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
(成都市新都區(qū)人民醫(yī)院藥劑科,四川 成都 610500)
?
801例I類切口圍手術期抗菌藥物預防應用調查分析
王浩
(成都市新都區(qū)人民醫(yī)院藥劑科,四川 成都610500)
摘要目的:調查我院I類切口圍手術期抗菌藥物預防應用現狀,促進抗菌藥物的合理預防。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9月I類切口手術病例801例,對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的預防應用情況(包括用藥指征、品種選擇、給藥時機、給藥療程等)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I類切口抗菌藥物預防使用率逐年下降,但仍然存在不合理應用問題。結論:I類切口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的預防應用還有待進一步加強管理,規(guī)范臨床應用。
關鍵詞:I類切口;抗菌藥物;圍手術期
抗菌藥物是目前臨床治療中運用范圍廣泛、品種繁多的一大類藥品。在外科領域合理應用抗菌藥物預防手術部位感染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預防外科手術部位感染要掌握好適應癥,選擇適當藥物和用藥時機(手術開始前30 min給藥并使有效血藥濃度覆蓋手術全過程),并堅持短程用藥的原則,避免濫用[1]。目前我院圍手術期抗菌藥物預防應用存在用藥起點高,給藥時機不合理,預防給藥時間長等問題。為規(guī)范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的預防應用,本文就我院I類切口手術病例801例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的預防應用情況進行了回顧性分析和比較,為抗菌藥物的合理預防提供考慮,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
抽取我院外科I類切口手術病歷2012年213份,2013年227份,2014年196份,2015年1至3季度165份,共801份。其中男性626例,女性175例,年齡3月~82歲。
1.2方法
分年度統計患者的一般情況、診斷、手術情況、切口類型、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及療效等情況,手術切口按《臨床外科學》分類法分類,抗菌藥物使用率分年度進行統計,抗菌藥物合理性應用評價參考《指導原則》[2]和《抗菌藥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導意見(草案)》[1]。合理性評價標準見表1。
表1 I類切口圍手術期抗菌藥物應用合理性評價標準
2結果
2.1一般情況
801例手術患者中男性626例(占78.2%),女性175例(占21.8%),其中1歲以下63例,1~18歲204例,18~60歲282例,60歲以上252例,最大年齡82歲,最小年齡3月,平均年齡39.9歲,住院時間最短3天,最長13天,平均住院時間4.9天。
2.2手術類型
本資料調查病歷手術類型包括靜脈曲張、甲狀腺、乳腺、疝及關節(jié)鏡檢查。其中靜脈曲張87例,甲狀腺71例,乳腺24例,疝616例,關節(jié)鏡3例。
2.3抗菌藥物預防使用率
2012年、2013年2014年及2015年1至3季度I類切口手術抗菌藥物的預防使用率逐年下降,見表2。
表2 各時間段抗菌藥物使用率
2.4抗菌藥物選擇、使用種類構成比、初次給藥時機及給藥療程
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801例I類切口手術患者,共有582例使用了抗菌藥物,抗菌藥物的選擇與構成比、初次給藥時機及給藥療程分別見表3、4、5。
表3 抗菌藥物選擇及使用種類構成比 (例(%))
表4 抗菌藥物初次給藥時機構成比(例(%))
表5 抗菌藥物預防給藥療程構成比(例(%))
3討論
外科手術預防給藥的目標是在手術開始和整個手術期間,保證抗菌藥物有足夠的血藥濃度和組織濃度,以阻止細菌定植和感染的發(fā)生[3]。本資料調查結果表明,我院抗菌藥物的不合理預防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預防用藥指征掌握不準
盡管外科手術抗菌藥物預防使用率在逐年降低,但在使用抗菌藥物的病例分析中仍發(fā)現一些病例是無預防用指征的。如一例27歲青年男性,在沒有任何基礎疾病的情況下作疝修補術使用頭孢唑林預防。Ⅰ類切口手術一般是不需要預防用抗菌藥物的,如果手術涉及重要器官(如心臟)、糖尿病患者,一旦感染引起嚴重后果,這些情況要預防用抗菌藥物。外科手術后感染的發(fā)生率與手術本身的清潔程度密切相關[4]。因此,臨床醫(yī)師應認真學習《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和《抗菌藥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導意見》,嚴格規(guī)范手術操作的過程,把握好預防手術感染的指征。
3.2抗菌藥物品種選擇不合理
I類切口的預防應選擇主要針對G+菌的第一代頭孢菌素如頭孢唑林。本資料中2012年154例,2013年166例,2014年68例,2015年1-3季度3例違反《指導原則》選藥。如靜脈曲張選用阿洛西林,疝手術選用頭孢美唑或頭孢硫脒。選藥起點高,價格較頭孢唑林昂貴。臨床醫(yī)生應遵循《指導原則》和《抗菌藥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導意見》,兼顧有效、安全和經濟的原則選擇預防用藥的品種。
3.3初次用藥時機不合理
《指導原則》要求抗菌藥物預防應用應在術前0.5~1 h或麻醉開始時給藥。有研究顯示術前30~59 min給藥較術前<30 min和術前60~120 min給藥對于預防手術部位感染更有效[5]。本調查資料有15例病例在術前0.5 h內(但不是在麻醉開始時)給藥、21例在手術開始2 h前、10例在術后給藥。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半衰期短,如果>術前2 h給藥,在手術開始時由于藥物代謝,導致在手術中抗生素的血藥濃度達不到理想的殺菌濃度,錯過了給藥的最佳時機[6]。而在術前0.5 h內給藥,藥物組織分布需要一定時間,在手術開始時手術部位藥物濃度也可能達不到有效濃度,而術后給藥,則錯過了細菌發(fā)生污染或定植的時間。這三種初次給藥的時機,均難以達到預期的預防效果。選擇合適的給藥時機對于保證抗菌藥物有效的組織濃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手術時間>3 h,需要術中追加1次,以保證在整個手術期間切口部位有充分的血藥濃度,使病原菌不能定植和引起感染[7]。有文獻指出[8],術前和術中應用抗菌藥物組感染發(fā)生率要明顯低于僅在術后給予抗菌藥物組。因此,臨床醫(yī)生應掌握藥物的藥動學特點,正確對手術進行評估,以把握合理的預防給藥時機。
