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昌遷
目標之一,其實,在低年級也應該有鋪墊性的訓練,高年級更要不斷地加強與鞏固。例如,《李時珍夜宿古寺》這篇課文學完以后,可以再回顧到第1自然段,
師:請大家再讀讀這一段話。(點擊“饑餐渴飲”“曉行夜宿”)之前,我們已經(jīng)知道這兩個詞是什么意思了,誰再來說說?(從這兩個詞中可知,他們察訪藥材之艱辛!)
師:課文哪些內(nèi)容是與這兩個詞語相對應的?(傍晚尋宿、生火談話、月下記錄)
師:像這樣的段落,是先總的說一說他在修訂《本草綱目》的過程中所受之苦,再以一天的事例來展現(xiàn)具體的情景,給讀者完整而具體的感知,更形象、更深刻地體會到他為民造福和為科學獻身的精神。
四、 從段落的背后線索上,進行段的訓練
每篇課文,尤其是敘事性的課文,總有嚴密的線索體系,而線索正是貫穿情節(jié)發(fā)展的脈絡。
在教學《李時珍夜宿古寺》中“傍晚尋宿”這部分內(nèi)容時,我們不僅僅抓明線“一心趕路”,更注意引導學生體會“一心察訪藥材”這一條“暗線”。
師:正是為了修訂《本草綱目》,他歷經(jīng)千辛萬苦。這天,他們來到湖北西部山區(qū),夜宿于古寺中。怎么會住在古寺里?這又是怎樣的一座古寺呢?請同學們默讀第2~4自然段,邊讀邊畫出有關詞句。(生默讀畫線)誰先說說怎么會住在古寺里?抓住“一心”,什么意思?專心,心里只想著一件事。他只想到——,沒想到——(體會“一心”)。
師:是呀,長時間的長途跋涉,并沒有減緩師徒倆前進的腳步,為了趕路,他們錯過了客店。眼看夕陽西下,飛鳥歸林,師徒倆不免焦急起來,放眼望去,這地方——,是荒無人煙的深山老林,晚上到哪里住宿呢?這就是下文夜宿古寺的原因。
一明一暗,在體會語言背后含義的同時,也進行了段的訓練,使學生學會抓背后的線索,體會段與段的聯(lián)系。
作為小學生習作教學的啟蒙階段,中年級的教學更應該側(cè)重段的訓練,側(cè)重在段的訓練中,滲透語文多種能力的培養(yǎng)。
(作者單位:南京市溧水區(qū)第三小學)
微課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它突破了小學語文教學受到時空限制的這一缺點,將教學情境變得更加客觀和真實,通過播放微視頻,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輔助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幫助學生解決課文中的疑難問題,拓寬學生學習的渠道,鞏固所學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 樂用微課,激發(fā)興趣
微課的到來,讓教學充滿生機活力,開啟學生智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成為學生學習的助推器。
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nèi)容,識字是讓學生從口頭語言的運用,過渡到書面語言運用的一座橋梁。但是,識字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一件比較枯燥的事情。可是,學生對于圖像、色彩、聲音的記憶是比較深刻的,根據(jù)這一特點,我們可以在教學識字時,利用微課,把學生帶進形象的情境中,圖文并茂地講解,生動展示漢字的起源以及演變過程,讓學生體會到漢字演變的奇妙,對漢字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微課的教學,解決了識字的疑難,并且方便了學生對漢字筆順進行記憶。同樣,了解了字的本意,對于如何準確使用漢字也有很大的幫助。例如,教師利用微課視頻《象形字歸類識字》《會意字歸類識字》《偏旁歸類識字》《同音字歸類識字》,給學生營造一種有趣的識字教學的氛圍,這樣能夠調(diào)動起學生對于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由被動識字變?yōu)橹鲃幼R字,徹底改變單調(diào)乏味的識字教學現(xiàn)狀。
二、 巧用微課,突破難點
由于受年齡、生活經(jīng)驗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小學生的認知能力還是比較薄弱的,尤其是一些比較難懂的古詩詞,低年級的學生理解起來就更加困難了。這時,教師就可以運用微課,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媒介”,在短時間內(nèi)通過精彩的語言、生動的動畫,演繹教學中難以理解的教學內(nèi)容,高效地完成了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