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千
科學史研究有“內史”與“外史”之分,內史主要研究“某一學科本身發(fā)展的過程,包括重要的事件、成就、儀器、方法、著作、人物等”,外史側重于研究“該學科發(fā)展過程中與外部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影響和作用,以及該學科在歷史上的社會功能和文化性質”?!翱茖W史之父”薩頓指出,科學史“就是人類思想和文明史”。筆者據此認為,在普通中學的思想史教學中,可以借鑒科學史研究與教學的視角,將“內史”與“外史”結合起來,一方面向學生介紹思想本身,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關注思想產生的外部環(huán)境(即背景)以及思想對人類社會的影響。然而,目前普通高中思想史教學的現狀則是重“內史”輕“外史”,尤其輕視“外史”中的背景成分。以《啟蒙運動》一課為例,啟蒙思想家的觀點屬于“內史”,啟蒙思想的影響屬于“外史”中影響成分,這兩者絕大部分中學教師都能講清,但這些思想從何而來,它們的產生與哪些因素有關則鮮有教師述及,也就是說他們忽視了“外史”中的背景成分。那么,這一課在講述時究竟該怎樣充分挖掘“外史”中的背景成分呢?這一問題困擾了我很長時間,直到有一天,我有幸聽了沈為慧老師關于這一課的公開教學,這才茅塞頓開。在沈老師的啟發(fā)之下這一問題終于迎刃而解。
一、揭示啟蒙思想產生的政治背景
大部分中學教師在講述霍布斯“人民契約”的觀點和洛克的分權思想時,往往只介紹思想本身,這帶來的后果是學生覺得晦澀難懂不易理解。如果能在介紹這些思想前先揭示這些思想產生的政治背景,則效果會大大不同。
1649年1月30日,英國議會處死國王查理一世,于是,英國人圍繞“沒了國王后的英國該怎么辦”展開激烈的爭論。這引起了流亡法國的霍布斯的關注,正是對此事進行了深入分析后,他才提出了“人民契約”的觀點。
1688年,英國發(fā)生光榮革命,威廉與瑪麗登基時,接受了議會的《權利法案》,并從議員的手中接過了王冠。這說明議會取代國王,成了權力的中心。這種現象是否有理論依據呢?洛克對此進行了深入分析,這才提出了分權思想。
二、敘說啟蒙思想家的個人經歷
大部分中學教師在介紹伏爾泰和盧梭觀點時,往往只是按教材所述直接點出相關著作并機械地羅列觀點。這樣做的后果是學生聽得索然無味,且心存疑惑:為什么伏爾泰贊成君主立憲制?為什么盧梭與伏爾泰相比思想上更為激進?筆者以為,插敘這些思想家的個人經歷就可避免上述后果的發(fā)生。
伏爾泰年經時經常嘲笑貴族,后來因與貴族打架而被驅逐出境。他輾轉到了英國,在目睹了牛頓的葬禮后,對牛頓產生了極大興趣,也感受到了英國對知識、對人才的尊重。他把自己在英國的體會,寫信告訴親友,其中的25封信組成了《哲學通信》。
盧梭出生在瑞士的日內瓦。他很小便成了孤兒,只得靠打零工艱難度日。成名后,他的生活依然十分貧窮,甚至把自己的五個孩子都送進了孤兒院。這樣的境遇使盧梭時常分析自己的命運。在此基礎上,他撰寫了《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以及《社會契約論》。
插敘啟蒙思想家的個人經歷有兩點好處:一是增強授課的趣味性,使學生喜歡聽、樂于聽。分析啟蒙思想家的思想無疑是枯燥的,而對這些思想家生平的故事式敘說則無疑是生動的。唯有生動的課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唯有生動的課才能真正打動學生的心扉。二是使學生認識到啟蒙思想家思想的產生與他們的個人經歷密不可分。某種意義上說,思想家思想的形成是其個人經歷的積淀。
三、滲透“科學革命促進思想解放”的觀點
大部分中學教師在講啟蒙思想這一課時基本不涉及科學革命,即使有所涉及也只是一帶而過。這樣做的后果是學生對于“是科學革命促進了思想解放,這才迎來了啟蒙時代”的事實認識不清。筆者以為可以嘗試以下做法滲透這一觀點。
從簡介牛頓力學體系切入:牛頓用數學方法證明了萬有引力定律和三大運動定律。運用這些定律,牛頓把星星、地球和自然界所有的力量都放在了他的天平上。然后,引用權威學者的觀點點明:牛頓力學體系的精髓(慣性是物體的根本屬性,惟有外力才能克服物體的慣性)和它所蘊含的價值觀(崇尚人的價值,因為人有能力改變和控制自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得出:牛頓等科學家的巨大作用是使人們認識到:自然界存在著規(guī)律,而且這些規(guī)律能夠被人所認識。那么,人類社會是否也有規(guī)律,這些規(guī)律是否也能夠被人所認識?啟蒙思想家正是在這樣的認知促動下,進行努力探尋,從而掀起了啟蒙運動。
通過滲透,可以清楚說明啟蒙運動的出現離不開科學革命的發(fā)生,是“科學革命促進了思想解放”。這樣,學生就能理解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的總結:“這些哲人受被牛頓證實的萬有引力定律的影響很大,相信存在著不僅控制物質世界、而且控制人類社會的自然法則”。也能理解美國學者馬文·佩里的觀點:隨著科學革命的發(fā)展,人們認識到,“自然世界是機械的、可分析的、有規(guī)律的,并被數學驗證過的”,宇宙“被看成一個巨大的機器,依照可用數學方式表達的普遍規(guī)律運轉?!币恍┧枷爰疫€開始“以探索的、批判的、懷疑的精神審視歐洲的制度和傳統(tǒng)”。這樣,啟蒙時代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