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亞萍
摘 要:《小團圓》和《好兒女花》分別是張愛玲和虹影影射個人愛情婚姻的自傳體小說,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九莉和六妹與烏特·艾爾哈特在其《好女孩上天堂,壞女孩走四方》中的“好女孩”與“壞女孩”相照應,也正暗示著她們截然不同的結局。本論文通過文本細讀的方式尋找造成兩位女主角相反結局的原因以及具體表現(xiàn),透過作品來了解作家的敘述方式及策略等,更進一步解讀兩部作品。
關鍵詞:《小團圓》 《好兒女花》 九莉 六妹
《小團圓》在經過銷毀與出版的不斷糾結后,張愛玲遺產執(zhí)行人宋以朗于2009年將其發(fā)表,我們才有幸讀到這部遺作;《好兒女花》是虹影繼《饑餓的女兒》之后發(fā)表的又一部自傳體小說。兩部小說都影射了作家自己的愛情婚姻悲劇,但盛九莉與六妹兩位女主角分屬于截然相反的性格特征,借用女權學者烏特·艾爾哈特的著作《好女孩上天堂,壞女孩走四方》中的觀點:好女孩上天堂,壞女孩走四方。盛九莉是典型的好女孩,六妹屬于“壞女孩”一類。因此,盛九莉的結局自然是“上天堂”,而六妹則注定要“走四方”,這樣的結局不僅與作家的生平經歷有關,也離不開她們敘述方式的差異。
一、作家身份的差異:沒落貴族與市井草根
張愛玲生于中國社會新舊交替的動蕩時期一個封建沒落的大家庭,祖父張佩綸與李鴻章女兒李菊藕的聯(lián)姻,已然寫就了這個家族的基因圖譜。父親張庭重雖飽讀詩書,對張愛玲文學天賦的發(fā)揮起了很大作用,但同時也是一個典型封建社會的紈绔子弟,天天叼著大煙逛堂子。母親黃逸梵是一位那個時代的新女性,早年間就選擇出國追求自己的未來,在張愛玲幼時的眼里,母親陌生得像來自另一個星球。張愛玲十四歲時父親再婚,繼母孫用蕃對她也極其冷淡,弟弟張子靜懦弱的性格讓張愛玲“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但也于事無補??梢哉f,張愛玲從小就缺少了父愛、母愛,那樣的成長環(huán)境造就了她生性孤僻的性格,沒有傾訴對象,沒有玩伴,導致她在《天才夢》中所寫:“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1},她寧愿與世隔絕也不想多與人接觸,內心的孤獨已然鑄就。從父親的家“逃離”之后,她與母親、姑姑住在了一起,后又到港大求學,其間港戰(zhàn)爆發(fā),張愛玲未完成學業(yè)就回到上海賣文為生,與胡蘭成經歷了一段“現(xiàn)世安穩(wěn)”的愛情婚姻后,有“漢奸”嫌疑的胡蘭成逃走了,張愛玲背負了太多罵名與壓力,斟酌之下,她選擇了離開中國移居美國。對于遠離故國的張愛玲來說,除了翻譯舊著,她也搞創(chuàng)作,《小團圓》便是在這一時期完成的,這部自傳體小說以“回憶”盛九莉的生活、感情為主,遠至她五歲時,近至來到美國之后,正像她在《自己的文章》中所述:“為要證實自己的存在,抓住一點真實的、最基本的東西,不能不求助于古老的記憶,人類在一切時代之中生活過的記憶,這比望將來要更明晰,親切?!眥2}從出身來看,張愛玲是不幸的,從婚戀來看,她更是悲慘的,盡管如此,她在《小團圓》中也并沒有反復強調個人悲慘命運,相反,那段對旁人來說顯得愚蠢的婚戀“傳奇”占據了小說的大半部分,這當然與張愛玲的個人身世有關:從小缺乏溫暖與愛,胡蘭成的出現(xiàn)就像救命稻草般讓她內心充滿了希望,這揮之不去的回憶與念想才值得她在作品中回味,足以說明她對這份感情的珍惜。正如小說前言所述:“這是一個熱情故事,我想表達出愛情的萬轉千回,完全幻滅了之后也還有點什么東西在?!眥3}盡管后來與賴雅結婚,但是張愛玲對這段婚姻卻很少提及,帶著對于愛情婚姻的向往,拋卻封建才子式的男主角身份,張愛玲還是愿意去“細嚼慢咽”,給九莉一個相對完滿的“小團圓”結局。經歷了相對不幸的家庭命運與感情風波的張愛玲看開了一切,因此,二十年后的她在塑造女主人公時,依然給讀者留下一個溫順、與世無爭、安于現(xiàn)狀的女主人公形象,這樣的女孩是“好女孩”,是應當“上天堂”的。
