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貴州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1)
?
學校體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反思——兼與《我國學校強制體育的合理性探析》一文作者商榷
李祥2
(貴州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1)
摘 要:學校體育改革的本質是保障學生體育權利,學校強制體育理念違背這一宗旨,從歷史和現(xiàn)實的角度難以說明學校強制理念的合理性,它既無價值尺度上的合目的性,也無事實尺度上的合規(guī)律性。一方面,強制體育涉及學生受教育權和學校辦學自主權問題,其在學校體育改革中的作用有限,即使要實施也應在清晰界定概念基礎上,考慮學校強制體育的針對性、底線、程序正義等問題;另一方面,制度在保障學生體育權利中的作用不應體現(xiàn)為強制,而是確定服務機制和激勵機制,健全制度目的是用來約束強制力而非保障它的實現(xiàn)。因此,在教育治理現(xiàn)代化語境中,學校體育改革要遵循教育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體育訓練的規(guī)律,從以人為本角度出發(fā),體現(xiàn)法治化原則、民主化過程和效能化目標,這是保障學生體育權利,彰顯教育公平的需要,也是學校體育改革的趨勢和方向。
關 鍵 詞:學校體育;學校體育改革;學校強制體育;學生體育權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school compulsory physical education;students’ physical education right
近些年來,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持續(xù)下滑,引起學界的廣泛關注,除探討青少年體質健康下滑的表現(xiàn)、問題及原因外,許多學者更樂于從學校體育觀念的角度思考問題的破解之策,學校強制體育理念就是其中之一,特別是劉陽、何勁鵬于2015年9月在《體育學刊》第5期發(fā)表的《我國學校強制體育的合理性探析》一文(以下簡稱《強制體育》)所闡述的學校強制體育觀點由于關注到了制度價值,對我們進一步思考學校體育改革問題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但是,作者卻提出“現(xiàn)階段對于學校體育改革來說,最大的麻煩還不是課程、教學的改革,而是國家教育法規(guī)、政策的強制實施遭遇了合理性的危機”[1],這一觀點夸大了在學校體育改革中制度強制性的作用,從根本上說,這是對學生體育權利認識模糊、對教育治理現(xiàn)代化存在誤讀的結果。本研究認為,強調學校強制體育雖有一定積極意義,但實非解決青少年體質健康下滑問題的良策,也不是學校體育改革方向和實踐主流,順著對學校強制體育問題的討論,本研究將進一步就學生體育改革的本質、路徑和方向等內(nèi)容進行分析,進而反思破解學校體育改革困境的理論問題,與學界同仁交流。
《強制體育》一文為了論證學校強制體育的合理性,從歷史與現(xiàn)實兩個層面進行了闡述,從歷史角度看,該文提出“強制是理性自由的必然需要”,并進一步梳理了我國學校教育強制體育思想的歷史過程與實踐狀況,從現(xiàn)實層面看,該文提出“強制體育是阻遏學生身心弱化的迫切之舉”、“是消解體育尷尬現(xiàn)狀的良方”、“是遵循體育學科規(guī)律的必由之路”、“是中國現(xiàn)實國情的必然選擇”。持有學校強制體育理念的學者普遍贊同學校體育強制性的意義,除了提出歷史上強制體育廣泛存在外,更多是基于現(xiàn)實提出強制體育的積極作用,有學者就此指出,“在強迫安排、自愿接受和文化熏陶中建立起良好的體育意識,養(yǎng)成有規(guī)律的體育鍛煉習慣,體育的硬性規(guī)定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背景下是能夠獲得效果的”,而且進一步認為“目前我國許多地方、學校采取了強制體育的手段,以此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的提高和體育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收到很好的效果”[2]。但是這種從歷史與現(xiàn)實的角度論證強制體育合理性的觀點難有說服力。
