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太平御覽》時序部的體例特點及文獻價值初探

2016-10-17 03:22:18李文寧
關鍵詞:時記標目類書

李文寧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湖北武漢430071)

《太平御覽》時序部的體例特點及文獻價值初探

李文寧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湖北武漢430071)

《太平御覽》時序部是該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體例與前代類書的時序部或歲時民俗專著的體例相比更加完備,引用材料更為全面具體。其文獻價值體現(xiàn)在引用文獻數量巨大,除卻詩詞歌賦,著作達四百多部,且引用內容詳細全面,具有極大的文獻價值。對照《太平御覽》時序部,《藝文類聚》《初學記》中所引《荊楚歲時記》的內容,便可發(fā)現(xiàn)《太平御覽》時序部對《荊楚歲時記》的引用多且引自原文而非轉引自他文。

《太平御覽》時序部;體例;《荊楚歲時記》;文獻價值

歲時民俗文獻是指記錄民眾在一年四季中特定節(jié)氣和約定俗成的節(jié)日中的生活習慣,各種禁忌與倡導的文字,以及學者對各種歲時民俗的研究和評議。歲時民俗文獻不僅是民俗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了解古代民俗的依據,也是歷史文獻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獻學價值。漢代以后,歲時民俗著作幾乎每個朝代都出現(xiàn)。且隨著節(jié)日類型的增多,節(jié)日內容的豐富,歲時民俗著作的內容也日益豐富。

類書中的時序部或歲時部是歲時民俗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①《中國古代歲時民俗文獻》(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4年5月)一文中對中國古代歲時民俗文獻的分類:時令類專著、某一區(qū)域歲時節(jié)日活動的專項記載、類書中的歲時民俗部分。,自隋唐以來,官修類書如《藝文類聚》、《初學記》、《太平御覽》等都專設歲時部,這標志著隨著節(jié)日活動的日漸豐富,歲時民俗文獻的形式也日漸多樣化,且日漸受到學者的重視。這一變化在書目中也有所表現(xiàn),如北宋仁宗慶歷元年(1041),王堯臣等修成《崇文總目》,史部專列“歲時類”。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六云:“前史時令之書,皆入子部農家類。今案,諸書上自國家典禮,下及里閭風俗悉載之,不專農事也。故《中興館閣書目》別為一類,列之史部,是矣。今從之。”[1]指明了將歲時文獻列入史部的原因。潘耒為《古今類傳歲時部》所作的序中說:“自歐陽修率更有《藝文類聚》,虞永興有《北堂書鈔》,而類書始行于世,其后踵而為者滋多,如聚百藥于籠唯醫(yī)師之所用,列五兵于庫唯勇夫之所操,于纂言家固甚便也,無如編輯者難得通人罕能持擇,讕言長語陳陳相因,令人易生厭倦,識者病之,……此非家藏萬卷之書,目有千行之敏,棄絕人事為之十數年而能精詳若是乎?”②潘耒:《古今類傳歲時部·序》,浙江巡撫采進本。這說明類書的編寫廣博且繁雜,非學時淵博之人不能擔此重任。類書中歲時民俗部內容豐富,上自天文歷法、下至歲時節(jié)令、人文節(jié)日和政策,都引用有豐富的歷代書籍以佐證并溯源,既為后人查詢相關內容提供了資料,也凸顯了自身的文獻價值。但由于流傳年代的久遠,傳播方式的單一,會造成內容上的一些缺失。本文將對《太平御覽》時序部(卷16~35)體例及引用文獻、引用內容進行探討。

《太平御覽》是一部奉旨編纂的官修類書,初名《太平總類》,又稱《太平總覽》《太平類編》《太平編類》。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三月下詔修撰《太平御覽》,太平興國八年(984)成書。參與其事的有翰林學士李昉、扈蒙、李穆、湯悅,以及徐鉉、張洎、李克勤、宋白、陳鄂、徐用賓、吳淑、舒雅、呂文仲、阮思道等十四人。成書后宋太宗日覽三卷,一歲而讀周,故賜名《太平御覽》。

