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白井全 楊凱 白倩 尹泰紅
摘 要:為積極促進本科人才培養(yǎng)和研究性學習教學改革,探索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的新模式,并鼓勵廣大學生能夠自覺參與創(chuàng)新研究,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及社會競爭力,陜西師范大學一直開展著勤助實踐項目以鍛煉學生各方面能力。本報告將主要從教授接待日的具體活動內容及以勤助實踐形式體現出來的創(chuàng)新性,引領性和實踐性予以詮釋,進一步通過簡單地分析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需求背景,提出各高校開展教授接待日活動的必要性和可實施性,以更好地健全各高校管理制度,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構建學生參與機制。
關鍵詞:教授接待日 勤助實踐 高校管理
通俗來講,勤工助學就是為家庭貧困的同學提供助學崗位,以緩解學生在校各方面花費危機。我院為充實學生課余生活,鍛煉學生自身的組織協調能力,增強學生整體學業(yè)水平,積極開展教授接待日活動并以勤工助學中勤助實踐的新型方式進行申報。本文主要立足于我院初步建立的教授和學生交流的平臺進行相關問題的闡述,此平臺是以學校勤助實踐項目的形式展開,體現出了勤工助學的優(yōu)越性,也擴大了教授接待日制度在學生中的影響力。同時也可加強學生對相關學科的發(fā)展動態(tài)的了解,做好學業(yè)規(guī)劃,提升同學們對數學的學習樂趣,也可解決同學們在學習實踐之中遇到的相關數學問題,培養(yǎng)一批有扎實專業(yè)基礎和良好人文素養(yǎng)的高質量人才?,F實情況表明,我院活動開展內容豐富,形式也逐步有所創(chuàng)新,吸引了廣大學生前來參加,截至目前的調查結果顯示,我院多達93.69%的同學還是對此活動有所關注的,92.22%的同學認為教授接待日活動很有意義的。除此之外,小組內成員的組織管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也會得到大力提升,還有助于學院學術活動與學生工作推進,將學院發(fā)展與學生成才緊密結合,實現雙贏。到目前為止,我們已對前期工作有一個系統的梳理,取得一定的成果,總結經驗,并提出未來發(fā)展更具建設性的建議。[1]
一、我院教授接待日活動具體實施內容
1.做好教授接待日活動重要意義的宣傳和學生思想發(fā)動等前期工作
設置活動宣傳組,由2人組成,通過走訪學院老師、領導,確定教授接待日宣講內容的幾大模塊,方便聯系相關領域教授、老師,使活動有序進行;聯系各個班級學生骨干并借助輔導員的力量,在班會、晚點名等時機做好學生的思想發(fā)動工作;與各班協調,將“教授接待日”的宣傳QQ號加到每個班的班群里,方便教授接待日活動的宣傳;通過多方面的宣傳發(fā)動工作,讓廣大學生體會到教授接待日制度的實際作用和學校的良苦用心。[2]
2.做好每周一次的教授接待日活動的安排、接待、服務與跟蹤報道
主要由組織接待員1人負責維持好活動現場的秩序,提供必要的服務,認真做好端茶倒水,燈光,多媒體設施等后勤工作;記錄參加活動的學生信息,發(fā)放調查問卷,及時將學生教授意見和建議等反饋信息給大家。
3.做好活動效果意見征集和信息反饋工作
由活動總體協調員每月對參加勤工助學學生工作質量加以考評,組織項目成員對教授接待日活動進行討論與總結,并向指導老師匯報項目實施情況,通過與老師交流不斷地改進和完善活動方案,使教授接待日制度得到進一步的深化推廣;定期向學校遞交本學期的活動總結。
4.文案策劃與技術指導
文案策劃員1人,每次活動開始前和結束后都需要進行活動總結,如新聞稿的撰寫(可提升自身文學素養(yǎng)),調查問卷的分析(所學專業(yè)的實際應用),宣傳海報的制作,中期答辯,結項答辯,宣傳片,視頻和ppt的制作等。[3]
5.財務管理工作
財務管理員1人,負責活動所需素材購買,打印材料,茶水,u盤等花費的報銷,組內成員勤助工資的發(fā)放。
二、活動總結
現我院教授接待日活動已以勤助實踐形式順利開展近三年,累計活動多達50余次,接待學生人數累計超過2000余人,取得特別好的成效。當然我們也嘗試去邀請其他學院知名教授來我院進行講座,同時鼓勵外院對數學有著濃厚興趣的同學來參加我們的活動,逐步提高數科院教授接待日活動在全校范圍內的影響力。整個過程注重科學化,從最初內容的設計到具體活動的開展,再到最后的意見反饋,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是立足于學生主體的需求。再者,我院活動形式多樣化,打破了教授與學生傳統的嚴肅型交流模式,構建了多層次,全過程的專業(yè)教育,思想文化教育與實踐型教育相結合的運行機制,營造了開放活躍的校園文化風氣,搭建了實踐與高校管理的溝通平臺,營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圍。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在活動規(guī)模方面:做到大小場活動相結合;
