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林
摘 要:視唱,是音樂教育的基礎學科,也是音樂類高考考生必考的科目之一。筆者作為內蒙古藝術學院附中視唱練耳教師,以培養(yǎng)藝考學生的實踐經(jīng)驗為基點提出幾點有關高考視唱教學考試改革的建議。
關鍵詞:視唱教學;試題;科學性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6C-0045-02
好的視唱能夠提高學生的音樂藝術素養(yǎng)。視唱的涵蓋面包括了調性、節(jié)拍節(jié)奏、音準、音樂表現(xiàn)力等等,視唱考試又是音樂語言的積累和音樂聽覺經(jīng)驗最直接有效的檢驗方式。在內蒙古藝考中視唱占音樂基礎課(樂理、聽音、視唱)百分之五十的分值,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視唱考試是指讀新譜即唱,檢驗考生的音樂綜合能力,尤其在音樂專業(yè)類高考中,視唱唱好了,可使專業(yè)分數(shù)一般者反敗為勝;視唱唱糟了,就會使專業(yè)分數(shù)較好者一落千丈。針對高考視唱考試,筆者大膽提出以下幾點建議,為高考視唱考試的完善添磚加瓦。
一、視唱與專業(yè)的時間可各自計時
器樂專業(yè):計時時間為 5分鐘;聲樂專業(yè):計時時間為 3分鐘;視唱:計時時間為40秒,這樣學生就不會因專業(yè)的拖沓而耽擱或延誤了視唱的考試。
二、視唱只準唱一遍
在專業(yè)視唱高考中,有些學生的專業(yè)演奏或者演唱完成得早,剩余的時間較多,則唱了三四遍視唱,因在單位時間內完成,所以評委老師以發(fā)揮最好的那一遍為準打分,這樣,唱一遍的學生就吃虧了,一遍的分數(shù)和三四遍的分數(shù)難以公平,所以,視唱應以第一遍為準。
三、視唱評分的好、差可分為上、中、下等來評分
視唱評分按好、差顯然不夠嚴謹,如把視唱的等級拉開上等(80~100分)、中上等(70~80分)、中等(50~70分)、中下等(30~50分)、下等(10~30分)、差等(0~10分)六個檔次,就會公正。
四、視唱曲目要推陳出新
視唱的曲目應保留一半的舊視唱,推出一半的新視唱,做到保留舊的精華曲目,推出新的迎合時代的新鮮曲目。
在第一板塊中,是沒有升降調號的C自然大調和a自然小調、C宮系統(tǒng)五聲民族調式。為什么沒有加入C宮系統(tǒng)的清角和變宮兩個偏音呢,而加進去不也就等同于C自然大調的音階結構嗎?筆者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C自然大調和a自然小調在學生進入視唱初期時便會接觸,調感容易扎根,而在民族調式中,偏音融入了地區(qū)性,有些偏音的音高都不是C大調音階里的四級和七級的準確音高,或高于四、七級音準,或低于四、七級音準,所以,對高考的學生來說,偏音的地道性和準確性不易把握。所以,筆者建議除了C自然大調、a自然小調,只加入C宮系統(tǒng)的五聲調式正音音階。
在第二板塊中,于C自然大調和a自然小調的基礎上加入了一個調式變音,由此,構成了C和聲大調及a和聲小調。五聲調式在只有五聲正音音階的基礎上加入了一個偏音,或清角,或變宮,使民族六聲調式更具傾向性和地區(qū)色彩。第二大范圍內,由于調式把握有些難度,所以要把音程的度數(shù)及節(jié)奏的難度降低,以便考生更好更快地建立調感,順暢地唱下來。
在第三板塊中,原本于C自然大調的基礎上加入兩個調式變音,就變成了C旋律大調,而旋律大調的降六、七級的運用上其實是由自然轉到這種調式上,其性質體現(xiàn)的就是大小調交替的一種,它也形成了一種大小調明暗色彩的對比。因旋律大調的難度超出了考生的能力范圍,并且旋律大調的作品極少,所以,依筆者的教學經(jīng)驗,沒有納入旋律大調。在a自然小調的基礎上加入了兩個調式變音,則變成了旋律小調。旋律小調的運用極廣泛,旋律小調的上行有著大調的色彩感,旋律小調的色彩更加豐富。民族七聲調式有清樂(加入清角和變宮)、雅樂(加入變宮和變徵)、燕樂(加入清角和閏),高考生的水平只限于讓其練習C宮系統(tǒng)清樂七聲民族調式即可。第三范圍的調式難度增大,在音程的跨度上及節(jié)奏的難易上要降低難度,確保高考生既在考前了解練習了視唱,也把視唱的內容與樂理融會貫通。
發(fā)達國家在音樂素質教育方面非常重視,基督徒從小就在教堂或學校學會讀譜,掌握合唱,無論各行各業(yè),音樂伴隨一生。視唱不但體現(xiàn)我國國民素質,也是音樂院校的重要課程,音樂類考生于視唱這一關至關重要。希望高考視唱教學中,出題越來越有原則和可循性,試題越來越完善和科學。
參考文獻:
張業(yè)茂.符號學視野下的視唱教學[J]. 武漢音樂學院學報, 20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