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江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 網絡中心,遼寧 大連116052)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教育信息化建設現狀分析與發(fā)展研究
劉玉江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 網絡中心,遼寧 大連116052)
隨著深入貫徹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工作的推進,學校網絡與信息化建設水平已經成為提升高校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文章主要分析了遼寧對外經貿學院教育信息化建設現狀,并以明確辦學目的、支撐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為重點,制定和落實教育信息化發(fā)展政策,完善各類信息化項目管理制度及信息化工作績效評價體系,提出了總體的發(fā)展規(guī)劃和實施策略,論述了信息化建設在教學、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實際應用。
信息化建設;網絡;教育規(guī)劃
1.當前取得的主要成績
依據遼寧對外經貿學院的“十二五”規(guī)劃中相關教育信息化工作要求,學校信息化建設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1)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更加完善
“十二五”期間,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諸多成績,主要包括:我校校園網節(jié)點已增加至1.2萬,實現了全校有線網絡和無線網絡室內的全覆蓋;共有交換機300臺以上、實體服務器52臺,網絡由原來的單一采用S8505千兆交換機作為校園網的核心交換機,發(fā)展為學校主節(jié)點采用雙核心Juniper MX960萬兆交換機。已完全實現了“核心萬兆——骨干千兆——節(jié)點百兆”的校園網絡拓補結構。多媒體教室合計104個,座位總數達到15521。校園監(jiān)控點共計1314個,實現了校園各個角落、所有樓宇內部和124個電子考場的監(jiān)控全覆蓋。現有學校出口帶寬達1.2G,教育網鏈路帶寬10兆。
(2)教學信息化資源建設更加豐富
學校積極推進教育信息化資源建設,不斷提升教學信息化水平和質量?!笆濉逼陂g學校上線的教育教學信息化資源達20余個。精品課程網絡平臺建設初具規(guī)模。自主學習及考試平臺普遍開展,共包括16門課程實行“機考”,實現了集學習、考核、評閱的全過程自動化。
(3)信息化校務管理更加有效
校各職能部門已建或在建16個系統(tǒng)平臺。并對其進行分析細化。教科研校務管理從無到有深入各個管理領域。教育教學全過程以及人財物等資源調配過程實現信息化管理。
(4)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制度更加健全
進一步明確各部門人員在信息化建設中的職責,逐步細化學校信息化建設的工作規(guī)范與要求,修訂、完善具體工作中的各類規(guī)章制度,共包括計算機信息網絡安全管理條例、校園網計算機用戶行為規(guī)范、官方微博信息安全防范及應急預案、網上信息發(fā)布暫行規(guī)定、網絡中心機房管理制度、校園一卡通管理辦法、多媒體教室設備使用管理規(guī)定、錄播教室使用管理規(guī)定等8項。為保證校園網絡和信息系統(tǒng)的安全、穩(wěn)定運行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支撐。
(5)教研科研信息化管理更加科學
通過系統(tǒng)平臺實現了科研工作的網絡化管理,建立了科研管理平臺,全面、實時、準確提供學校相關的科研信息,為校領導科研決策提供有力信息支持,在學校整體科研水平的提升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逐步完善實現了學生早操考核人臉識別管理平臺,安裝了12個室外攝像頭,可完成1.2萬在校生的早操簽到任務。
(6)教育信息化管理隊伍更加強大
學校領導高度重視信息化隊伍的建設,由副校長兼任網絡中心主任主持信息化建設;學校各二級學院和職能部門配備專人負責教育信息化;學生依據 “學院-系部-班級”的組織方式組建各級信息員隊伍,隊伍人數達到200人以上。每學年進行3批次以上固定培訓,將學校信息化建設成果、具體系統(tǒng)的實際使用方法推廣宣傳到每一名學生,同時將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
