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加拿大西部唐人街:承載華人族群經(jīng)濟史的文化遺產(chǎn)

2017-01-29 19:53WongMark
文化遺產(chǎn) 2017年4期
關鍵詞:排華唐人街族群

黃 韌(Wong, Mark Y.) 劉 璟

加拿大西部唐人街:承載華人族群經(jīng)濟史的文化遺產(chǎn)

黃 韌(Wong, Mark Y.) 劉 璟

本文通過梳理相關文獻,發(fā)現(xiàn)在1924年以前,加拿大西海岸地區(qū)的唐人街因為政策制定、勞工短缺、市場需求、資源配置與社會組織的原因,形成了城市、礦山與農(nóng)業(yè)三種互補相生的唐人街;具有顯著的生態(tài)性族群經(jīng)濟特色。1924年到1947年的《排華法案》實施期間,華人經(jīng)濟與生活遭受了來自政策和民間雙重嚴重打擊。華人的族群經(jīng)濟和就業(yè)發(fā)生了明顯的改變。由于社會的歧視,華人勞動力只能被迫流向以餐飲為代表的有限幾種行業(yè);這造成了中國文化開始其本地化和加拿大的其它文化接受華人文化元素的雙向互溶過程。北美的各個唐人街就是見證這一變化過程的物質(zhì)載體。

加拿大華人 唐人街現(xiàn)象 族群經(jīng)濟 變遷 移民

加拿大華人移民問題研究專家李勝生認為移民政策作為加拿大立國的關鍵,不但是一種歷史性的傳統(tǒng)也是解決該國低出生率的良方*Li, Peter S. 2011.Immigration from China to Canada: Issues of Supply and Demand of Human Capital. Ed. Leo Suryadinata. Migration, Indigenization, and Interaction: Chinese Overseas and Globalization. London: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 Co. P74.。這意味著移民政策會作為加拿大的基本國策長期持續(xù)下去以保證人口結(jié)構(gòu)的活力?!霸谕换拇笄疤嵯?,多元文化政策力圖在建構(gòu)統(tǒng)一的加拿大國家身份認同的同時,保存加拿大社會特有的文化多元性。此多元性已不再作為一種政治上的顧慮,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具有靈活性的和包容性的加拿大文化族裔”*Harles, John.2006. Multiculturalism, National Identity, and National Integration: The Canadian Case. Ed. Douglas R. Francis and Donald B. Smith. Readings in Canadian History: Post-Confederation. 7thed. Toronto: Nelson, Thomson Canada Limited. P519.。并且多元文化政策應考慮到移入人口的文化特性與不同。對于這樣的文化政策制定來講,真正的問題并不是在于身份會否影響到國家的團結(jié)穩(wěn)定,其實是鼓勵一種對于不同群體的善意認識。在產(chǎn)生相互尊重后將加拿大變?yōu)橐粋€和諧的、統(tǒng)一的并且和而不同的社會。*Zong, Li.2007. Recent Mainland Chinese Immigrations and Covert Racism in Canada. Ed. Sean P. Hier and B. Singh Bolaria. Race and Racism in 21st Century Canada: Continuity, Complexity and Change. Toronto: Broadview Press. P126.與此同時,歐洲移民的后裔仍會保持其在政治上的強勢并且控制移民政策制定。*Vickers, Jill and Annette Isaac. 2012. The Politics of Race: Canada, the United States, and Australia. 2nd Ed.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P104.于是多元文化政策的另外一面的價值在于,為移民社區(qū)提供了一種帶有強烈自我意識的適應策略……就是說這些移民群體的文化之根仍然存在的同時,由于文化大環(huán)境的變化包括建筑物、電影、藝術(shù)生活、舞蹈,尤其是食品的變化,逐漸的會將這些族群焊接到加拿大社會中去,*McGee, Terry.1997.Glob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in the Asia Pacific Region: Policy Implications. Ed by Eleanor Laquian, Aprodicio Laquian, and Terry McGee.The Silent Debate: Asian Immigration and Racism in Canada. Vancouver: Institute of Asian Research of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365-366.所以移民過程中所帶來的最大問題實際上還是文化身份認同的不確定性問題。本文旨在初步梳理加拿大在十九世紀中葉以來的移民政策,嘗試把握華人聚居的“唐人街”的變遷及其與他文化的互溶。

