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如峰
中小城市音樂廳音樂活動策劃與運營模式
■秦如峰
音樂廳是舉辦音樂會與其它有關音樂活動的專業(yè)場館,是人們感受音樂魅力、接受藝術熏陶的優(yōu)雅環(huán)境。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物質(zhì)生活日益豐裕,對音樂文化的需求也隨之增強,很多中小城市的音樂廳也應運而生。
對于國外的知名音樂廳和國內(nèi)大城市早期建成的音樂廳而言,他們大多已形成了較為成熟的運營模式和相對穩(wěn)定的上座率。而中小城市的音樂廳起步較晚,加上市民的文化消費觀念、愛樂群體的大小、音樂氛圍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不同,應對音樂廳的運行模式提出因地制宜的要求,怎樣讓中小城市的音樂廳物盡其用,起到繁榮音樂舞臺、促進音樂教育、推動城市文化發(fā)展的作用,走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是中小城市音樂廳需要探索并解決的問題。
我在揚州音樂廳主持工作了五年多,對中小城市音樂廳的運營頗有感悟,在此分享一些心得與大家共同探討。
家有梧桐樹,鳳凰自然來。首先,要認識到音樂廳只有吸引力強大,生命力才旺盛的道理。音樂廳要站在社會責任這個高度上,根據(jù)滿足人民群眾對高雅音樂的需求和提升市民音樂文化鑒賞力、改善市民生活品質(zhì)為目標,讓更多市民將走進音樂廳將欣賞高雅音樂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有的放矢地對音樂活動進行合理布局。
中小城市音樂廳的出現(xiàn)對于大多數(shù)市民而言屬于新生事物,到音樂廳可以欣賞怎樣的音樂、怎樣欣賞音樂都可能是個模糊的概念?;谶@種情況,我們在前兩年把拉近觀眾距離作為首要任務,音樂會曲目上多選擇市民喜聞樂見的曲目,如:交響音樂會我們盡可能設有《梁祝》《藍色多瑙河》《拉德斯基進行曲》等,民族音樂會盡可能安排有《春江花月夜》《茉莉花》《金蛇狂舞》等,包括歐美室內(nèi)樂也會刻意安排演奏一些中國素材的曲目和影視經(jīng)典曲目。這樣有效地打消觀眾對于高雅音樂聽不懂的顧慮,培養(yǎng)了觀眾到音樂廳聽音樂的興趣,拉近了高雅音樂與普通市民的距離。
音樂文化不僅要有文化惠民的功能,還應該有文化育民的責任,不斷提升市民的文化鑒賞力是提高市民素質(zhì)、改善生活品質(zhì)的重要手段,在音樂活動的設計布局方面予充分考慮。
1、在音樂會過程中插入樂器介紹、作品介紹、分析等環(huán)節(jié)。在部分作品演奏前介紹其創(chuàng)作背景、作曲家簡介、大型作品的樂章及樂段內(nèi)涵等,如:演奏《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前介紹圓舞曲的大概發(fā)展史和斯特勞斯家族的貢獻等,演奏《自新大陸交響曲》前介紹作者簡況和作品四個樂章的基本情緒以及在樂器使用上的特點等;演奏民族作品后與觀眾互動,介紹笙、阮、柳琴等這些“冷門”樂器,逐漸使觀眾對音樂名家、名作和樂器有更多的了解,也培養(yǎng)了觀眾在欣賞音樂過程中的自覺、自信。
