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續(xù)周,劉愛玲,王英,李美霞,張新現(xiàn),張顯寧
?
青島扁形綠茶加工技術
張續(xù)周1,劉愛玲1,王英1,李美霞1,張新現(xiàn)1,張顯寧2
(1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qū)農發(fā)局,山東青島266400;2青島東嶗茶業(yè)有限公司,山東青島266106)
本文簡介了青島扁形綠茶的品質規(guī)格、鮮葉要求,重點介紹了扁形茶的全手工制作、機械炒制并輔以手工輝鍋、全程機械加工三種加工工藝、技術要點。
青島綠茶;扁形;加工
青島扁形綠茶炒制始于上個世紀60年代末。據(jù)《膠南文史資料》(第三輯)載:1969年秋,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吳洵等專家曾來山東膠南縣指導制作大方、龍井茶。歷經50年發(fā)展,青島扁形綠茶加工工藝和技術發(fā)生了諸多變化,為規(guī)范青島扁形綠茶產品的加工工藝和技術,提升產品質量,特將青島扁形綠茶加工技術介紹如下:
青島扁形綠茶由青島轄區(qū)適制品種的茶樹幼嫩芽葉,經過攤青、殺青、做形、干燥等工藝加工而成。按照其加工方式分三種類型。一是全手工炒制。二是機械炒制并輔以手工輝鍋。三是全程機械炒制。
扁形綠茶感官品質具有外形扁平光滑似劍,色綠似墨玉,栗香濃郁,滋味鮮醇;湯色黃綠清澈明亮;葉底嫩綠明亮。各級茶感官品質特征見表1。
表1 青島扁形綠茶品質特征
扁形名優(yōu)綠茶的鮮葉原料要求細嫩,一般采摘單芽或1芽1葉初展、1芽1葉、1芽2葉初展、1芽2葉四種規(guī)格,特一級要求采摘單芽??傮w要求芽葉肥壯、柔軟、色嫩綠、茸毛少。鮮葉質量分級要求見表2。
表2 鮮葉質量分級要求
3.1全手工制作技術要點
全手工制作適用于特一級、特二級鮮葉。工藝流程:攤青-殺青做形-初干整形-足干固形。以海青茶龍茗為例。
3.1.1攤青
一般采用竹席或水篩,選擇潔凈干燥通風的環(huán)境進行攤放。攤青厚度一般要求2~3cm(1kg/m2),切忌碰傷。隨時揀除不符合標準的芽葉和異物。攤青時間要依鮮葉含水量而定,青島茶區(qū)茶園多依山傍海,空氣濕度較大,攤青時間一般要4-6h,攤至青氣消失,清香或花香四溢,葉質柔軟,色澤變暗為適度。一般攤至鮮葉含水率70%左右。
3.1.2殺青做形
采用電炒鍋。每鍋投葉量約200g,鍋溫達160℃~180℃,投入鮮葉即會發(fā)出炒芝麻聲音,拋悶結合炒2~3min后,適當降溫,進入做形環(huán)節(jié)。前期手勢為翻、抖、捺為主,理直茶條,使其扁平;中間以抓、輕壓、捺、翻、抖等手勢為主,要求抖勻,使茶條順直,變細變窄;后期以搭、捺、翻、抖為主,適量抓、捺、翻,二者交替進行,進一步使茶條平整挺直,光滑。達五六成干時出鍋,時間20~25min,攤涼30~60min。
3.1.3初干整形
初干整形在電炒鍋內進行,投葉量以在制品250~300g為宜,鍋溫由低到高,手勢先以抓、捺、翻為主,翻、抖為輔,但需交替進行,使茶條進一步扁平挺直滑潤,時間10~15min。待九成干時出鍋攤涼。
3.1.4足干固形
足干采用6CHPY型斗式烘焙機等烘干機,烘干溫度以50℃~60℃為宜,茶葉薄攤2~3cm,時間20~30min,至香氣散發(fā)、足干即可出烘。茶葉出烘攤涼后進行揀剔,即可密封包裝待售。
青島茶區(qū)亦有少量采用6CCH-63D電炒鍋全仿手工西湖龍井茶制法。
3.2機械炒制并輔以手工輝鍋技術要點