一、《排華法案》前唐人街的生態(tài)性族群經(jīng)濟

人口向發(fā)達地區(qū)流動一直是國際移民的大趨勢。加拿大華人集居在北美的各個唐人街,是一種無奈的必然。在排華時期,更是具有被迫集中、保存自己的客觀原因。1858年-1947年,華人進入加拿大淘金和建筑鐵路,但是卻不能給予永久居留權(quán);同時,他們還經(jīng)受了嚴重的制度性種族歧視和排華活動。*Huang Evelyn and Jeffery. 1992. Chinese Canadians. Voices from & community Douglas & Mclntyre Ltd. Vancouver/Toronto: P266.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在加華人的經(jīng)濟和文化生活從此一蹶不振。事實上,在此非常時期華人意識到正是因為外部的制度性歧視如此強烈,更應頑強地保護自己的族群認同。筆者發(fā)現(xiàn)在西海岸不同的地區(qū),由于職業(yè)分工、國家經(jīng)濟需要和西海岸城市自身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三種截然不同而經(jīng)濟上具有很強互補性的早期唐人街類型。

第一種是因為沿太平洋省份因為工作移民與國際商品貿(mào)易的原因產(chǎn)生的華人商業(yè)聚居區(qū)域*Johnston, Hugh. Native people, settles and sojourners, 1871-1916. Ed. Hugh Johnston. The Pacific Province: A history of British Columbia. Douglas & Mclntyre Ltd. Vancouver/Toronto: P165-168.而產(chǎn)生的大家所熟悉的“傳統(tǒng)華埠”,俗稱“唐人街”或“中國城”(Chinatown)。根據(jù)筆者調(diào)查了解到,這些唐人街往往處于城市的邊緣或者是白人社區(qū)與印第安人部落的邊界;屬于“未能被開發(fā)的地區(qū)”。不但如此,地處英屬哥倫比亞省的一些唐人街還是地處海岸的洼地,其地基松軟。不但難以建設房屋,而且每到雨季便有“水漫金山”之虞。但是這不意味著唐人街對于地方經(jīng)濟毫不重要。相反地,這類華人聚居區(qū)有四個主要經(jīng)濟功能:一個是通過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耕作,為白人社區(qū)提供部分肉菜產(chǎn)品。第二,便是為遠來的新華裔工人提供住宿和商品。第三,為在遠在幾百公里外山區(qū)的華工居住區(qū)提供開礦及生活所需的工具和日用百貨。再者,與地方原住民發(fā)生貿(mào)易往來,將其制成的大量皮貨販往國內(nèi)。這一系列的華人經(jīng)濟活動,為省和聯(lián)邦政府提供了大量的稅費收入。

第二種華人聚居區(qū)是針對城市和礦山的生活而進行農(nóng)業(yè)耕作,逐漸形成的農(nóng)業(yè)社區(qū)。這類社區(qū)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地處奎奈爾河口(Quesnelle Fork)的社區(qū)。由于海岸山脈深處的金礦與溫哥華的直線距離大約有八百多公里,在當時的馬幫運輸和氣候條件下是很難將低陸平原地區(qū)*指的是菲莎河下游的沖積平原。的新鮮農(nóng)產(chǎn)品運送到大山深處的礦山工地。另外一方面,為了更好地發(fā)展地方稅收,地方?jīng)Q策者看中了這塊有著優(yōu)質(zhì)耕種土地的山間河谷。它與當時英屬哥倫比亞省最大的金礦——巴克維爾(Barkerville)只有不到一百五十公里的山路,運輸相對簡單方便許多。在與當?shù)赜〉诎膊孔鍏f(xié)定后,允許移民開墾。于是許多在溫哥華的無業(yè)華人,看到了機會并且到此“重操祖業(yè)”。至1899年,當?shù)氐娜A人占總?cè)丝诘陌俜种攀恕?Wright,Richard T. Barkerville, Williams Creek, Cariboo: A gold rush experience. Surrey: Heritage House Publishing Company Ltd. P17.當?shù)厝A人通過辛勤的勞動為礦山和后來的橫加鐵路建筑工地提供了絕大多數(shù)的農(nóng)產(chǎn)品,也為地方政府創(chuàng)造了大量的稅費收入。*Elliott, Marie. Gold and grand dreams: Cariboo East in the early years. Victoria: Horsdal & Schubart Publishers Ltd. P84.

