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茂顏
摘要:對于研究性學習的研究,早在20世紀中后期就提出來了,而且在八十年代后期,研究性學習已經作為一種比較常見的新的教學模式。而在近幾年關于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也要求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要對課文的內容以及思想表達出自己的見解與想法,并且敢于將自己的疑問表達出來。所以本文結合現今語文教學,重點研究下高中語文研究性閱讀的問題,希望幫助學生在語文閱讀上更全面地提高。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高中語文;研究性閱讀
一、高中語文研究性閱讀存在的問題
雖然在新課程中提倡研究性閱讀教學,但是一些語文教師盲目認為每一篇語文課文都需要運用研究性閱讀教學,所以不論語文文體怎樣,都非得整出個“研究性”問題,這樣不僅違背了研究性閱讀教學的宗旨,而且還容易在研究性閱讀教學中過分重視延伸外的研究性問題,忽略文章原本的目標,使得文章概括,理解難句等教學目標受到忽視,將語文教學作為研究性活動,不利于學生掌握真正的語文知識和人文素養(yǎng)。此外,在進行告知語文研究性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在操作形式本末倒置,更愿意將研究性閱讀教學作為一種課堂時尚加以利用,而忽略了研究的過程,這樣往往得不到深層次的研究結果。所以這種形式上本末倒置的做法,不僅不能幫助學生提高發(fā)現問題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容易將學生帶入一種機械式的固定操作程序的研究性閱讀教學中,造成學生興趣下降,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最后,研究性閱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成長,讓每位學生能夠在自主思考的基礎上建立起對語文文章的理解和看法,并愿意表達自己的觀點與疑問。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造成教師忽略掉那些性格內向的學生的心聲,課堂上發(fā)言的永遠就是那些積極分子,久而久之,愿意表達的學生能力越來越強,自我表現越來越好,越來越有能力去研究閱讀;而那些性格內向的學生則會越來越差,越來越被冷落,能力也越來越差。
二、高中語文研究性閱讀實施策略
1、教師引導,操作靈活。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探究,通過設置比較綜合的問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考,進而引發(fā)學生進行研究。例如在《藥》這篇課文中,教師為學生設計一個比較綜合的問題“關于小說人物命名的問題”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思考,深入研究主人公以及其它人物的姓名特點,更能讓學生體會到探究學習的樂趣與意義。而常規(guī)教學過程中,這些問題是不會涉及的。在聯(lián)系過程中需要進行課題化,將課后練習題轉化為研究性問題進行研究,例如在《荷塘月色》的課后練習中,“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試分析作者為什么最近幾日會心情不寧靜?”對于這個問題,如果不深入探討,那么原因就可以是教師簡單向學生介紹一下文章的寫作背景以及作者生活的年代背景,這樣學生就可以輕松回答這個問題。但是如果需要將這個問題進行課題化研究,那么這個問題就不會顯得如此簡單,因為作者生活的環(huán)境、時代以及歷史環(huán)境都會導致作者會有如此的不寧靜,只要教師引導學生多查閱資料,多對這個時代背景深入研究,那么就會發(fā)現這個練習題所轉化出來的課題是一個豐富多彩的研究問題,讓學生對那個時代更加了解,對那個時代的文人生活更加清楚,同時也對那個時代有骨氣的文人的遭遇深表同情,更有助于學生通過作者的思想表達出自己的情感。
2、教師注重研究性教學策略。在高中語文研究性閱讀教學中,需要發(fā)動所有學生,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性,保持學生在研究過程的主體性。另外還需要思考一些其他的問題。
在研究性閱讀教學中需要注重生活性和活動性,要幫助學生密切聯(lián)系生活與社會,注重課堂內外的溝通與交流,多觀察生活中的語文資源,讓學生能夠在生活中學習語文閱讀,在實踐中運用語文。在高中語文研究性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獨立思想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善于發(fā)現生活中一些獨特的視角,勾出學生深邃的思想,做到發(fā)現并欣賞生活中的美。讓學生能夠感悟生活,在生活與語文中隨意穿梭,不受阻礙。保持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在學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通過各種親身體驗活動,在研究中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最終解決問題。
在高中語文研究性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相信學生,要完全尊重學生的意愿,在教學中營造出一種平等、公正、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在民主、輕松的環(huán)境下大膽質疑,敢于發(fā)問。同時高中教師還應該積極鼓勵那些性格內向的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研究性閱讀教學,提出自己的見解與思考,教師積極回應學生的問題與思考,幫助學生建立信心,讓學生在良性循環(huán)中不斷提升。
雖然研究性閱讀教學不能作為高中語文最主流的教學方式,但是這種教學方法依舊具有積極的實踐意義。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力,幫助學生進入思想情感世界,讓學生更愿意表達自己。
參考文獻
[1] 易麗彤.關于高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的思考[J].中學語文,2008,15:39-41+138.
[2] 柴樹梅,李青云.關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05:117-118.
[3] 秦荷艷.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談現代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J].語數外學習(語文教育),2013,06:167.
[4] 史麗月.關于高中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5,14: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