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銀霞
【摘 ? ?要】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動手操作能力,單靠在教學活動和領域活動中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應再生活環(huán)節(jié)和家庭環(huán)節(jié)中去重點培養(yǎng)。因為幼兒在6歲以前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和培養(yǎng)生活自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造就幼兒一生的良好習慣。如果幼兒能經(jīng)常動手動腦,能夠獨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能很好的促進他們身體發(fā)育、智力發(fā)展以及性格的形成。
【關鍵詞】動手操作能力 ?習慣 ?自理能力 ?家園互動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194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教育家孔子也說過,“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樂之者”。他們的這些話都說明興趣的重要性。著名的學前教育家張家麟先生也曾說:“要教養(yǎng)一個孩子會動手做事。就是指從小培養(yǎng)幼兒動手做事的能力?!薄毒V要》中也明確指出,“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所以,幼兒園階段是培養(yǎng)幼兒動手做事能力的重要階段,也是培養(yǎng)幼兒興趣的最佳時期,幼兒學習有了興趣,學習活動才是一種享受,是愉快的體驗,學習就會越學越愛學,越學越想學,有興趣的學習事半功倍。許多心理學家,教育學家也強調(diào),手就是外部的大腦,手的精細動作是鍛煉大腦的體操,老師及家長應充分信任幼兒,給孩子更多的表現(xiàn)機會,不要用指揮和替代的方式“教導”幼兒,這種指揮和替代的教育方式,實際上是不相信幼兒的動手能力,幼兒沒有操作機會,就談不上什么樂趣,更談不上什么興趣。長此以往,就會妨礙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和身心健康,因此,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應從培養(yǎng)幼兒的興趣入手,讓孩子在活動中找到樂趣,在樂趣中獲得知識 。
一、在領域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的興趣
領域活動是幼兒園實現(xiàn)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各領域活動相互整合,相互滲透,動手操作活動存在于幼兒教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它是一個手腦并用的過程,運用各種幼兒感興趣的活動材料,激發(fā)幼兒的探究欲望,培養(yǎng)幼兒對動手操作活動的興趣。如大班科學探索活動《小燈泡變亮了》,給幼兒提供小燈泡、電池、紅藍線、膠布、剪刀,4人一組,通過老師講解及示范,讓幼兒分組組裝,通過多次連接,小燈泡終于亮起來了,實驗活動本身有者極強的趣味性,孩子們的好奇與質(zhì)疑在動手探索中得到了解答,孩子們獲得了滿足與成功。再如在美工活動《種子粘貼》中,教師事先畫好各種輪廓圖形,孩子們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粘貼材料(各種種子、種子殼、葵花籽、黑瓜子、米粒、扁豆等),用黑葵花子殼粘貼小蝌蚪,用黃米粘貼的小鴨,用黑瓜子粘貼啄木鳥等等,這些生活中不起眼的種子,在孩子們的手里變成了呼之欲出的小動物,孩子們歡呼雀躍,充滿了濃厚的學習興趣。語言領域活動也充滿了很多的動手操作的內(nèi)容,如故事表演、情景表演等,通過布袋木偶、頭飾及其它教具再現(xiàn)故事情節(jié),加強幼兒記憶,發(fā)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幼兒在語言活動中的動手興趣。
二、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的興趣
動手操作活動存在于幼兒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從細小的環(huán)節(jié)到大的環(huán)節(jié),從小就培養(yǎng)一種好的習慣及興趣,尤其是幼兒的一日生活,孩子從早到晚,吃飯、午休、盥洗,隨時都有動手操作的契機,這需要老師成為生活中的有心人,去觀察、去培養(yǎng)。如午餐時間的分發(fā)碗筷,教師可讓孩子們每天輪流擔任,通過鼓勵機制,激發(fā)幼兒積極踴躍的服務意識。再如在家早上起床后的梳頭、洗臉、刷牙,在幼兒園午休時間的穿脫衣服和整理床鋪,都是幼兒力所能及事情,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但能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幼兒對勞動及自己動手操作的興趣。另外,活動室里的自然角,可讓孩子們輪流去為花兒澆水、施肥、除草。再如親子活動“包餃子”,每個家庭將和好的面團帶去幼兒園,家庭負責包餃子(媽媽搟皮、孩子包、爸爸負責打下手),老師負責煮餃子(教師事先已準備好電磁爐),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看那一個家庭包的數(shù)量多,多者獲勝,最后老師、家長、孩子共同分享勞動成果。通過日常活動,增強幼兒的責任意識,主人翁意識,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使他們從中體驗自我服務與服務他人的樂趣,長期以往。幼兒動手操作的興趣也就自然形成。
三、在家庭生活中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的興趣
《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合作伙伴,“家庭是孩子永遠眷戀且不停課的學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家長應該發(fā)揮家庭優(yōu)勢,給孩子更多的展示平臺,給孩子創(chuàng)造更多動手操作的空間。 如讓孩子做“媽媽的小幫手”,請孩子幫媽媽擇菜或擇豆,媽媽可以有意識的將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有些相像的蔬菜或豆子混在一起,如“芹菜”和“香菜”,“大豆和豌豆”等,請“小幫手”幫忙分開,擇菜及擇豆的過程既是操作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幼兒在不知不覺中進行了一次蔬菜和豆子的分類。如在“我是小廚師”活動中,孩子通過觀摩媽媽炒菜全過程,讓孩子自己動手學炒菜——先把西紅柿洗干凈,再切成一片片的,打好雞蛋,用筷子攪拌好,然后把油放在鍋里燒熱,把雞蛋倒進熱油鍋里,只見油鍋里鼓起一個個黃色的泡泡,再趕快把切好的西紅柿放進鍋里翻炒,加上食鹽和調(diào)料.一盤香噴噴的西紅柿炒雞蛋就做好了。通過模仿性操作學習,孩子知道了“西紅柿炒雞蛋”原來是這樣做出來的,孩子在操作中感知,在操作中獲得了勞動體驗。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家長應抓住生活中的細小的操作契機,通過不同的操作活動,鍛煉孩子不同方面的操作能力,家長可以根據(jù)孩子現(xiàn)階段的動手能力、發(fā)展水平及興趣愛好,不斷地變化操作內(nèi)容,并做好示范引領,久而久之,孩子會在父母的潛移默化中漸漸地培養(yǎng)起對動手操作的興趣。
總之,培養(yǎng)幼兒對操作活動的興趣不是一日兩日的事,它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家庭、幼兒園的緊密配合,需要家長和教師耐心的引導,為孩子創(chuàng)設適宜的環(huán)境,提供豐富的活動材料,注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讓孩子在操作中學習,在操作中進步,為幼兒終身發(fā)展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江蘇教育出版社
[2]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M].江蘇教育出版社
[3] 百度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