第三種是因應參加淘金活動和橫加鐵路的建設的大量華人勞工生活和工作所需而產(chǎn)生的工礦社區(qū)。這種社區(qū)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處于英屬哥倫比亞省海岸山脈中加里布地區(qū)(Cariboo Area)*因此地區(qū)處于海岸山脈和落基山脈的結(jié)合處,重山密林中有許多北美馴鹿(Cariboo),由此得名。的巴克維爾金礦。這是一處加拿大舉國皆知的重要歷史遺產(chǎn)。筆者在當?shù)卣{(diào)研發(fā)現(xiàn),華人在此參與創(chuàng)建了一個龐大且極重要的礦區(qū),為當?shù)厣鐓^(qū)做出了重大貢獻。此處不只有華工淘金,有華商進行山貨、農(nóng)產(chǎn)及黃金的交易;還有華人私塾教育組織乃至致公黨和洪門等會黨機構(gòu)。后來,由于興建橫加鐵路的原因,加拿大進一步大量引進華工。使得在工程末期英屬哥倫比亞省的華人一度超過兩萬人,其中一半分布在奎內(nèi)爾河谷和狗溪(Dog Creek)等工礦地區(qū),占當?shù)乜側(cè)丝诎俜种攀逡陨?Wright,Richard T. Barkerville, Williams Creek, Cariboo: A gold rush experience. Surrey: Heritage House Publishing Company Ltd. P57.。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時,加拿大華僑總?cè)藬?shù)已到達四萬人*范玉春:《移民與中國文化》,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171頁。。加拿大政府不但通過華工勞作擭取了大量礦產(chǎn)資源,還建成橫加鐵路(太平洋鐵路)成為其立國之本;同時,還針對華人人頭稅、經(jīng)營執(zhí)照、交易稅等商業(yè)活動收取了大量的經(jīng)濟利益。

所以,這一期間的唐人街經(jīng)濟已經(jīng)具有比較明顯的族群性特征。華工通過淘金和鐵路工程賺取現(xiàn)金收入,在華商處進行物質(zhì)和精神生活的消費,拉動第一和第三產(chǎn)業(yè)的生產(chǎn)需求。換言之,“工礦唐人街”帶動了“農(nóng)業(yè)唐人街”和“商貿(mào)唐人街”的繁榮同時;后二者也為前者提供了物質(zhì)和新勞動力層面的滿足。由此,形成了互補性較強的族群性經(jīng)濟系統(tǒng),開始出現(xiàn)良好的市場循環(huán)機制和商業(yè)生態(tài)。與此同時,一部分華人民族資本家開始與殖民地資本家發(fā)生了生意往來與競爭。

二、《排華法案》期間唐人街和唐餐的符號性變遷

由于黃金礦藏的枯竭和橫加鐵路的竣工,華人失去在加拿大存在的政治和經(jīng)濟的現(xiàn)實意義?!皩τ谳斎雵鴣碇v,移民的流入實際上是輸入國原有的身份特征發(fā)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而且變化的程度隨著流入的移民數(shù)量、保持本族群身份特征的意識和能力而增長。流入的移民數(shù)量規(guī)模越大,保持本族群身份特征的意識和能力越強,移民被輸入國‘同化’的程度就越低,輸入國傳統(tǒng)的國家身份發(fā)生異化的可能性就會大幅度提高?!?田源:《移民與國家安全:威脅的衍生及其條件研究》,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0年版。第82頁。此時的華人移民依然持續(xù),殖民主義者開始重視華人人口增長的“問題”,大量的華人對于當?shù)氐娜丝诮Y(jié)構(gòu)和殖民地經(jīng)濟變成了“威脅”;反華風潮此起彼伏。在20世紀晚期的《人權(quán)與自由憲章》確定頒布以前,加拿大華人經(jīng)歷了一系列的社會不公與歧視,最具代表性的是《排華法案》。*黃韌:《加拿大種族觀念嬗變——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教訓與借鑒》,《開放時代》2012年第1期。整體上來講,北美的排華情緒在19世紀中期已經(jīng)時有爆發(fā)。根據(jù)孔飛力先生在其《他者中的華人》一書中的觀察,美國排華情緒主要是由以下五個原因造成:

