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玉霞
摘 要:作為民族智慧的結(jié)晶,古典名著是中華文化的關鍵組成部分,具有的藝術魅力是永恒的。這些名著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個性鮮明、細膩生動的人物形象和語言描寫,能給讀者帶來思想啟迪和審美的快樂。
關鍵詞:古典名著節(jié)選;改編文本;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12B-0035-01
對于小學語文教材來講,古典名著擁有至關重要的地位,采用節(jié)選或改編文本開展語文教學活動,不僅可以引導學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也能增強學生閱讀興趣,從而在帶領學生深刻了解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促進其文學修養(yǎng)、學習能力提升。
一、結(jié)合人物個性,揣摩經(jīng)典人物
作為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古典名著的思想性、藝術性達到了無法比擬的高度,尤其是其中的人物描寫,耐人品味。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關注對人物個性的解析,指導學生揣摩其中經(jīng)典人物。比如,《三顧茅廬》第二自然段中,張飛和劉備的一番對話從側(cè)面映襯出劉張二人性格的差別,張飛說:“這次用不著大哥親自去。他如果不來,我就要用一根麻繩把他捆來了!”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思考張飛說話的語氣,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學生通過朗讀理解,就能感受到張飛的魯莽直率。劉備的語言更能反映出他尊重人才、求賢若渴的心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朗讀交流分析,從而深入領悟人物品格。
然而由于文章是節(jié)選,加上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往往難以對人物的個性特點進行透徹理解與掌握。對此,教師在帶領學生對文本人物形象進行深入認識過程中,應適當進行文本拓展,對文本節(jié)選進行恰當延伸。這樣學生既可以對人物產(chǎn)生更加豐滿的認識,也能對古典名著塑造人物的高超技巧有更深刻的體會,并在今后的閱讀學習中懂得多角度、大膽比較閱讀,充分感受到古典名著無窮的魅力。
二、深入細節(jié)描寫,感受情節(jié)精彩
細節(jié)描寫是最生動、最有表現(xiàn)力的手法,古典名著通常都會運用極其精彩的筆墨刻畫人物的真善美、假丑惡,供讀者欣賞與評價。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通常將重點放在文本內(nèi)容、形象感悟,以及語言表達的講解上,而對細節(jié)描寫往往都是一筆帶過。細節(jié)描寫看似一種閑筆,通??梢孕攀帜閬恚谖恼轮兴坪蹩捎锌蔁o,實際上這些細節(jié)都是作者精心的設置與安排。對于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來講,對細節(jié)描寫進行恰到好處的運用,不僅可以烘托環(huán)境氣氛,全面揭示主題思想,還能引導學生充分感受古典名著的細節(jié)美。另外,古典名著人文精神的挖掘,離不開語言知識的學習、發(fā)展為其提供支持,而在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學習過程中,也可以提升人文修養(yǎng)。對此,教師應時刻用一雙敏銳的眼睛,對古典名著中典型的細節(jié)描寫準確捕捉,并準確引導學生關注、學習細節(jié)的表達方法,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三、課文帶動名著,引導拓展閱讀
從古典名著中節(jié)選或是改編的文本,雖然可以獨立成篇,但是與整部名著相比還缺乏完整性,加上學生的能力還有待提升,所以很難對所學內(nèi)容產(chǎn)生全面透徹的理解。比如,蘇教版語文教材中的《負荊請罪》就是改編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獨立且較為完整的小故事。又如《三打白骨精》《林沖棒打洪教頭》雖然都是節(jié)選自兩部長篇小說,故事也具備獨立性,但若僅講解單篇閱讀,而忽視整本書的學習探究,學生的閱讀能力難以得到提升,對所學知識也無法獲得全面理解。
因此,教師應在課文教學中,要恰當?shù)匾鰧诺涿R的介紹,引導學生準確把握所學課文分別出自哪些名著,以及這些名著大致講解了什么內(nèi)容、作者是誰等。比如:在講解《三顧茅廬》這篇課文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劉備為什么要連續(xù)三次拜訪諸葛亮,諸葛亮有何德何才,讓劉備連續(xù)等了三個時辰,要知道當時諸葛亮還是個27歲的小伙子,而劉備已經(jīng)47歲,這些問題都需要結(jié)合當時的歷史背景進行探究。對此,在授課前,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根據(jù)《三國演義》改編的電視劇、白話小說,以及圖書和戲曲錄像,從而為這篇課文的學習奠定基礎。
四、摘抄讀書筆記,交流閱讀感悟
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讀書筆記進行名著閱讀。比如,在讀《劉姥姥二進大觀園》這一回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把文章中的精彩部分摘錄下來,注明頁碼、出處等。學生可以在讀書筆記中寫出自己的感想,比如,有個學生印象最深的是描寫“笑”的環(huán)節(jié),他認為,湘云的“一口飯噴出來”這種笑法體現(xiàn)了她活潑的性格;而黛玉的笑是邊扶著桌子邊喊著“哎喲”,可以看出黛玉身體不是很好。不同的“笑”體現(xiàn)出了不同人的體質(zhì)、性格和身份。教師還可以指導大家在講臺上朗讀自己的閱讀筆記,和大家分享和交流讀后感,從而讓學生了解他人的想法,對名著理解的外延得到擴展。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應正確認識到利用古典名著節(jié)選或改編文本開展語文教學活動,對活躍課堂氛圍,增強教學效果,以及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性。因此,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探究古典名著,在引導其充分享受古典名著魅力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陸青春.小學語文教材中古典名著節(jié)選或改編文本的教學策略[J].小學教學研究:教學版,2011,(4).
[2]王燕.“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將改編過的古典名著類課文教出應有境界[J].考試周刊,2014,(16).
內(nèi)蒙古教育·基教版2016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