一方面,歷史上強制體育觀念的存在和普遍的實踐活動不能做現(xiàn)代語境的解讀。
第一,過去許多國家實施強制體育的制度,是由于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落后、地理環(huán)境制約和國家戰(zhàn)爭情形的需要,主要體現(xiàn)出國家主義的教育目的,以聞名于世的斯巴達教育為例,斯巴達人作為外來民族,征服當?shù)鼐用窈?,由于人?shù)比例較低,難以適應統(tǒng)治的需要,這種特殊的社會、政治、經(jīng)濟環(huán)境決定了其將軍事體育作為主要的教育內(nèi)容,時至今日,斯巴達教育因這種帶有強制性味道的學校體育,已成為殘忍教育方式的代名詞。
第二,近代以來一些教育家強制體育的教育實踐雖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這種強制性本身是受傳統(tǒng)教育理念影響的結果,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在當時并沒有被廣泛接受,受體育科學發(fā)展水平的限制,許多強制性的體育活動是否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也難有定論,時至今日,受教育權的保障已被社會各界廣泛認可,加之受教育權已有“他賦”向“自賦”轉變,學生受教育權保障訴求已進入一個以多樣性、自主性為特征的學習權時代,除了對接受教育基本條件保障的強烈關注,越來越多的學生關注自身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問題,勞凱聲[3]就指出:“學習權說的出現(xiàn)表明受教育權利內(nèi)涵的拓展開始為人們所意識并獲得了一種確定的法理形式。一種以多樣性和可選擇性為基本特征的彈性學習制度正在萌芽,它貫徹學習者本位的新理念,強調知識學習過程中的自主選擇,體現(xiàn)對差異性的尊重與適應,追求更加多樣化的形式和種類以適應個人發(fā)展的獨特性?!痹诒U蠈W習權價值逐漸被社會所接受的背景下,為了解決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下降而提出的強制體育思想值得今天學校體育改革警惕。
另一方面,秉持學校強制體育觀念的學者在現(xiàn)狀分析上提出兩個論點,一是如《強制體育》一文所言,“學校體育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過程中,扭曲了強制性與教育性的關系”,這成為當前學校體育問題產(chǎn)生的根源;二是當前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提高是學校強制體育的結果。但學校強制體育與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呈現(xiàn)怎樣的相關關系,并沒有具體的實證研究結果的支撐,這主要是由于,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本身受很多因素影響,單獨提煉一個因素闡釋兩者之間關系十分困難,也會令人質疑。因此我們認為,合理性在哲學意義上更強調合乎理性,若要衡量諸如實施學校強制體育這樣的教育政策是否具備合理性,除了對歷史和現(xiàn)實的考量外,更為重要的是考察其合目的性和合規(guī)律性。
第一,合目的性是價值尺度,從合目的性角度看,關注點在于這項政策是想實現(xiàn)學校體育的什么目標,具體實施路徑能否促進目標的實現(xiàn),這實際是回答學校體育改革的本質問題,即學校體育是為了督促學生完成某種義務,還是保障某種權利,若為義務,則是學生體育義務;若為權利,則是學生體育權利。合目的性要從人本主義理念出發(fā),衡量教育政策在實現(xiàn)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中的積極作用。
