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萍
摘要: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是一種以實際生活為基本載體,以社會實踐體驗為基本方式,以自我體驗發(fā)揮為方向,以學會正確的合理的處理好人與自然,以及人與社會的關(guān)系,并且能夠積極樂觀的以主動生活為遠大目標的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教育理念。小學思想品德課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這三觀的影響都具有深遠的意義和指導(dǎo)作用。那么我們該如何利用小學思想品德課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觀念呢?實際上如果讓小學思想品德課回歸于實際生活當中將會是一種基本的方法和很好的途徑。通過對學生實際生活的指引和領(lǐng)導(dǎo),逐步的挖掘他們的個人內(nèi)心世界和思想解讀,潛移默化的建立他們對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和處理好社會問題的能力,成為一個具備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想品質(zhì)的優(yōu)秀合格的學子。
關(guān)鍵字:理論教育;生活化回歸
著名教育學者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乃教育,社會乃學?!保皼]有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為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為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與此同時孔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由此可見,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尤其針對于小學思想品德的教育。如果教育離開生活那么將會成為“死教育”,這種情況下教育出的學生甚至可以說是沒有多大出路的。所以說小學品德課的教學為此而顯得尤為重要,小學教育又處在啟蒙教育的情況之下,所以教師在學校的教育教學下務(wù)必要做好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學工作。
讓學生能夠通過在生活情境中學會最原始的的體驗與對生活的感知,潛移默化的逐漸啟發(fā)思維,然后逐步形成啟迪智慧的效果,如此才可以成就應(yīng)有的長遠的在家長老師以及學生自己期待的教育教學成就。因此,小學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教學走向生活化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jié)合課本理論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內(nèi)容然后因地制宜地注入生活內(nèi)容,使教學能夠回歸到學生的角度,以此來逐漸回歸現(xiàn)實生活的世界,慢慢的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書本理論知識的同時,結(jié)合觀察自然,淺略認識社會,了解體驗生活,然后在這樣的情況下逐步學會一些在書本和學校學不到的做人道理,從而來達到提高小學生的思想品德課的生活意義和學習趣味和生命價值的目的。希望通過小學思想品德的教育能夠在提高小學“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有所或多或少的作用和效益。
那么,教師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如何才能做到教學生活化呢?就我個人而研究具有以下幾點拙見,還望各位同行批評指導(dǎo)。
一、什么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生活化
小學思想品德課生活化教學就是把思想品德課的理論教學活動利用自己的想法結(jié)合小學生的的思維方式,從小學生的角度來考慮,將課本理論知識注入于日常社會生活當中,也就是做到將學校課本理論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的實際現(xiàn)實生活相互融合在一起,能夠在教師的引導(dǎo)下讓學生在結(jié)合自身生活的背景,家庭事件,以及自我經(jīng)歷和生活問題中學會自主探究,自主解決基本的生活小問題,使學生能夠在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然后感受生活的同時學會在探究活動過程中能夠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的生活態(tài)度,逐漸明白“生活教育是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的一種教學目標。
二、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要解決問題當然就要先明白自己身上存在什么問題,找出自身原因才能夠從本質(zhì)上解決問題,從源頭出發(fā)進行根治。
小學思想品德教育與實際行為的矛盾:
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存在一個特別突出的特征,那最簡單的就是遇事必須要懂得以理服人,學會講道理。但是教育教學過程當中,會往往容易形成一種很大的弊病。導(dǎo)致學生從本性上不容易接受“赤裸裸”的理論課本知識的教育形式。這就導(dǎo)致形成了所謂的知、行不能統(tǒng)一的嚴重問題。那么到底他們在思想問題上是否知道自己應(yīng)該怎么去做,怎樣去面對呢?但是他們實際行為卻存在有很大反差。就好比學生知道乘坐公交車上要給需要讓座的老人和大人以及一些特殊人禮讓座位的道理,但在實際乘車過程中,能有幾名學生能真正做到及時讓座的呢?可是孔融讓梨的故事和道理估計大家基本都很早在腦海里有過認識了。
小學思想品德教育與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矛盾:首先學校教育只是生活教育中的一部分,所以學校教育需要在家庭教育中得到一定的延伸,可是就從目前存在的現(xiàn)狀而言并不十分的樂觀。我們學校教育在學生的時候,如果發(fā)生同學之間的大大小小的磨擦,那么就應(yīng)該文明的去解決這些生活中的小問題,必須要做到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墒俏覀冇行┘议L卻作為反面的人物,他們對子女灌輸?shù)乃枷胧清e誤的,是消極的。在這些家長眼里說要以牙還牙,絕對不能吃虧。那么這樣的消極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矛盾會直接影響到學生是非觀念的混淆以及人生三觀的影響。
三、目前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教學問題的研究現(xiàn)狀
1、目前小學課程改革當中做了一定的改變,那就是把以前我們學的小學《思想品德》課程進行了分類。具體分為兩類:第一類是低年級的《品德與生活》,也就是一到二年級的《品德與生活》,第二類是中高年級的《品德與社會》,也就是三到六年級的《品德與社會》,首先低年級的品德教育突出強調(diào)了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其次,中高年級的思想品德教育與社會的密切聯(lián)系,這種變化是隨著年紀與知識深度以及看待問題的角度的變化而變化的。生活和社會的提升與結(jié)合,它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的變化,因為只有學生有了一點的對道德的初次模糊體驗,思想品德的教育才可以說有了較為成功的邁進。所以全國各地都在積極地探索和研究當中。
2、從生活中體驗教育也屬于當前各個課程所積極強調(diào)和響應(yīng)的重要話題,同時許多對教育的體會更多是建立在少先隊在學校所做的課外活動上,把少先隊的活動作為是小學思想品德體驗教育的一個基本途徑方法。
3、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傾向:它是一種以實際生活為基礎(chǔ),以實踐體驗為載體,以自我認識為方式,以社會初認知為基本核心的理念,以學會正確合理的去處理好三種關(guān)系,即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發(fā)展關(guān)系。并且能夠積極主動的去學會生活,把這三者關(guān)系處理好的目標。這也是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教育基本模式。
總而言之,“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與,而在相機誘導(dǎo)?!鄙钍墙虒W的基本載體,也正因為如此,對于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師不但要注重課本理論知識的傳授,同時還要提高對生活情景的重視,將思想品德教學理論與生活實際相結(jié)合,才能做到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感性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