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貴喜
摘 要:目前,一些語文教師制訂的教學目標不是憑經(jīng)驗籠統(tǒng)表述,就是照抄參考書,不能明確具體地描述學生“學什么”、“怎么學”、學得效果怎么樣,更缺少對學生讀寫所需要的核心目標的具體描述,同時表述也不夠規(guī)范。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制訂一組準確規(guī)范的教學目標應基于語文課程的總目標、兼顧學段目標、把握教材、關注學習需要等,同時表述要清楚,明確而具體。
關鍵詞:教學目標;課程性質;規(guī)范表述
中圖分類號:G6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5)32-0026-03
一、準確制訂體現(xiàn)語文課程性質的教學目標
(一)基于課程總目標為準則
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基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大量多讀勤寫的語文實踐中,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的總目標為準則。一般情況下,課程目標可以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設置。
示例:《灰椋鳥》一課,某教師制訂的教學目標如下:
一、知識目標
1.組織學生學習生字詞,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意思。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二、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感受灰椋鳥歸林時壯觀場面和歸林后喧鬧場面,培養(yǎng)學生植樹造林和愛鳥護鳥的情感。
三、技能目標
引導學生感悟課文中描寫鳥的語句,體會分號用法。
分析上述課堂教學目標,對照總目標的要求,顯然這位教師在制訂教學目標時,認識并不清晰,只關注到感悟品味語言的描述,卻忽視了最重要的目標——對言語表達技能訓練的具體描述,體現(xiàn)不出語文課語用的課程性質,不能落實以總目標為準則的理念。
(二)兼顧學段目標
有效的課堂教學目標,應服從教材學段目標的安排體系。因為每一篇課文都被安排在學段教材的特定單元里,只有明確學段目標,才談得上準確制訂課堂教學目標。依照學段目標,對照上述《灰椋鳥》一課教學目標中提出的“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習生字詞,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意思”的學習目標并不準確。我們知道《灰椋鳥》一課屬小學第三學段課文,新課程標準中第三學段有關朗讀方面的學習目標是這樣表述的:“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關詞句方面的學習目標表述為“學習生字詞,聯(lián)系上下文推想詞意”、“體會其表達效果”。從本案例不難看出,該教師所制訂的教學目標只停留在第二學段的目標要求中。其實,從低學段到高學段的學習目標是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最后要達到培養(yǎng)學生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目的。為此,教師在制訂教學目標時,必須統(tǒng)籌兼顧,既著眼于總目標,又兼顧學段目標以及學段與學段之間的銜接,這樣才能制訂出科學有效的教學目標,更好地服務于教學。
(三)把握教材
制訂有效的課堂教學目標前,還要讀熟讀透教材,站在整體高度上,俯瞰教材,只有這樣,才能明確本篇課文的主體性任務是什么;哪些知識需要一般性了解,哪些知識需要理解并學會運用,需要訓練到什么程度等;非主體性任務又是什么;課文事件梗概或詩歌大意大體把握了嗎,應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哪些學習習慣、思維品質、人文內涵等,都要一一加以準確而具體的描述。下面就以《灰椋鳥》一課為案例,梳理其教學目標如下:
■
以上目標設置清晰地反映出,教學目標取之于教材,對教材的把握度直接制約著目標制訂的準確度。因此,目標制訂前,站在整體高度上把握教材,很有必要!
(四)關注學習需要
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變化的過程,課堂上發(fā)生的某些事情往往事先不能預料,比如質疑環(huán)節(jié),當學生提出似乎與本課內容關系不很緊密的問題時,教師要判斷該問題是否有價值,組織開展深入思考,生成新的教學目標,使課堂煥發(fā)生機一片。例如,《灰椋鳥》一課,正當組織學生學習灰椋鳥喧鬧場面的片段時,某生質疑:這上萬只灰椋鳥如果是在開聯(lián)歡會的話,那么這次聯(lián)歡會的主題是什么?主持人是誰?舞臺布置在哪里?都會表演什么節(jié)目?該怎樣表演?如果是在慶祝自己節(jié)日的話,那么它們在慶祝什么節(jié)日?主持人會說什么?開展哪幾項活動?場面會是怎樣的?這時,我立即調整教學思路,捕捉到新的教學目標即練習表達開聯(lián)歡會或過生日時的生活場景。通過創(chuàng)設語文實踐中言語表達訓練的機會,更好地鍛煉學生初步學會運用語言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
二、規(guī)范地表述體現(xiàn)語文課程性質的教學目標
(一)表述的主體應該是學習者(學生)
教學目標的指向是全體學生課堂學習后的變化或結果。這里指出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行為的發(fā)生者,教師是實施、控制教學目標的執(zhí)行者。再來對照那位教師設置的教學目標,該教師就不應該使用“組織”、“讓學生”、“指導”、“引導”、“培養(yǎng)”等詞語來描述教師的行為,而應該改為使用“學習”、“理解”、“想象”、“激發(fā)”、“體會”等詞語來描述學生的行為,否則,教學目標的指向就會偏離教學目的。
(二)表述要明確具體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行為的準則,是選擇教學策略,擬定教學程序和進行一切教學活動的依據(jù)。它在表述時,必須明確具體,做到可觀察,可檢測,也可調控。那位教師設置的技能教學目標描述為:“引導學生感悟課文中描寫鳥的語句,體會分號用法”不如改為:“品讀課文中描寫鳥的語句,體會分號用法”。后者使用的詞語“品讀”容易讀懂,容易操作,可檢測,而前者使用的詞語“感悟”是模糊的,不易操作,也不易檢測。
(三)體現(xiàn)三維目標互相融合的理念
新課程教學目標的設置一般都需要體現(xiàn)三個維度,這三者之間是互相交融、共同推進的,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不能單獨分列出來,割成條狀來描述。那位教師設置的教學目標就硬生生地把一組教學目標分成三大條塊,即知識目標有哪些,情感目標有哪些,技能目標有哪些。這種目標設置沒有體現(xiàn)語文課程目標的設計理念,是不可取的。
綜合上述,制訂一組準確而規(guī)范的教學目標,就好比大海航行中舵手使用“羅盤”或“衛(wèi)星”對前進目標的準確定位,并且規(guī)范駕駛。前進目標定位準確了,操作規(guī)范了,航行就能一帆風順。同樣地,教學目標定位準確了,表述規(guī)范了,則可以少走許多彎路,保證省時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俞東江.穿越時代的“語文訓練觀”[J].小學語文教師,2015,(04).
[2]黃連城.怎樣制訂一組吻合語文教學特性的教學目標[J].小學語文教學,2015,(03).
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2015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