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禮仁+周雄
地點:華中科技大學附屬中學高一六班
一、導入新課
師:上課!
生:老師好!
師:同學們好,請坐下。
師:古人勤于植樹,樹木造福于古人。東晉詩人陶淵明歸隱后專門在房前種了五棵柳樹,世人稱其為五柳先生。素有“柳癡”之稱的柳宗元,被貶柳州刺史后,也在柳江沿岸種了很多柳樹,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種樹柳江邊”的說法,他的散文《種樹郭橐駝傳》不僅對指導種樹有較高的科學價值,對社會現(xiàn)實還有極強的諷喻意義。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檢查預習
師:同學們在初中學過柳宗元的《小石潭記》,請簡介一下你所知道的柳宗元。
生1:柳宗元(773 年— 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人,世稱“柳河東”;后任柳州刺史,也稱“柳柳州”。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散文,與韓愈齊名。著有《柳河東集》。
師:好,這位同學了解的還比較全面。昨天同學們預習了《種樹郭橐駝傳》,《種樹郭橐駝傳》在語言上有一個特點,就是詞性活用。下面老師就重點檢測一下大家在這方面的掌握情況。
師:請一位同學說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活用現(xiàn)象。
(媒體顯示)
詞類活用
①病僂,隆然伏行。(?。好~活用作動詞,患病。)
②名我固當。(名:名詞活用作動詞,給……起名。)
③且碩茂,早實以蕃。(實:名詞活用作動詞,結(jié)果子;蕃:形容詞活用作動詞,多結(jié)果。)
④其筑欲密。(筑:名詞活用作動詞,搗土。)
⑤其蒔也若子。(子:名詞活用作動詞,對待孩子。)
⑥爪其膚以驗其生枯。(爪:名詞活用作動詞,抓破。)
⑦見長人者,好煩其令。(長:名詞活用作動詞,管理,統(tǒng)治。)
⑧非有能碩茂之也。(碩茂:使動用法,使…碩大茂盛。)
⑨非有能早而蕃之也。(早、蕃:使動用法,使…早結(jié)果;使…多結(jié)果。)
⑩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蕃:使動用法,使…繁衍生息。)
(一名學生逐一說出,教師跟著媒體顯示,2分鐘完成任務(wù))
三、明確本堂課學習任務(wù)(媒體顯示)
師:這節(jié)課,我想通過“朗讀——細讀——研讀”三個步驟來完成本文的學習任務(wù)。
1.朗讀,準確地讀
師:我們先來朗讀,準確地讀好課文。請同學們大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大約4分鐘讀完全文)
師:在朗讀古文時,句讀的準確停頓非常重要。只有準確地判斷出句中的停頓,才能準確地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大家看看以下句子該怎樣停頓。先請一位同學試讀。
(媒體顯示)
①駝業(yè)種樹,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yǎng)。
②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③旦暮吏來而呼曰:“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早繅而緒,早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
④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
(教師先指名朗讀,讓學生暴露斷句時的問題,教師指正)
(媒體顯示)
①駝業(yè)種樹,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yǎng)。
②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③旦暮吏來而呼曰:“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早繅/而緒,早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
④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
師:斷句時要注意句中的虛詞,如②③④句中的“也”“而”“以”等詞,它們是句中語氣停頓的標志性詞語。還要注意古今詞義的差別,如第②句“既/然矣”不能讀作“既然/矣”。既然,古義是兩個詞,“既”就是“已經(jīng)”的意思,“然”就是“這樣”的意思;今義只是一個詞,作連詞用,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論,常用“就”“也”“還”等配搭。還要看清詞與詞之間的界線,如“爭/迎取/養(yǎng)”不能讀作“爭迎/取養(yǎng)”。請全班同學齊讀屏幕上的四個文言句子。
(學生齊讀以上4句話)
(教師指名學生試讀課文,邊讀邊概括每一節(jié)的主要內(nèi)容)
明確:(媒體顯示)
第1段:介紹郭橐駝命名的由來。
第2段:介紹郭橐駝以種樹為職業(yè)。
第3段:寫郭橐駝自述種樹之法。
第4段:從郭橐駝之口發(fā)出治國安民的議論。
第5段:點明寫作目的。
2.細讀,理解文意
師:同學們細讀課文1-2節(jié),說說郭橐駝是怎樣的一個人?
生2:他是一個平凡、樸實,而具有豐富經(jīng)驗的植樹能手。
師:“平凡”“樸實”兩詞用得好。柳宗元為什么要給一個平凡、樸實的郭橐駝——一個種樹的人立傳?是因為他“病僂,隆然伏行”,是個駝子嗎?
