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康康
摘 要: 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是高中化學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易溶電解質是否存在溶解平衡呢?作者翻閱國內(nèi)中學、大學常見化學教材,查閱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均未發(fā)現(xiàn)答案,僅以飽和氯化鈉溶液為研究對象,通過設計實驗得出結論:在一定條件下,易溶電解質的飽和水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且溶度積Ksp幾乎為一常數(shù)。
關鍵詞: 易溶電解質 溶解平衡 溶度積
1.問題的提出
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反應原理》(人教版)的重要內(nèi)容[1]。其核心知識點如下:⑴難溶電解質的飽和溶液(有電解質固體存在)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難溶電解質固體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電離出少量自由移動的陰、陽離子;同時自由移動的陰、陽離子又受難溶電解質固體表面正負離子的吸引,形成難溶電解質沉淀。⑵當沉淀的溶解速率等于生成速率時,就會建立沉淀-溶解平衡。⑶沉淀-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數(shù)用溶度積K■表示;當溫度一定時,某難溶電解質的溶度積Ksp為一定值。
AgCl和NaCl都屬于強電解質,只是二者的溶解度相差較大。既然AgCl飽和溶液(有AgCl固體存在)中存在溶解平衡,那么NaCl飽和溶液(有NaCl固體存在)中是否存在溶解平衡?即:⑴像NaCl這樣的易溶電解質的飽和溶液中是否存在溶解平衡?⑵如果易溶電解質的飽和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那么一定溫度下的溶度積Ksp是否為定值?
帶著這個疑問,我查閱了幾個常見版本的中學、大學化學教材,搜索了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均未獲得結果。本著求真務實的科學態(tài)度,我設計了以下實驗,以期得到真實的答案。
2.實驗部分
2.1實驗儀器和試劑
學生托盤天平,鑷子,稱量紙,10mL移液管,洗耳球,溫度計,50mL燒杯;蒸餾水,NaCl(分析純),KCl(分析純),濃鹽酸(36%-38%)。
2.2實驗溫度
整個實驗過程室溫始終為11℃;
2.3實驗過程
實驗1:定性分析濃鹽酸對NaCl溶解度的影響:用托盤天平稱取0.5gNaCl固體并加入50mL的小燒杯中;用移液管量取10mL濃鹽酸并加入小燒杯;充分振蕩,觀察到小燒杯中的NaCl固體幾乎完全不溶解。
實驗2:定量分析KCl對NaCl溶解度的影響:⑴取7只小燒杯,依次編號為1、2、3、4、5、6、7。⑵用托盤天平稱量6份KCl,質量分別為0.5g、1.0g、1.5g、2.0g、2.5g、3.0g,依次將所稱量的KCl編號為2、3、4、5、6、7。⑶用托盤天平稱量7份NaCl,質量都為4.0g,依次編號為1、2、3、4、5、6、7。⑷向1至7號燒杯中用移液管各加入10mL蒸餾水。⑸將6份KCl固體依次加入對應小燒杯(藥品編號與燒杯編號相同)中,充分振蕩使每個小燒杯中的KCl固體完全溶解。⑹依次取1至7號NaCl固體中的少量(少于0.1g)加入對應燒杯中,充分振蕩;待每個燒杯中的NaCl固體完全溶解后,再將對應編號的NaCl固體中的少量(少于0.1g)加入對應燒杯中,充分振蕩;重復之前操作,直至充分振蕩后每個小燒杯中有少量NaCl固體不再溶解。⑺分別稱量1至7號NaCl固體的剩余質量,并做好記錄(見表1)。
表1 實驗2數(shù)據(jù)記錄
3.結果分析
3.1 NaCl飽和溶液中是否存在溶解平衡
查閱資料知,在10℃時,NaCl的溶解度為35.8g;KCl的溶解度為31.0g[2]。10mL蒸餾水理論上可以溶解3.58gNaCl;實驗1取10mL濃鹽酸,稱取的0.5gNaCl幾乎全部不溶解,說明HCl使NaCl的溶解度降低,甚至導致NaCl幾乎不溶于濃鹽酸。
結論:NaCl飽和溶液(有NaCl固體存在)中存在以下動態(tài)平衡:
NaCl(s) Na■(aq)+Cl■(aq)
濃鹽酸電離出來大量的Cl■,導致平衡向左移動,降低了NaCl的溶解度,即NaCl飽和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同時說明易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存在“同離子效應”。
3.2 NaCl飽和溶液中是否存在溶度積常數(shù)
忽略加入NaCl和KCl對溶液體積的影響,做如下分析:
表2 實驗2數(shù)據(jù)分析
3.2.1隨著溶液中溶解KCl的質量不斷增加,溶液所能溶解NaCl的最大質量不斷減少。
3.2.2當外加KCl的質量≤1.5g(注:10℃時,10mL水最多溶解3.1gKCl)時,c(Na■)·c(Cl■)的值變化不大,保持在30.00左右;當外加KCl的質量≥2.0g時,c(Na■)·c(Cl■)的值逐漸減小。
3.2.3可見,當外加KCl的質量較少時,NaCl飽和溶液中存在溶度積常數(shù);在11℃時,Ksp(NaCl)≈30.00;當外加KCl的質量較多時,Ksp(NaCl)的值急劇減小,不再為定值。
4.結論
與難溶電解質類似,易溶強電解質的飽和溶液(有電解質固體存在)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當外加電解質的量較小時,該易溶強電解質的Ksp幾乎為定值。
5.反思
5.1由于條件所限,本實驗采用學生托盤天平進行稱量,會對實驗數(shù)據(jù)的精確度產(chǎn)生影響。
5.2本實驗在數(shù)據(jù)處理的過程中,忽略外加電解質對溶液體積的影響,會對實驗數(shù)據(jù)的精確度產(chǎn)生影響。
5.3嚴格地說,溶度積的表達式應為離子“活度”的冪之積[3],即K■(NaCl)=a(Na■)·a(Cl■),“活度”是“活度系數(shù)(因子)”與濃度的乘積。當電解質溶液的濃度增大時,溶液的離子強度I會增大,導致該強電解質的平均活度因子γ■減小,使?jié)舛群汀盎疃取钡闹挡罹嘣龃骩4]。對于難溶電解質來說,飽和溶液中各離子濃度較小,其“活動系數(shù)”可看做1,即用濃度替代“活度”表示K■是合理的;對于易溶電解質說,飽和溶液中各離子濃度較大,其“活動系數(shù)”遠小于1,故不能用濃度替代“活度”表示K■。本文用濃度來表示K■,必然會產(chǎn)生數(shù)據(jù)的誤差。
5.4“可逆反應的化學平衡”、“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鹽類的水解平衡”及“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是高中化學有關“可逆過程”的重要知識點。但“易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卻被高中化學教材(甚至是大學化學教材)忽略,究其原因,可能是易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中溶度積Ksp的誤差較大。
5.5忽視“易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不利于學生科學、全面地認識溶解過程的可逆性,甚至不能解釋像“NaCl不溶于濃鹽酸”這樣的實驗事實。高中化學教師在講解“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內(nèi)容時,如果適度拓展,引入“易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將有助于學生構建更科學、全面的化學知識體系。
參考文獻:
[1]宋心琦.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反應原理(選修4).3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61-66.
[2]胡美玲.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下冊).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36.
[3]北京師范大學等校.無機化學(上冊).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36-337.
[4]傅獻彩等.物理化學(下冊).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