2.在活動內容方面:涉及到考研與就業(yè);數學建模;論文的寫作;辯論賽;演講比賽;數學發(fā)展史與前沿探索;數學趣味知識比賽;數學與金融、計算機的聯系;讀書筆記的分享等等。
3.在活動形式方面:有大型座談會;茶話會;講座等。
三、實施意義
1.組織者角度:此項活動可以更有效地培養(yǎng)項目組成員認真踏實的工作態(tài)度,使其更加盡心盡責,懂得做好自身本職工作,提高專業(yè)知識與技能。
具體表現在:
(1)通過構思撰寫新聞稿與策劃書,提升自身文學素養(yǎng)。
(2)通過與教授、學生進行溝通,提升自身人際交往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3)通過小組形式組織策劃精品活動,可豐富同學思想,鍛煉成員考慮問題的全面性與可行性。
(4)通過制作調查問卷、宣傳頁、照片、宣傳片、海報、微信、PPT、報名鏈接等提升學生專業(yè)技能,尤其是調查問卷的分析,更是與成員專業(yè)相掛鉤。
2.參與者角度:提升自身講課水平、演講能力,擴展知識面,培養(yǎng)對數學領域的興趣,解決在專業(yè)課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更主要的是,可以近距離與我院知名教授接觸、多多了解并學習教授們科學嚴謹的工作態(tài)度及成長經歷等,這些都是對學生成長成才具有很大意義的。
3.高校角度:陜西師范大學從2009年9月開始推行教授日制度,積極探索并創(chuàng)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工作模式,以教授淵博的知識和豐富的閱歷幫助同學們解決思想、心理、學業(yè)等方面所存在的困惑。我院精心設計,加強管理,積極鼓勵學生進行活動策劃,執(zhí)行,反思與總結,尤其是以學校勤助實踐形式所展示出來的模式,也都是我院在進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進程中的一項創(chuàng)新。[4]
四、教授接待日活動與勤助實踐的關系
勤助實踐它作為一種勤工助學模式現已成為各大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中特別重要的一部分,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與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有效途徑,也是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平臺,校內的勤助實踐工作不僅可以使貧困學生得到一些經濟資助,也可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增長知識,磨練意志,增長才干,在擴大人際交往的同時,有利于發(fā)展同學們的身心健康,增強自信心,形成經濟上的獨立,培養(yǎng)自立自強的精神,促進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樹立正確的就業(yè)觀念,為日后更好地步入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高校中有很多具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制度化組織如:校級組織(學生處,宣傳部,校團委等)、院級組織(院學生工作辦公室)、學生組織(學生會),這些確實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體系做出了科學的保障,我們更要注重立足于這些組織體系,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加強大的動力。各高校也開設了許多勤工助學的崗位,但有的政策在實施過程中也是存在一些問題,如:[5]
1.崗位設置問題。
(1)目的:主要體現在以勞務性為目標,太過于重視各項教學管理任務的實施,而很大程度上就忽略了學生自身能力的鍛煉,且校內的勤工助學項目較少,貧困生參與校內項目的人數僅占到12.6%,對于非貧困學生,校內勤助人數僅達到6.4%,同學們所得到的信息有很多是來自老師與同學的介紹,這其中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高校內部仍有一大部分學生缺乏獲取信息的意識與能力。
(2)內容:崗位的具體工作內容過于簡單,片面化,缺乏合理的崗位分配運作機制,整個實施過程更是顯得雜亂無序,與此相對應的薪酬也存在不合理的問題,這就使得兩者失去應有的平衡,在一定情況下不能達到設置此勤助崗位的初衷。當然也有部分院校存在工作報酬無保障,工作強度大的問題,有調查結果明確顯示:42.6%的同學約每周工作超過8小時。
2.安全問題:近幾年各高校內部有頻繁出現組織學生參與危險,有毒活動或者超過學生承受范圍之內的工作,這些不僅嚴重傷害了學生的身體健康,也增加了同學們對勤助實踐活動的畏懼感,具有十分惡劣的影響。
與此同時,教授接待日是富有十分健全崗位分配機制與提高學生能力的制度,它是勤助實踐項目的一種新型表現形式,可以同時達到資助育人,加強思政管理,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豐富文化知識等目的,倡導學生將專業(yè)知識、學習、能力培養(yǎng)、自立素質提高及個人發(fā)展緊密結合起來,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主要有以下體現:
(1)創(chuàng)新性:此項目本著提高學生綜合能力,補助貧困學生的原則,立足學校實際及學校教授接待日制度的實施現狀,打破了傳統的勤工助學模式,對于勤工助學模式和意義來說都是一次創(chuàng)新。
(2)引領性:教授接待日已經成為勤工助學的一種新型實施模式,讓同學們通過實踐活動參與學院管理,為他們提供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鍛煉,轉變了以往單一的勞務性助學模式,真正實現將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具有勤工助學引領作用。
(3)實踐性:勤助實踐項目是以組織并實施具體活動為主體,需要團隊內成員實地走訪老師,調查學生需求,做好教授與學生之間的紐帶,與老師合作,總結出學生們感興趣的話題,適時反饋活動意見,以增強同學們的組織協調,人際交往的培養(yǎng)能力,注重實踐性。
(4)它完全符合勤助實踐不同于義務勞動或公益勞動的性質,強調“工”與“學”相結合,也符合勤助實踐所倡導的同學們在學有余力的前提下開展活動,為其提供經濟資助的立場。除此之外,無論是在崗位目標與內容設置上,還是薪酬,工作的合理化程度等方面,都具有很強的先進性,改進了以往勤工助學中的不足之處,可以滿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的現實訴求,具有極強育人效應。
五、各高校開展教授接待日活動的必要性和可實施性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已逐漸成為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不可或缺的策略,但當前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目標不一定能夠在真正實踐過程中達到預期目標,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不夠健全,主要體現在內容的殘缺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執(zhí)行力度不夠;還有迫于現實情況所存在的種種問題,如資金問題,人員問題,活動形式問題,導致更多政策無法具體實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相關政策本身也存在內容不夠合理,制度不夠完善,缺乏科學合理的評估機制和保障政策,缺乏創(chuàng)新性等軟肋。當然,也隨著社會矛盾凸顯,學生思想觀念趨于復雜化,這些因素都大大降低了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效。我們現應考慮將這些育人制度更加趨于正規(guī)化,政策化,創(chuàng)新化,增強其時效性與可行性,充分調動大學生的自主性,同時也充分發(fā)揮導師的作用。在此方面,教授接待日活動的開展無疑是各高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途徑,繼續(xù)堅持將教授接待日活動制度化、科學化、創(chuàng)新化,特色化。同時理應注重增強其可實施性,即高??梢酝ㄟ^組織有意愿培養(yǎng)自身能力的同學進行該校勤工助學崗位的申報(具體情況因各校而異),并將此制度一直延續(xù)下來,充分發(fā)揮出教授接待日活動在學生中的積極作用。[6]
因此,各高校要充分考慮到教授接待日制度在學生管理層面所起到的積極作用,和它以勤助實踐形式體現出來的創(chuàng)新性、引領性和可實施性,以努力實現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計劃,完善高校管理政策。
參考文獻:
[1]黃琰.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的制度保障研究,西南大學出版社,2010.
[2]張文學.新媒體對大學生人際交往影響的研究——以智能手機為例[J]. 今日中國論壇. 2013(19)
[3]張蕾.高校勤工助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重慶工商大學出版社,2012.
[4]李敬輝.高校勤工助學工作探析,河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5]趙群義,畢曉東.對研究生勤工助學活動的認識與實踐——學位與研究生教育.1999(5).
[6]王軍,汪振明,劉鴻彬.協同育人視角下高校思政工作實踐探索—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接待日”活動為例,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J].2016(1)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2016年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