2.尚需解決的主要問題
在學校當前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制約發(fā)展的問題,主要體現在:
(1)信息化建設觀念有待加強,我校的校園信息化建設實現了快速發(fā)展,但是,由于各基層單位不夠重視,教職工信息化建設的觀念跟不上,使很多校園信息化資源不能夠得到很好的利用。有時甚至出現了把舊有管理模式塞入新建系統(tǒng)的現象,這些都阻礙了我校的信息化建設進程。
(2)基礎軟硬件平臺建設仍沒有達到全覆蓋,信息化管理與服務落實不夠深入,以至于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出現了一些管理、規(guī)劃、服務不夠協(xié)調的問題。導致出現了信息化建設各自為政的情況,形成了多個信息孤島。
(3)信息化管理人員素質和數量有待進一步提高,隨著學校校園信息化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信息化管理人員工作量也隨之提升,同時對其專業(yè)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高層次高水平專業(yè)人才的需求量也隨之加大?,F有人員的業(yè)務水平亟需大幅度提高,特別是要提升現代信息管理方面的知識,以滿足快速發(fā)展信息化建設的需要。
(4)教育教學基礎數據標準還不夠規(guī)范、數據范圍還不夠全面,數據交換與共享還不夠充分,開展更進一步的數據分析與挖掘十分困難,難以提供準確、全面的數據分析決策。
1.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引,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和參照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 (2011-2020年)》,重點推進信息技術與我校教科研及校務管理的全面融合,在教育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校務管理等方面實現先進化、現代化。圍繞解決我校教育改革發(fā)展中的實際突出問題,以明確辦學目的、支撐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為重點,全面深化信息技術在教學、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實際應用,為實現教育現代化和建設一流應用型大學提供有力支撐。
2.基本原則
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堅持以 “服務全局、融合創(chuàng)新、深化應用、完善機制”十六字原則做好工作。建設具體的思路為:一個目標,建設一個智能感知、互聯協(xié)作、個性定制、綜合決策的智慧型校園;二大理念,以“用戶驅動”為第一要件,將“互聯網+”技術深度融合到教育教學管理與服務全過程;三個抓手,以信息交互、業(yè)務整合、數據分析為主要抓手,優(yōu)化信息化建設路徑;四個平臺,打造基礎設施平臺、基礎數據平臺、信息發(fā)布與交互平臺、管理與決策分析平臺,提供統(tǒng)一數據共享、綜合信息管理和決策支持服務;五項保障,科學規(guī)劃布局、細化需求導向、落實經費投入、強化信息安全、加強應用培訓。
3.主要目標
我校信息化建設主要目標包括:一要建成無處不在的網絡學習基礎環(huán)境,達到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二要融合不斷創(chuàng)新的教科研網絡,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新技術不斷進行教育教學綜合改革,從而培養(yǎng)出更高素質的合格人才;三要打造高效互聯的校務管理,達到先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四要提供智能感知的校園文化生活,提供優(yōu)質周到的個性化定制服務。最終將各應用服務領域的所有信息融入統(tǒng)一平臺,以此為基礎進行進一步數據分析與挖掘,為教科研及校務管理提供決策依據。
不斷進行校園網絡核心換代和骨干網絡升級改造;及時地進行出口帶寬擴展工作;不斷規(guī)范和拓展校園基礎數據;制定和修正我校數據接口標準;逐步建設完善各分支系統(tǒng)。并大力加強移動校園、智慧校園的發(fā)展建設。全力開展四大平臺建設。
1.基礎設施平臺建設
(1)加強網絡硬件平臺的建設:構建結構穩(wěn)定、運行可靠、出口通暢的網絡基礎平臺,實現出口路由雙鏈路負載,完善大二層網絡精細化網管。進一步深化無線網絡,加強網絡密度和鏈接覆蓋。網絡出口逐步提升至5G以上。