1.美國“中華總會館”(華人六公司)的成立,宣告華商力量開始進入北美的政治領域,對殖民政府的政策制定造成潛在的挑戰(zhàn)。

2.因應殖民地資本家降低成本的需求,大量招錄廉價華工,導致華人人口增速過快。

3.華人技術(shù)工人和小商人一但掌握技術(shù)和經(jīng)商套路,會很快自立門戶,對白人技工和原雇主形成競爭。

4.美國工會開始爭取八小時工作制,華工因種種原因沒能與美國當時的勞工階層的價值觀同步,被認為是規(guī)則制定的攪局者和造成白人工人失業(yè)的直接原因。

5.由于當時各州都在高舉廢奴旗幟,華工被視為低等的奴隸;立法者仍然希望維持一個純白人的社會。*[美]孔飛力:《他者中的華人:中國近現(xiàn)代移民史》,李明歡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06-219頁。

加拿大的情況也是大致相同。華人女性不允許來加與丈夫團聚,被允許進入北美的少數(shù)華人女性的職業(yè)必須保證是娼妓;華人被想象成為了加拿大白人文化純潔性和種族道德的威脅。*Kil, Sang Hea. Fearing Yellow, Imagine White: media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 of 1882. Social Identities.Vol.18 No.6. 2012. P665..為了維護加拿大白人社群的種族道德優(yōu)勢,有必要維持一個以歐洲文化為主導的民粹政權(quán)。*Valverde, Mariana. . The Age of Light, Soap, and Water: Moral Reform in English Canada, 1885-1925. McClelland & Stewart, 1991. P15-18..他們中的許多人的財產(chǎn)被強取豪奪,被迫從事上述的“低端”行業(yè)。由是,這些行業(yè)大部分被華工占據(jù),成為華人的代名詞。于是造成了華人越努力工作,主流社會越不認可華人地位的矛盾。有加拿大華人學者對于華人本身的種族態(tài)度也進行過反思:即使在二十世紀中葉(法律平權(quán)后)的華人對白人也存在歧視性態(tài)度,他們也不允許朋友和白人女性接觸。*Chow, Lily. Sojourners in the North. Prince George: Caitlin Press Inc. 1996. P64.可以看出當時的種族關系確實比較緊張。所以在1924年,世界經(jīng)濟危機來襲時《排華法案》正式生效。這是對加拿大華人的人權(quán)和經(jīng)濟的一次沉重打擊。這意味著這個國家從草根階層到中產(chǎn)階級,乃至社會精英都排斥華人,所以才能夠形成體制性的歧視性法律。

