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翠
一、 高效閱讀四字訣
閱讀教學要“活”。語文不只是教學生認識生字,讀懂一篇篇文章,而是要通過語文學習,讓他們學會與人交流表達的技能。
閱讀教學要“新”。語文教學不是只教知識,還要發(fā)展學生思維。通過教材學習,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學會由課內(nèi)到課外的延伸,拓展生活的寬度,拓展語言的生長點,讓學生邊積累、邊創(chuàng)造,學會理性思考,學會創(chuàng)新思維。
閱讀教學要“實”。閱讀教學不能流于形式,要引領學生在靜思默想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閱讀教學要“美”。閱讀教學是一種美感教育,是一種順應了學生心靈需要的教育。學生的朗讀是一種美的表達,書寫是一種美的展示,賞析是一種美的感悟,情感體驗是一種美的享受。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體驗人性的美,樹立崇高的價值觀和生命觀,這都是美的熏陶。
二、 深廣結合顯高效
提高閱讀教學的高效,還要廣泛挖掘教學資源,深入拓展教學渠道。資源的挖掘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1. 解讀作者之情。教學《夾竹桃》一文時,我們應了解作者季羨林。季羨林一生樸實,對于寫作一絲不茍。他曾這樣說過:“我捫心自問,我的感情是真實的,我的態(tài)度是嚴肅的,這一點決不含糊。我寫東西有一條金科玉律:凡是沒有真正使我感動的事物,我決不下筆去寫?!庇腥朔Q他為夾竹桃的知己,文本中的夾竹桃其實就是他本人人格的寫照。對照這些學習課文,不僅能讀懂作者對夾竹桃的那份喜愛,更能體會到季羨林的人格魅力,以及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2. 查閱時代背景。特殊的人物往往成就于特殊的社會背景之下,所以,需要深入挖掘社會背景,有助深入理解文本內(nèi)容。例如,教學《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一課,漢武帝的武斷專橫,李陵將軍的事跡,宮刑是一種怎樣的刑法,這些知識要讓學生先去了解。有了這些鋪墊,再來品讀文字,體會司馬遷將事業(yè)看得高于一切,就水到渠成了。學生課前查閱資料的習慣得到了培養(yǎng),知識積淀也因此豐厚。
3. 傾聽學生話語。針對學生的生活現(xiàn)狀,教學一定要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和文本之間的對話更豐厚充實。如教學《少年王冕》一課第4自然段時,我抓住了其中兩個“舍不得”:第一個“舍不得”,是寫王冕舍不得吃好吃的,帶回家給母親吃;另一個“舍不得”,是寫王冕用積攢了一兩個月的點心錢來買書。我設計的問題是:“放學回家,你們發(fā)現(xiàn)桌上擺著好吃的會怎么做?”學生幾乎不假思索:“自己吃!”我又問:“你們積攢過零花錢嗎?”同學們說積攢過,只堅持了一個星期,實在堅持不下去了。兩次生活體驗的對比,王冕對母親的孝敬,對讀書的喜愛之情就清清楚楚地展示在學生眼前。因此,閱讀教學中一定要聆聽學生的話語,并引導他們深思。
三、 點面結合深挖掘
1. 尋找矛盾點,加強思維訓練。低年級《放小鳥》一課,小男孩因為喜愛小鳥,所以將它關進籠子,給它好吃好喝的??墒呛髞頌槭裁从址抛咝▲B了呢?難道他不喜歡小鳥了嗎?當同學們提出這樣的問題時,我引導他們自己讀課文,圍繞“愛還是不愛”開展討論,學生很快理清思路,認識到放小鳥是愛,而且是更大的愛,因為小鳥喜歡生活在大自然里。
2. 挖掘拓展點,生發(fā)訓練點。很多文章,只要我們細細推敲,都可以找到挖掘拓展點。如教學《鄉(xiāng)下孩子》一課,可以這樣設計:如果你去了鄉(xiāng)下,你想做哪些事?你能模仿文中的詩句,也寫幾句小詩嗎?你還能寫一寫我們城市孩子的生活嗎?文本的句式非常優(yōu)美,不要單純地讀背,而是應基于兒童的特點,讓他們置身鄉(xiāng)下孩子的生活場景,進行拓展創(chuàng)造。這樣,既積累內(nèi)化了文本的語言,又創(chuàng)新了文本的語言,生發(fā)出更多的語言拓展點。
3. 開發(fā)體驗點,語言再創(chuàng)造。一年級《這兒真好》一課上完了,我讓學生戴上頭飾,表演小熊、小鳥、小鹿、小猴、小象等動物來到島上,他們會有什么動作?會說什么話?學生必須自己去想。因為戴上了頭飾,學生真的把自己放進了情境之中,演出了小動物們的不同動作和豐富的語言。角色扮演,情景體驗,充實了教學內(nèi)容,學生語言得到了更好地發(fā)展。
4. 鋪排時空,豐富認知體驗。蘇教版四下第七單元三篇課文都是寫人的,《愛因斯坦和小女孩》側重從外貌和人物對話寫人;《黃河的主人》側重從人物的動作和側面描寫表現(xiàn)人物特點;而《宋慶齡故居的樟樹》則借物喻人。教師將三篇文章整合到了一起,就給學生提供了三個寫人的范本,讓學生知道了寫人的文章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描寫。教師還拓展了一篇對比反襯的手法寫人的文章,教師將四篇文章放在一節(jié)課上,給學生展示了一節(jié)大語文課,多維度地學習,豐富了學生的認知體驗。我認為閱讀教學中,只有多元設計,廣泛涉獵,教學才能變得更加高效。
(作者單位:南京市岱山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