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
摘 要:中國文化歷史悠久,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教育的不斷發(fā)展,新課標的不斷深化,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和傳承也逐漸被融入教學當中。中國文化涉及各個領域,如剪紙文化、漢字文化、音樂文化及漢服文化等,是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要素的整合。在我國素質教育中,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作為傳承民族文化的一種方式,在培養(yǎng)學生文化素養(yǎng)、加強對民族文化的認知方面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將民族文化滲透到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使學生將民族民間舞蹈的肢體動作與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學生對民族文化的深刻認識,體會到中國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進而有利于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與發(fā)揚。
關鍵詞:民族民間舞蹈;民族文化;滲透
0 前言
傳統(tǒng)的素質教育注重對人才能力的培養(yǎng),而忽視了對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不同于傳統(tǒng)的素質教育,其教學內容上以民族民間舞蹈為主,通過對民族民間舞蹈動作的講解和示范,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舞蹈技能,有利于學生形體的塑造和氣質的培養(yǎng)。除此之外,由于不同民族民間舞蹈都有其獨特的文化特色,在對民族民間舞蹈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民族文化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提高自身文化素養(yǎng)。當前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由于教師缺乏對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實質性認識,缺乏對學生氣質、內涵的培養(yǎng),致使民族民間舞蹈的教學未能達到教學要求,對于民族文化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的滲透不夠,使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失去其實質意義。因此,教師要采取有效策略將民族文化更好地滲透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
1 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民族文化的體現(xiàn)
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內容基于對中國民族舞蹈的認識。中國民族舞蹈種類多、內容豐富。在多種肢體動作的變換過程中,體會到了各民族對生活的熱情和對情感最直接的表達,是對人生的一種釋然和豁達。[1]通過教師對民族民間舞蹈動作的講解和示范以及與舞蹈相關的民族文化、風土人情、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的解說,豐富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知,體會到民族民間舞蹈對民族文化的傳承作用。
例如,對蒙古族的舞蹈來說,其產生于民間,節(jié)奏感強、動作熱情奔放,伴隨著蒙古族特有的語言特色,具有獨特的風格。女子的動作多為抖肩、翻腕,以表達蒙古族女子熱情開朗的性格。男子大多舞步豪邁,舞姿挺拔,展現(xiàn)出蒙古族男子的陽剛之美和體態(tài)的健碩。這也是蒙古族風俗習慣和文化背景的一種體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對抖肩動作進行練習時,深刻體會動作的優(yōu)雅和動作帶來的身心上的釋放,在蒙古族舞蹈矯健的舞姿和步伐中體會蒙古族人的熱情奔放,深刻體會蒙古族悠久的民族文化在民族民間舞蹈上的體現(xiàn),進而加深對蒙古族文化的認識。
2 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民族文化滲透現(xiàn)狀分析
2.1 缺乏對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在傳統(tǒng)的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教師過于注重對舞蹈動作本身的教學,對舞蹈動作進行肢體的示范,缺乏生動性,由于學生對于民族民間舞蹈的認識不夠,導致學習過程的枯燥、乏味,因此降低學生對民族民間舞蹈學習的熱愛,不利于教學的順利進行。[2]在對舞蹈肢體動作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沒有建立起學生對與民族民間舞蹈背后蘊藏的文化知識的認識,學生體會不到每個動作背后的寓意,對其文化背景了解甚少,往往學生在舞蹈學習結束后,僅僅掌握舞蹈動作的學習,而對舞蹈背后的民族文化一知半解,對動作所傳達的民族精神也是了解甚少,不利于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沒有達到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根本目標。
2.2 缺乏對民族民間舞蹈的實質性認識
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對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在提升學生素養(yǎng)上的認識不夠。認為當前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和技能,以適應當前日益發(fā)展的社會需求,然而,當前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全面發(fā)展型人才炙手可熱,因此,要更加重視對人才內在素質的提高。民族民間舞蹈是民族文化的一種體現(xiàn),然而,教師并未認識到這一點,過分強調舞蹈動作的重要性,在教學理念上,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束縛,沒有將民族民間舞蹈的實質意義融入教學中,缺乏對民族文化與民族民間舞蹈的融會貫通,不利于人才的全面發(fā)展。
3 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民族文化的滲透
鑒于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在傳承中國民族文化方面的重要地位,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要認識到當前民族文化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滲透的現(xiàn)狀,并對原因進行深刻分析,積極尋求將民族文化滲透到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的有效策略并實施,以促進我國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進一步發(fā)展。
3.1 注重對學生文化內涵的培養(yǎng)
民族民間舞蹈是民族文化的一種重要體現(xiàn),為更好地將民族文化滲透到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使學生更好地體會民族文化的魅力,要求教師在對舞蹈進行教學時,更加注重對學生文化內涵的培養(yǎng),使學生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更有利于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順利進行。
例如,教師在進行朝鮮族舞蹈教學時,向學生講解朝鮮族的人文歷史及舞蹈的由來。朝鮮族舞蹈具有農耕的象征,體現(xiàn)出朝鮮族人民的勤勞與智慧。[3]通過手足動作的示范,讓學生體會動作的含蓄,委婉,從而體會朝鮮族文化的含蓄表達,有利于自身文化內涵的提高。
3.2 將民族民間舞蹈與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
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要擺脫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將新的教學理念融入教學中去。為促進民族民間舞蹈的教學的順利進行,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型人才,教師應將民族文化與民族民間舞蹈的教學融合在一起,使民族文化更好地滲透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4,5,6]
例如,在學習藏族舞時,教師可鼓勵學生多了解一些藏族文化,有條件的可以組織學生去藏族民間體驗生活,體驗藏族的宗教文化,建筑文化、飲食文化等,將民族文化與舞蹈動作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加深對民族文化的理解,提高自身文化修養(yǎng)。
4 結論
總之,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深化改革,對民族民間舞蹈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族民間舞蹈在民族文化的傳承上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底蘊、豐富文化內涵,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要更加重視對民族文化的滲透,以更有利地促進我國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與發(fā)揚。
參考文獻
[1] 王奇.民族舞蹈文化的傳承與民間舞蹈教學[J].通俗歌曲,2014,14(04):164-165.
[2] 崔莉.淺談把民族文化滲透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J].知識文庫,2016,02(03):225-226.
[3] 賀群蓮.我國高校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大眾文藝,2014,13(19):109-110.
[4] 李曉君.淺談民間舞蹈文化與民間舞蹈教學的有機結合[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4,02(Z1):221-222.
[5] 馮玲玲.民族民間舞蹈文化傳承規(guī)律及其發(fā)展趨勢探究[J].黃河之聲,2015,16(06):164-165.
[6] 佟麗麗.關于普通高校普及民族民間舞蹈的幾點思考[J].大眾文藝,2015,02(1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