在此期間,中國移民受到了來自加拿大主流社會許多駭人聽聞的迫害。他們中的絕大部分是男性,加拿大政府限制女性以及這些男性的妻子和家人進入加拿大,導致這些華工不能夠享受家庭生活的幸福,限制了華人社區(qū)在加拿大的發(fā)展。這時候的華人被禁止從事除餐飲、家政和洗衣業(yè)以外的任何經(jīng)營性活動;甚至連白人女性也被禁止與華工發(fā)生任何的接觸。*Li, Peter S. 1998. The Chinese in Canada. Toronto: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87-P91.他們中的許多人的財產(chǎn)被強取豪奪,被迫從事上述的“低端”行業(yè)。由是,這些行業(yè)大部分被華工占據(jù),成為華人的代名詞。*如在“go chow”(吃飯)中第二個詞就是周和鄒姓的廣東發(fā)音,也可能是廣東話“炒”字的發(fā)音,在北美俚語中指中國人。同時造成唐人街內(nèi)會黨幫會橫行,治安混亂,衛(wèi)生狀況甚為糟糕;吸毒、斗毆和謀殺常常見諸報刊。*關于當時當?shù)孛襟w的意識導向話題的研究,以后將專文探討。在此先不展開。這樣的傳統(tǒng)話語一直到現(xiàn)在仍常見于北美的主流媒體。*姬虹:《美國新移民研究——1965年至今》,北京:知識產(chǎn)權(quán)出版社2008年版,第175-199頁。于是,在白人主流社會的眼中的“中國城”成為了紅燈區(qū)的直接代名詞。在現(xiàn)在的許多英語俚語中還保存著這樣的歷史記憶的投射?,F(xiàn)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口語表達:“唐人街又有啥新鮮事?”(What’s going down in Chinatown?)往往指的是“又發(fā)生了什么新鮮事?”;以前卻指的是在如此混亂的街區(qū)中,除了殺人放火吸鴉片以外還有啥“新鮮事”?所以在1924到1947間,中餐意外地在唐人街以外的加拿大得到了發(fā)展,成為一種具有北美在地化特色的產(chǎn)業(yè)。這樣一來,使得當?shù)氐娜A人經(jīng)濟具有了非常強烈的族群/種族迫害色彩,從此烙上了深深的種族印記。

正是在此特殊期間,許多對華人抱有一些同情心的上流階層白人看中了廉價的華工,雇傭華人男性做保姆或廚子。所以中國人的餐飲獨特口味記憶就由他們漸漸融入了殖民主義者的口味后,帶進了上層主流社會。為了迎合雇主們的口味,華人廚工開始研究他們的口味盡量使得中餐不會有“太外國”的口感。這樣一來,使得歐化的中餐成為一種獨特的地方性菜肴,并享有上流社會的推崇。正如西敏司指出一樣:

口味的自由,則又是另一回事了。對于這一點,我的看法是,奴隸不但有其口味及美味的標準,而且他們的口味甚至還影響了主人的口味。在這些所謂的奴隸制度的社會里,那些主人逐漸吃成習慣并珍愛有加的食物,其實是跟奴隸學來的。是誰捕捉或種植那些食物、是誰準備并烹飪那些食物、又是誰在創(chuàng)造那些烹飪法上貢獻最大?正是那些奴隸。*[美]西敏司:《飲食人類學—漫話餐桌上的權(quán)力和影響力》,林為正譯,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5年版,第33頁。

正由于此,歐洲殖民者的歧視性制度,反而使得中餐有機會進入白人的上流家庭,并享受著一種“畸形的”精英口味地位。一方面,他們將華人當作經(jīng)濟競爭和工作機會競爭的對手而排斥之、歧視之;另一方面卻因中餐獨特的口味以及在地化努力后,被主流社會接受而受精英階層的推崇。與此同時,有一些在加華工與印第安部落的婦女結(jié)婚,讓她們幫助外部經(jīng)營。*Chow, Lily. Sojourners in the North. Prince George: Caitlin Press Inc. 1996. P108-113.這兩個現(xiàn)象標志著中餐開啟正式在加拿大融入當?shù)匚幕倪^程;開始了其在地化的序幕。逐漸地,在地化了的中餐成為了當?shù)厣鐣袔М悋檎{(diào)的“上等飲食”。而在當代許多的北美電影中的“唐餐”外賣成為一種地位和文化品位,甚至是社會精英象征性的歷史根源正來于此。