第二,合規(guī)律性是事實尺度,從合規(guī)律性角度來看,學校強制體育是否具有合理性應考察他是否符合教育規(guī)律和體育規(guī)律。《強制體育》一文就合規(guī)律性的問題認為:“沒有建立在生物基礎上的身體操練及不符合體育學科發(fā)展規(guī)律的運動是無法達到遏制體質健康下滑功效的,因此學生在承受較大運動負荷出現(xiàn)疲勞時,就需要教育者的督促、鼓勵和強制來完成訓練任務,這一過程大部分學生并不情愿,是被強制的”,所以提出“運動技能的學習、運動興趣的培養(yǎng)和運動習慣的養(yǎng)成是建立在必要的強制基礎上的”。這種觀點并不符合教育與體育的規(guī)律,從教育規(guī)律上來講,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具有差異性、階段性和順序性,學生對體育鍛煉認識偏差有社會環(huán)境和教育環(huán)境影響的因素,也是其價值觀念處于可塑期的正常問題,怎可能通過強制手段就能解決?從體育規(guī)律來講,學生體育素養(yǎng)的形成也不是通過強制即可實現(xiàn)的,有研究者通過對中學生整個訓練過程和訓練效果分析的基礎上提煉出提高中學生體育素養(yǎng)的規(guī)律,這些規(guī)律包括技能優(yōu)先原理、據(jù)材選項原理、執(zhí)行重于計劃原理、動態(tài)平衡原理等[4]。合規(guī)律性本質上是要尊重人的需要的多樣性和人的主體性,人需要的多樣性表現(xiàn)在作為實踐主體的多樣性、同樣實踐條件下不同實踐主體不同的需要傾向、同一實踐主體不同實踐條件不同需要傾向,人的主體性在于,需要的滿足和對利益的追求是驅使人進行實踐活動的根本動力[5]??梢哉f,主體需要的合理性是衡量價值判斷合理性的標準,主體需要合理性的限度確定了價值判斷合理性的限度[6],我們很難想象,不是從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要出發(fā),而是認為學生具有惰性和畏難情緒而提出強制體育,就能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能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能促進學生體育素養(yǎng)的形成,抑或能實現(xiàn)學校體育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因此,對于學校強制體育理念本身,我們之所以質疑,主要還是源于對學校體育改革本質的不同看法,進一步說,也就是學校體育是學生的權利還是義務問題。學校強制體育理論的癥結在于,一方面,認為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下降是推動學校體育改革的主要動因,那么反過來說學校體育改革的直接目的就是為了提高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所以并不反對學校體育實現(xiàn)的是學生體育權利;另一方面,學校強制體育理念又主張通過強制的方式來實現(xiàn)這一體育權,其錯誤就是,有意回避了強制與權利之間的矛盾,主張通過強制的力量來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最終實現(xiàn)學生體育權。學校強制體育論者對強制與權利間關系的論證可以從《強制體育》一文尋見蹤影,“強制性實施和強迫性接受的結果是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體育活動習慣的養(yǎng)成、體質的增強和健康水平的提高”,簡而言之也就是強制性的結果實現(xiàn)了學生的權利、保障了學生的利益。但事實上,我們理解權利通常包括五個要素:即利益、主張、資格、力量和自由[7],與權利主體對應的是義務主體,這一主體本應是為權利實現(xiàn)提供積極作為和不作為的職責,這涉及三個方面,即不能干涉權利,應為權利實現(xiàn)提供條件保障,并為權利損害提供救濟。盡管有學者質疑體育權是一種權利泛化語境下的虛構概念[8],但體育權作為一種權利被提出,是伴隨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進步和人的生存與發(fā)展權利越來越受到尊重的必然結果,已被學界普遍接受,由于學校體育中的體育權是常見的體育權表現(xiàn)形式,因此學界對其進行了專門研究[9-10]。我們認為,學生體育權利主要是因學生接受教育的身份而取得,如果個體的學生身份喪失,涉及的則是其他體育權問題,而不是專門的學生體育權利問題,因此從這個獲取資格上來講,學校體育本質是保障學生體育權利,而學生體育權利又是受教育權或者學習權的一種內(nèi)容形態(tài),應放在受教育權和學習權保障這一理論框架下去思考。此外,持有學校強制體育理念的學者若從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高后對社會、對國家的積極意義談起強制體育的理論和實踐依據(jù),則具有一定說服力,但這和學生體育權不是一個框架內(nèi)的問題,屬于另外一個層面的思考,而且也需要平衡與學生體育權的關系。
