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俊松
筆者在查閱歷代多種版本的《太康縣志》時發(fā)現(xiàn),唐代歷史名人劉玄佐、韓弘、韓充都是太康縣人。而查閱《舊唐書》《新唐書》等文獻資料時,這些人卻被注明為“滑州匡城人”。筆者對此產(chǎn)生了疑惑,遂做了一些考證,以期還原劉玄佐、韓弘、韓充等人太康籍貫的真面目。
劉玄佐(735-792),本名劉洽,玄佐是后來皇帝恩賜之名。他出身貧賤,青年時期在太康縣衙當捕頭,后來到永平軍中當兵,并逐漸顯露出了卓越才干,職位節(jié)節(jié)上升,曾人朝任檢校司徒,位列三公。劉玄佐性格豪放,重義氣,輕錢財。他曾是鎮(zhèn)守一方的藩鎮(zhèn),但無割據(jù)篡權(quán)稱王的野心,始終為國家分憂解難,是中唐時期唐王朝的重要支柱。
據(jù)《舊唐書》記載,韓弘祖、父皆無名聲,世代居滑州之匡城。韓弘幼年時父母早逝,他和弟弟韓充依靠舅舅汴州節(jié)度使劉玄佐生活。劉玄佐去世后,因韓弘為人謹厚,汴州軍請求他為留后,經(jīng)監(jiān)軍上表,朝廷批準。韓弘先后擔任過檢校工部尚書、宣武軍節(jié)度副使知節(jié)度事、宋毫汴穎觀察使、司徒兼侍中、中書令等職,卒贈太尉、許國公。韓弘的弟弟韓充曾任鄭滑節(jié)度使;韓弘的兒子韓公武曾任鄜坊節(jié)度使。父子兄弟叔侄同朝為官,被稱為“三公三韓”。
《舊唐書》《新唐書》把劉玄佐、韓弘等寫為滑州匡城人,其實是個錯誤。
《舊唐書》成書在韓弘去世一百多年后的后晉天福五年至開運二年(940-945)?!掇o海》對該書的評價是:“有些《列傳》事實不詳,往往只載官階履歷,為后來史家不滿?!?/p>
《新唐書》成書于韓弘去世二百多年后的宋代嘉祐五年(1060年)。《辭?!穼ζ湓u價說:“文辭刻意求簡,以致時有年代含糊、史實不清之處,所錄文書奏章也任意刪改……成書后,吳縝即撰《新唐書糾謬》二十卷,舉其八失?!?/p>
據(jù)《太康縣志》“太康沿革”記載:“隋文帝開皇十八年(598年)改太康縣為匡城縣。隋煬帝大業(yè)十三年(617年)李密舉兵于此,遂廢匡城,復(fù)置太康縣,屬淮陽郡?!睋?jù)《長垣縣志》“長垣沿革”記載:“隋開皇十六年(596年),長垣縣改為匡城縣,大業(yè)元年(605年),廢匡城縣并人長垣。唐武德元年(618年),仍分匡城、長垣兩縣,屬河南道滑州?!贝撕蠖啻畏址趾虾?,直至宋朝初年,因忌趙匡AL名諱,改匡城為鶴丘縣。
太康縣改稱匡城縣只有短短的19年時間,對社會影響不大,再加上當時消息閉塞,許多人也許就不知道。而長垣縣改稱匡城縣循環(huán)往復(fù)多次,前后有三百多年。修史者不求甚解,不加核實,就誤把此匡城當作彼匡城,以訛傳訛,將劉玄佐、韓弘等寫成滑州匡城人了。
《舊唐書》也承認韓弘是穎川人,但那是他的祖先居住之地。存史較早的韓氏家譜《韓氏家傳錄》于元代至元二年(1265年)就明確記載:“吾韓氏姬姓,上世遼遠。自漢有遠祖諱千秋,從穎川(今許昌一帶)遷陽夏,有子諱延年,游擊將軍,同李廣征討死焉。陽夏即今汴之太康?!泵鞔绲澞觊g刻印的《韓氏家傳又后錄》記載:“謹按我韓氏自斌祖復(fù)遷太康,已備前錄,不具述,其子孫咸邇先塋以居縣西八里韓家橋(即現(xiàn)今太康縣獨塘鄉(xiāng)韓橋村)?!表n橋村西北過去曾有韓氏先祖墳塋墓地,稱作“韓三門”,墳前是太康縣通往扶溝縣的官道。
最能表明劉玄佐、韓弘、韓充籍貫是太康縣的證據(jù),當屬唐代杰出文學(xué)家、思想家、哲學(xué)家韓愈為韓弘所撰寫的墓志銘:《司徒兼侍中中書令許國公贈韓公神道碑銘》:“韓,姬姓,以國為氏,其先有自穎川徙陽夏者,其地于今為陳之大康。太康之韓,其稱蓋久,然自公始大著。公諱弘。公之父曰海,為人魁偉沈塞,以武勇游仕許、汴之間,寡言自可,不與人交,眾推以為巨人長者,官至游擊將軍,贈太師。娶鄉(xiāng)邑劉氏女,生公,是為齊國太夫人。夫人之兄曰司徒玄佐,有功建中、貞元之間,為宣武軍帥,有汴、宋、毫、穎四州之地,兵士十萬人?!?/p>
韓愈(768-824)和韓弘(765-823)年齡相近,是同時代人,又同朝為官,同為河南人。朝愈應(yīng)當對韓弘很熟悉。韓弘仙逝,家人請韓愈為之撰寫墓志銘,他決不會將韓弘的籍貫和姻親關(guān)系搞錯。他在文中肯定了韓弘是太康縣人,他的父親韓?!叭⑧l(xiāng)邑劉氏女”,“夫人之兄曰司徒玄佐”,既然是“鄉(xiāng)邑”,說明劉夫人和劉玄佐也是太康縣人無疑。
作為與劉玄佐、韓弘、韓充同朝為官又是同時代人的韓愈,他的文章更真實可信,具有無可辯駁的說服力。兩相對比,《舊唐書》《新唐書》的說法就不可采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