三、《排華法案》廢除后的唐人街

二戰(zhàn)后,國家政策發(fā)生改變,允許華人永久居住。1947年5月,(加拿大)國會眾議院通過取消排華法,送參議院加以批準;1947年5月14日,臭名昭著的“排華法”(簡稱1923法案)終于被正式廢除。遲些時候,通過華人社區(qū)和主流社會的有識之士不斷地抗爭和請愿后,針對華裔移民的其它歧視性政策如:用X光推測骨骼年齡、戰(zhàn)爭新娘家庭團聚、假移民紙等也相繼取消。*黎全恩、丁果、賈葆蘅:《加拿大華僑移民史(1858-1966)》,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513-524頁。自1967年以來,華人移民人數(shù)顯著增加。在此期間“大多數(shù)從香港和臺灣來的新移民都具有城市生活的新背景,這是與早期到加拿大的華工生活背景有顯著的不同?!?黎全恩、丁果、賈葆蘅:《加拿大華僑移民史(1858-1966)》,第92-93頁。加拿大的移民高拒簽率情況在進入90年代以后發(fā)生了改變。1991年,有278988例申請獲得通過,通過率高達96.1%。*Zeng, Yi, and Zhang Qinwu. 1997. Conditions in China Influencing Outmigration. Ed by Eleanor Laquian, Aprodicio Laquian, and Terry McGee. The Silent Debate: Asian Immigration and Racism in Canada. Vancouver: Institute of Asian Research of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77.同時,華人社會內(nèi)部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但總體來講,一直還是處于發(fā)展和壯大的過程。自二戰(zhàn)以來到1990年代中期,移民加拿大的華人主體是來自香港,占華人移民總數(shù)的2/3,其余的則是來自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qū)。*Li, Peter S. 1998, the Chinese in Canada. 2ed. Toronto: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99.

華人社區(qū)的崛起不僅僅受益于接受西方文化,與他們可以熟練的將其傳統(tǒng)迅速運用于全新的生活關系不無關系,*Kotkin, Joel. 1977. Tribes: How Race, Religion and Identity Determine Success in the New Global Economy. New York: Random House. P213.美洲華商在經(jīng)濟發(fā)展中的作用:1.為住在國經(jīng)濟繁榮作出重要貢獻;2.促進中外交流;3.積極回饋社會。*徐愛玲:《歐洲與美洲華商財富分布》,賈益民編《華僑華人研究報告(2014)》,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153頁。在積分制移民制度實施后,在加拿大出生的華人數(shù)量才出現(xiàn)了大幅度增長,從1971年的118,815人增至1991年的633,933人。另外,新一代加拿大人的人口結(jié)構(gòu)與以往發(fā)生了很多的改變,新一批中國移民大部分是高技能、高學歷、具有英語聽說能力的城市居民。

同時,新一代華人也在男女比例上實現(xiàn)了平衡。自從1967年加拿大政府實施積分制移民政策以來,香港移民的數(shù)量出現(xiàn)了大幅的增長。另外,20世紀80年代初,《中英聯(lián)合聲明》宣布中國將在1997年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quán),一部分香港居民選擇移居海外。他們首選的目的國是加拿大,接下來依次是美國和澳大利亞。這些香港移民不僅擁有高學歷和高技能,而且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是作為企業(yè)家和投資家移居加拿大的,帶走了大量財富。*梁浩翰:《21世紀加拿大的中國海外移民》,《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14)》,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144頁。自1986年始,從香港移民至加拿大的年度移民總數(shù)一直處于上升趨勢;在1994年到達最高點,共計移入44000人,自此開始下降。*Li, Peter S.2011. Immigration from China to Canada: Issues of Supply and Demand of Human Capital. Ed. Leo Suryadinata. Migration, Indigenization, and Interaction: Chinese Overseas and Globalization. London: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 Co. P76.然而,這批香港新移民與過往的中國移民有很大的不同,這批人擁有更強的個人資本與更高的教育水平。*梁茂信:《現(xiàn)代歐美移民與民族多元化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年版,第179頁。上述這一人群通常被稱為“新華人”(New Chinese),他們有見識,有商業(yè)頭腦,還具備強烈的族群身份認同。*Murphey, Rhoads. 1977. The Outsiders: The Western Experience in India and China.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P105.

