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延春
摘 要:中學英語課程改革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勢在必行。文章以教學大綱為指導,對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與探究能力進行了研究,以供廣大教師參考。
關鍵詞:高中英語;合作學習;探究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11-0360-086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1.026
《全日制高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指出,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技能,并培養(yǎng)學生能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交流。要進行交流,學習者主體需要和別人合作,即要進行合作學習。如果沒有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也不能落到實處,課程改革也就無從談起。這就有必要了解合作學習的內涵、理論基礎及其影響因素,從而探索出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能力及探究能力的方法,才能完成教學大綱中所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與目標。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合作學習能力與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可從五個方面做起。
一、轉變教學觀念
《全日制高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中明確規(guī)定,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技能,培養(yǎng)學生進行口頭和書面交流的能力。而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英語教學的重心通常放在知識的傳授上,以考試為指揮棒,以訓練學生的應試能力為目標,這是與教學大綱相背離的。因此,在課程改革的當下,廣大高中英語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教學的重點是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為目標,才能滿足教學大綱的要求。換言之,教學活動由原來的“授之以魚”向“授之以漁”轉變,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發(fā)揮其主體作用,并在其間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協(xié)調能力、交際能力以及處理問題的能力,并在合作中逐步探索,培養(yǎng)其探究能力。
二、轉變教師角色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可是,在知識爆炸的現(xiàn)代社會,教師角色早已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的作用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和解惑答疑,而是要扮演多種角色:管理者、導演、咨詢師、顧問、組織者、促進者、學習效果的評估者和學習活動的參與者。首先,教師要在掌握了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和總體認知特點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學習策略、學習方法以及學習活動。在課堂上給學生創(chuàng)造和提供大量的機會讓學生共同討論、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并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進行有效及有意義的學習。同時,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要科學管理并對學習結果要及時給予評估和反饋,使學生及時調整學習策略,在已有基礎上取得更好的成績。
三、多樣化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多以講授法為主,學生只是被動地通過聽講接受知識而已,不能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這種教學模式不僅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也非常勞累,教學效果達不到最佳。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必須要從學生出發(fā),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參與教學活動,并在學習過程中善于思考和探究,發(fā)揮自己的特長。所以在教學活動中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高中學生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并具有和同伴交流的能力,因此在學習的活動中,教師可以以任務型教學法為主導,分配給各小組明確的任務,各小組成員要明確自己的任務,各負其責,以便保證合作學習有效進行。同時使用啟發(fā)式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深入分析任務,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個體在小組中的作用。另外,使用交際教學法,引導學生進行相互間的合理交流,同時,師生之間也要加強交流從而提高其合作與探究能力。此外,還可以使用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手段,給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展現(xiàn)生動的學習畫面并將課堂教學內容延伸至實際生活,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四、優(yōu)化課堂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的優(yōu)化處理是影響教學效果的一大重要因素。如果任課教師僅僅是以課本材料為教學資源,那么學習者學到的多是知識,同時,教學的過程也就是照本宣科,這既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能達到較高的教學目標,從而減弱了教學的效果。那么,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既要達到知識的學習目標還要實現(xiàn)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目標呢?這就要最大可能地優(yōu)化課堂教學內容。教學內容要對課本上的詞匯和課文以及練習冊上的練習進行適當擴充或刪減,內容既要涉及知識的講授還要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打破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重知識傳授而輕能力培養(yǎng)的陳規(guī),將兩者有機結合,為達到教學目標服務。此外,還應利用互聯(lián)網學習資源加大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五、科學設計課堂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貫穿著整個教學過程,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是整個活動的參與者,教師是活動的設計者,是導演。所以,科學課堂活動的設計是保證達到教學目標的前提。為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課堂教學中可以設計有目的的課堂教學活動。首先,課堂活動的設計要基于學習者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和面向過程的模式。教師對主題的設計,要強調學習者對相關知識的運用能力。另外角色扮演更是一種有效的合作學習活動。對于一個學習任務,學生在完成的過程中扮演各自的角色,會讓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到最佳狀態(tài)。小組內,有導演,有演員,根據學生自己的性格特點和自身能力扮演合適的角色,將學習的內容進行內化并升華,對遇到的問題加以理解,在學習過程中有新的體會。在其過程中,學生的成就感和責任感得到了加強,學生掌握知識的積極性和興趣也得到了激發(fā)。教師還可以組織一些競爭性的活動,小組間或小組成員間產生競爭意識,這樣,不僅可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而且也可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感和創(chuàng)新性,同時其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加強。
總而言之,合作學習模式是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使學生發(fā)揮其主體作用,培養(yǎng)合作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