從已有研究來看,學界強制體育的觀點主要是指“學校強制體育”,并沒有學者提過“強制學校體育”概念,但從討論結果來看,我們不能不提出“學校強制體育”這一理念是想強調學校應該實施強制性的體育教育,還是教育治理主體應該強制學校實施體育教育這一疑問,由于這一概念沒有確定清楚,導致對策建議上要么走前人研究老路,要么走向了無法理依據(jù)的昏路。何為“學校強制體育”?提出這一理念的許多學者并沒有具體界定,似乎這已是被廣泛認可的專業(yè)術語,劉陽、何勁鵬[11]另有撰文提出,強制體育是通過相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制度形式,明確學校體育課程的主要任務并強制執(zhí)行,并認為新時期學校的強制體育并不是“強迫體育”、“專制體育”,而是一種引導和治理的手段。這一概念同時囊括學校強制體育和強制學校體育兩個含義,定義的不清導致結論存疑,對于學校強制體育概念,鐘明寶[12]的觀點更為清楚和合理,認為體育與健康課程基本任務的實現(xiàn)必須通過必要的強制去實現(xiàn)。這是以深化和完善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深化為目的,以學生體質與健康促進為中心,通過特定的強制性形式,規(guī)定特定的強制內(nèi)容實現(xiàn)強制性與自主性、靈活性的融合,推進學校體育的改革,并通過各種強制手段,有效提高青少年學生體質,控制學生體質下降這一社會問題的蔓延。在此基礎上,鐘明寶提出新時期學校強制體育的基本形式有法定性的強制、規(guī)范性的強制和規(guī)律性的強制。
學校強制體育和強制學校體育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是兩種解決當前學校體育問題的完全不同的路徑和方式。學校強制體育,學校是主體,涉及學校與學生的教育關系和法律關系,本質上是回應受教育權問題,而強制學校體育,實施主體應該是外在的治理主體,從現(xiàn)狀看,社會、家長和市場還很難涉入學校體育改革問題,治理主體主要是政府,那么后者實際是關注政府與學校在學校體育改革過程中的關系,本質上是回應學校辦學自主權問題?!稄娭企w育》一文以學校強制體育涵蓋了學生受教育權問題和學校辦學自主權問題,導致對策建議中更為關注對學校開展體育活動監(jiān)督、問責,文中還提出這種強制“包括對實施學校體育教育的教育機構的約束,保障學生在學習目的、學習內(nèi)容、學習場所具有自由選擇的權利,這令人難以理解“學校強制體育”怎樣保障了“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既然是自由選擇,為何又要強制呢?對于學校強制體育理念處理學校和學生的關系落腳點問題上,鐘明寶[12]則承認這種強制的必要性,他認為學校實施強制體育理念的提出,力圖通過特定范圍的強制,把強制性的理念有機融入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之中,并提出在特定情況下,在學生沒有特定知識基礎,沒有一定的知識儲備的前提下,“填鴨”也是一種有效的做法,只不過是要注意“填”的方式而已。
通過梳理文獻發(fā)現(xiàn),實際上學界對強制體育實施路徑的理解主要有兩種,一方面是主張學校在教育過程中強制學生參與體育活動,這在實踐中也廣泛存在,如一些學校采取將學分與體育課程掛鉤,或者強迫學生參與早鍛煉等方式推行強制體育等。但實踐中學校強制學生參與體育活動有三個問題需要解決,第一是學校強制體育的針對性問題,主要涉及對象和內(nèi)容,以高校為例,從對象來看,體育在其專業(yè)發(fā)展中具有重要價值的更應該實施強制,而其專業(yè)發(fā)展與體育關系不大的則應該采取其他路徑,從內(nèi)容來看,學校強制體育更應重視學生體育參與性,而不是體育統(tǒng)一性,第二是底線問題,學校強制體育傾向強制理念,就不可能是一個拔高的要求而應該是最低底線的要求,那么何為底線,我們認為這需要結合學生身心發(fā)展實際,以不損害學生健康為底線來思考具體問題,第三是程序正義的問題,盡管學校強制體育的出發(fā)點是好的,但也必須是基于程序正義做出的決策,在實踐中,一些高校在學習途中將學生體育鍛煉結果與能否獲取學位證掛鉤,這些決策都是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的,如果學校能夠提前告知自己人才培養(yǎng)的標準,保障學生知情權,我相信體重200斤的學生是不可能去選擇要求50米必須跑出7秒才能畢業(yè)的學校。