2008年在加華人已經(jīng)達到了105萬人之多,他們更加傾向于居住在都會區(qū)。*龍大為、張洪云、登高:《從邊緣走向主流—新移民與北美華人經(jīng)濟發(fā)展新動向》,《華人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11年第2期。至2015年,約有266萬華僑華人專業(yè)人士生活在北美*王輝耀、苗綠:《海外華僑華人專業(yè)人士報告(2014)》,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11頁。。華人逐漸取得合法的公民權(quán)利之后,那些有條件的華人,尤其是華商和受過教育的第二代、第三代華人,就開始向唐人街所在的大城市周邊的城鎮(zhèn)遷徙,即使在唐人街經(jīng)營商鋪的華人,也紛紛把家移到更好的住宅區(qū)。這就導致唐人街的居住人口不斷流失。等到二戰(zhàn)后大環(huán)境一寬松,不少華商也積極把生意做到唐人街以外的社區(qū)去,導致唐人街新生意的出現(xiàn)也不如以前那樣頻密。加上之前所述的唐人街人口減少,使得留在唐人街的商鋪也面臨經(jīng)營困難的挑戰(zhàn)。當唐人街的兩大因素——人口和商業(yè)減少時,衰退就變得不可避免。*黎全恩、丁果、賈葆蘅:《加拿大華僑移民史(1858-1966)》,第553頁。唐人街已經(jīng)不是當?shù)厝A人選擇居住的首要之地了。

結(jié) 論

從唐人街和中餐的變遷可以看出:對于無論是中國人或是加拿大人來講,建構(gòu)族群的文化正統(tǒng)是超越商業(yè)的精神性行為;它是一個產(chǎn)生族群記憶的地方,它是文化的港灣。同時唐人街作為一個華人聚居的文化空間,也是幫助人們度過最艱難時期的精神動力。雖然加拿大制定了許多法律規(guī)范來專門針對華人和其他人和其他國家的移民,華人經(jīng)歷了千辛萬苦,仍在這個國家生存下來,并過上安定生活。*梁浩翰:《21世紀加拿大的中國海外移民》,《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14)》,第142頁。

總體來講,中餐在北美的在地化和發(fā)展過程是一個中國文化向精英階層和草根階層分流的過程。同時開啟了以后的同一種稱謂——中餐,卻象征著加拿大社會階級二元性的符號;高檔中餐館所代表的“精英化”和廉價自助餐館為代表的“低端化”餐桌文化。這一過程的結(jié)果就是出現(xiàn)了大量的“北美中餐”(如左宗棠雞、咕嚕肉、炸云吞等)。并且為以后的高檔中餐館和廉價的自助唐餐(All You Can Eat Buffet)的社會階級性口味與烹飪分化奠定了基礎。另外一個結(jié)果就是中國文化開始深入加拿大的白人主流文化和原住民文化,并且對其二者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比如對于中餐的消費已然成為他們的生活常態(tài)。這是一個雙向互通、相互影響、共同成長的過程。學者必須進入到口述史的田野中進行深度的有建設性的針對某一行業(yè)乃至某一商業(yè)行為的特殊性之于大環(huán)境進行整體性把握,才能獲取一個相對完整的圖景。以上一切都是發(fā)生在以唐人街為載體的場景之中的。

[責任編輯]王霄冰

黃韌(Wong, Mark Y.,1977-),男,加拿大華人,文化人類學博士,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講師。(廣西 桂林,541004)劉璟(1993-),女,四川綿陽人,深圳大學理論經(jīng)濟學碩士研究生。(廣東 深圳,518060)

G122

A

1674-0890(2017)04-102-05

猜你喜歡
排華唐人街族群
論《白牙》中流散族群內(nèi)部的文化沖突
警惕借疫情“排華”
新興族群的自白
淺析不同層次的認同是鞏固和發(fā)展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基礎
回鄉(xiāng)之旅:講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變遷
光影
高句麗族群共同體的早期演進
蒙古國社會“排華”沒那么夸張
熱鬧的唐人街
淺析印度尼西亞獨立后的排華原因
克拉玛依市| 襄樊市| 柘荣县| 华安县| 乌兰县| 荣成市| 富裕县| 留坝县| 丹东市| 长沙市| 青河县| 灌南县| 仪陇县| 都匀市| 锦屏县| 永仁县| 紫金县| 九江市| 乳山市| 古田县| 家居| 新源县| 西和县| 札达县| 唐河县| 高碑店市| 维西| 长葛市| 广平县| 东安县| 中卫市| 曲周县| 云霄县| 铜梁县| 依兰县| 利川市| 庆阳市| 玉环县| 卢湾区| 桃江县| 惠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