一、體例特點

在《太平御覽》之前已經有一些類書包含有較為系統(tǒng)的歲時民俗部分,如隋代杜公瞻的《玉燭寶典》是一部類書性質的歲時民俗專著,共十二卷,直接以季節(jié)為標目,每個季節(jié)分為孟仲季三塊,因此共十二個標目,每個標目為一卷,共十二卷。

唐徐堅的《初學記》卷三卷四為歲時部,卷三以季節(jié)為標目,分為春第一、夏第二、秋第三、冬第四,四個部分;卷四以節(jié)日節(jié)氣為標目,分為元日、人日、正月十五、月晦、寒食、三月三、五月五、伏日、七月七、七月十五、九月九、冬至、臘、歲除,十四個標目。

唐虞世南的《北堂書鈔》卷153至卷156為歲時部,歲時部一主要以天象為標目,分為物、律、歷、五行、歲、閏六篇;歲時部二以季節(jié)為標目,分為春、夏、秋、冬四篇;歲時部三以節(jié)日節(jié)氣為標目,分為元正、祖、蠟臈、伏、小歲會、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春分、秋分、夏至十三篇;歲時部四主要以物候為標目,分為寒、熱、豐稔、兇荒四篇,附加冬至。

唐歐陽修的《藝文類聚》卷三至卷五為歲時部,卷三以季節(jié)為標目,分為春、夏、秋、冬四個部分;卷四以人文節(jié)日為標目,包含有元正、人日、正月十五、月晦、寒食、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七月十五、九月九。卷五主要以天文物候為標目,包含有社、伏、熱、寒、臘、律、歷。

從體例上來說,《太平御覽》時序部與虞世南的《北堂書鈔》歲時部最為接近,大致都分為天象物候、季節(jié)節(jié)氣、節(jié)日三大部分,不同在于《太平御覽》中對季節(jié)的劃分更為細致,包含內容更豐富?!短接[》卷16-35為時序部,有標目45條,并未有明確的分類,本文據內容將其大致分為四類。抽象時序:律、歷、五行、四時、閏、歲、歲除;季節(jié)節(jié)氣類:春上、春中、春下、立春、春分、夏上、夏中、夏下、立夏、夏至、秋上、秋下、立秋、秋分、冬上、冬下、立冬、冬至;人文節(jié)日類:元日、人日、正月十五、晦日、中和節(jié)、社、寒食、三月三、五月五、伏日、七月七、七月十五、九月九、臘、小歲;農事類:熱、寒、豐稔、兇荒、旱。這一部分引書豐富且完整,有很多整篇整段的文字。引用的文獻是以標題為中心展開,或對標題概念內涵加以說明,或對與標題相關的特色活動進行描繪并對其起源進行梳理,對我們了解與歲時相關的概念、活動具有重要的資料價值。

二、文獻價值

《太平御覽》歲時部中引用的書目經統(tǒng)計如下:

先秦時期文獻有:《周易》《太公金匱》《穆天子傳》《道德經》《禮記》《周禮》《左傳》《爾雅》《易緯是類謀》《春秋元命苞》《老子》《文子》《范子計然》《莊子》《列子》《管子》《孟子》《荀卿子》《鹖冠子》《五行志》《春秋孔演圖》《春秋公羊傳》《春秋谷粱傳》《楚辭》《詩經》《孝經》《尸子》《淮南子》《夏小正》《國語》、先秦時期的《世本》《易經》《尚書》《六韜》《周官》《孔子家語》《易經》《逸周書·時訓解》《素問》《鄧析子》《鄒子》《商子》《神農書》《山海經》《招魂辭》《戰(zhàn)國策》《墨子》《呂氏春秋》

