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平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法治建設,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對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重大戰(zhàn)略部署。2014年2月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38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全體會議,其中27次涉及司法改革議題,共通過48個司法改革文件,中央對司法體制改革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改革的力度、廣度、深度也前所未有。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黨的十八大以來,政法戰(zhàn)線堅持正確改革方向,敢于啃硬骨頭、涉險灘、闖難關,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講了很多年但沒有做成的改革,司法公信力不斷提升,對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五年來,人民法院牢牢把握司法體制改革的目標、方向、重點、尺度、標準,全面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工作,總體實現蹄疾步穩(wěn)、重點突破和有序推進,改革方向、思路和方法逐漸明確具體,經驗不斷成熟,成效不斷顯現。但是,隨著司法體制改革工作不斷向縱深推進,實踐中也不斷遭遇和回應一些新情況新問題。為此,對人民法院司法體制改革的理論和實踐探索進行系統梳理和研究總結,有利于進一步凝聚共識,積極穩(wěn)妥推進改革,確保黨的十九大召開前基礎性改革任務落地見效。
司法體制改革政治性、政策性強,必須牢牢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絕不能犯方向性錯誤。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就是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堅持人民立場,發(fā)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優(yōu)勢,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一是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要求,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最鮮明的特征。黨對司法工作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組織領導,黨通過支持和保障各政法機關依照憲法和法律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開展工作,確保國家法律統一正確實施,樹立國家法治權威。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不是要削弱黨的領導,而是要加強和改進黨對司法工作的領導,對這一點要做到旗幟鮮明、毫不動搖、始終不渝。
二是始終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fā)。只有立足中國國情,融合貫通中華民族的公平正義觀念,司法體制改革才能有強大的生命力。我國憲法確定的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與西方所謂“司法獨立”有本質區(qū)別,西方司法獨立是建立在多黨制、“三權分立”基礎上的;我國“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是建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人民代表大會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基礎上的。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必須與我國政治體制相適應,與經濟社會發(fā)展進程相適應,如果脫離中國國情、脫離社會主義方向,就會犯顛覆性錯誤。
三是始終堅持人民立場。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司法工作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這是由黨的根本宗旨和國家政權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的。隨著我國民主法制建設的推進,公民權利意識、民主意識不斷增強,大量矛盾糾紛以案件形式匯聚到司法領域,法律手段成為調節(jié)社會關系的主要手段。一方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要廣泛聽取人民群眾意見,深入了解一線司法實際情況、了解人民群眾的期待,把人民群眾對問題解決的滿意度作為評判改革成效的標準;另一方面要通過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不斷通過公正的個案審判和整體審判質效的提升,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保證人民群眾真正獲得司法改革紅利,共享改革之后司法更加公正、高效、便捷的成果,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公正、高效、權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三大基本要求,也是我國司法體制改革的價值目標。