虹影出生于重慶南岸的一個貧民窟,她在家里排行最后,母親從不寵溺她,管束極緊,但有時又“關愛”有加,像對待一個來自家串門的客人一般。父親平時沉默寡言,對別的孩子一動怒就掄木棍或竹條,但對這個小女兒格外仁慈,從不指責。十八歲那年,虹影才得知自己是母親跟別的男人生下的私生女,這多少給她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傷害,她選擇離開這個家,似乎這個家沒有給過她安全感,更沒有感受過丁點兒父愛、母愛,之后去英國留學,其間她認識了趙毅衡并與他結為連理。在經過十一年的婚姻生活后,二人還是選擇了離婚,之后,虹影又與英國作家威廉姆斯相識、結婚。與張愛玲的經歷不同的是,虹影的成長環(huán)境雖然也很亂,但她沒有封建落后的、對家庭置之不理、不負責任的父親,也沒有不顧家庭、只求自身發(fā)展的母親,她還有一群哥哥姐姐,還有鄰里親戚,可以說,她的童年是幸運的,成長環(huán)境并沒有造成她與張愛玲任何相似的性格特征。相反,虹影不孤獨、不逆來順受,她走的正是烏特·艾爾哈特在《好女孩上天堂,壞女孩走四方》中給女孩指出的道路:獨立、超越、勇敢,除了寫作,她閑暇之余還學廚藝、炒股,緊跟時代潮流的她還自己建立微信公眾號與讀者互動,如果張愛玲健在的話,相信她也不會如此吧?溫順的她更愿意待在自己的小空間里去創(chuàng)作、畫畫。加之,虹影受西方女權思想的影響,性格中帶有張愛玲所缺乏的離經叛道之味,這些因素直接決定了《好兒女花》中的六妹是一個獨立、向上、要強的女主角,結局必是“走四方”的。
二、追憶藝術中的九莉與女權視野中的六妹
不僅作家自己的生平決定了主人公不同的道路,作品中的主人公命運也注定了她們走向截然不同的方向。
《小團圓》是張愛玲用后二十年的時間去追尋前二十年的歲月時光,結合《燼余錄》《私語》,以及《對照記》等作品,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張愛玲在《小團圓》中對自我的重復書寫,比如家庭背景、求學經歷等,但是那段婚戀經歷卻是在其他作品中沒有見到的,世人了解的張愛玲與胡蘭成的婚姻也只是結合胡蘭成的《今生今世》才得知的,而在這段感情經歷中,張愛玲以清醒的頭腦講述她對這段感情的態(tài)度,她認識到了邵之雍的自私。我們在文本中不難發(fā)現(xiàn),張愛玲為盛九莉添加了“隨時可以結束這段感情”的話語:
這一段時間與生命里無論什么別的事都不一樣, 因此與任何別的事都不相干。 她不過陪他多走一段路。在金色夢的河上劃船,隨時可以上岸。④
“噯?!彼邪盐针S時可以停止。這次他走了不會再來了。⑤
也不知怎么,自從之雍打了那門警,九莉覺得對他不同了,這才沒有假想的成分了。⑥
在回憶中,張愛玲以一個大徹大悟者的身份認識到了胡蘭成其人的虛偽與做作。作為一名敘事者,張愛玲可以任意給盛九莉添加感情變化,而作為主人公,盛九莉又不得不依照自己的心里去繼續(xù)對邵之雍的愛。她在整個婚姻經歷中都處于被動階段,她對邵之雍的“愛”超出了自己所能承受的范圍,面對那樣一個“風流才子”,盛九莉除了依戀還是依戀,三十歲的她夢中依然夢到的是邵之雍:
之雍出現(xiàn)了,微笑著把她往木屋里拉。非??尚?,她忽然羞澀起來,兩人的手臂拉成一條直線,就在這時候醒了。二十年前的影片,十年前的人。她醒來快樂了很久很久。⑦
僅僅這樣一個夢,就讓她快樂很久,足見盛九莉一顆單純、善良的心,這樣的女孩兒,“上天堂”是不二之選。
《好兒女花》中,母親是家里的頂梁柱,父親仿佛很“懦弱”,等到母親沒有勞動能力時,是六妹一個人撫養(yǎng)母親,包括她的姐姐哥哥的經濟來源,也都靠六妹來幫襯,足以揭示了六妹強烈的女權思想;盡管最后得知母親撿垃圾的事實,想與哥哥姐姐翻臉,但是,她并沒有那樣做,她把責任歸咎于自己;在婚姻方面,小唐竭盡全力幫助她完成寫作、翻譯,成為著名作家,她的聲名越來越顯著,到最后,當她發(fā)現(xiàn)小唐欺騙了她時,毫不猶豫地選擇結束一切,首先就是修改銀行賬號密碼,也只有六妹才能想到女人的經濟地位是多么重要。她對小唐充滿的是恨,無法原諒對方的過錯,即使小唐給過她極大的幫助……虹影成就了六妹,讓她勇于承認自我錯誤,從而更好地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只有自己強大了,才能抵擋住一切致命傷害,才能“走四方”……