另一方面是主張教育治理主體(主要是政府)強制學校推行體育教育活動,這在實踐中多是考慮到一些學校基于應試教育、人身安全等原因減縮甚至取消體育活動的不良現(xiàn)象。另外,近年來,強制體育的形式有了實質性的一些變化,使得學校強制體育和強制學校體育問題找到了新的利益共同點,促使政府、學校、家長等強制學生參與體育課程和活動,社會也積極為學校體育提供各種資源,這種變化的原因主要在于部分體育項目被納入中考和高考中去,這讓許多長期關注學校體育問題的學者倍感興奮,但有一些學者也提出了體育應試的擔憂。的確,當前青少年體質健康下降本來就與應試教育有許多關系,不是改變應試教育局面而是力圖通過應試教育的手段解決學校體育的問題在依據(jù)上實在令人費解。所以說,盡管學校強制體育是基于青少年體質健康下降現(xiàn)狀,以保障學生體育權利為目的的具體路徑和手段,但這一路徑的有效性值得懷疑,操作不當,極有可能陷入侵害學生權益或者將學校體育拖入應試教育中去的風險。
根據(jù)社會學的理論,社會互動的基本形式有競爭、沖突、強制、順應與順從、合作等。所謂強制,作為社會互動的一種形式,在這種形式中互動的一方被迫按照另一方的某些要求行事。強制的核心是一種力量對另一種力量的統(tǒng)治或制約[13]。哈耶克[14]提出當一個人被迫采取行動以服務于另一個人的意志,亦即實現(xiàn)他人的目的而不是自己的目的時,便構成強制。由于強制行為本身有對他人自由和權利的限制和約束,因此秉持學校強制體育的學者較為關注為強制行為本身尋找正當性依據(jù),而從制度層面尋找這種正當性依據(jù)是一種常見的方式,在《強制體育》一文中為了論證“學校強制體育合理性推進的實踐價值”,作者提出3個觀點,一是學校體育教育的有序發(fā)展需要頂層制度設計,二是學校體育現(xiàn)有政策需以強制體育問責方式落實,三是基層學校體育政策的執(zhí)行力需要強制督導。作者認為“通過頂層設計的法規(guī)、政策的合理制定以及執(zhí)行過程中必要的宣傳、引導、規(guī)范來保障法規(guī)制度的強制落實”能夠有效提高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在教育實踐中,強制觀念需要借助于教育管理手段發(fā)揮,而這些管理手段需要制度提供權力來源支撐,是一種被限制了的管理權力。相比其他途徑,通過制度手段實現(xiàn)教育強制更有效率和能夠建立其實施的合法性,但在解決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下降、保障學生體育權等問題上,制度所具有的優(yōu)勢是十分有限的,這從根本上說,是由于學校教育中強制與自由關系十分復雜,通過制度因素實現(xiàn)強制與自由間限度的調控不具備可操作性。一方面,強制只是為實現(xiàn)教育目的采取的一種教育活動中的互動方式,除此之外,還有引導、激勵、說理等其他教育互動方式,而且現(xiàn)代教育理念也認為,學校不是監(jiān)獄,強制行為絕不是教育活動首先應該使用的教育方式,只有在其他方式無效的基礎上,不得已而采取的必要手段,因此這種方式只能位居補充性次要性的地位,在能夠有其他方式解決學校體育問題的前提下,強制體育行為應該被禁止和批評。如果說制度在學校強制體育中有何作用的話,那就是對學校強制體育行為保持高度的警惕,通過限定實施主體、嚴格實施程序、強化實施監(jiān)督、規(guī)范實施內(nèi)容角度限制這種強制權力,而并非通過制度去保障他的有效運行。另一方面,學校體育教育是一種復雜的教育科學活動,不僅具有自身的內(nèi)在規(guī)律,還需要實施者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有學者提出,“學校教育一方面必須防止以教育名義對求教者強制和馴化,另一方面,幫助受教育者承擔在追求教化中實現(xiàn)自我創(chuàng)造的道德責任”[15],制度本身具有局限性,難以對學校體育活動的復雜情形進行描述,加之學校對辦學自主權的訴求,通過制度途徑強制學校體育行為阻力太大,最終只能導致政策失靈(如無法執(zhí)行)或者目標異化(如將體育納入應試教育桎梏)。