一是推進司法公正?!八痉ㄊ蔷S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公正是司法的靈魂和生命?!彼痉ü撬痉w制改革和建設的終極價值追求。當前,社會公眾對司法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維護社會穩(wěn)定,而且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權;不僅要求實體公正,而且要求程序公正;不僅要求享有知情權、表達權,而且要求享有參與權、監(jiān)督權。通過司法體制改革完善制度機制,人們期待司法作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在糾紛解決和社會治理中扮演應有角色。只有將司法公正作為司法體制改革的價值目標,并通過必要的制度設計和建構,有效化解改革過程中的價值沖突,中國司法在價值追求和制度選擇上才能逐步達成共識,真正建立面向21世紀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
二是實現司法高效。司法效率是指訴訟中投入的司法資源(包括人力、財力、物力等)與取得的司法成果的比例。所謂高效司法,一方面是指用盡可能少的司法資源獲取盡可能多的司法成果,要通過健全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完善案件繁簡分流機制、建立刑事被告人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等系列改革舉措,防止程序反復、降低訴訟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加速訴訟運作,減少案件拖延和積壓。另一方面應注意合理平衡司法高效與司法公正特別是程序公正,兼顧司法機關效率和當事人效率,即高效應當是符合公平正義的高效,應當是當事人能接受并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高效,應當是方便當事人訴訟的高效。
三是樹立司法權威。司法權威作為一種特殊的權威類型,源于并體現法律權威,司法適用法律是體現法律權威的重要途徑。司法公信是社會公眾對司法制度(包括司法體制、司法過程、司法行為以及司法結果)的認知、認同和信任情況,尤其是司法主體所表現出來的信用狀況。司法公信不高,司法權威就不足;司法失去權威,就不能贏得人民群眾對法律的敬畏、對法院的信任和對法官的尊重,就會動搖人民群眾的法治信仰和信心,影響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進程。作為國家公器的有機組成,只有嚴格公正高效司法,才能贏得強大司法公信力,進而樹立司法權威,司法才能成為法律權威的基礎支撐,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司法活動具有特殊的性質和規(guī)律,司法權是對案件事實和法律的判斷權和裁決權,我國是單一制國家,司法權從根本上說是中央事權?!八痉嗍桥袛鄼嗪筒昧繖唷薄ⅰ八痉嗍侵醒胧聶唷?,這是新一輪人民法院司法體制改革的兩個重要理論基礎。
一是司法權是判斷權和裁量權。綜觀世界各國公權力體系,一個基本共識是司法權是依法對案件進行裁判的權力,是判斷權和裁量權。第一,既然是判斷權,就要不斷提升判斷主體的判斷能力,保障其獨立性、中立性和專業(yè)性。這正是司法人員分類管理、法官員額制、法官逐級遴選制度、法官培訓制度等改革的重要理論基礎。第二,既然是判斷權,就要不斷改進權力行使的程序,使其符合司法權運行規(guī)律。這正是司法責任制改革、建立法官懲戒制度、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等舉措的重要理論前提。第三,既然是判斷權,就要不斷優(yōu)化權力運行的外在環(huán)境,使其敢于判斷。這也是建立預防法院內外不當干預機制、完善法官依法履職保障等制度的重要理論基點。
二是司法權是中央事權。無論是聯邦制國家還是單一制國家,司法權的中央事權屬性是非常明顯的,例如司法權一般由中央立法授予、司法權的行使不受行政區(qū)劃限制、司法權行使標準全國統一、司法裁判在全國范圍內生效等??傮w而言,地方各級人民法院不是地方的法院,而是國家設在地方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的法院。既然司法權是中央事權,它當然應當具有終局性、確定性、穩(wěn)定性和強制性等諸多屬性,這正是設立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設立跨行政區(qū)劃法院、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人財物統一管理、明確四級法院職能定位、推進涉法涉訴信訪改革、推進執(zhí)行體制改革等改革舉措的重要理論依據。本輪改革中,考慮到我國幅員遼闊,地區(qū)差別很大,統一收歸中央一級管理和保障,在現階段難以做到,本次改革主要推動建立省以下法院和檢察院法官、檢察官編制統一管理制度,法官、檢察官由省提名和管理并按法定程序任免的機制,探索由省級財政統籌地方各級法院、檢察院的經費。
司法權功能是指司法滿足個人、社會需要以及對個人、社會生存發(fā)展的意義,它直接決定和影響社會公眾對法院工作的評價,進而成為確定法院工作方向和目標的重要理論依據。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總體布局的拓展,特別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社會矛盾的增多、人民群眾民主法治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以案件形式進入司法渠道,司法工作任務日益繁重艱巨。2016年,全國法院受理案件數量已達到2300萬件,被形象地稱之為“訴訟爆炸”。特別是新型案件、重大疑難復雜案件不斷增多,人民法院工作面臨著巨大壓力。