工藝流程:攤青-機械殺青-殺二青做形-手工輝鍋。以嶗山茶東嶗劍毫為例。
3.2.1攤青
同3.1.1攤青。
3.2.2機械殺青
采用6CZS-50型蒸汽殺青機、6CST-40、6CST-50型滾筒殺青機等。殺青遵循“五定”操作法。即:一、殺青機桶壁或蒸汽溫度穩(wěn)定:殺青時要求葉溫迅速達到80℃以上;二、投葉量要穩(wěn)定:適量投葉,視筒溫變化和殺青效果靈活掌握;三、殺青程度要穩(wěn)定:要求葉色變暗綠,折梗不斷,殺青葉含水率約60%;四、專業(yè)人員殺青;五、殺青質量穩(wěn)定。
3.2.3殺二青做形
采用6-CDM名優(yōu)茶多功能機。待多功能機槽鍋溫度約160℃即可投葉。投葉量一般控制在殺青葉在槽中慢速滾動時厚度要求2~3cm。殺二青的過程要利用轉速快慢,投葉多少,放壓棒時機、壓棒在槽鍋時間長短,空壓、輕壓、重壓和火溫等綜合因素來控制葉溫。殺二青初期要迅速提高葉溫,待理直茶條不粘手時,放慢轉速,放入輕壓棒,以幫助理直茶條,約0.5~1min后取出壓棒。轉速稍微加快片刻,以便增加茶條抖動幅度,散失濕氣。后調慢轉速,重新放入輕壓棒。如此反復多次,視茶條理直程度,控制放入輕壓棒的次數(shù)。待茶條基本理直即可放入重壓棒,待茶條緊直扁平,約6~7成干,即可出鍋攤涼轉入手工輝鍋環(huán)節(jié)。
3.2.4手工輝鍋
采用6CCH-63D電炒鍋。一般每鍋投葉量250~300g。鍋溫要求約80℃。五指伸開自然并攏或微張,虎口張開,將茶條在手中理直后,稍微用力,要由輕到重,壓力逐漸增加。然后采用推炒和抓炒手法,即將茶條收攏并理順在手掌中之后,輕輕從鍋底向正上方推動,再用小指和無名指將茶葉抓入手中,繼續(xù)向正上方推磨兩下,反復數(shù)次,直到茶條扁平挺直光滑后,轉入提香階段。溫度略微提高,炒至茶葉足干時出鍋攤涼。
3.3全程機械炒制技術要點
工藝流程:攤青-機械炒青鍋--機械輝鍋。以佳萊玉芙蓉機制茶為例。
3.3.1攤青
同3.1.1攤青。
3.3.2機械炒青鍋
主要機具為全自動扁形茶炒制機,如6CM-445型名茶殺青理條機或智能全自動名茶殺青理條機等。因鮮葉質量不同,在炒青鍋過程中要求采用不同機械。
特一級、特二級和一級鮮葉原料炒青鍋:采用全自動扁形茶炒制機。待鍋溫達220℃時投葉,每鍋投葉量約100g,青鍋時間3~5min。目的是殺青、理直茶條、做扁、做平,提色磨光。智能全自動扁茶炒制機炒制扁形茶的關鍵控制點是鍋溫、炒制時間的控制和炒手距離鍋底距離的調整。要求根據(jù)原料質量狀況和含水量不同設置鍋溫、炒制時間等參數(shù)。
一級、二級鮮葉原料炒青鍋:炒青鍋階段采用兩種設備,一是采用6CM-445型名茶殺青理條機或智能全自動名茶殺青理條機。待鍋溫達230℃時投葉,每條槽鍋投葉量約250g,控制青葉在鍋底厚度約2cm為適宜。殺青時間3~5min,待殺青適度出鍋;二是采用智能全自動扁形茶炒制機。待鍋溫達230℃時投葉,每條槽鍋投葉量約250g,控制殺青葉在鍋底厚度約2cm為適宜。做形時間3~5min,待青鍋適度出鍋。
3.3.3機械輝鍋
以6CHG-45滾筒型名優(yōu)茶輝干機為例,待桶壁溫約85℃時,投回潮葉量3 kg ~5kg,轉速30~40rpm,加蓋炒制約4min,使茶條回軟,并開熱風排濕。調至桶壁溫度約80℃時,揭開桶蓋炒制時間約10min。輝鍋至茶條扁平光滑,含水率6.5%以下即可。
(責任編輯:蔣文倩)
2015-11-05
張續(xù)周 (1972-),男,高級農藝師。長期從事茶樹育種、栽培和加工工作。
TS272.4
B
1006-5768(2016)04-016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