既然制度是用來約束強制力而非保障他的實現(xiàn)的,那么制度對于學生體育權利實現(xiàn)就沒有作用了嗎?答案是否定的。我們認為,制度應為保障學生體育權利起到重要作用,只是這種作用不應體現(xiàn)為強制,而是確定服務機制和激勵機制。從服務機制角度看,制度應該明確教育治理主體在學校體育改革條件保障中的義務和責任,學校體育問題不是青少年體質健康下降的唯一因素,我們也不可能寄托于學校強制體育改變這一現(xiàn)狀,外部的人才選拔機制、社會體育服務的欠缺、家長教育觀念的滯后、媒體輿論的誤導等都是造成青少年體育實踐活動偏少、體質健康下降的重要原因,因此學校體育改革需要教育治理各方主體履行職責、提供服務,而制度在保障這種服務供給中具有優(yōu)勢。從激勵機制角度看,許多學校不僅不重視體育,甚至擠占原本不多的體育課時,與制度不健全導致的一些負面激勵問題有關,在現(xiàn)有教育激勵制度下,學校認真開展體育活動,業(yè)績難以被肯定,而體育活動開展次數(shù)增加伴隨而來的是學生安全事故發(fā)生率的提高,由于學校安全事故責任追究的相關法律不完善、難執(zhí)行,就導致這樣的現(xiàn)象,一些小學下午三四點放學后,不愿意學生停留校園進行體育活動,而是盡快將學生趕出學校,減輕自己的安全責任負擔,而在正面激勵方面,現(xiàn)有學??冃гu價機制更看重學生的升學率、就業(yè)質量等,考慮到教育資源有限性,學校主體更樂于集中自身優(yōu)勢,在教育收益高效性、成果展現(xiàn)直觀性的教育內(nèi)容上下足功夫。要改變這種機制,也只有通過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根據(jù)激勵理論,激勵力=效價×期望值,我們應重視學校體育,確保學校主體和學生主體通過實施體育活動能夠帶來較高的滿足程度(滿意度),同時提高這種預期值的實現(xiàn)機率,而非寥寥幾個體育先進學校的表彰激勵。
學校體育改革是對學校體育實踐中主體間法律關系的局部或根本調整,涉及主體、客體及其內(nèi)容。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學校體育改革只關注對學生主體施加影響,忽略了其他主體的參與性和學生主體的權利保障問題,最終導致了學校體育中的勞動化偏向、純技能化目標、軍事化方式以及強制性理念等改革異化問題產(chǎn)生,學校強制體育是一種試圖以外在壓力促進學生內(nèi)在體育心理和體育行為改變的教育方式,由于難以把握學生差異性的體育需求和階段性的發(fā)展特征,學校強制體育的實施容易引起受教育者排斥,并在體育安全事故中將學校推向不利地位。學校體育改革要遵循教育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體育訓練的規(guī)律,從以人為本角度出發(fā),綜合考慮到體育課程、課外活動、體育安全、師資隊伍建設、體育條件保障、體育評價與激勵、學生體質狀況等各方面因素,充分考慮到學生體育發(fā)展的愿望并予以積極引導,方能取得實效。在當前積極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背景下,學校體育改革將面臨更多的教育訴求,也擁有了更好的變革機遇,在認可教育治理現(xiàn)代化語境的法治化、民主化和效能化特征基礎上,我們認為今后學校體育改革應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的改革。
第一是學校體育改革應遵循法治化原則,協(xié)調各方教育利益,切實保障學生體育權利。學校強制體育有損害學生體育權利的風險,而且擁有強制力的政府或者學校可能因此獲得更多的教育利益,例如在功利化的利益驅動下,地方政府和學校將學校體育推進應試教育的泥潭,注重學生的技能提高和分數(shù)獲取,遠離學校體育“健康第一”的主體需要,法治化原則就是通過學校體育權力的分化,充分保障政府、家長與學生、學校、社會、市場等多方主體的教育利益和參與可能性,我們認為重點在兩個方面,即學校體育的資源供給和學校體育的風險規(guī)避。站在學校體育的資源供給角度,發(fā)揮政府、市場、社會等的積極因素,保障學生體育實踐的外部條件是解決學校體育問題的根本出路,因為青少年體質健康下降,與其鍛煉方式不佳、鍛煉頻率不高有關,造成這些問題則又是資源有限導致沒有鍛煉的場所和應試教育激勵導致沒有鍛煉機會及鍛煉意識產(chǎn)生的,這些根本性問題并不是依靠強制力能解決的。站在學校體育風險規(guī)避角度,地方政府、學校等對開展學校體育活動的積極性與其風險有關,學校體育活動中相比對學生體育發(fā)展有利的項目,風險系數(shù)小的體育活動更受青睞,法治化原則需要解決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法律問題,學校體育傷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理論上講,學校體育傷害的法律問題也很復雜,在高等學校本應適用公平原則和過錯責任原則,在賠償上考慮一般侵權行為造成損害標準,而在中小學多適用侵權責任法中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傷害,具體要考慮受到體育傷害學生的年齡是否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這對學校的注意義務要求的程度不同。但在具體實踐中,這種法律分析機制卻很難產(chǎn)生作用,無論何種原因,學校所要承擔的體育風險責任幾率要高很多,在負面激勵影響下,許多重視對抗性體育活動或者體育校外活動的學校成為學校體育中的孤例和奇葩。學界對學校體育傷害糾紛破解之策思考較多,如建議從法律保障和構建保險體系兩個方面對學校體育傷害事故進行保障[16],總之,通過健全法律法規(guī),減輕學校開展體育活動的責任壓力,推進學校體育傷害賠償社會化改革是保障學校體育改革的法治化趨勢。