毋庸置疑,依法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大局穩(wěn)定是人民法院的重要職能,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必然要求。而二者的內核應當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否則會嚴重影響司法職能發(fā)揮、損害司法權威。例如,司法實踐中,有的地方為解決糾紛片面追求調解率,結果使“依法維權者吃虧讓利,違約侵權者揚眉吐氣”,顛倒了價值觀、是非觀和法律觀,最終透支了司法公信。人民法院解決糾紛,處理案件,均要符合法律準繩;通過行使審判權維護社會穩(wěn)定,首要的是維護合法權益。單純解決糾紛或者維穩(wěn),不公平解決利益問題,就是本末倒置,難以實現目的。因此,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才是 “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內在要求,才是司法權行使的核心功能支撐,本輪司法體制改革將此確定為核心價值和終極目標,從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完善人權司法保障三大方面,著力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破解體制性、機制性、保障性障礙。
綜合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深刻把握改革規(guī)律,形成推進改革的系統方法論,是人民法院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的強大思想武器。
一是堅持改革的問題導向。改革要奔著問題去,哪個地方出現新問題,改革就跟進到哪里。在推進改革中要始終保持問題意識,從人民群眾反映的突出矛盾和困難出發(fā),從制約司法能力和司法公正的體制機制性問題改起。將問題意識貫穿改革全過程,在推進改革中不斷發(fā)現新情況、新問題,不斷糾正偏差,不斷創(chuàng)新制度機制破解難題。
二是堅持改革的系統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是系統工程,頭緒多,任務重,司法體制改革亦不例外,要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第一,注重統籌謀劃、配套銜接。注重政策統籌、方案統籌、力量統籌、進度統籌,確保改革任務相互協調,改革進程前后銜接,改革成果彼此配套,及時解決實施中的矛盾問題,努力把各項重要舉措落到實處。例如圍繞立案登記制改革,推進在線立案調解、案件繁簡分流、破解案多人少矛盾;圍繞司法責任制改革,配合制定法官懲戒意見,出臺履職保障辦法;圍繞法官員額制改革,推動落實單獨職務序列和工資制度改革。第二,注重突出重點、攻克難點。改革要區(qū)分輕重緩急,既抓重要領域、重要任務、重要試點,又抓關鍵主體、關鍵環(huán)節(jié)、關鍵節(jié)點。例如最高人民法院牢牢牽住司法責任制改革這個“牛鼻子”,以司法責任制改革的全面推進,帶動司法體制改革整體深入開展。緊緊抓住關鍵主體,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要求領導干部入額也要經過嚴格遴選、入額之后必須辦案、院庭長仍然要履行審判管理和審判監(jiān)督職責。緊緊抓住關鍵節(jié)點,在員額制改革中,突出對司法能力、辦案業(yè)績、職業(yè)操守的考核,以考核為主、考試為輔,防止論資排輩或簡單以分取人。第三,注重頂層設計、試點探索。頂層設計和試點探索相結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是本輪司法體制改革的一個突出特點。人民法院一方面就重大任務展開試點,針對司法責任制、法官員額制、人民陪審員制度、設立跨行政區(qū)劃法院等17項重要改革項目展開試點,充分發(fā)揮了試點的帶動示范作用。另一方面,抓緊制定發(fā)布頂層設計意見方案。黨的十八大以來,最高人民法院單獨或會同有關部門印發(fā)司法體制改革文件133件,確保各項改革工作有據可依,有規(guī)可循。第四,注重改革依法推進、于法有據?!胺矊僦卮蟾母锒家诜ㄓ袚薄H嗣穹ㄔ旱母黜椄母锞诜煽蚣芎鸵?guī)范下運行。相關改革需要突破現有法律規(guī)定的,積極履行法律程序,依法獲取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律授權,確保改革的合法性和正當性。如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工作、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等,均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授權。
三是堅持改革的落地見效。改革是一場革命,動的是體制機制和利益格局,必須有堅忍不拔的毅力,以真抓促落實、以實干求實效。第一,抓好精準施策。改革要精準化、精細化,要分類施策、精準施策,提高改革針對性、實效性。最高人民法院聚焦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立案難”“訴訟難”“執(zhí)行難”等突出問題,有針對性地推進各項改革舉措,如推動設立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和跨行政區(qū)劃法院,遏制訴訟“主客場”問題;推進立案登記制改革,從制度上徹底解決“有案不立”的問題;建立“誰辦案誰裁判誰負責”的制度,去除司法行政化問題;推進法官員額制改革,要求各地在省級層面統籌員額比例,不搞“一刀切”等等。第二,抓好督察問責。黨中央把改革督察工作擺上重要位置,要求“各地區(qū)各部門要確定一批重點改革督察項目,大力抓督察落實,形成全黨上下抓改革落實的局面?!碧貏e是2016年以來,最高人民法院組織開展多輪改革督察,根據督察情況向全國法院印發(fā)督察情況通報,明確整改要求。第三,抓好評估問效。此輪改革注重建立科學評價機制,強調“要加強對各領域改革的全面評估?!?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邀請課題組、權威研究機構、新聞媒體或知名專家學者組成第三方評估機構,對速裁程序、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基本解決執(zhí)行難等進行評估。今年相關工作正在全面展開。
黨的十八大以來,司法體制改革積極有序穩(wěn)妥推進。目前,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確定的129項司改任務,118項已出臺改革意見,11項正深入研究制定改革方案。其中,確定由最高人民法院牽頭抓總的18項改革任務已全部完成,人民法院“四五改革綱要”提出的65項改革舉措已全面推開,司法體制改革“四梁八柱”主體框架已經搭建完成,重點領域和關鍵環(huán)節(jié)取得重大突破,影響司法公正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正逐步得到解決,人民群眾獲得感日益增強。
