴重扭曲甚至畸形,物質利益觀念逐漸加強,個人信仰逐漸淡化。
(二)在傳統(tǒng)道德觀念上的變化
在部分不良觀念的影響下,許多教育工作者與學生的傳統(tǒng)道德觀念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對優(yōu)秀的傳統(tǒng)道德理念發(fā)生了質疑,對良好的道德傳統(tǒng)產生了排斥,對各種規(guī)章制度充滿了挑戰(zhàn)心理。對節(jié)儉樸素、助人為樂、誠實守信、團結互助等中華傳統(tǒng)美德產生了抵觸。學校應當為高校學生樹立學習榜樣,并對具有傳統(tǒng)道德觀念的學生或老師進行實質性的獎勵,以此來促使教育工作者與高校學生觀念上的轉變。
(三)在思想政治工作上態(tài)度的變化
當今部分高校教育工作者對自我的思想政治要求過低,容易滿足于現(xiàn)狀,對自我思想意識的進步不積極,對思想政治上的學習不主動。在工作中形式化較強,在教學中缺乏應有的積極意識,缺乏提高與創(chuàng)新精神。教育工作者本身的工作態(tài)度,是影響思想政治工作效率的最主要因素。一個積極的工作態(tài)度,可以大幅度的提升教學質量,并保證在日常生活中能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以積極健康的形象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正面的影響。反之,則會降低高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對思想政治工作產生排斥。
(一)思想政治工作所針對對象的改變
在過去的幾十年,高校學生的考學方式與畢業(yè)后工作的意向都十分的統(tǒng)一,當時大多數(shù)的家庭環(huán)境也處在同一水平線中,由于政府鼓勵政策的實施,高校學生的就業(yè)壓力與就學負擔較小,只要高校學生在校學習時期,服從學校的安排領導,學費會大幅度的減免,畢業(yè)后的工作也會保證分配,使得高校學生的管理十分容易進行,當校方做出生活與學習上的部署時,高校學生都會主動的對校方的安排進行落實。而當今,隨著社會發(fā)展的需要,考學與錄取的方式不一而足,各個高校的錄取標準高低不同,家庭環(huán)境的差距明顯,就業(yè)可選擇性的增多,使得高校學生的個性化加強,高校的管理難度也隨之提升。
(二)思想政治工作內容的改變
以往的高校學生在政府鼓勵政策的支持下,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很容易落實。在高校就學時期,學習經費被大幅度地減免,高校畢業(yè)以后的工作也被安排妥當,學習優(yōu)異的學生可以得到可觀的生活補助,使得當時的高校學生可以“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高校學生可以遠離社會環(huán)境的干擾,使得高校學生思想相對單純,在學習思想政治課程的過程中,可以從客觀的道德角度來對所學習的內容進行分析與探討,在不受外界其他因素的影響下,對思想政治進行更加單純的學習與研究。當今的高校學生,由于社會環(huán)境與校園環(huán)境相對復雜,在考學時選擇性變大,畢業(yè)后就業(yè)壓力增強,使得當今的高校學生不能以單純的心態(tài)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把自身的利益與今后的發(fā)展融入到思想政治的學習中,使得思想政治的學習內容變得繁雜。
(三)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上的改變
過去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以學校為主導,以教育工作者開展課堂上的說教方式來進行的,學生的學習目的性較為單純。而當代的高校學生由于受到文化的進展、科技的進步、社會的復雜性所影響,其心理狀態(tài)、認知角度、學習途徑、學習能力、生活娛樂、信息溝通方式都與過去產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一系列的變化使得當代高校學生對思想政治進行學習的過程中,產生了不同層次的歧義,在學習時更容易從對自身有利的角度出發(fā)。在學習之余可以在現(xiàn)代化的網(wǎng)絡途徑中接觸到更多或正面或負面的相關信息。由過去的引導式學習,轉變?yōu)槎嘣臒o限制學習方式,從而使得學習的方向與程度難以掌控。
(四)思想政治工作教學環(huán)境的改變
當今的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環(huán)境更加的開放,由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高校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不再受到空間局限性的限制,與社會的溝通不再封閉,可以在網(wǎng)絡上尋找各種自己想要獲取的信息,可以在學習之余在網(wǎng)絡上交友,分享影音資源,找兼職。在未能對思想政治進行充分學習的情況下,提早與社會進行了接軌導致了學習心態(tài)受到了影響。
(一)高校對思想政治工作的認識
影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最大的因素就是高校對思想政治工作的認識。了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加以研究,加強教育工作者與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改變思想政治工作提高的必要條件。學校應當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必要的政策扶持,加強高校學生對思想政治的關注,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并時常組織學習活動。因當學生正確的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自覺性與思想上的自我提高意識。在學習中,制定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針,以當代學生的性格特點進行討論,并研究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手段與具體方法,讓高校學生對思想政治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從主觀上認同教學工作者的教學方式。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體內容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體內容應當是組織學習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在日常的生活、學習與工作中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進行法制教育與傳統(tǒng)道德觀念的教育,培養(yǎng)良好的、積極的、正確的行為習慣與處事習慣。組織建立對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體、國防教育、理想教育、民族團結教育的學習。鼓勵學生堅持心中正確的信念,勇于與社會不良現(xiàn)象作斗爭的精神。培養(yǎng)高校學生的感恩心理,讓當代學士了解如今和平時代的來之不易,對現(xiàn)在所擁有的和平安穩(wěn)的學習環(huán)境與生活環(huán)境心存感激,珍惜眼前的學習機會、珍惜教育工作者的勞動付出、珍惜日常所用的生活勞動工具、珍惜食物,并針對性的組織講座與辯論活動,讓高校學生充分的了解當前所擁有生活物資的珍貴。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標決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應當促進高校學生全面健康的發(fā)展,為培養(yǎng)祖國未來的接班人。學校的教育工作者應當以自身為榜樣,為高校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典范,并在高校學生學習期間,合理的安排思想政治工作活動,對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加以捕捉,充分的了解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進度,并適當?shù)淖龀鲆龑?。在思想政治工作的進行時,避免無意義的形式化活動,應當從實際出發(fā),對高校學生進行有實際意義的指導工作。
當今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經發(fā)生了改變,不能一直沿用過去老舊的工作方式與工作理念,思想政治工作要重新參考社會變化,對影響思想政治工作的因素進行分析與學習,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目標。
[1]敬楓蓉.思想政治工作的經濟學分析[Z].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思想政治教育,2003(5):6.
[2]溫漢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益評價探討[J].學校黨建思想教育,2004.2.
[3]溫漢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益評價探討[J].學校黨建思想教育,2004(2).
李長龍(1965-),男,吉林人,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行政副院長;沈斌(1979-),男,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辦公室主任。
G
A
1006-0049-(2017)13-01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