第二是學校體育改革應采取民主化治理路徑,激發(fā)各方參與活力,培育新的增長點以實現(xiàn)學校體育增值。協(xié)同治理是教育治理現(xiàn)代化語境下,我國教育治理范式的變革方向,在學校體育改革中,也應通過民主化治理路徑的構建,實現(xiàn)學校體育發(fā)展的協(xié)同治理目標。2014年4月21日教育部頒布《學生體質健康監(jiān)測評價辦法》、《中小學校體育工作評估辦法》及《學校體育工作年度報告辦法》3個文件。有學者提出這些舉措實現(xiàn)"三個轉向",即從過程管理轉向結果管理、從彈性政策轉向剛性政策、從邊界模糊轉向邊界清晰,這些新舉措,強調齊抓共管、凝成協(xié)同效應,這對打破當前學校體育工作的困境,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17]。民主化路徑是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實現(xiàn)學校體育課程結構合理化、辦學目的正義性的基本路徑,民主化路徑表現(xiàn)為治理主體多元化、治理路徑多樣化、治理目標差異化3個方面,主體多元化就是要充分發(fā)揮各方力量,形成學校體育改革過程中的專業(yè)力、資源供給力、公正力的協(xié)同,路徑多樣化就是學校體育改革應注重學校體育的實效性,不拘泥于活動形式和內(nèi)容,結合師資實際、辦學條件實際、學生訴求實際,形成具有區(qū)域性、特色性的學校體育發(fā)展模式,目標差異化就是充分考慮到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階段性特征、地域特征、專業(yè)特征、職業(yè)愿望等因素,因材施教,將外部體育影響與學生內(nèi)在體育期望統(tǒng)一起來,將體育實踐內(nèi)化為學生內(nèi)在的學習愿望,實現(xiàn)學校體育中的終身體育思想。
第三是學校體育改革應注重效能化的目標,促進學校體育目標的實現(xiàn)。學校體育資源十分有限,各方治理主體訴求又有差異,圍繞學校體育目標的實現(xiàn),充分發(fā)揮學校體育資源的最大利用效率,將成為今后學校體育改革的趨勢之一。當前學校體育已在逐步擺脫技能化的發(fā)展趨向,將學生體質健康擺在教育的第一位,人們追求健康長壽和改善生活方式以及提高生活質量的主體需要是“健康第一”思想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主要原因。學校體育領域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體現(xiàn)了以培養(yǎng)學生終身健康發(fā)展為主導的思想?!敖】档谝弧彼枷胧墙y(tǒng)領學校體育其他指導思想的最佳選擇。以“健康第一”思想作為學校體育改革與發(fā)展的主導思想,這是學校體育觀念演變的必然,也是推進學校體育改革和提高全民健康素質的現(xiàn)實需要[18]。效能化是一個綜合性的指標,涉及經(jīng)濟效益、教育質量和效率、教育滿意度、教育公平等諸多方面,政府、學校、社會、市場各具有自身優(yōu)勢,但也存在政府失靈、市場失靈等困境,如何協(xié)調這些優(yōu)勢,克服困境,是提升學校體育實踐效能的重要議題,還需要深入思考。
總之,學校強制體育理念缺乏充分的理論依托和實踐經(jīng)驗,難以解決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下降的棘手問題,也不可能成為學校體育改革的主流趨勢。學校體育改革作為一項價值高度介入的教育實踐活動,必須遵循教育規(guī)律和體育規(guī)律,在教育治理現(xiàn)代化語境下考量變革方略的法治化、民主化和效能化問題,既要實現(xiàn)適應學生身心發(fā)展需要,保障其體育權利,也要符合教育公平的制度目的,實現(xiàn)學校體育治理的現(xiàn)代化。
參考文獻:
[1]劉陽,何勁鵬.我國學校強制體育的合理性探析[J].體育學刊,2015,22(5):115-120.
