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裔
[摘要]音樂是表達人們情感的主要方式,對人們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作用。小學高年級音樂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音樂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應該將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與時俱進,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進展。如何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成為了現在音樂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本文主要對小學高級音樂教學中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進行探討,針對性地提出一些方法,希望可以為小學音樂提供借鑒。
[關鍵詞]小學音樂 高年級 學生審美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6-0192-01
在社會發(fā)展的帶動下,音樂教育在整個教育中的地位得到了顯著提升,影響力也在逐漸擴大。作為一門比較具有藝術感的學科,音樂將人們心中的情感充分展現出來,是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
一、審美能力需要審美渴望做基礎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對學生審美渴望的培養(yǎng),只有具有審美渴望,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力。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渴望具有多種途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按照學生的能力和水平挖掘學生的審美渴望。布置別具一格的音樂教室、使用比較高端的音樂器材進行問題的提問等,都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渴望。例如在學習《我的中國心》時,可以先播放感情激烈的愛國曲子,教師借此制造懸念:“同學們,你們知道《我的中國心》是什么時候寫的嗎?長江和黃河你們去過嗎?利用一連串的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這時再說:“你們要想知道問題的答案就和老師一起進入音樂世界”。將學生帶入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帶著問題尋找音樂中美的所在。
二、審美能力需要審美感知做前提
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必須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積極發(fā)現生活中的美。感知能力是人們對事物的感性理解力,審美中的感知能力僅僅是對審美力的初步感知。審美感知是審美力培養(yǎng)的前提,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格外重視。例如,教師在教學生學習《瀏陽河》這首歌的時候,可以在課堂上用多媒體展示關于《瀏陽河》的創(chuàng)作背景,對創(chuàng)作人在什么樣的歷史環(huán)境下創(chuàng)作的歌曲進行闡述,讓學生了解音樂的來龍去脈,將《瀏陽河》的景觀應用形象的圖片展示出來,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深刻認知,進一步形成審美感知。
三、審美能力需要審美想象力的提升
音樂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模糊性,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只有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學生才能真正學習體會音樂的境界,掌握音樂韻味。想象力可以實現音樂知識的擴展和延續(xù),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就必須以想象力為基礎。例如,教師在教《清晨》這首歌曲的時候,在保證教室環(huán)境相對安靜的環(huán)境下,讓學生閉上眼睛,播放緩慢的音樂,教師慢慢進行講解:“清晨聽到公雞叫,喔喔。推開窗門迎接晨曦到,鳥語花香春光好,喔喔,今天又有一個艷陽照?!痹谶@樣的過程中,教師不僅指導學生感受音樂的美好,也能讓陽光燦爛的情景浮現在學生的腦海中,促進了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
四、審美能力的提升需要創(chuàng)造力
音樂不僅給予了學生想象空間,而且還能促進想象力的發(fā)展,還提供給學生自由的創(chuàng)造空間,讓學生感知音樂美。作為小學音樂教師,音樂教學的主要目的不是進行音樂知識的灌輸,而是通過一定的途徑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感知,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想象力,全面提升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例如,教師在完成音樂教學任務時,可以讓學生對音樂要表達的思想和主題進行思考,或者在完成學習任務之后,讓學生上臺進行即興表演。例如,教師教學生完成《小紅帽》這首歌曲的時候,首先對歌曲的音符進行教導,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跟唱。在完成教學目標后,教師指定一些同學在課堂上進行表演,讓學生演繹《小紅帽》的故事情節(jié),可以自主地創(chuàng)造發(fā)揮,增加音樂教學的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潛力,對學生口語能力的表達起到一定作用,讓學生對音樂審美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五、審美能力的增長需要實踐
音樂是一種比較靈活的教學方式,既可以實現課堂知識的講述學習,也可以使課外豐富的教學資源得以應用。在音樂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必須從生活實踐做起。在保證學習進度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堂作業(yè)。例如,教師教學生學習《外婆的澎湖灣》這首歌曲時,在教學任務完成的前提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創(chuàng)作新歌曲,學生可以自己根據歌曲的特點對歌詞進行改編,形成新歌曲。之后,學生間可相互進行評論,選取優(yōu)秀的創(chuàng)作小品,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演唱,激發(fā)學生的靈感,讓學生對音樂形成新的認識,感受音樂中美的存在,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進步。
六、結束語
在音樂新課改的實施下,小學音樂教學教師不能像之前的教學一樣應付差事,要充分利用音樂教學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審美水平。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熱愛之情,還要引導學生發(fā)現音樂中美的存在,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天賦,引導學生感知美、想象美、創(chuàng)造美、實踐美,全面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發(fā)展,在情感上實現共鳴,讓學生的人格魅力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李麗媛.芻議如何在小學高年級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J].音樂時空,2015(10).
[2]趙冬.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J].音樂時空,2015(08).
[3]趙慧.淺談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1(06).
責任編輯: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