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夢 王謙 李姝玉 任麗薇
摘 要: 病理學實驗是整個病理教學的重要內容,因此應當重視實驗教學方式和方法,調動學生積極性,把握宏觀方向,增強教學效果。
關鍵詞: 病理實驗教學 學科關聯(lián) 教材整合 臨床病例
病理學是一門研究疾病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闡明疾病本質的醫(yī)學理論學科,是醫(yī)學生的專業(yè)主干課程。而病理學實驗是病理教學的重要部分,通過觀察人體疾病狀態(tài)的器官和組織的病理變化對疾病進行診斷,了解疾病本質,掌握病變特點,為今后學習臨床課程奠定基礎。作為一所中醫(yī)藥高校,我們在整個病理實驗教學中安排了9次課程:血腦屏障(動物實驗)、細胞和組織損傷、局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炎癥、心血管系統(tǒng)病理、呼吸系統(tǒng)病理、消化系統(tǒng)病理、泌尿系統(tǒng)病理、腫瘤病理。除第一次動物實驗外,常規(guī)實驗課的教學模式通常包括以下四個部分:觀看示教錄像,由授課教師進行切片教學,在大體標本室觀察福爾馬林浸泡的標本和塑化標本,填寫實驗報告。為了使同學們更好地學習病理實驗,我們不斷改革完善,提高教學質量。
1.學科之間聯(lián)系的重要性
按照醫(yī)學基礎學科的課序安排,病理學課程一般在解剖學、組織學和生理學之后。病理實驗的第一堂課是觀察動物的血腦屏障作用,即將大鼠麻醉后固定在鼠板上,打開腹腔,通過下腔靜脈注射1%臺盼藍(1ml/100g),大鼠身體及四肢迅速變藍。此時將大鼠斷頭,頭骨剪開,觀察腦組織各部分的顏色變化,掌握血腦屏障的重要意義。學生對大鼠的解剖學結構和血腦屏障的機制應該有清楚的了解,才能上好這一堂病理實驗。病理實驗課主要是觀察病變的組織和器官,因此掌握正常形態(tài)結構尤為重要。接下來的實驗課是觀察切片和大體標本,首先授課老師利用數(shù)字切片庫帶領同學們?yōu)g覽組織的正常結構,回憶組織學上所學內容,再觀察病理結構,這樣當堂課的顯著對比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吸收。如觀察慢性肺淤血的切片時,先由教師帶領同學們復習正常肺的結構,著重觀察肺泡、肺泡隔和肺泡腔的結構,再看病理狀態(tài)下肺泡壁毛細血管擴張充血,大量含鐵血黃素生成等變化,運用這種學科關聯(lián)的教學模式,課堂效果更顯著。
2.教材整合的重要性
通常每版教材要適用于多個專業(yè),具有通用性,而每個專業(yè)的要求不同,側重點不同,因此對教材內容進行取舍、關聯(lián)、壓縮或拓展非常重要[1]。實驗教學也是如此,如對五年制中醫(yī)專業(yè)講授細胞和組織損傷時,應重點講述肝脂肪變性,要求學生掌握切片的鏡下病理變化。在各論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中,鏡下觀察門脈性肝硬化的切片時,假小葉內也可見脂肪空泡,因此有些學生容易與肝脂肪變性混淆,這時前后關聯(lián)有助于增強教學效果。其實強調清楚一點即可,即在低倍鏡下首先找到肝細胞被增生的結締組織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假小葉,則會正確診斷,而不會診斷為肝脂肪變性。又如講授良性高血壓病時,腎入球小動脈會出現(xiàn)玻璃樣變,因此回憶到前面講述玻璃樣變性時細胞或間質內出現(xiàn)紅染、均質、半透明的蛋白性物質。這樣總論與各論或各論之間的前后串聯(lián),融會貫通,將教材有機整合起來。每堂實驗課都有重點、難點和易混淆點,通過由點到面,點點對比,對這部分內容著重講述,對不同層次學生設置不同臺階,啟發(fā)學生多觀察、多思考、多提問,讓學生自己探究、發(fā)現(xiàn)、診斷。
3.聯(lián)系臨床的重要性
學生學習病理學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單純地背誦課本知識,認識所有病理切片和大體標本,而是從課堂中掌握與臨床相結合訣竅。尤其在中醫(yī)院校,學生普遍花費大量時間學習中醫(yī)知識,留給病理課程的時間和精力自然少于西醫(yī)院校的學生,在這種情況下,以實驗課作為與臨床密切聯(lián)系的通道不失為重要手段。對于筆者所在學校而言,病理實驗課仍以老師講解為主,學生觀看為輔,學生能看懂切片和標本的病理變化,提出問題,討論問題,掌握書本知識并不難,但是不善于將知識有機結合到臨床,對于患者的臨床癥狀不一定很清楚,不能完全將自己視為未來的病理醫(yī)生。若老師依據(jù)教學大綱,在實驗課中精心準備典型病例和討論題,對患者的病史、體征、檢查結果、診療過程等進行探討,引導學生做出正確的病理診斷,從而調動學生求索知識的主動性[2],這種對典型病例進行分析和推斷的方法稱之為病例教學法。在實驗課程的病例討論中,教師仍然起著組織、完善、協(xié)調、總結的重要作用。另外可以采用病例導入法,即以問題為基礎,根據(jù)教學大綱和各專業(yè)學生實際水平,充分發(fā)揮教學相長的作用,選擇有代表性、難易適中的病例,引入新一章節(jié)的課程,從而達到增強課堂效果的目的。每堂實驗課觀察的教學錄像即運用了病例導入的教學法。
如正式講授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實驗課時,首先介紹一病例,該患者為男性,38歲,因咳嗽、全身無力、午后低熱等癥狀就醫(yī),患者在15年前有結核病史。此時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推理,應較容易判斷該患者為繼發(fā)性肺結核病,具體為哪種類型還要根據(jù)入院檢查和實驗室檢查的結果進行判斷。這時再觀察肺結核的切片和大體標本,使學生由宏觀到微觀對該類疾病做整體把握,能夠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同時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病例導入法和病例教學法,這兩種與臨床病例緊密聯(lián)系的方法,在實驗課的開端或穿插在中間,對于學生融會貫通,掌握知識有促進作用,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病理教學是整個醫(yī)學教學體系的重要學科,連接基礎醫(yī)學和臨床醫(yī)學的橋梁作用不言而喻,而病理實驗又是整個病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注重每堂實驗課,增強教學效果,是每位病理教師應該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王玉梅.認證整合教材是教學成功的保證.[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09(71):153-154.
[2]陳桂軍.臨床病例討論在病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分析,2015,13(15):292-293.
通訊作者:王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