[2]項立敏.我國學校實施“強制體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36(12):115-120.
[3]勞凱聲.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受教育權利的歷史演進及當前發(fā)展的若干新動向[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31-39.
[4]曹慶波.對兩名初二學生體育素養(yǎng)提高的過程分析及規(guī)律探討[J].上海:華東師范大學[D].2011.
[5]劉復興.教育政策的價值分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22-23.
[6]陳翠芳.主體需要的合理性是價值判斷合理性的標準[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32(3):253-258.
[7]夏勇.法理講義:關于法律的道理和學問(上)[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331.
[8]楊騰.體育權:權利泛化語境下的虛構概念[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4,48(6):33-37.
[9]張新中,牟延林.學校體育的體育權制度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25(3):366-368.
[10]周保輝.試論我國學生體育僅的內(nèi)涵及其實現(xiàn)途徑[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科版),2010,24(5):119-121.
[11]劉陽,何勁鵬.學校強制體育的合理性與必然性[J].中國教育學刊,2015(5):107-108.
[12]鐘明寶.新時期學校強制體育審視[J].體育文化導刊,2013(1):94-98.
[13]李國強.強制性心理教育的社會學審視[J].教育科學研究,2007(8):41-44.
[14]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M].鄧正來,譯.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7:83.
[15]周興國.教育與強制:教育自由的界限[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12.
[16]趙毅.從公平責任到損失分擔之嬗變——近年來我國法院裁判體育傷害案件的最新立場[J].體育學刊,2014,21(1):38-43.
[17]張文鵬,王健,董國永.讓學校體育政策落地生根——基于教育部[2014]3號文的解讀[J].體育學刊,2015,22(1):66-68.
[18]喻堅.以“健康第一”思想作為學校體育主導思想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8(5):661-663.
·體育人文社會學·
Reflection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Also a discussion with the author of An analysis of the rationality of school compulsory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a
LI Xiang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 550001,China)
Abstract:The essence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is to ensure students’ physical education right.The idea of school compulsory physical education violates such a tenet.It is difficult to state the rationality of school compulsory physic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history and reality.School compulsory physical education has neither purpose conformity in terms of value,nor pattern conformity in terms of fact.On the one hand,compulsory physical education involves with the issue of students’ right to be educated and the issue of schools’ right to manage education independently,its function i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is limited,even if it is to be implemented,it should be implemented on the basis of clear concept definition,and in consideration of such issues as the pertinence,baseline and procedure justice of school compulsory physical education; on the other hand,institutions’ function in ensuring students’ physical education right should not be compulsory,but should be to determine service mechanisms and stimulation mechanisms; the purpose of perfecting institutions is to restrain compulsion power but not to ensure its realization.Therefore,in the context of education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should follow education development patterns and sports training patterns,and embody legalization principles,democratization processes and efficiency objectiv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oriented education,which is the need to ensure students’ physical education right and highlight education fairness,also the trend and direction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作者簡介:李祥(1981-),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教育政策與法規(guī)、學校體育政策。E-mail:lixiang313@163.com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青年項目(CMA150132)。
收稿日期:2015-11-23
中圖分類號:G80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7116(2016)02-0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