一是推動司法責任制改革等關鍵領域重點突破。通過推進標準化建設、劃定司法職責權限、建立懲戒問責機制等舉措,重塑審判權力運行機制,推動審判質效有效提升。第一,新型辦案機制全面運行。全國法院普遍實行“誰審理、誰裁判、誰負責”的新型辦案機制,取消案件審批,確立獨任法官、合議庭辦案主體地位。改革后,地方法院直接由獨任法官、合議庭裁判的案件占案件總數的98%以上,審委會討論案件數量大幅下降。改革后,各地人均結案數量普遍提升20%-40%。結案率上升18%以上,一審后服判息訴率提高10%以上,二審后服判息訴率達98%以上,涉法涉訴進京上訪數量下降30%以上。第二,院庭長辦案逐步落實。明確院庭長辦案數量、類型和要求,建立保障院庭長辦案工作機制和辦案情況考核通報制度。各地法院院庭長普遍回歸審判一線,辦案數量明顯提升。全國法院院庭長2016年人均辦案量較之2015年增長28.64%,2017年1-5月院庭長辦案量較之2016年同期增長8.46%。北京法院院庭長2016年辦案13.8萬件,同比上升52%。廣東三級法院院庭長2016年參審案件70.16萬件,承辦案件48.22萬件,同比分別增長24.72%、30.21%。第三,新型審判團隊廣泛組建。各地法院根據自身案件類型、區(qū)域特點、人員結構等實際情況,組建靈活多樣的審判團隊,實現人員配置最優(yōu)化、辦案效能最大化。第四,審委會制度日趨完善。審委會職能重心由審理討論個案向總結審判經驗、研究重大問題、進行審判決策、指導、管理、監(jiān)督方面轉變,審判委員會討論案件范圍合理限縮,議事規(guī)則和程序有效完善,組成人員結構進一步優(yōu)化。第五,法官懲戒制度逐步建立。明確法官懲戒的主體、權限、情形、程序和免責事由,完善審判責任認定和追責機制。全國已有14個?。▍^(qū)、市)設立了法官(檢察官)懲戒委員會,確保依法追責和保障履職相統一。第六,建立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制度。中辦、國辦印發(fā)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guī)定后,最高法院制定配套實施辦法。人民法院工作人員不記錄或者不如實記錄的,以及主管領導授意不記錄或者不如實記錄的,將視情給予相應紀律處分。
二是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回法庭。經中央批準,2015年初,最高人民法院設立第一、第二巡回法庭;2016年底,在南京、鄭州、重慶、西安增設四個巡回法庭,明確各巡回法庭巡回區(qū),實現巡回法庭合理布局。截至2017年上半年,第一、二巡回法庭受理案件5909件,審結5604件;六個巡回法庭今年上半年新收案件量占全院案件量44.83%,上半年審結4162件,在確??鐓^(qū)劃案件審理的司法公正、方便群眾訴訟、就地化解糾紛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三是設立跨行政區(qū)劃人民法院。為保障跨行政區(qū)劃案件依法公正審判,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北京四中院、上海三中院于2014年12月在北京、上海分別設立,開展跨行政區(qū)劃人民法院試點工作,審理跨地區(qū)重大行政、民商事案件,重大環(huán)境資源保護案件、重大食品藥品安全案件和部分重大刑事案件,確保涉及地方利益的案件得到公正處理,在解決行政訴訟立案難勝訴難、防止訴訟“主客場”方面成效明顯。
四是設立知識產權法院。為進一步強化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統一案件裁判標準,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在北京、廣州、上海設立知識產權法院。最高法院發(fā)布司法解釋,確定知識產權法院案件管轄范圍,并就知識產權法院法官選任工作、技術調查官參與訴訟活動等提出規(guī)范意見。知識產權法院通過公正審理典型案件、及時發(fā)布典型案例、召開新聞發(fā)布會等方式,樹立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新形象。
五是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2016年7月,最高法院會同中央有關部門出臺關于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2017年上半年,制定出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全面推進以審判為中心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對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形成具體指導;會同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制定《關于辦理刑事案件嚴格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印發(fā)《在全國部分法院開展“三項規(guī)程”試點的通知》,確定在全國18個中級法院及部分基層法院開展“三項規(guī)程”試點工作。進一步貫徹罪刑法定、疑罪從無、證據裁判、庭審中心等原則,明確審判程序在刑事訴訟中的中心地位,大力推進庭審實質化,完善對偵查、起訴活動的監(jiān)督制約機制,從源頭上防范刑訊逼供、非法取證等違法行為,保證庭審在查明事實、認定證據、保護訴權、公正裁判中發(fā)揮決定性作用,確保偵查、起訴、審判的案件事實經得起法律檢驗。
六是預防和糾正冤假錯案。最高法院就健全防范刑事冤假錯案工作機制提出指導意見,要求對于定罪證據不足的案件,應當依法宣告被告人無罪,不得降格或者變通作出“留有余地”的判決。2016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對原審被告人聶樹斌故意殺人、強奸婦女再審案公開宣判,宣告撤銷原審判決,改判聶樹斌無罪,彰顯了對人權司法保障的高度重視和對證據裁判、疑罪從無等法律原則的堅定實踐。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法院通過審判監(jiān)督程序糾正聶樹斌案、呼格吉勒圖案、張氏叔侄案等重大刑事冤假錯案30多起,依法宣告近4000名被告人無罪,依法保障無罪者不受追究,提振了全社會對司法公正的信心,