兩漢時期文獻有:《神異經》《說苑》《晏子春秋》《五經通義》《淮南子·時則訓》《五經要義》《列女傳》《列仙傳》《別錄》《淮南萬畢術》《趙書》《十洲記》《史記》《太玄經》《汜勝之書》《鐘律書》《尚書注》《易緯稽覽圖》《禮斗威儀》《河圖》《尚書中候》《易通卦驗》《易乾鑿度》《易通統(tǒng)圖》《孝經緯》《孝經援神契》《孝經鉤命決》《詩含神霧》《春秋感精符》《春秋考異郵》《禮稽命征》《瑞應圖》《尚書考靈曜》《方言》《鹽鐵論》《月令章句》《獨斷》《王喬錄》《琴操》《漢書》《京氏律術》《白虎通》《論衡》《洪范五行傳》《釋名》《春秋繁露》《京房易占》《說文解字》《師曠占》《大戴禮》《韓詩章句》《東觀漢記》《西京雜記》《揚子法言》《投荒錄》《吳越春秋》《易林》《新論》《洞冥記》《政論》《漢舊儀》《與蘇武書》《韓詩外傳》《汝南先賢傳》《禰衡別傳》《四民月令》《三輔決錄》《漢官儀》《家錄》《括地圖》、漢張奐《與延篤書》。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文獻有:《臨海水土異物志》(三國)、《廣雅》《典略》《皇覽·冢墓記》《新書》《魏略》《辨樂論》《刑禮論》《明罰令》《臨海水土記》《九日與鐘繇書》《漢末英雄記》《三國志》《唐書》《風土記》《晉書》《物理論》《博物志》《要覽》《襄陽耆舊傳》《續(xù)漢書》《困熱賦序》《晉陽秋》《鄴中記》《抱樸子》《問禮俗》《搜神記》《月儀書》《續(xù)搜神記》《竹林七賢論》《上巳篇》《玄晏春秋》《拾遺記》《高士傳》《集序》《神仙傳》《養(yǎng)生要集》《會稽典錄》《永昌郡傳》《廣志》《王洽集》《益都耆舊傳》《晉起居注》《異苑》《后漢書》《征齊道里記》《東陽記》《荊州記》《續(xù)晉陽秋》《豫章記》《纂要》《顏氏家訓》《周生烈子》《中論》《登真隱訣》《宋書》《袁子正書》《荊楚歲時記》《齊民月令》《幽明錄》《輿地志》《粱書》《續(xù)齊諧記》《南康記》《殷蕓小說》《前趙錄》《女儀》《古史考》《王渾集》《晉中興書》《十六國春秋》《宋略》《水經注》《齊民要術》《漢武帝故事》《漢武帝內傳》《葛仙公別傳》《石虎別傳》《鐘離意別傳》《南齊書》《華陽國志》《三十國春秋》《益州記》《晉朝雜事》《南越志》《史略》。

隋唐宋時期文獻有:《五行大義》《漢書音義》《大唐開元禮》《北齊書》《南史》《隋書》《續(xù)會要》《嶺表錄異》《酉陽雜俎》《陶潛集》《壽陽記》《洽聞記》《雜說》《乙巳占》《獨異志》《輦下歲時記》《匡謬正俗》《唐國史補》《韋氏月錄》《集異記》《書儀》《四時纂要》《唐會要》《韓子》《談藪》《攝生月令》《孔叢子》《楊園苑疏》。

以上引用文獻尚不包括對詩詞歌賦,以及一些出處不明文獻的引用,《太平御覽》時序部引書總計近400部,其中很多文獻如《京氏律術》《辨樂論》以及經緯之書如《易緯稽覽圖》《禮斗威儀》《河圖》《尚書中候》《易通卦驗》《易乾鑿度》《易通統(tǒng)圖》《孝經緯》《孝經援神契》《孝經鉤命決》《詩含神霧》《春秋感精符》《春秋考異郵》,以及一些別傳如《葛仙公別傳》《石虎別傳》《鐘離意別傳》流傳至今大多已亡佚,通過《太平御覽》中的引錄可以窺見原書的一星半點,因此具有珍貴的文獻價值。學者們對《太平御覽》的引用內容也有不同看法,如洪邁認為《御覽》所引之書是直接取自原書,但目前學界一般認為《太平御覽》中的大量引文是直接抄自前代類書的?!短接[》成書之前已經出現(xiàn)過《皇覽》《修文殿御覽》《北堂書鈔》《藝文類聚》《初學記》等多部類書。宋版《太平御覽》卷首曰:“以前代《修文殿御覽》《藝文類聚》《文思博要》及諸書參詳條次,分門定目?!?/p>

下面將《太平御覽》時序部中引用《荊楚歲時記》的內容與《藝文類聚》《初學記》所引《荊楚歲時記》內容,以及《荊楚歲時記》原文比對,可以看出《御覽》是否對這兩部類書有所借鑒。

