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菲+唐文國
不清,學生在理解圖意時存在障礙。下圖中,其圖意本來是想表達小動物們用不同辦法搬運木頭,小猴的方法是最聰明的,借助水的浮力輕松搬運木頭,情節(jié)有趣,也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可是河水在本圖中畫得并不清晰,導致學生理解偏差甚至走題。
二、 寫話素材圖片宜“兩化”
1. 寫話圖片素材宜生活化?,F(xiàn)在,多數(shù)家長很注重親子陪同,如果教師留心素材的收集,很多生活化的場景、事物都能拍攝成照片,經(jīng)過簡單的技術處理,成為寫話的圖片素材。
上圖中,玩沙子、跳長繩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這樣的圖片一旦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就能調(diào)動起他們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讓生活與思想摩擦出火花,學生寫作的愿望、激情就會油然而生,從“要我寫”自然過渡到“我要寫”。
2. 寫話圖片素材宜兒童化。
(1) 兒童化的圖片素材是生動有趣的。活潑好動、注意力不易集中是小學低年級兒童的天性。只有激發(fā)了他們對看圖寫話的興趣,才能進一步進行寫作方法指導。因此,初學看圖寫話時,生動有趣的畫面能一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更主動地進行寫話練習。比如童話類看圖寫話,學生看到這樣的圖片總是充滿興趣,編出的故事往往讓成人驚嘆。
(2) 兒童化的圖片素材是簡潔易懂的。教過看圖寫話的老師都知道,在觀察圖片的教學策略上,看清畫面、弄清圖意是關鍵。我們常常會指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片,有人物的圖片要抓住主要人物,觀察其外貌、動作、神態(tài);有景物的圖片要理清動態(tài)、靜態(tài)的景物,以及景物和人物之間的關系。其實這些要求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筆者認為,圖片素材宜簡潔,主要人物不宜過多,情節(jié)宜易懂,這樣教者便于指導,學生才有更多的精力去關注細節(jié)、發(fā)揮想象,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寫”,而不是糾纏于“看”上。
(3) 兒童化的圖片素材是易于發(fā)揮想象的。低年級兒童以形象思維為主,想象豐富多彩,他們想象出來的故事往往充滿情趣和個性。魯迅曾驚嘆于兒童的想象,他說:“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處,想到昆蟲的語言。他想飛上天空,他想潛入蟻穴……”因此“圖片”是一種載體,好的圖片素材不僅僅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瞬間”的情景,更能讓學生跳出畫面的小圈子,由畫面內(nèi)向畫面外延伸,拓寬想象的空間,把畫面外必要的內(nèi)容補充進來,由表及里地把單幅圖想象成多幅圖,勾勒出事件的基本情節(jié)。好的圖片素材,為完整表達畫面意思、塑造鮮明的形象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能夠寫出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文章。
綜上所述,看圖寫話,是針對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對他們進行語言訓練的一種有效方式,“圖”是“話”的基礎,宜生活化、兒童化。教師在選擇圖片素材的時候,要充分考慮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特點,選擇優(yōu)秀的寫話圖片素材,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學會正確運用語言,靈活地、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思想,享受表達的樂趣,提高寫作能力。
(朱曉菲,區(qū)語文學科帶頭人,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陽光分校教導主任;唐文國,語文特級教師,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陽光分校校長)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習作4》要求選擇一處秋景寫下來。時值丹桂飄香的十月,筆者結合習作要求,鼓勵學生走出校園,到公園、田野里去。在細心觀察、努力發(fā)現(xiàn)的基礎上,同學們寫出了一篇篇精彩的秋景習作。筆者從結構、發(fā)現(xiàn)、想象等角度,發(fā)現(xiàn)了學生習作的獨特魅力。
一、 關注“段”的結構
三年級是習作教學的起步階段,關注“段”、講評“段”顯得尤為重要。夯實了“段”,也就為今后的“文”鋪平了道路。因此,本次講評課的起點就是“段”。出示兩則獲得“最佳結構獎”的片段:
(1) 這兒的花真多!我走近一看,有菊花,有長春花,有芙蓉花,還有三角梅。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菊花。菊花五顏六色的,紅的似火,白的像雪,黃的如金……花朵在綠葉的映襯下,顯得更加鮮艷。“你看!”媽媽手指著一朵菊花。我抬頭看去,只見一朵白色的菊花綻放在眼前。花蕊是黃色的,細長的花瓣微微向里卷,層層疊疊的花瓣像一個個小戰(zhàn)士保護著里面的花蕊。我忍不住摸了摸,花瓣冰冰涼涼的,非常柔軟。一陣風吹過,花朵輕輕地搖動。
(2) 剛下車,我就迫不及待地沖向遠處的田野,眼前壯觀的景象深深地吸引了我。金黃金黃的稻穗一望無邊,遠遠望去就像鋪著一層層金色的地毯,又像一個巨大的沙灘。我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慢慢地往前走,仿佛置身于一片金色的世界,真令人陶醉??!一陣風兒吹過,金色的稻田像波浪一樣此起彼伏,好像在一大片金色的舞臺上翩翩起舞。我就站在舞臺的中央,如癡如醉。
在小作者們自豪地朗讀片段的基礎上,我們共同討論這樣構段的好處:總分結構嚴謹,總的部分會深深吸引讀者,分的部分會明明白白告訴讀者。隨后,同學們給自己的習作片段加上了這樣的句子:“剛走進南大校門,一排排梧桐樹便映入我的眼簾!”“藍天下,圍繞在操場四周的是一棵棵大樹?!本o接著,我們到語文教材中,找尋像這樣的構段方式:“原野熱鬧非凡?!薄霸鹿庀碌奈骱?,又是一番景象?!薄耙坏揭雇恚麄€香港就成了燈的海洋?!?/p>
我們一起思考:這樣的一句話,在片段中起到了總起的作用,明確了自己究竟想寫什么、寫了什么。接著,筆者請大家為一位同學的習作片段加上總起句: 。你看,那一團團、一簇簇紅得像火的是楓樹;那一片片、一層層金子般閃光的是銀杏樹;還有滿山碧綠的松樹,風一吹,綠浪洶涌。“獅子山頂上到處都是樹?!薄蔼{子山上有各式各樣的樹。”“獅子山上的樹可真美!”精彩的句子從學生的筆下流淌出來!
二、 關注“我”的發(fā)現(xiàn)
能夠在參觀中有所發(fā)現(xiàn),并再現(xiàn)于習作之中,是這次習作最重要的目標之一。自然,看一看、選一選、評一評習作中的“最佳發(fā)現(xiàn)”,理應成為習作講評中的主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出示三位同學的習作片段:
顧宇涵:又是一個落葉紛飛的季節(jié),在離我家不遠的北京西路上,路旁兩排高大的銀杏樹上,一些葉子已經(jīng)變成了黃色;一些仍舊保持著夏天時的深綠色;還有一些外面一圈已依依不舍地變成了黃色,而里面一圈還扯住夏天的尾巴,并沒有變黃,仍是綠色的。
許宇軒:我抬頭一看,只見銀杏樹的葉子有的全黃了,有的微微有些泛黃,也有的竟還是一把把綠色的小扇子。陽光一照,那些全黃的葉子金燦燦的,亮晶晶的;而那些綠色的葉子在陽光的照耀下有些發(fā)亮,就像一塊塊翡翠。一陣秋風吹來,那飄落的黃葉像一只只黃蝶,飄飄悠悠地在空中翩翩起舞,又輕輕地、緩緩地落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