七是健全司法人員依法履行法定職責保護機制。最高法院配合中央有關部門,制定保護司法人員依法履行法定職責的規(guī)定和實施辦法,明確法官依法辦理案件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要求法官從事超出法定職責范圍的事務;非因法定事由、非經法定程序,不得將法官調離、免職、辭退或者作出降級、撤職等處分;對干擾阻礙司法活動,威脅滋擾、報復陷害、侮辱誹謗、暴力傷害司法人員及其近親屬的行為,依法迅速從嚴懲處;對采取不實舉報、誣告陷害、利用信息網絡等方式侮辱誹謗法官的,依法追責等,為法官依法履職創(chuàng)造良好制度環(huán)境。
一是全面落實立案登記制改革。2015年5月以來,最高法院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將立案審查制改革為立案登記制,對人民法院依法應當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訴必理,有效解決了“立案難”問題。2016年全國法院共登記立案16302994件,同比增長12.48%,當場登記立案率達到95%。各級法院不斷鞏固立案登記制改革成果,普遍簡化立案程序,采取立案告知書、一次性補正清單、限時答復等方式,努力保障當事人一次性成功立案,同時依托信息化手段,提升立案工作效率和便民程度。
二是加強訴訟服務中心建設。最高法院就全面推進人民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建設提出指導意見,各地法院普遍成立訴訟服務中心,依托信息化技術,創(chuàng)建了訴訟服務大廳、人民法院訴訟服務網、12368訴訟服務熱線、移動客戶端等訴訟服務平臺,滿足了人民群眾多元的司法需求。目前,全國99%的法院建立了訴訟服務大廳,2200多個法院開通訴訟服務網,800多個法院開通訴訟服務手機APP,1900多個法院開通12368訴訟服務熱線。通過各類服務平臺人民群眾可以網上立案、網上繳費、在線調解、信息查詢、遞交材料、網上閱卷、電子送達、聯系法官等。
三是以失信懲戒為抓手深化執(zhí)行體制改革。最高法院印發(fā)《關于落實“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執(zhí)行難問題”的工作綱要》,對全國法院統一行動形成有力指導。探索審執(zhí)分離改革,在人民法院內部實行審判權和執(zhí)行權科學合理分離,上海等地設立執(zhí)行裁判庭,強化審判權對執(zhí)行權的監(jiān)督制約,執(zhí)行局負責執(zhí)行實施工作。配合中央制定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失信被執(zhí)行人信用監(jiān)督、警示和懲戒機制建設的意見》,規(guī)定11類37項懲戒措施,使“老賴”寸步難行、無處遁形。2016年年底,累計發(fā)布失信被執(zhí)行人信息644.52萬例,限制576.62萬人次購買機票、207.23萬人次購買火車票,基本形成“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懲戒格局。出臺司法解釋在全國推行網絡司法拍賣模式,并通過社會化評審公布5家網絡拍賣平臺供當事人選擇,破解執(zhí)行財產處置過程不透明、不規(guī)范、變現難問題。
四是開展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工作。2015年5月,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授權,最高法院會同司法部印發(fā)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方案和試點工作實施辦法,并在全國10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50個法院開展試點,截至2016年4月底,50家試點法院全部按要求完成人民陪審員選任工作,新選任人民陪審員9673人,試點法院人民陪審員總數達到13322人,為法官員額數的4.3倍;全國人民陪審員總數達到22萬多人,廣泛性、代表性進一步增強。2016年,全國人民陪審員共參審案件306.3萬件;50家試點法院人民陪審員共參審案件81770件,采用大合議庭陪審機制審理涉及群體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等社會影響較大的案件1624件。
五是完善保障律師依法履職機制。2015年12月,最高法院印發(fā)關于依法保障律師訴訟權利的意見,依法保障律師知情權、閱卷權、出庭權、辯論辯護權、申請調取證據權、申請排除非法證據權、代理申訴權等執(zhí)業(yè)權利,為律師依法履職提供切實保障和便利。2015年12月開通律師服務平臺,實現網上立案、網上閱卷、聯系法官等功能,截至2016年年底,律師服務平臺已經收集律師事務所信息21846條,律師注冊8.8萬人。
一是深入推進司法公開。為進一步保障司法公正,滿足人民群眾知情權、參與權、監(jiān)督權,提升司法透明度和司法公信力,最高法院以上率下,統籌謀劃、一體部署,同步推進審判流程公開、庭審活動公開、裁判文書公開、執(zhí)行信息公開四大平臺建設,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和新媒體平臺,不斷拓展司法公開的廣度和深度。截至2016年年底,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共公開審判信息項目52萬個,公布開庭公告1838個,總訪問量達98.5萬次。自2016年7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所有依法公開開庭的案件庭審活動原則上均通過互聯網直播。目前,中國庭審公開網接入法院已經超過1100家,直播庭審超過9萬場次。中國裁判文書網公開裁判文書超過3200萬篇,網站訪問量突破100億次,用戶覆蓋全球21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二是配合中央健全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2015年4月,最高法院召開全國法院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工作推進會,在全國確定50家示范法院,確立了“國家主導、司法推動、社會參與、多元并舉、法治保障”的現代糾紛解決理念。2016年6月,最高法院發(fā)布《關于人民法院進一步深化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的意見》和《關于人民法院特邀調解的規(guī)定》,有效指導全國法院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改革以來,全國法院建立專門的訴調對接中心2400多個,建立特邀調解組織近2萬個,吸納特邀調解員6萬多人,2016年通過多元化糾紛解決方式分流導出案件153萬余件,占當年受理一審民事案件的13.24%。