生3:當然不是!
師:那是因為什么呢?根據(jù)課文回答。
生3:因為他善于養(yǎng)樹。
生4:他養(yǎng)的樹很有特點,成活率高,結(jié)的果又早又多。
生5:長安富家和賣果的人都“爭迎取養(yǎng)”。
生6:同行們都很羨慕,卻又學不來。
師:郭橐駝養(yǎng)樹,莫非有高人一籌的秘訣嗎?大家找到了郭橐駝的“種樹經(jīng)”了嗎?
生(齊答):找到了。
師:請大家齊聲讀出相關(guān)的語句。
生(齊讀):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師:大家覺得這段話中最關(guān)鍵的語句是什么?
生7: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
師:還有嗎?
生8: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師:這兩句話連起來,正好能組成一句假設(shè)復句。大家連起來讀一下。
生(齊讀):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重點指導學生比較“郭橐駝的種樹經(jīng)”和“他植者的種樹法”,領(lǐng)會文章的寓意)
師:他植者種樹與郭橐駝種樹的區(qū)別顯而易見。但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兩者的共同之處?
生(紛紛答):他們都想把樹種好。
師:對。其實他們都有著相同的“情感”和“欲望”。但為什么結(jié)果卻截然相反呢?
生9:因為他們的方法不同。
師:好!郭橐駝總結(jié)出了哪些養(yǎng)樹方法呢?
生9:有4點,“其本欲舒,其坑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p>
師:難道其他種樹的人都不愿意讓樹長好嗎?為什么他們的樹就長不好呢?
生10:他們種樹的方法不得當。
師:怎么不得當法?請具體說說。
生10:他們把樹根弄彎,把舊土換掉,培新土時不是多培就是少培。
生11:他們“愛之太殷,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不給樹以喘息的機會,樹怎么能生長?
生12:更嚴重的是他們經(jīng)常地“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完全不顧樹木的生長規(guī)律。弄得“木之性日以離”,結(jié)果,樹就死了。
師:這種方法的實質(zhì)就是——
生12: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
師:請同學們歸納一下,他們和郭橐駝相比,在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13:郭橐駝用的是養(yǎng)樹法。他們用的是損樹法。
生14:郭橐駝是順之,他們是逆之。順之則樹之昌盛,逆之則樹之枯萎。
師:請同學們細讀課文第3節(jié),思考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描寫郭橐駝這一形象的。可以相互交流。
(大約2分鐘,生紛紛舉手)
生15:本節(jié)文字運用了對比襯托的手法來寫郭橐駝豐富的植樹經(jīng)驗。郭橐駝的種樹經(jīng)驗在于“不害其長”,不做“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的事。而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而“他植者”卻與之截然相反。
師:很好!這位同學不僅概括準確,而且盡量用課文中的原話來回答問題,說明這位同學讀書非常細心。
3.研讀,探究疑難
生16:老師,我覺得文章寫到這里就可以結(jié)束了,為什么還要寫后面兩段呢?
師:這個同學提的問題很有價值,如果課文寫到這里為止,行不行?
生17:到此結(jié)束,結(jié)構(gòu)完整,完全可以。
生18:我不同意這位同學的意見,最后一段是主題段,必須寫。不然,僅僅局限在養(yǎng)樹上,為一個種樹的人作傳,立意太淺,就沒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師:這位同學思考得很深刻。如果文章到此為止,給郭橐駝立傳就毫無意義了。所以,文章突然從養(yǎng)樹轉(zhuǎn)到了“官理”,提出了一個“養(yǎng)人術(shù)”的問題。這兩個問題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實則有密切的聯(lián)系。有什么聯(lián)系?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具體說一說。
生19:作者認為養(yǎng)人和養(yǎng)樹是一個道理。并且把某些官吏和某些種樹人進行類比,從而得出結(jié)論,使文章具有了深刻的社會意義。
生20:作者呼吁為官者要像郭橐駝養(yǎng)樹那樣,善待老百姓,對老百姓做到真愛,多給他們提供些有利于他們生存、發(fā)展的環(huán)境和條件。
生21:作者強烈抨擊了官吏那種騷擾百姓,損害百姓,“鳴鼓而聚之,擊木而招之”的惡劣行為。指出這樣做只能使老百姓“病且怠”。
生22:寫郭橐駝養(yǎng)樹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砻嫔蠈?zhàn)B樹實際上是為了寫?zhàn)B人。這才是作者給郭橐駝立傳的真正意圖。這種寫法出人意外,實在高明。
師:通過閱讀和思考,大家理解了文章的寫作目的。為了達到目的,文章運用了對比與映襯的表現(xiàn)手法,先談養(yǎng)樹,后論養(yǎng)人,以“種樹”喻“治民”,含蓄委婉地表達了作者的政治觀點。敘事語言簡潔生動,是本文的一個突出特點。如僅用“隆然伏行”幾個字,就寫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僅用“甚善,名我固當”幾個字,就寫出了人物的個性,這些顯示了作者高超的語言表現(xiàn)力。
生23:我還有一個問題沒有搞清楚,文章尾句“傳其事以為官戒也”是否多余?為什么?
