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奎
在寫作中,不同體裁的文章會運用不同的表達方式,行文時會根據(jù)寫作的需要,一般都會將表達方式在文章的首中尾各處靈活運用,這樣既能抓住重點和表現(xiàn)主題,又能使所寫文章的內(nèi)容更生動、形象、感人。下面就表達方式的相關(guān)知識和如何在作文中巧用談?wù)剛€人淺見。
一、五種表達方式的概念、作用、要求、舉例
(一)記敘
概念:記敘是對人物的經(jīng)歷和事件的發(fā)展變化過程及場景、空間的轉(zhuǎn)換所做的述說。
作用:記敘是文章的骨架,若沒有骨架,血肉就沒有依托之處。
要求:簡潔、明朗、精練、通暢。
舉例:A.他們在田間勞動。B.老師正在上作文輔導課。
(二)描寫
概念:描寫就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狀態(tài)具體地描繪出來。描寫可分為人物描寫、景物描寫、場面描寫、細節(jié)描寫等。
作用:生動、形象、可感、給人難忘。
要求:根據(jù)所需恰當?shù)乜坍?,詞匯要豐富,用詞要精準。
舉例:放眼遠眺,只見一座座群山逶迤連綿,伸向東南方向,隨著黃昏的余暉消散,人們也陸續(xù)回到家中。
(三)議論
概念:議論是作者針對某一人或某一事物闡發(fā)的觀點、看法、見解、主張所采用的表達方式。
作用:能反映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或批評,或夸贊,或貶斥,能透過事物的表面揭示其內(nèi)在的本質(zhì)。
要求:有針對性,有力度,概括性強,有畫龍點睛之功效。
舉例:偉大的祖國如今越來越強大,國際地位日益提高,釣魚島、黃巖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lǐng)土,不可分割,中華民族有能力、有決心堅決捍衛(wèi)祖國領(lǐng)土完整,不容任何外部勢力的侵犯。
點評:通過議論,表達了中國政府、中國人民堅決捍衛(wèi)領(lǐng)土完整的決心。
(四)抒情
概念:抒情就是作者對人和事物抒發(fā)自己的感情。
作用:通過恰當?shù)氖闱?,更能把作者的喜、怒、哀、樂表達出來,能夠使主題更加鮮明、深刻。
要求:抒情應是作者感情的流露,要自然、貼切,不能牽強,要有感而發(fā),不可無病呻吟。
舉例:哦!老師,您真誠,您質(zhì)樸,您無私,您偉大,您永遠是我們的再生父母,永遠是我們的楷模,永遠是我們行動的指南,學生也是您的兒女,會永遠銘記您老人家。
點評:這則抒情語段,表達了學生對老師的贊美、謳歌、無限崇敬的心情。
(五)說明
概念:運用恰當?shù)暮喢鞫笠奈淖?,把事物的形狀、性質(zhì)、特征、成因、關(guān)系、功用等解說清楚,或說明事物的本質(zhì),或事物之間內(nèi)在聯(lián)系一類問題以及事物的起因、功用、關(guān)系等。
作用:能把事物的某些特征、性質(zhì)、功用介紹清楚,能把生活中,某一道理的來龍去脈闡釋清楚,使讀者明白如畫。
要求:簡明、準確、詳略得當、層次清楚。
舉例:
A.介紹事物:
我們的教室長9米,寬6米,高3.5米,陽臺側(cè)前后各開一扇門,門高2米,寬0.9米。教室內(nèi)有8盞日光燈。前后各有一塊長4米,寬1米的塑膠黑板,分別供老師講課、學生辦板報用。站在講臺,面向同學靠陽臺的一側(cè),有一塊大玻璃窗,高1.2米,寬2米左右。右側(cè)有三棟窗子,每棟高1.8米,寬1.5米,同時裝有防護欄,確保學生安全。
點評:這則語段運用說明表達方式,清楚地介紹了教室的大小、高矮及設(shè)備設(shè)施。
B.說明事理:
“花兒為什么這樣紅?”首先有它的物質(zhì)基礎(chǔ)。不論是紅花還是紅葉,它們的細胞液里都含有由葡萄糖變成的花青素。當它是酸性的時候,呈現(xiàn)紅色,酸性愈強,顏色愈紅。當它是堿性的時候,呈現(xiàn)藍色,堿性較強,成為藍黑色,如墨菊、黑牡丹等是。而當它是中性的時候,則是紫色。萬紫千紅,紅藍交輝,都是花青素在不同酸堿反應中所顯示出來的。
點評:此語段向讀者說明花兒各種顏色的因果關(guān)系。
二、各種表達方式在寫作中的靈活運用
(一)記敘和描寫
記敘在記敘文中必不可少,是“骨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可貫穿一篇文章的始終,應交代清楚記敘文的“六要素”。
描寫是記敘文的“經(jīng)脈”“血肉 ”,沒有它的輔助,寫出來的文章肯定平淡,像一具僵尸,有了它對人和事物恰當?shù)拿鑼?,必定使人和事物生動、形象,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篇文章若無敘述就無主線,若無描寫就會顯得空乏枯燥,因此,敘述和描寫往往是交錯的,有時是融合在一起的。例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描寫壽老先生教學一段,就是把描寫融入敘述之中的:
“先生自己也念書。后來我們的聲音便低下去,靜下去了,只有他還大聲朗讀著:
‘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坐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因為讀到這里,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后面拗過去,拗過去。”
這里不僅敘說了壽老先生讀書時的模樣,而且描繪了他讀書入神的情態(tài),整個身心進入書的意境之中,而不自覺地引起了學生們的好奇心:讀書聲低下去,靜下去,觀看老先生讀的情景。
(二)議論和抒情
議論和抒情是以記敘為基礎(chǔ),必須精當有力,不能無病呻吟。議論和抒情常常融為一體。在實際寫作中,當敘述、描寫到一定程度,作者要發(fā)表議論時,必須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議論和抒情在寫作中,既可滲透于記敘的字里行間,又可由作者直接表達。運用何種方式,取決于作品的內(nèi)容和主題。
議論抒情只是作為敘述、描寫的輔助手段而運用。它可以出現(xiàn)在文章的開頭、結(jié)尾,或敘述、描寫的轉(zhuǎn)折之處。一般來說,記敘性文體的抒情、議論應力求簡潔、恰當、富有哲理性,對主題有畫龍點睛的作用。
如《藤野先生》一文中,魯迅在回憶了“我”與先生的交往之后,有這樣一段議論抒情:
“但不知怎的,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為我?guī)煹闹?,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有時我常常想:他的對于我的熱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誨,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y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shù),就是希望新的醫(yī)學傳到中國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并不為許多人所知道?!?/p>
這段議論抒情是有感而發(fā),既評價了藤野先生,又抒發(fā)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敬佩之情。
(三)說明
說明文中,以說明這種表達方式為主,其他表達方式予以輔助,不宜多用,在寫作中可以因需要靈活而定。在其他的文體中,也有可能出現(xiàn)說明這種表達方式,但一定是因為寫作的需要。
綜上所述,只有熟練掌握五種常見表達方式的作用,多思、多練,并在作文中靈活運用,才會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