三是推進案件繁簡分流機制改革。2016年9月,最高法院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案件繁簡分流優(yōu)化司法資源配置的意見,指導各級人民法院發(fā)揮特別程序、督促程序、小額訴訟程序、速裁程序、簡易程序等多層次訴訟制度體系功能,推行訴前地址確認、庭前會議、要素式庭審、令狀式文書、示范性訴訟、專業(yè)化審判、審判輔助事務集中管理等舉措,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設成果,以改革思維和手段緩解案多人少矛盾,促進司法公正與效率相統一。改革以來,全國法院適用特別程序審結的案件同比增長7倍,適用督促程序審結的案件同比增長4倍,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審結的案件同比增加14倍,適用簡易程序審結案件同比提升21%,有效實現簡案快審、繁案精審、繁簡得當。
四是深化刑事速裁改革試點。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授權,2014年8月開始,在北京等18個城市217個基層法院開展為期兩年的刑事案件速裁程序改革試點。試點兩年來,試點法院適用速裁程序審結刑事案件52540件54572人,占試點法院同期判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以下刑罰案件的35.88%,占同期全部刑事案件的18.48%;10日內審結的占適用速裁程序審理案件的92.35%,比簡易程序高65.04個百分點,當庭宣判率達96.05%,比簡易程序高41.22個百分點。
五是開展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試點。2016年9月,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授權“兩高”在北京等18個地區(qū)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印發(fā)關于在部分地區(qū)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的辦法,對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對指控的犯罪事實沒有異議,同意量刑建議并簽署具結書的案件,堅持根據犯罪事實、性質、情節(jié)和對社會危害程度,綜合考慮認罪認罰具體情況,依法認定是否從寬及其幅度。下一步刑事速裁試點改革統一納入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繼續(xù)試點。
六是完善信息化建設標準和基礎設施建設。制定法院信息化建設標準,針對建設、應用、服務、管理、保障、成效等六個方面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對全國法院信息化建設工作標準和評價方式形成統一指導。最高法院不斷夯實信息化建設的基礎設施,推進全國法院“一網通”。改革以來,實現全國3000多家法院、9000多個法庭全部接入法院專網,為實現人民法院網絡全連通、數據全覆蓋、業(yè)務全開通奠定堅實基礎。
七是實現司法信息的全面覆蓋和系統集成。最高法院建成國家司法審判信息資源管理中心,實現對全國法院數據以及2萬多路視頻信號的匯聚、調度、展示和管控,具備即時收看全國四級法院實況直播、彼此交流會商、數據集中管理等功能。最高法院搭建人民法院數據集中管理平臺,實現全國法院信息存儲、展示、交換、整理,逐步與司法統計信息和人事管理信息并軌,目前已實現9425余萬項案件數據匯集、4630余萬項文書匯集、259項司法研究信息匯集、24余萬項司法人事數據匯集,1517余萬項司法行政數據匯集。自動建立了法院、報表、案件三級關聯印證機制,改變了人工統計的工作模式,實現人民法院司法統計工作里程碑式發(fā)展。
八是各地積極探索大數據手段提升辦案質效、服務司法體制改革。各地法院積極探索信息化手段的應用領域和方式,通過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云計算、機器學習等多種技術手段,實現信息化、大數據對審判執(zhí)行、司法管理、司法服務、司法體制改革等各方面的支撐和保障作用。
一是全面推開法官員額制改革。各高級法院根據法院案件數量、轄區(qū)法院經濟社會發(fā)展狀況、人口數量等基礎數據,結合法院審級職能、法官工作量、審判輔助人員配置等因素,科學確定三級法院的法官員額,并根據案件數量、人員結構的變化情況,動態(tài)調整法官員額。截至2017年7月底,全國各級法院共遴選產生120138名法官(包含最高人民法院首批入額法官367名),約占中央政法編的32.8%;改革后,全國法院85%以上人力資源配置到辦案一線。
二是改革法官選任制度。試點地區(qū)在省一級設立由法官代表和社會有關人員參與的法官遴選委員會,制定公開、公平、公正的選任程序,確保品行端正、經驗豐富、專業(yè)水平較高的優(yōu)秀法律人才成為法官人選。完善法官逐級遴選制度,會同有關部門印發(fā)關于建立法官檢察官逐級遴選制度的意見,建立了從符合條件的律師、法學專家中招錄法官制度。
三是推進法院人員分類管理。為進一步優(yōu)化法院人力資源配置,將法院人員分為法官、審判輔助人員和司法行政人員三類,并分別實行不同的管理制度,實現各歸其位、各盡其責。法官單獨職務序列穩(wěn)步推進,截至2017年7月,全國26個省份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部法院,以及黑龍江、遼寧部分法院,共計3144個法院已完成首批入額法官單獨職務序列等級確定工作,共確定單獨職務序列等級法官10.6萬名。法官助理、書記員職務序列逐步建立,對聘用制書記員實行等級管理,經費納入財政統一保障,逐步實現員額法官與聘用制書記員配比大致相當。
