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瑞蘭
摘 要:小學數學是學生整個數學學習歷程的基礎,在這個基礎階段,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激發(fā)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并引導他們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文章對小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指導小學生學習方法的教學措施,在教學實踐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方法;高效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9-017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9.108
學習是小學生步入人生,走向社會,經歷生活,認知世界,發(fā)展自我,創(chuàng)造新事物的初始活動和必經道路,人們只有學會了學習和不斷學習才能在不斷變化的社會中與時俱進。小學生的學習與成年人的學習一樣,都是獲取新知,掌握某種技能并解決某個問題的過程,但是小學生學習更具有它自身的特點。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在充分了解小學生學習特點的基礎上,更好地指導小學生進行有效學習。
那么,小學生的學習有哪些特點呢?
1.從時間上來說,小學生的學習都是較為短暫的,因為他們的學習絕大部分是在學校、教室這個特定的環(huán)境中進行的,離開了這個環(huán)境,學生的學習效率就會大打折扣,即使是有些家長為學生報了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學生也難以收到在課堂教學中的效果。學校教育、教師引導具有幫助小學生學習的特殊功能,是一種目的明確、計劃周詳、過程完整的活動。
2.小學生的學習具有間接性。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經驗大多是間接得來的,因為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尚不發(fā)達,他們很難從直接的實踐活動中獲取新的知識,尤其是一些低年級的學生,就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了。
3.小學生的學習必須依靠教師的幫助與指導。在學校教育環(huán)境中,小學生學習目標的實現(xiàn)必須以教師的教學活動為條件和橋梁,按預定的教學方案系統(tǒng)而連續(xù)地進行。只有在教師的指導下,小學生的學習才可以少走彎路。
4.小學生的學習是高效的。在學校這個環(huán)境中,要求小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了解和掌握各年齡段應該了解和掌握的人類幾千年來積累的豐富知識。所以,小學生在校的學習是一種高速、高效的學習活動。
5.小學生的學習內容、目標是綜合、全面的。在學校教育環(huán)境中,小學生在校的學習內容、目標應該包括獲取新知、形成技能、培養(yǎng)能力、提高道德、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等。這是小學生在校學習的顯著特點。
6.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消極性并存。小學生的學習受其年齡、心理、興趣及家庭環(huán)境和習慣的影響較大。而學校教育常常面對的是整個群體,很難充分考慮到各個不同的主體要素,這就影響了兒童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習成為被動活動,無形中降低了學習效率。因而,教師要了解、重視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消極性并存的現(xiàn)象,樹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觀念,最大限度地調動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7.小學生學習的好奇心與排它性并存。好奇心是人類的普遍共性,而小學生更甚,在他們眼中一切都是新鮮的,這是他們獲取新知的天然源泉,但是小學生由于受其家庭過份溺愛的影響,往往會把在家中的“霸氣”及任性帶到學習過程中,形成排它性。教師更要重視這部分學生的特殊性,因勢利導,有的放矢地指導其學習。
在教育界流行著這么一句話:學習方法有多好,成績就有多好。這句話雖有失偏頗,卻也是經驗之談。因為學習方法的好壞,或者說學習習慣的好壞直接決定著小學生學習的效果。小學生的學習方法是其在學習過程中為達到某一目的、掌握特定的學習內容而使用的一切手段、方式、途徑。
好的學習方法應該是融科學性、目的性、趣味性、程序性、實踐性、獨立性為一體的,它是引導、幫助小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提高學習能力的基本保證。例如:教師要求小學生把15根小木棍擺在桌面上,要擺得讓別人一眼就看出是15根。學生動手擺放:有把15根擺成一長排的;有擺成兩排的:一排10個、一排5個的;有擺成三排的:每排5個。這是一個十分有趣的現(xiàn)象,盡管小學生不可能明白世間事物沒有唯一答案的道理,但是至少從學習方法上使小學生避免了單一性,恰恰正是這一點,有可能成為他們將來創(chuàng)新的原動力。對于各種擺法,教師引導學生互相比較,讓學生們說說誰擺得最好。孩子們有的認為擺成10根和5根的最好,有的認為擺成每排5根的最好。各有各的理由,教師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激發(fā)學生動手、動腦的興趣。
對學生的各種擺法進行了簡單的評論后,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出一些新的問題,讓學生面對新的挑戰(zhàn),使他們能夠再操作、再提高。教師可以先讓小學生按最好的方法再擺一次15根小木棍,然后分別擺出18根、20根、24根、30根。教師巡回指導擺放順序等。這個過程教師不僅把認數作為教學目的,還有意識地滲透了認知、計算方法,使小學生在初級階段的學習中增強了比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上述教學活動,啟示教師在指導小學生學習方法上應從以下幾點著手:
1.讓小學生對學習任務感興趣,提高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采取各種有效措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自覺完成教師所布置的各項任務。
2.通過簡化學習任務的方法來簡化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
3.通過調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確定學習方向,維護小學生對學習目標的追求。
4.能發(fā)現(xiàn)小學生自身學習方法和最佳學習方法的差異特征,有效地幫助小學生學會使用最理想的學習方法。
5.使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精神壓力,在隨意性中接受規(guī)律性,激勵小學生努力學習。
雖然小學生每天的學習都是在教師的幫助指導下進行的,但最終學習還是小學生自己的事,教師在小學生學習中僅起引導作用,幫助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把學習的大目標科學合理地分解成一個個切實可行的小目標,當小學生每實現(xiàn)一個個小目標時,就及時給予肯定、鼓勵,促使他們一步步地走向成功。教師還要注意在日常教學中,不斷為小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獲得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信心。哪怕是學習成績最差的學生,只要教師對他們有愛心、耐心,運用好的方法,就可以有效地引導他們逐步走向成功。這對教師本身來說,研究指導學生掌握最佳學習方法的方法則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 楊慶余.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馬云鵬.小學數學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 齊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