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
一、 因疑而導,組織教學
1. 上一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學習了第1自然段,今天就讓我們繼續(xù)跟隨弟子們,走進那片麥地,去尋找那一株最大的麥穗。
2. 在摘麥穗前,蘇格拉底向弟子們交待了什么?(出示第1段蘇格拉底的話)
3. 讀完蘇格拉底的話,你有什么問題嗎?
4. 梳理歸納出四個主要問題:怎么摘?結果怎樣?只進不退?為什么摘?(板書四個問題)
5. 就讓我們帶著心中的疑問,輕聲讀全文,邊讀邊思,從文中尋找答案。
【評析】以兒童的提問出發(fā)組織教學,及時整合問題,確定本節(jié)課的學習探究目標:“怎樣摘麥穗?”“摘得結果如何?”“為什么只許進不許退”“為什么要讓弟子摘麥穗?”并讓學生在自主、互動探究中尋找答案,解決問題。這樣的設計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 自主讀悟,合作探究
1. 弟子們是怎么摘麥穗的?你是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的呢?
2. 如果你們就是行走在麥地里的弟子,誰愿意接受我的采訪呢?
3. 采訪預設:(1) 這位弟子,你一直埋頭向前走呢,能談談你的想法嗎?(2) 你撿到的這株麥穗挺大的呀?為什么又將它扔了呢?(3) 你兩手空空,為什么一直在搖頭嘆氣呀?
4. 教師小結:他們總以為機會還很多,完全沒有必要過早地定奪。
5. 過渡引讀:就這樣——“弟子們一邊低著頭往前走,一邊用心地挑挑揀揀,經(jīng)過了很長一段時間?!?/p>
6. 蘇格拉底用洪鐘般的聲音提醒弟子們“你們已經(jīng)到頭了”,言下之意是什么?
7. “這蒼老的如同洪鐘一般的聲音讓弟子們——如夢方醒,他們回頭望了望麥壟,無數(shù)株小麥搖晃著腦袋,似乎在為他們惋惜。”如夢初醒還可以換成什么詞?弟子們悟到了什么呢?我來回訪一下剛才的弟子們。
8. 采訪預設:(1) 剛才你也是只顧埋頭向前走的吧,你怎么評價你摘麥穗的行為?(2) 你摘了麥穗又扔掉,你有什么想法?(3) 你摘麥穗時一直在搖頭嘆息,現(xiàn)在到頭了,有何感想呢?
9. 小結:看得出,你們都很后悔啊,可是時間是不會倒流的,人生沒有回頭路?,F(xiàn)在明白蘇格拉底交待的“只許進不許退的”規(guī)則了吧?
10. 體會弟子們后悔的心情,讀一讀課文“這時,兩手空空的弟子們——”
11. 就連無數(shù)株小麥也為他們惋惜,小麥搖晃著腦袋,仿佛在說些什么呢?(說話訓練)
【評析】兩次角色體驗,讓學生身臨其境,與弟子形成感情的共鳴,不僅抓住了對弟子們的動作描寫的“形”,還在細細揣摩中讓學生明白了這些動作的 “意”。第三次讓學生假想自己就是一株麥穗,會對弟子們說些什么,這樣的設計不僅增強了的趣味性,還在感情的自然流淌中,一下子悟出機會失去的無可挽回,為下文哲學道理的揭示理解埋下伏筆,奠定根基。
12. 面對兩手空空的弟子,蘇格拉底沒有責備,沒有嘲笑,他又會對弟子們說些什么呢?(讀第6自然段)
13. 相機抓住“有一穗是最大的”和“最大的一穗”小組討論交流,各抒己見說出不同的含義。
14. 原來平常的話語里卻蘊含著深刻的含義。蘇格拉底會用怎樣的語氣對學生說這段話的呢?(指導朗讀)
15. 我們也來牢記大師的話,齊讀第6自然段。
三、 揭示道理,升華主題
1. 如果將我們的人生比作麥地,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麥地里行走,也在尋找那最大的一穗。從麥地到人生,你們是否對第7自然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 生就不同的語句各抒己見說出自己個性化的理解。
3. 你有過不失時機或錯失良機的經(jīng)歷嗎?
4. 聯(lián)系你的生活實際,寫一寫你曾有過的不失時機或錯失良機的經(jīng)歷,可以寫你自己,也可以寫寫身邊的人和事。(小練筆)
5. 人生旅途中,牢牢地記住大師的教誨,再讀文中最后一句話。
【評析】由麥地到人生,雖然課文中的道理說得很透徹,但學生的感悟會顯得空洞,因此,在教學中,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設計了“聯(lián)系生活實際,寫一寫你曾有過的成功和失敗的經(jīng)歷,可以寫你自己,也可以寫寫身邊的人和事?!边@樣的練筆,在學生和哲理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讓哲理揭下神秘的面紗,走進了學生的生活,學生在生活中認識哲理。
(作者單位:江蘇省高郵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