四是改革法官職務序列和工資制度。最高法院配合中央有關部門,研究制定法官單獨職務序列改革試點方案和法官工資制度改革試點方案。在實行法官員額制基礎上,實現法官等級與行政職級脫鉤,在等級設置、晉升方式、晉升年限、選升比例、考核懲戒和工資制度等方面,充分體現法官職業(yè)特點,按期晉升、擇優(yōu)選升和特別選升相結合,實行有別于其他公務員的人事管理制度。建立法官單獨的工資制度,較大幅度提高工資水平。最高法院結合法院工作實際,發(fā)布了法官、審判輔助人員績效考核及獎金分配指導意見,建立與工作職責、實績相聯系的績效獎金分配機制,充分調動一線辦案人員工作積極性。
五是推進專業(yè)化審判。積極探索專業(yè)類型案件專業(yè)化審理機構和方式,構建符合案件審判規(guī)律的審判工作機制。開展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刑事案件審判“三合一”改革,要求除北京、上海、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外,各級法院的知識產權審判部門統一更名為知識產權審判庭,積極推進統一審理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完善海事案件專門管轄制度,調整海事訴訟管轄制度,合理擴大海事法院受理案件范圍,推動確立以民商事案件為主,合理涵蓋其他領域的海事案件專門管轄制度。推進環(huán)境資源案件專業(yè)化審判機制建設,最高法院設立環(huán)境資源審判庭,并指導各地法院加強環(huán)境資源審判機構建設,貴州、福建、海南等15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高級法院設立環(huán)境資源審判庭,江蘇、重慶等地建立三級環(huán)境資源審判組織體系。推進破產清算案件專業(yè)化審判機制建設,要求直轄市應當至少明確一個中級法院設立清算與破產審判庭,省會城市、副省級城市所在地中級法院應當設立清算與破產審判庭。
六是推進法院內設機構改革。各地法院綜合考慮專業(yè)劃分、法官數量、人員編制、案件數量等因素,科學設置審判機構,整合職能交叉、業(yè)務相近的非審判業(yè)務機構,實現機構精簡、職能優(yōu)化、管理扁平、效能提升。目前,全國219家法院正積極開展內設機構改革試點,為司法責任制落地見效提供組織保障。
司法體制改革已進入全面落實和成果鞏固階段,下一步將根據各項改革的頂層設計規(guī)劃,將抓落實、抓配套擺到關鍵位置,全面推動各項改革舉措因地制宜、精準落地,創(chuàng)新破解難題的工作思路和辦法,不斷提升改革系統性、集成度。
司法責任制改革是司法體制改革的核心,直接影響和決定著改革的成敗。改革推進過程中,出現了職責權限不清、放權不到位、管理監(jiān)督不科學、院庭長辦案落實不到位、“同案不同判”現象抬頭等問題,需要進一步細化完善相關制度機制,推進司法責任制改革落地生根。
一是進一步厘清各類司法人員職責權限。責任制意見關于各類司法人員職責權限的規(guī)定,總體上是清晰明確的,各級法院應當在貫徹責任制意見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各類人員職責權限進行適當細化。根據法院審級、案件類別、審判流程、工作內容的不同,制定有針對性的差異化職責清單,確保各類人員各歸其位、各盡其責,防止缺位、越位、錯位。
二是堅持院庭長放權與控權有機統一。一方面要做到放權到位,落實新型裁判文書簽署機制,取消案件審批或變相審批,確保法官辦案主體地位,倒逼法官提升能力素質;另一方面要實現監(jiān)督不缺位,不能再走過去審批制的老路,研究建立適應新的審判權力運行機制的審判管理監(jiān)督機制,做到放權不放任。
三是扎實落實院庭長辦案制度。本輪司法體制改革的重大亮點就是優(yōu)質司法資源回歸審判一線,院庭長辦案是這次司法體制改革合理配置資源的突出成效。如果法院領導都是辦大要案的能手,對于提高司法公信力就有巨大推動作用;院庭長帶頭辦案,對于保持隊伍穩(wěn)定,促進法官成長,也有強烈的示范和導向作用。法院領導干部入額后應當帶頭辦理重大、疑難、復雜、新類型案件,特別是對法律統一適用有指導意義的案件;不能僅把參加審委會討論作為辦案,更不能掛名辦案;要適當減輕院庭長行政、黨務工作負擔,通過配備行政事務助手、簡化工作流程、行政事務集中管理、精簡會議文件等配套性舉措,保證院庭長辦案時間和精力;要建立領導干部辦案情況通報考核制度。
四是完善保障法律統一適用的工作機制。各地在推進放權時,必須同步配套研究建立確保法律統一適用的工作機制。例如:充分發(fā)揮專業(yè)法官會議和審判委員會作用,建立和完善類案參考制度,充分利用信息化和大數據手段,積極建設和對接法院智能辦案系統,實現類案檢索、同案智推、裁判指引、大數據分析等。
五是推動落實司法人員履職保障。最高法院已經印發(fā)《人民法院落實〈保護司法人員依法履行法定職責規(guī)定〉的實施辦法》,在全社會推動形成尊重司法裁判、維護司法權威的良好氛圍,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但是各地在落實中仍存在不少差距,下一步的關鍵是要按照文件要求抓好抓實,例如不得再以任何名義安排法官從事超出法定職責范圍事務的工作,積極與公安機關、新聞主管、網絡監(jiān)管等部門溝通,推動建立與司法人員依法履職保護相關的預警、應急和聯動機制,確保配套機制銜接到位、改革文件落地見效。
員額制改革是觸動利益格局最為深刻,矛盾問題較為集中的一項改革。改革過程中仍然存在員額比例確定不合理、崗位不匹配、遴選機制不科學、未入額法官使用安置不力等問題,需要著力加以解決。
一是堅持以案定額、按崗設員、動態(tài)調整,合理確定員額數量。要堅持科學測算員額比例,合理確定員額基數和比例,不搞“平均主義”。員額比例要集中用于辦案一線,進入員額的法官應當在審判一線辦案,“案、崗、人”三者必須匹配一致。領導干部入額需堅持三個基本標準:工作職責與行使審判權緊密相關,之前也有審判工作經歷;入額必須經過公平公正公開的程序;入額后既要履行與其職務對應的監(jiān)督管理職責,也必須辦理相應數量和類型的案件。
二是完善公平公正的入額遴選機制。入額法官遴選要堅持考核為主、考試為輔,考核要突出辦案業(yè)績和辦案能力??荚囈骖櫜煌瑢徟蓄I域和專業(yè)類型,注重考察案件事實分析、爭議焦點歸納、正確適用法律、制作裁判文書等實際工作能力。除院長外,其他領導干部入額,應當按照統一標準、程序參加遴選。要充分發(fā)揮遴選委員會的專業(yè)把關作用,進一步研究完善審議程序和工作機制,既要避免面試走形式、走過場,也要切實防止僅憑印象分就決定員額人選。