經統(tǒng)計,《藝文類聚》引《荊楚歲時記》只有5次,引用內容分別出現(xiàn)在條目“人日、正月十五、月晦、寒食、七月十五”中。

《初學記》引《荊楚歲時記》有14次,內容分別出現(xiàn)在條目“元日第一(3次)、人日第二、正月十五日第三、月晦第四、寒食第五、三月三日第六、五月五日第七(2次)、伏日第八、七月七日第九、七月十五日第十、九月九日第十一、歲除第十四”中。

《太平御覽》時序部引用《荊楚歲時記》達22次,所引用的很多內容是《藝文類聚》和《初學記》中所沒有的。且《藝文類聚》和《初學記》所引《荊楚歲時記》的內容較為簡單,并未全引杜公瞻的注,《太平御覽》所引《荊楚歲時記》的內容較為完整全面,與《荊楚歲時記》原文較為接近,不過是有些地方添加了南北朝之后或者宋朝當代的文獻,顯得更為豐富。下面將《太平御覽》所引《荊楚歲時記》的內容與現(xiàn)存《荊楚歲時記》原文相比較,可以推斷《太平御覽》中所引文獻內容出自原文的可能性較大,而并非一些學者所說的引自其他類書。

《荊楚歲時記》《太平御覽》所引《荊楚歲時記》五、金薄為人,華勝相遺正月七日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羹;剪彩為人,或鏤金薄為人,以貼屏風,亦戴之頭鬢;又造華勝以相遺;登高賦詩。按:董勛《問禮俗》曰:“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正旦畫雞于門,七日貼人于帳?!苯褚蝗詹粴㈦u,二日不殺狗,三日不殺豬,四日不殺羊,五日不殺牛,六日不殺馬,七日不行刑,亦此義也。古乃磔雞,今則不殺。荊人于此日向辰門前呼牛馬雞畜,令來。乃置粟豆于灰,散之宅內,云以招牛馬,未知所出。剪彩人者,人入新年,形容改從新也。華勝起于晉代,見賈充《李夫人典戒》云:“像瑞圖金勝之形,又取像西王母戴勝也?!迸f以正旦至七日諱食雞,故歲首唯食新菜,又余日不刻牛馬羊狗豬之像,而二日福施人雞,此則未喻。郭緣生《述征記》云:壽張縣安仁山,魏東平王鑿山頂,為會人日望處。刻銘于壁,文字猶在。《老子》云:“眾人熙熙,如登春臺?!薄冻o》云:“目極千里傷春心?!眲t春日登臨,自古為適;但不知七日竟起何代。晉代桓溫參軍張望,亦有七日登高詩。近代以來,南北同耳。北人此日食煎餅,于庭中作之,云薰火,未知所出?!肚G楚歲時記》曰:正月七日為人日,董勛《問禮俗》曰:“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币云叻N菜為羮,翦彩為人,或鏤金薄為人以貼屏風,亦戴之頭發(fā)。董勛《問禮俗》云:“人入新年,形容改從新,又造華勝相遺,起于晉代,見賈充《李夫人典戒》云:‘像瑞圖金勝之形,又取像西王母戴勝也?!迸f以正月七日為人故名為人日,今北人此日亦有諱食菜者,與楚食正反,剪彩鏤金薄為人,皆符人日之意,與正旦鏤雞于戶同北人,亦有至人日諱食故歲菜唯食新菜者,又余日不刻牛羊狗豬馬之像,而二日福施人雞,此則未喻。郭緣生《述征記》云:壽張縣安仁山,魏東平王鑿山頂,為會望處??蹄懹诒?,文字猶在,所載銘辭即此處。《老子》云:“眾人熙熙,如登春臺,如享大牢。”《楚辭》云:“目極千里傷春心。”則春日登臨,自古為適,但不知七日竟起何代,晉代桓溫參軍張望,亦有正月七日登高詩。近代已來,南北同耳。北人此日食煎餅,于庭中作之,云薰火,未知所出也。七、豆粥加膏祭祀門戶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祠門戶。先以楊枝插門,隨楊枝所指,仍以酒脯飲食及豆粥插箸而祭之。按:《續(xù)齊諧記》曰:“吳縣張成夜起,忽見一婦人立于宅東南角,謂成曰:‘此地是君家蠶室,我即此地之神。明年正月半,宜作白粥,泛膏其上以祭我,當令君蠶桑百倍。'言絕而失之。成如言作膏粥,自此后大得蠶?!卑?、夕迎紫姑以卜農事其夕,迎紫姑,以卜將來蠶桑,并占眾事。按:劉敬叔《異苑》云:紫姑本人家妾,為大婦所妒,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故世人作其形迎之。咒云:“子胥(云是其婿)不在,曹夫人(云是其姑)已行,小姑可出”。于廁邊或豬欄邊迎之,捉之覺重,是神來也。平昌孟氏嘗以此日迎之,遂穿屋而去。自爾,著以敗衣,蓋為此也?!抖从[》云:“帝嚳女將死,云:‘生平好樂,至正月可以見迎?!庇制涫乱?。《荊楚歲時記》曰: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祠門戶?!洱R諧記》曰:正月半,有神降陳氏之宅,云是蠶室,若能見祭,當令蠶桑百倍。疑非其事,祭門備之七祠,今州里風俗望日祠門,其法先以楊枝插門而祭之?!独m(xù)齊諧記》曰:吳縣張成見一婦人立宅東南角,謂成曰:‘此地是君蠶室,我即地神矣,正月半日可作白粥,泛膏于上以祭之,當令君家蠶桑百倍?!杂櫠?,絕失所在,或為作膏粥,已后年年大得蠶?!笔廊苏掳胱髦喽\之,加以肉覆其上,登屋食之,呪云:登膏糜,挾鼠腦,欲來不來待我三蠶老。則以為蠶襄鼠與《齊諧記》相符,又覆肉亦是覆膋之理石虎?!多捴杏洝氛率迦沼械歉咧畷?,則登高又非今世而然者也。其夕,則迎紫姑以卜,劉敬叔《異苑》云:“紫姑本人家妾,為大婦所妒,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故世人作其形迎之,云:子胥不在(云是其婿),曹夫人已行(云是其姑),紫姑可出?!薄懂愒贰酚衷疲骸坝趲g或豬欄邊迎之,捉之覺重,是神來也?!逼讲鲜蠂L以此日迎之,遂穿室而去。自爾,正著以敗衣,蓋為此也?!抖从[》云:“帝嚳女將死,云:‘生平好樂,至正月可以見迎。’”又其事也。俗云溷廁之間必湏浄然后能致紫姑。

