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海嬌
摘 要:主要講了構建高效課堂需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由“學會”變?yōu)椤皶W”。
關鍵詞:高效課堂;改變;會學;反饋
我校是一所規(guī)模較小的鄉(xiāng)鎮(zhèn)中心小學,師資隊伍相對較弱。隨著和煦的陽光,高效課堂的改革之風吹向了我們這個小山村里的學校。面對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我們每一個人都毫不猶豫地加入了課改的行列。在課改中,我們都全身心地努力學習著。下面就如何構建高效課堂談談我的課改感悟。
一、構建高效課堂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過去,我們教師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被動地學習,成了教師手中的“小木偶”,課堂中的話語權是教師的,致使孩子們學習和表達的權利都被教師剝奪了。高效課堂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學習權還給學生。這就要求教師運用新的學習方式,向學生展示一個具體的探究過程。例如,學生學習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時,我只拋出了一個問題,先讓學生去猜想圓柱體積如何計算,然后嘗試驗證猜想,要求小組合作探究完成。孩子們利用學具很快找到了圓柱體與長方體的關系,并且找到了計算的方法。在全班展示時,孩子們踴躍發(fā)言,再也不懼怕說錯話,因為他們有了動手操作的經驗。在小結時,孩子們顯得十分高興,因為他們不僅學會了計算方法,更重要的是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學習過程中,學生以已有知識為基礎,探究結論,通過猜測、操作、驗證、合作交流等數(shù)學活動,從而使學生構建了自己對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及有效的學習策略。同時,讓學生獲得了情感體驗。
二、構建高效課堂要讓學生從“學會”走向“會學”
“學會”和“會學”只是兩個字的顛倒,但意義卻大有不同。我們從前追求的是結果——學生學會了什么,而高效課堂的理念“會學”強調的是掌握知識的過程——怎么去學。正所謂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知識,更要學學習的方法。我覺得可以從三個環(huán)節(jié)做起:
1.抓預習
預習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前我們也讓學生預習,但走馬觀花,效果甚微,并且學生只注重結果,將書上的知識硬搬到自己的腦海中,有時還可能出現(xiàn)錯誤的理解,為課堂上的學習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我在教學中,每天給學生一個預習提綱,讓學生有法可循。例如,學習《圓柱體的表面積》,我留給學生的預習案是:(1)什么叫表面積?(2)怎樣求正方體、長方體表面積?(3)怎樣求圓的面積、周長?(4)利用學具找找計算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這樣學生找到了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也領會了數(shù)學的邏輯關系。預習達到了預期的目的,自主學習也落實到位了。
2.抓展示
展示是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對學習內容深入的探究,是對學習成果的檢驗和分享的過程。過去,我們把展示的機會大多留給學習較好的學生,以口頭展示為主,并且只注重結果。所以,學習效率低。構建高效課堂首先我們要教給學生展示的方法。例如,對學生的口頭語言、體態(tài)語言、質疑、辯論等展示技能進行培訓。學生展示時,要求其他學生把自己要當做參與者,認真地聆聽、積極地思考,這樣學生即使沒有展示,他們一樣獲得了知識,培養(yǎng)了能力。做到人人參與。課堂上我們要把不同層次的問題交給不同的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有發(fā)言表現(xiàn)的機會。
3.重反饋
反饋是高效課堂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反饋是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效果的檢查,同時也是對學習內容、學習過程、學習方法的整理反思。我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對學習的整理反思。尤其要強調歸納學習方法、修正自己的學習經驗。每節(jié)課結束前都要引導學生回憶解決問題的過程,找解題策略,讓學生建立錯題本,分析錯誤的原因。并且要經常閱讀錯題本,利用好錯題對學生的幫助。
總之,新課改理念下的小學課堂教學,改變了教師的教學理念,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打破了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局面。但是在日常的課堂教學活動中,難免還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一線教師勤于鉆研,不斷提高自身業(yè)務水平,努力打造真正屬于孩子們的高效課堂。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