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萍
摘 要:文本解讀在語文教學中十分重要。文章從課文《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出發(fā),探討在教學中如何進行文本解讀,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語文課堂;文本解讀;閱讀教學;史記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03-0098-01
語文是一幅幅絢麗多彩的圖畫,文本閱讀可以讀出一個個活靈活現(xiàn)的人物形象,讀出一幕幕各式各樣的生活場景,讀出一回回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應該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感悟思考文本,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體驗中受到熏陶和啟迪。
一、學生對《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的疑問
《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是蘇教版第十冊中的一課,課文講述了漢代史官司馬遷從小受到父親的影響喜愛歷史,由于得罪漢武帝遭受了殘酷的刑罰,但他沒有忘記父親的臨終囑托,忍辱負重,耗盡畢生心血,歷時13年,完成輝煌巨作《史記》的故事。這一課表現(xiàn)了主人公司馬遷在遭遇奇恥大辱后,仍不忘使命的堅強意志與高尚人格,是培養(yǎng)學生責任感與面對困難堅強不屈的精神的優(yōu)秀作品。全文內(nèi)容概括性強,字里行間洋溢著對司馬遷的贊美。司馬遷生活的年代距離今天是非常遙遠的,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不足以解決學習過程中帶來的疑惑,比如,司馬遷到底犯了什么罪才遭到如此殘酷的刑罰?文中出現(xiàn)的“宮刑”究竟是一種什么刑罰,使得司馬遷因為受了這個刑罰竟然想自殺?《史記》到底是一部怎樣的書,竟然讓司馬遷父子為之付出了兩代人的心血?等等。
二、解讀《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
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課生動起來,更要讓學生心動起來。因此,做好本課的文本解讀就顯得至關重要。圍繞“發(fā)憤”二字,課文可以分為少年熏陶、臨終受托、受辱發(fā)憤和完成巨著這四個部分。這四個部分能很好地回答圍繞課題提出的兩個問題:一是司馬遷為什么要“發(fā)憤”寫《史記》?二是他又是怎樣發(fā)憤寫《史記》的?下面對文章的這四個部分逐一進行解讀。
1. 少年熏陶
司馬遷的父親是朝廷的史官,記載史事,編寫史書,司馬遷從小就深受其影響。文章開頭就描述道:“司馬遷出生在黃河岸邊的龍門,從小看著波濤滾滾的黃河從龍門下呼嘯而去,聽著父老鄉(xiāng)親們講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動?!庇纱丝梢姡抉R遷從小就生活在黃河岸邊,他喝著黃河的水,聽著一位位英雄人物蕩氣回腸的故事,感受著黃河的奔騰不息,心目中自然就有了英雄與偉人的神韻。同時,再加上父親的影響,使得司馬遷從小就與《史記》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2. 臨終受托
司馬遷父親臨終之時的囑托場面寫得很活:“司馬談臨終之時,淚流滿面地拉著兒子的手說:‘我死之后,朝廷會讓你繼任我的官職的,你千萬不要忘記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書哇!相信學生在讀完之后一定會記憶深刻,這也應該是司馬遷深深銘記在心的?!皽I流滿面”是父親窮盡一生之力未能完成史書的遺憾和不甘,“千萬不要忘記”是父親臨終心愿未償之時的囑托……這些深深震撼了司馬遷,才讓司馬遷接過父親手中的筆,繼承父親的遺志,真正走上了寫史之路。
3. 受辱發(fā)憤
受辱發(fā)憤是整篇課文的重點,課文配備的插圖使人物形象化:一間破舊的屋子,一張簡陋的書桌,一盞暗淡的油燈,一地亂蓬蓬的稻草。這是遭受人生巨大打擊的司馬遷正在撰寫《史記》,但是卻在他的眼睛里讀到了堅強、決心、忍辱負重。再看文中的“辯護”,可以讓學生先說說它的意思,從而了解到司馬遷是一個剛正不阿的人,這樣就能體會酷刑給司馬遷帶來的痛苦與冤屈。課文里沒有講明司馬遷獲罪的具體情況,這需要教師把相關資料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知道司馬遷身為史官而具有的正直品質(zhì)。關于“宮刑”也是需要課前讓學生事先查閱資料知曉的。讓學生抓住“幾次”“血濺墻頭”“了此殘生”等詞語,深刻感受司馬遷所受“宮刑”的殘酷,體會他當時悲憤交加生不如死的心情?!叭丝偸且赖?,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輕于鴻毛。我如果就這樣死了,不是比鴻毛還輕嗎?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完成這部史書!”這段是司馬遷心理活動的描寫,是文中的重點句,也是理解的難點。教師要讓學生反復朗讀體會這一段話,明白這是悲憤交加的司馬遷的心聲,也是支撐他活下去的重要原因。
4. 完成巨著
教師要讓學生從“13年”體會寫作時間之長,從“52萬字”體會字數(shù)之多,從補充的資料“《史記》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黃帝時代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三千多年的歷史”體會歷史時間之久。此外,司馬遷完成《史記》花了13年的時間,可是文章后面又說是司馬遷的畢生心血,教師可讓學生來質(zhì)疑。同時,再從魯迅先生對《史記》一書的評價“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讓學生認識到《史記》是一部輝煌巨著,也是一部不朽巨著,從而讓學生體會這是從側(cè)面烘托司馬遷的偉大。
三、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在課堂為學生再現(xiàn)一幕幕精彩的歷史,用知識的甘霖在每天的課堂上澆灌一棵棵幼苗,讓真摯的情感碰撞在課堂的每一分鐘里。
參考文獻:
[1]杜淑玲.網(wǎng)絡教學:小學語文課堂上的一把雙刃劍——以《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為例[J].課外語文,2015(22).
[2]關秀嬌.論《史記》人物悲劇超越性的藝術之美[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