十一、晦日酺聚士女泛舟元日至于月晦,并為酺聚飲食。士女泛舟,或臨水宴樂。按:每月皆有弦望晦朔,以正月初年,時俗重以為節(jié)也?!队駹T寶典》曰:“元日至月晦,人并為酺食,度水。士女悉湔裳酹酒于水湄,以為度厄?!苯袷廊宋ɑ奕张R河解除,婦人或湔裙?!肚G楚歲時記》曰:元日至于月晦,并為酺聚飲食。每月皆有弦望晦朔,以正月初年時俗重以為節(jié)。士女汎舟或臨水宴樂。《玉燭寶典》曰:元日至月晦,人并為酺食,渡水。士女悉湔裳酹酒于水湄,以為度厄。今世人唯晦日臨河解除,婦人或湔裙。十三、四鄰會社祭神饗胙社日,四鄰并結綜會社,牲醪,為屋于樹下,先祭神,然后饗其胙。按:鄭氏云:“百家共一社?!苯癜偌宜缇C,即共立之社也?!肚G楚歲時記》曰:社日,四鄰并結綜會社,牲醪,為屋于樹下,先祭神,然后饗其胙。鄭(紙質版為王)氏云:“百家共一社?!苯癜偌宜缇C,即共立之社也。二十二、舟楫競渡爭采雜藥是日,競渡,采雜藥。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舸舟取其輕利謂之飛鳧,一自以為水軍,一自以為水馬。州將及士人悉臨水而觀之。五月五日又曰: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所并命舟檝以拯之,舸舟取其輕利謂之飛鳬,一自以為水軍,一自以為水馬,州將及土人悉臨水而觀之。二十六、伏日湯餅名曰辟惡六月伏日,并作湯餅,名為辟惡。按:《魏氏春秋》:“何晏以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乃知非傅粉。”則伏日湯餅,自魏已來有之。伏日《荊楚歲時記》曰:六月伏日并作湯餅,名為辟惡。二十八、結彩穿針乞求巧幸是夕,人家婦女結彩縷,穿七孔針?;蛞越疸y鍮石為針,陳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于瓜上,則以為符應。七月七日《荊楚歲時記》曰:七夕,婦人結彩縷,穿七孔針,或以金銀鍮石為針。宋孝武《七夕詩》曰:迎風披彩縷,向月貫玄針。陳瓜果于中庭以乞巧,有喜子網于瓜上,以為符應。三十一、野游登高佩茱飲菊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飲宴。按:杜公瞻云: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于何代。然自漢至宋未改。今北人亦重此節(jié)。佩茱萸,食餌,飲菊花酒,云令人長壽。近代皆宴設于臺榭。九月九日《荊楚歲時記》曰: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飲宴。杜公瞻云: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于何代,然自漢至宋未改。今北人亦重(此)節(jié),近代多宴設于臺榭。三十六、老叟婦嫗游戲藏鉤歲前,又為藏彄之戲。按:周處《風土記》曰:“醇以告蠟,竭恭敬于明祀。乃有藏彄。臘日之后,叟嫗各隨其儕為藏彄,分二曹以校勝負。”辛氏《三秦記》以為鉤弋夫人所起。周處、成公綏并作彄字?!端嚱洝?、庾闡則作鉤字,其事同也。俗云:此戲令人生離,有禁忌之家則廢而不修。臘《荊楚歲時記》曰:又為藏彄之戲。辛氏以為鉤弋夫人所起。周處、成公綏并作鉤字,《藝經》、庾闡則作鉤字,其事同也。俗云:劇令人生離,有禁忌之家廢不修也?!短接[》歲時部的體例借鑒了前代類書,較為成熟完整,且是皇家主持下統(tǒng)一修訂的大規(guī)模類書,參與人員眾多,所以資料上無疑是非常豐富的。但就現(xiàn)世所流傳的版本看,其內容的確是全面而粗糙,讓人感覺是資料的分類與堆積,而沒有細致的分析。所以有學者認為現(xiàn)存于世的《太平御覽》只是初稿,而修訂版已在宋的一場火災中亡佚了。