(2)加強信息系統(tǒng)軟件平臺建設:逐步深入教科研校務管理職能的信息化,實現校級跨部門管理的業(yè)務流程重組再造與優(yōu)化,提升學校信息資源共享利用及數據整合,在提高工作效率同時提供決策支持服務。
(3)大力發(fā)展物聯網應用建設:通過智能感知、識別技術與“互聯網+”的融合手段,以信息網絡為依托,運用大量的感知終端,通過豐富的應用系統(tǒng)進行綜合分析處理,高效便捷地服務于我校教科研及校務管理的全過程。
2.基礎數據平臺建設
依據堅持主權、強化服務和技術開放的原則,拓寬校園網的數據服務領域,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最大限度地為學校信息化建設服務。完善和細化基礎數據標準,落實相關建設責任部門,及時填補數據管理空白。
3.信息發(fā)布與交互平臺建設
充分整合微信、微博、APP及學生自媒體資源,建設立體式多層次信息交互平臺,切實加強個人、團隊、專項工作組群、校級各部門橫向及縱向溝通。使教科研及校務管理中的政策和通知順暢下達并對發(fā)現的問題進行及時反饋。
4.管理與決策分析平臺建設
通過我校多平臺互通互聯,將基礎數據資源進行分析和挖掘處理,對學校的人、財、物進行統(tǒng)一調配管理,將教科研活動、校務管理的各業(yè)務流程進行自動感知、識別并及時給出評價處理提示和建議。給予廣大師生個性化的綜合信息服務。
1.科學規(guī)劃布局
制定和落實教育信息化發(fā)展政策,完善各類信息化項目管理制度及信息化工作績效評價體系,建立教育信息化評估體系,將行政管理人員及教師信息教育技術能力納入考核體系。加強督導評估機制,把教育信息化建設應用水平納入部門考核中來,促進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持續(xù)提升。
2.細化需求導向
從各級院系、職能部門的實際業(yè)務出發(fā),立足我校長期規(guī)劃發(fā)展目標,對現有教科研及校務管理的工作流程進行深入調研,并依據廣大師生的實際需求逐條細化,同時不斷進行數字資源重組和優(yōu)化。抓住重點,準確及時地建設和整合信息管理系統(tǒng),以充分保障學校信息化快速發(fā)展的實際需要。
3.落實經費投入
進一步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保障基礎設施和應用系統(tǒng)的運行維護經費,合理確定并逐步提高應用系統(tǒng)和資源開發(fā)的投入比重,堅持可持續(xù)發(fā)展。同時廣泛開拓資金籌措渠道,適時引入校企合作,鼓勵企業(yè)進校投資,從而加快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設步伐。
4.強化信息安全
從組織體系、管理體系、技術體系三方面建立統(tǒng)一的安全保障體系。建立信息安全事件處理領導機構,制定安全事故應急處置方案。針對突發(fā)信息安全事件,明確專人負責,按章辦事,對安全事件進行分類、逐級處理。對重點防護對象實施嚴防死守,責任到人。加強安全防護技術手段,從物理上徹底抑制安全事故發(fā)生。
5.加強應用培訓
以“互聯網+”及現代教育教學思想理念為指導,結合我校實際特色,切實提高我校教師教育信息化應用水平,以此促進教育教學手段方法的變革,將先進的信息技術引入課堂教學,努力培養(yǎng)出一支具有現代教育意識、精通信息技術業(yè)務、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敢于創(chuàng)新、素質優(yōu)良的師資隊伍。加速我校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的進程。
校園信息化建設工作任重而道遠,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信息化建設水平一定能夠邁上一個新的臺階,為學校的教育教學、科研管理、行政管理、后勤管理等各方面服好務,為實現高水平應用型本科大學的目標貢獻力量。
[1]馬金鐘,趙國宏,徐鵬.基于校園網絡教學平臺的顛倒課堂教學實踐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4(12).
[2]張建留,徐天偉,師文浩,李冬艷.論教育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下的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3(27).
[3]李春蘭,周增國,龐有軍.高校信息化建設進程中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0(17).
(編輯:王天鵬)
G472.1
:A
:1673-8454(2017)01-00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