師: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同學們想想看。
生24:我覺得不多余,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直接點出寫作本文的真正意圖:警示上層統(tǒng)治者,要順應老百姓的生活習慣和生產(chǎn)規(guī)律,讓他們休養(yǎng)生息,以維持安定的生活。
師:“畫龍點睛”這個詞用得好?!百|(zhì)疑問難”是非常優(yōu)秀的學習品質(zhì),剛才,有幾位同學敢于提出疑問,是很好的學習習慣,希望同學們今后學習多思考、多質(zhì)疑,以求得徹底讀懂文章所蘊含的深刻含義。
四、總結(jié)全文
師: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三讀”的形式,基本達到了本文的學習目的。本文是一篇兼有寓言性質(zhì)的散文。以寓言的方式進行諷諫,是古代中國文人向帝王或上層統(tǒng)治者提意見的傳統(tǒng)做法。本文主旨是講順民之性以養(yǎng)民治道,但文章卻不是進行理論上的辨證,而是巧妙地通過給郭橐駝立傳,通過郭橐駝介紹養(yǎng)樹的經(jīng)驗,再把養(yǎng)樹之道“移之官理”,巧妙地把“養(yǎng)樹”與“養(yǎng)民”聯(lián)系起來,委婉含蓄地說明“順民之性以養(yǎng)其民”的道理。揭露并諷刺了統(tǒng)治者的苛政煩令對百姓的騷擾侵害,提出寬簡為政,讓百姓安居樂業(yè)的主張。
師:人有了大境界才能成為大寫的“人”,希望同學們做有大境界的人。這篇課文就學到這里,下課!
生:老師再見!
【點 評】
主問題引領(lǐng) 板塊化處理
“主問題”是著名特級教師余映潮老師提出的一個學術(shù)概念?!八^主問題,是相對于課堂上隨意的連問、簡單的追問和習慣性的碎問而言的。它指的是語文研讀教學中能‘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重要的提問或問題。”胡禮仁老師深得此中真意,這在講授《種樹郭橐駝傳》一課中可見一斑。
整堂課中,胡老師提出了如下問題:①感知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②說說郭橐駝是怎樣的一個人?③柳宗元為什么要給郭橐駝——一個種樹的人立傳?他的種樹經(jīng)是什么?④討論描寫郭橐駝這一形象的手法。⑤養(yǎng)樹與“官理”有什么聯(lián)系?
這些主問題的提出,顯示出老師在把握教材上的水平之高和掌握課堂對話的能力之強。這些主問題的著眼點和著力點在于: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用盡可能少的關(guān)鍵性的提問或問題,引發(fā)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更集中更深入的閱讀思考和討論探究。
如果說以上主問題的提出,是教師的“預設(shè)”,那么由以上主問題而形成的豐富課堂活動,則是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生成”的結(jié)果。本堂課中,形成了三個教學板塊:1.朗讀,感知內(nèi)容;2.細讀,理解文意;3.研讀,探究疑難。其中,第一個板塊中,學生理清了文中的字音、斷句、詞類活用等基本的文言知識,并運用多種形式的讀,形成語感,在此基礎(chǔ)上逐段感知了文章主要內(nèi)容,較順利地解決了第①個主問題。重視并指導學生有效地“讀”,是胡禮仁老師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大特點,也是他一貫堅持的教學理念。他在《例談朗讀教學與朗讀教學創(chuàng)新》中曾說:“我們要用大量的時間引領(lǐng)學生無拘無束地去讀書、去感受、去體悟。閱讀教學要從根本上改變學生不好好讀書的局面,就要運用多種方式進行朗讀教學?!辈浑y看出,在這節(jié)課中,有全班同學自由大聲的讀,有個別同學的試讀,有分角色的讀等多種形式的讀,可以說一個“讀”字貫穿課堂的始終。教者并非為了讀而讀,而是不斷的給予指點和點撥。如,胡老師在指導學生如何斷句時,非常細心。先由學生試讀,然后逐一指正,最后給出方法:“斷句時要注意句中的虛詞,如②③④句中的‘也‘而‘以等詞,它們是句中語氣停頓的標志性詞語……”這些方法既是學生閱讀文言文最需要的基本方法,又為學生應考做了一些技能上的鋪墊,可見教者的良苦用心。