三、追憶藝術中的時間和距離:“她”與“我”
張愛玲深諳距離產生美的原理,她自己曾說過:“在文字的溝通上,小說是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挥行≌f可以不尊重隱私權。但是并不是窺視別人,而是暫時或多或少的認同,像演員沉浸在一個角色里,也成為自我的一次經驗?!雹嗾纭缎F圓》“旁觀者——第三人稱”的敘事視角,我們可以和作者一起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來解讀盛九莉對家人、朋友、戀人的看法。有時候,主人公的主觀看法會指向我們的閱讀或思考取向,而作者的敘述又會把我們引到另一個方向;有時候,二者的目的卻又是相同的,我們必須從視角以及人物的角色扮演中找出其中的區(qū)別。即使可以不尊重隱私,張愛玲還是把九莉作為旁觀者以平淡的眼光回憶生活與情感,她不能也無法改變現(xiàn)實,這樣乖巧的女孩子到最后也只有“上天堂”的結局了吧?
虹影的《好兒女花》則采用“第一人稱”,有某種強烈的現(xiàn)場感。由于“這個人物作為敘述者兼角色”,她既可以參與事件過程,又可以離開作品環(huán)境,面向讀者進行描述和評介,這雙重身份使這個角色不同于作品中其他角色,她比其他角色更“透明”、更易于理解。虹影說:“我就是照實寫來——母親她生下我,當時是什么樣的境遇,是怎樣的心情,遭到什么樣的懲罰,付出了多大的代價”,這樣的敘述視角有利于她抒發(fā)情感,使作品富有情緒的感染力。我們從中感受到了六妹對家庭、愛情、婚姻的不滿,她有任何情緒都可以以“我”的語氣發(fā)泄出來,又直接導致六妹走出悲劇陰影追求個人幸福、發(fā)展自我的“走四方”結局。
四、結語
《小團圓》與《好兒女花》都專注于“個人的生命故事,深入獨特的個人生命奇想和深度情感,以富于創(chuàng)意的、刻下了個體感覺的深刻痕印的語言描述這些經歷”。張愛玲與虹影以不同的方式展開寫作,影射了個人婚戀悲劇,在感情經歷過程中,結合作家生平以及主人公生活,我們也得出了與烏特·艾爾哈特著作給出的相同命運結局:九莉上天堂,六妹走四方。
① 張愛玲、金宏達、于青:《天才夢》,《張愛玲文集》,安徽文藝出版社1992年版,第17頁。
② 張愛玲、金宏達、于青:《自己的文章》,《張愛玲文集》,安徽文藝出版社1992年版,第174頁。
③ 宋以朗:《小團圓·前言》,見張愛玲《小團圓》,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9年版,第7頁。
④⑤⑥⑦ 張愛玲:《小團圓》,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9年版,第150頁,第154頁,第160頁,第283頁。
⑧ 張愛玲、金宏達、于青:《〈惘然記〉序》,《張愛玲文集》,安徽文藝出版社1992年版,第338頁。
參考文獻:
[1] 虹影.好兒女花[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
[2] 劉小楓.沉重的肉身·引子·敘事與倫理[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
[3] 葛娟.“痛苦之浴”的沉溺與困于自我的表達——評張愛玲的《小團圓》[J].名作欣賞,2010(9).
[4] 秦妞.張愛玲小說的敘事藝術[D].湖南科技大學,2010.
[5] 楊洋.作為自傳體小說的《小團圓》[J].名作欣賞,2013(6).
名作欣賞·評論版2016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