3.4抗菌藥物預防給藥療程不合理
《指導原則》規(guī)定:I類切口手術總的預防用藥時間不超過24 h,個別情況可延長至48 h[4]。經研究一般認為術后48h未感染的切口無需再繼續(xù)使用抗菌藥物,術后長時間用藥并不能降低傷口感染率,只會增加醫(yī)院感染的機會,加重患者的經濟負擔[9]。但本資料調查的的病例中2012年168例、2013年90例、2014年34例、2015年1-3季度4例抗菌藥物使用超過48 h未停藥,最長使用時間為8天。有一名47歲男性患者于靜脈曲張手術后,使用頭孢呋辛8天,這期間體溫正常,病程中沒有任何有關感染的描述,也未復查血常規(guī)。
通過這次調查發(fā)現,我院I類切口手術預防應用抗菌藥物的比例在逐年降低,說明我院采取的抗菌藥物的行政管理制度是有效的。但在用藥指征、品種選擇、給藥時機及給藥療程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合理問題,因此,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還要進一步落實抗菌藥物有關知識的業(yè)務學習和培訓,根據各科室特點,對抗菌藥物的應用原則進行細化,嚴格落實我院《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實施細則》,持續(xù)加強行政管理力度。醫(yī)院主管部門定期監(jiān)測臨床I類手術切口患者抗菌藥物應用情況,開展目標性監(jiān)測和針對性宣傳,健全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管理制度,并將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納入醫(yī)療質量和綜合目標管理考核體系。這樣才能將我院抗菌藥物的預防應用更加規(guī)范化和合理化。
參考文獻
1《應用抗菌藥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導意見》撰寫協作組. 應用抗菌藥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導意見(草案)[J]. 中華外科雜志, 2003, 41(6): 468-470.
2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辦公廳、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解放軍總后勤部衛(wèi)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修訂委員會. 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S]. 衛(wèi)醫(yī)發(fā)【2015】43號,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15: 1-5.
3羅紅. 外科手術預防應用抗菌藥物情況調查分析[J]. 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 2007, 7(3): 205-207.
4王睿. 臨床抗感染藥物治療學[M].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6, 337-337.
5Weber WP, Marti WR, Zwahlen M, et al. The timing of surgical antimicrobial prophylaxis[J]. Ann Surg, 2008, 247(6): 918-926.
6宋娟. 圍手術期抗生素應用的調查分析[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 2004, 14(7): 797-799.
7金大鵬. 北京地區(qū)醫(yī)療機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南[M]. 上海: 第二軍醫(yī)大學出版社, 2007, 6-6.
8張歡,曾凡健,陳懇. 骨科抗生素應用情況調查分析[J]. 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 2007, 7(2): 107-110.
9葉秀娜. 圍手術期抗菌藥物應用調查分析[J]. 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 2011, 11(22): 20-22.
Utilization of prophylactic antibiotics for 801 patients undergoing type I incision operations
Wang Hao
(People′s Hospital of Xindu District of Chengdu, Sichuan Chengdu 610500)
AbstractObjective:To review the prophylactic utilization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for the patients undergoing type I incision operations for clinical reference of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Methods: Review the prophylactic utilization of antibiotics for the patients undergoing type I incision operations in from 2012 Januery to 2015 September. Results: The use rate of antibiotics has been declining year by year, but there is some irrational use. Conclusion: Essential administrative means should be taken for management on antibiotics uses so as to promote clinical rational use in surgical intervention.
Key Words:Type I incision; Antibiotics; Perioperative period
作者簡介:王浩,男,主管藥師,主要從事臨床藥學,Email:1273784755@qq.com。
(收稿日期:2016-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