三是妥善解決未入額法官使用和安置問題。從長遠來看,或者從改革的初衷來看,讓未入額法官按照原有模式繼續(xù)辦案,是不合適的。各級法院必須綜合考慮,結合實際,積極通過增補輔助人員、完善繁簡分流、減少審批流程、推進標準化建設等方式緩解人案矛盾,應對辦案壓力??茖W設定分流、轉崗和安置的具體措施,優(yōu)先考慮將未入額法官轉任為法官助理或者司法行政人員。對不愿轉任為助理或轉崗其他崗位的,要敢于擔當,積極協調,努力推動拓寬分流渠道,爭取優(yōu)惠安置政策。要堅持在未入額法官轉崗過程中,做“增量改革”,確保其待遇不降低,發(fā)展有前景。
四是加快建立“有進有出” 的員額常態(tài)化運行機制。盡快建立完善“有進有出”“能上能下”的員額常態(tài)化動態(tài)調控機制,對于不能獨立辦案、案件質效較差、完不成核定工作量的員額法官,要研究如何通過科學考核、依法追責,使其有序退出員額的辦法。
司法體制改革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各項舉措之間呈現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關系。需要進一步統籌各項改革的順序和進程,把握好推進的節(jié)奏和力度,增強改革舉措的系統集成和協調銜接。當前需重點完善以下配套制度。
一是大力推動法官單獨職務序列管理和工資制度全面落實到位。推動落實法官單獨職務序列等級享受對應行政職級待遇和車補、醫(yī)療、住房、出差、退休等福利待遇,解決業(yè)務骨干走專業(yè)化職業(yè)化道路的后顧之憂。
二是完善審判輔助人員招錄管理制度。審判輔助人員能否增補到位,配置是否合理,管理是否科學,保障是否有力,直接決定了員額制和司法責任制改革能否順利推進。要積極拓寬輔助人員來源渠道,完善法官助理職業(yè)發(fā)展路徑,進一步從實踐中探索法官助理的培養(yǎng)機制和升任法官的銜接機制,進一步加強對聘用制人員的管理,保持穩(wěn)定性。
三是完善責任追究和法官懲戒制度。法官懲戒委員會和遴選委員會是這輪改革中體現司法規(guī)律,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兩項重大制度創(chuàng)新。各地要盡快按照中央深改組審議通過的關于建立法官、檢察官懲戒制度的意見要求,抓緊建立法官檢察官懲戒委員會,明確人員組成和工作章程,促進法官懲戒制度走向規(guī)范化、制度化。
四是完善司法業(yè)績考評制度。堅持保障公正、兼顧效率的導向,體現司法職業(yè)特點,堅持量化考核和主觀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切實將工作實績作為考評主要依據和內容。積極采用案件權重系數、建立司法工作量評價指標體系等方式,利用信息化的技術手段,科學量化各類司法人員工作量,充分考慮地域、審級、部門、案件性質、工作類別等多方面的差異,實施共性化和個性化相結合的考評制度。
改革是一場深刻的自我革命,不僅是對已有的頑障痼疾的宣戰(zhàn),也會隨著新舊制度的更替產生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面對改革的難題我們應當以改革的思維和方式予以破解,尤其是針對當前面臨的立案登記制、司法責任制、法官員額制等改革的推進后,部分地方反映的人案矛盾更加突出、辦案壓力持續(xù)增大的問題,需要我們不斷轉變思維、創(chuàng)新機制、補齊短板、破解難題。
一是不斷推進司法運行機制的標準化、規(guī)范化建設。加強運行機制的標準化、規(guī)范化建設,對統一司法尺度、增強案件質效、提升司法水平,維護司法公信具有重要作用。要通過對司法體制改革成果的不斷總結和提煉,結合信息化建設,從立案、審判、執(zhí)行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加強運行機制建設,規(guī)范和保障法官自由裁量權。
二是完善案件繁簡分流等機制。最高人民法院2016年出臺了推進案件繁簡分流機制改革的意見,各地要結合工作實際常抓不懈。一方面,要構建多層次訴訟制度體系,充分發(fā)揮特別程序、督促程序、小額訴訟程序、刑事速裁程序、簡易程序等優(yōu)勢,推進刑事速裁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充分運用庭前會議解決程序性事項;采取要素式等新的庭審方式,推行裁判文書繁簡分流;創(chuàng)新審判工作機制,實現分案工作的有序高效;探索實行示范訴訟方式,推行集中時間審理簡單案件的做法,完善一、二審案件的銜接并優(yōu)化二審審理方式等。通過依法快速審理簡單案件,嚴格規(guī)范審理復雜案件,實現簡案快審、繁案精審。另一方面,要提升人案配比科學性,推廣專業(yè)化審判,推進審判輔助事務集中管理。
三是依托智慧法院建設服務司法改革工作。以信息化助推司法體制改革是當今世界的大勢所趨。信息化、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發(fā)展以及“智慧法院”建設的加速推進,為人民法院破解矛盾,加強和改進審判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徑。要推動建立在線調解、在線立案、在線司法確認、在線審判、電子督促程序等為一體的信息平臺,形成在線多元化糾紛解決方式的快車道;推進科技法庭建設,采取遠程視頻方式開庭,開發(fā)利用庭審智能語音識別技術,探索使用庭審錄音錄像簡化或者替代書記員法庭記錄;建立全國法院統一的電子送達平臺,引導當事人、律師等提交電子訴訟材料,實現案件辦理全程網上流轉;加強審判管理信息化建設,充分運用司法大數據,實現對人員、案件數量和工作量等數據的精確測算,合理分配審判資源,全面評價工作業(yè)績。
司法體制改革已取得階段性成效,但是抓落實、抓深化、抓配套、抓創(chuàng)新的任務還非常艱巨,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任重道遠。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這是一個成就民族新夢想的偉大時代,也是一個書寫改革新傳奇的偉大時代。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要不忘初心、砥礪前進,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