文言文教學應當“文”“言”并重,既要重視必要的文言知識教學,又要重視對文言文所蘊含的文化理解。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們應該怎樣教文言文,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過去的文言文教學,教師關(guān)注的更多的是古代漢語知識,重“言”輕“文”的現(xiàn)象比較嚴重,導致教師教得很累,學生學得枯燥,學生的文言文水平普遍偏低。新課改以來,文言文教學也開始重視對“文”的教學。應該說,重視對文的教學,就是抓住了文言文教學的牛鼻子。在第二個板塊中,胡老師的這種做法體現(xiàn)了這一點。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本篇課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者的意圖非常明顯,試圖通過學生細心的讀,去理解和把握課文所蘊含的深意。首先讓學生明確郭橐駝是一個平凡、樸實、具有豐富經(jīng)驗的植樹能手,接著教師提出:“柳宗元為什么要給一個平凡、樸實的郭橐駝——一個種樹的人立傳?”當教師問到作者刻畫郭橐駝這個人物所用的手法時,學生很自然地回答了這個問題。正當課文前三段的學習將要結(jié)束時,一位同學提出了一個有思考價值的問題——為什么還要寫后面兩段呢?這一問可謂擲地有聲,引出了對全文主旨問題的探討。其中一位同學回答得十分精辟——作者呼吁為官者要像郭橐駝養(yǎng)樹那樣,善待老百姓,對老百姓做到真愛,多給他們提供些有利于他們生存、發(fā)展的環(huán)境。教師水到渠成的完成第二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由此可見“文”的教學在文言文教學中多么重要。
“質(zhì)疑問難”是胡老師語文課堂教學的又一特色。他在《我的“語文自讀三步法”》明確表示:“用懷疑的目光審視課文,記下文中不理解的詞句,提出不明白的問題,發(fā)表與作者或別人不一致的看法。學生有了質(zhì)疑問難的習慣,就具備了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先決條件。”正是基于這種考慮,教者設(shè)計了第三板塊,學生探究了部分疑難,明白了作者通過給郭橐駝立傳,通過郭橐駝介紹養(yǎng)樹的經(jīng)驗,再把養(yǎng)樹之道“移之官理”,巧妙地把“養(yǎng)樹”與“養(yǎng)民”聯(lián)系起來,委婉含蓄地說明“順民之性以養(yǎng)其民”的道理,揭露并諷刺了統(tǒng)治者的苛政煩令對百姓的騷擾侵害,提出休養(yǎng)生息,讓百姓安居樂業(yè)的主張,從而解決了第⑤個主問題。三個教學板塊結(jié)構(gòu)清晰且邏輯層次分明,顯示出胡老師對“板塊式教學”理論的深度把握和靈活處理。
從學生活動的角度看,主問題在教學中表現(xiàn)出如下鮮明特點:在課文理解方面具有吸引學生進行深入品讀的牽引力,在過程方面具有形成一個持續(xù)較長時間教學板塊的支撐力,在課堂活動方面具有讓師生共同參與、廣泛交流的凝聚力;教者始終是問題的引導者、平等的對話者,所有的問題基本上是由學生自主思考、探討、交流得出來的,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體現(xiàn)得非常鮮明;同時,在教學節(jié)奏方面具有讓學生安靜下來思考問題、形成動靜有致的課堂氛圍的調(diào)節(jié)力。
從老師素養(yǎng)的角度看,主問題在教學中表現(xiàn)出了如下鮮明特點:在課堂結(jié)構(gòu)方面有利于彰顯老師板塊化處理課堂的能力;在教學思路方面有利于簡化教學頭緒,強調(diào)內(nèi)容綜合;在文本解讀方面有利于老師引導學生展開整體閱讀;從課型的角度看有利于老師高效地科學地打造整體感悟課型。
本堂課上,學生作為課堂有序?qū)W習活動的主體,形成了多方向多層次的交流,對本文有了整體而又深刻的理解,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總而言之,在對《種樹郭橐駝傳》的教學中,胡禮仁老師以主問題引領(lǐng)全篇,板塊化處理問題,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值得廣大同仁參考借鑒。
[作者通聯(lián):武漢市華中科技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