2、定期安排音樂講座活動。通過音樂講座讓觀眾逐漸掌握更多的音樂常識和欣賞音樂的方法,使其在欣賞音樂時慢慢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如:經(jīng)典樂曲賞析、中外音樂名人及其代表作介紹、中外音樂史簡況、聲樂作品流派及其特點、室內(nèi)樂表現(xiàn)形式等等。音樂講座要演、講結合才能讓觀眾坐得住、聽得進,就像聽文史講座的人喜歡穿插其中的歷史小故事,聽音樂講座要邊講邊演或者示范,這樣的講座有互動性、有知識性、有趣味性。比如:“揚州音樂講堂”首場講座,朱昌耀先生從二胡演奏作品的賞析方法、歷史文化和演奏技巧講開來,在講述理論知識的同時演奏一些代表性很強的樂段來增強觀眾的感性理解,在講解演奏技巧時請現(xiàn)場琴童上臺演奏,再進行技巧剖析和示范,不但使琴童得到了學習、提高,更使觀眾掌握了更多鑒賞二胡藝術的方法。
3、開展“你選曲,我演奏;你答題,我贈票”活動。揚州音樂廳在運營初期推出了很多場館與觀眾的互動舉措,其中“你選曲,我演奏;你答題,我贈票”收到了良好的反響。通過對觀眾發(fā)放材料,提供曲目庫的方式征求你喜愛的樂曲,在相應的音樂會中演奏大多數(shù)觀眾喜愛的曲目,音樂會的曲目選擇方式不再單一,同時增加了音樂會的互動性和趣味性。通過觀眾在回執(zhí)材料中正確回答一些音樂知識題,給予參與人員入場券獎勵,大大提高了觀眾參與音樂活動的積極性。
將全年音樂會進行框架式布局,根據(jù)音樂會類別形成幾個大的系列,在演出時間上將其固定起來,有助于在觀眾記憶中形成常態(tài)化、固定化和品牌化。對于很多市民而言,到音樂廳聽音樂會可能只是作為一種娛樂方式,想到的時候就查閱一下演出信息,看看有沒有喜歡的音樂會,卻經(jīng)常會發(fā)生非常喜歡的音樂會與自己擦肩而過,從音樂廳到觀眾都會產(chǎn)生遺憾。揚州音樂廳的做法是:
1、每月第一個星期日:“唱響星期天”中外聲樂作品系列音樂會;
2、每月第二個星期日:“華韻流芳”民樂名家、名團系列音樂會;
3、每月第三個星期日:“歐美音樂匯”歐美室內(nèi)樂系列音樂會;
4、每月最后一個星期日:“市民開放日”群文公益免費音樂會;
5、每年8月18—25日:揚州高雅音樂節(jié);
6、每年12月30日:新年交響音樂會;
通過框架式布局,觀眾清晰明了,便于記憶和選擇場次。
音樂廳的活動布局要善于整合本地資源和力量,讓學校、音教機構、音樂社團等參與到音樂廳的音樂活動中來,有助于培養(yǎng)音樂人才、發(fā)展愛樂群體、營造本地音樂氛圍和擴大音樂廳的社會認知度。
揚州音樂廳每月一次的“市民開放日”大多數(shù)是通過動員社會音樂教育機構、合唱團、樂團、音樂類協(xié)會、樂器生產(chǎn)商來參與的。由他們邀請國內(nèi)外知名音樂家、樂團或自己組織合唱、獨唱、器樂演奏等節(jié)目,自行組織愛樂觀眾來音樂舉辦音樂會,搞得有聲有色。如:揚州金韻樂器公司請王中山先生做古箏專場、鼎誠文化傳媒請理查德克萊德曼先生做鋼琴專場、揚州清音合唱團每年舉辦兩場合唱音樂會、金寶貝公司舉辦一年一度兒童音樂會等等。雖然,有些群眾性演出水平并不是很高,但這些活動無形之中活躍了本土的音樂氛圍、提升了音樂廳的人氣,促進了音樂廳的上座率不斷提高。
揚州音樂廳在上述活動布局中,近年來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年均音樂活動近百場,常態(tài)演出上座率持續(xù)保持在75﹪—85﹪,重大演出場場爆滿,得到了市民和業(yè)內(nèi)人士高度贊譽。
中小城市音樂廳不僅僅要在硬件、管理和市場能力上具備一定的水平,更需要探索出一套適合自身的運營模式,音樂活動的科學布局是音樂廳得以生存和長遠發(fā)展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