[1](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宋)李昉,等.太平御覽[M].北京:中華書局,1960.

[3](粱)宗懍.荊楚歲時記[M].譚麟,譯注.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6](唐)歐陽詢.藝文類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7](唐)徐堅,等.初學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4.

[8](清)紀昀.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M].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8.

責任編輯:畢 曼

G09

A

1004-941(2016)03-0025-04

2016-03-10

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中國山區(qū)開發(fā)與發(fā)展的歷史研究”(項目編號:13JZD038)。

李文寧(1980-),女,湖北大悟人,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為區(qū)域文化史與民俗文化。

猜你喜歡
時記標目類書
方案問題中的分析小妙招
空竹
一只玩具熊的心靈獨白——評高源的《一只熊的時記》
《一只熊的時記》創(chuàng)作談
一只熊的時記
《傳奇匯考標目(別本)》的版本及其他
戲曲研究(2020年4期)2020-07-22 06:32:28
中文圖書在版編目數據標目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甘肅科技(2020年21期)2020-04-13 00:33:54
西夏類書《圣立義海》故事新考三則
西夏研究(2019年1期)2019-03-12 00:58:40
論中古時期佛教類書的編纂
敦煌學輯刊(2017年2期)2017-11-09 03:02:29
醫(yī)學論文中制表的注意事項
青岛市| 扬州市| 灵山县| 合作市| 高清| 鸡东县| 海晏县| 菏泽市| 温泉县| 威海市| 长子县| 将乐县| 建始县| 海原县| 乌拉特后旗| 普宁市| 博客| 富川| 读书| 巴楚县| 保山市| 千阳县| 疏附县| 南岸区| 泰安市| 鸡泽县| 麻栗坡县| 老河口市| 肇州县| 青神县| 桦甸市| 阜城县| 文山县| 保德县| 开平市| 喀喇| 宝山区| 晋江市| 保康县| 安丘市| 丹江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