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巍
(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廣東廣州510665)
?
論胡適與《嘗試集》之間的相互促進關系* 1
李巍
(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廣東廣州510665)
摘要:胡適在中國文學史上的詩人地位,《嘗試集》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舉足輕重以及胡適在新文化運動中所具有的強大政治含義,三者都在各自的領域有著獨特而重要的地位。但三者之間并不是那種各自為政的關系,也不是簡單的加法聚集關系,三者缺其一都會對另外兩者造成巨大損失。它們是一種彼此交錯、相互造血輸血的關系,是一種部分跟整體的關系,每一方的成功都離不開另外兩方的支持。正因為彼此之間的這種獨特關系,才成就他們在各自領域的那種成功和顯要。
關鍵詞:胡適;《嘗試集》;新文化運動;政治含義
胡適是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也是白話新詩的引領者,其《嘗試集》是中國近代白話新詩的開篇之作,代表了一種新文體的開端,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些是文學的常識,基本上,文學史都這么書寫,當然在“文化大革命”和之前的那段歲月除外。只不過此重要之意義到底如何體現(xiàn)就是各家各說了。在此茲舉幾例,“盡管《嘗試集》里‘真白話的新詩’不過《一顆星兒》……,但確實從中國古典詩歌的形式傳統(tǒng)中掙脫出來,開始具備了現(xiàn)代漢語抒情詩形式法則的雛形,人們因此稱《嘗試集》為溝通新舊兩個藝術時代的橋梁?!保?](P94)也有人說“胡適的‘嘗試’之功在徹底動搖了古典文學賴以生存的基礎,展現(xiàn)了用言文一致的語言創(chuàng)作新文學的可能性?!保?](P83)而有些甚至從詩的藝術特色分析入手,“胡適有詩集《嘗試集》,它是新文化運動中第一部白話新詩別集……胡適的詩大多數(shù)是即事感性,即景生情,常用直接描寫、淺顯的比喻、象征等手法,言之有物,平實淡遠?!保?](P77)總之,二者在20世紀初新文學的發(fā)端以及在中國近現(xiàn)代文學的發(fā)生發(fā)展中都具有某些特殊的意義,可以說是開拓性的,也是創(chuàng)新性的,總之是里程碑式的意義。
其實一個作者和一部作品被寫進文學的歷史,被標上各種帶著重要、重大等字號的前綴詞總是有它的道理的。但是如果單獨的來看《嘗試集》的文學價值時,或者單獨來分析胡適的文學造詣時,我們可能會發(fā)現(xiàn)它們并不值得人們?nèi)绱说闹匾暫褪①潯?/p>
如果將胡適和《嘗試集》都看成兩個文化符號(當然它們兩個很難說不是一種文化符號)的話,兩者之間是一種內(nèi)在的張力關系。而這種張力關系便是胡適和《嘗試集》雙雙成就大名的一個重要原因。而這中間還有一樣非常重要的中介因素在起作用,即胡適本人所具有的那種政治含義,即新文化的倡導者或者文化革命的發(fā)起者。
這種關系使得胡適與《嘗試集》之間相互促進,也就是說胡適作為一種政治符號提升了《嘗試集》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嘗試集》作為第一部白話詩集又提升了胡適的文化地位和重要作用,最后胡適的這種文化地位轉而又促進其更大的政治號召力。而這種張力關系就產(chǎn)生于胡適和《嘗試集》及其政治含義三者的奇怪的結合上。當然我現(xiàn)在所說的只是結論,而為什么要這樣說,是什么促發(fā)了我要這么說,這么說又有什么道理?這些在下面將一一論述。
(一)內(nèi)容的政治指向大于文學指向
為什么要這樣說呢?這個結論從某些方面來看似乎是沒有道理的。這就像一個作者有他自己的成名之作一樣,兩者的關系天然就應該是這樣,好像不存在彼此抬升對方的因素,沒有什么相互促進不促進的關系,如果有也是一種普遍的存在于每一個作家身上的現(xiàn)象。就像曹雪芹寫了《紅樓夢》一樣。但其實這里我們忽略了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作家的成名之作通常來說都是一部從各方面來看都十分優(yōu)秀的作品?!都t樓夢》在文學史享有很高的地位,因為它本身是優(yōu)秀的;曹雪芹注定被寫進文學的歷史,是因為他寫了一部空前的好作品。作品本身的文學價值、審美趣味很高,達到了一個新的藝術高度,如此方能達到那種天然關系。而胡適和《嘗試集》顯然不是這樣的關系。
所以首先一點先搞清楚《嘗試集》作為一部文學作品到底怎樣。其實《嘗試集》就其文學價值來說并無驚世駭俗的成就,甚至不能用很大來說。
胡適是學習哲學出身,他一生所致力于的學術范疇也是哲學,在哲學方面的造詣應該是超越文學的。這里并不是說《嘗試集》里面的詩詞沒有一點價值,但《嘗試集》被記住并不是因為它里面有著空前絕后的詩句、沉郁深邃的思想,更多的是因為它是胡適所倡導的新詩乃至新文化運動中的一個特殊的標志?!秶L試集》本身就代表了這個運動過程的痕跡,這個運動是新文化運動,也可以概括為落后挨打的中國人一步一步地擺脫那個落后的、腐朽的、舊中國的過程。這一點可以從《嘗試集》本身的章節(jié)安排中看到。在眾多的《嘗試集》版本中,一般都分為四編,如果按照先后順序來讀,從第一編到最后一編可以很好地體現(xiàn)新詩是如何從舊體詩中脫胎出來,同時也顯示了新詩里面受西方詩詞的影響。這些都是與中國的救國革命相一致,既要打到舊的、腐朽的東西,又要積極的向西方發(fā)達國家學習。我以2000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嘗試集》為例來加以說明。
在第一編里可以以那首短小的《中秋》為例,全文如下:
小星躲盡大星少,果然今夜清光多!
夜半月從江上過,一江江水變銀河。[4](P12)這一編的詩形式大致都是如此,可以看得出來全詩不用典故,沒有生澀詞句,以白話入詩,簡單明了。但在外形和韻律上還是有許多中國古典詩歌的味道,有著完整的七言絕句的外形,更為重要的是這里面的“月”“夜”“星”“河”也都是中國傳統(tǒng)詩歌里面的意象。
到了第二編,格式已經(jīng)比較開放了。以第一首《鴿子》為例。
陸游后來的生活多數(shù)如他在《湖村秋曉》所云:“劍閣秦山不計年,卻尋剡曲故依然”,不過是“壞壁塵埃尋醉墨,孤燈餅餌對鄰翁”(《歸云門》)、“盡收事業(yè)漁舟里,全付光陰酒榼邊”(《湖村秋曉》),只是尋常甚或有些落魄的日子,追憶遠去的梁益生活,就成為他當前生活的美景和力量,所以他對梁益的追憶詩歌益發(fā)美好,美好到甚至引起故鄉(xiāng)人的嗔怪嫉妒。追憶中的西州山水物產(chǎn)、人情習俗都是那樣盡如人意,如同天堂,而他在那里的生活更是耽于酒色宴飲、及時行樂的八年,是放壯豪縱、豐富多彩的八年,與當時在西州所說的流落、落魄的全然相反。
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氣!
有一群鴿子,在空中游戲。
看他們?nèi)齼蓛桑?/p>
回環(huán)來往,夷猶如意,
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襯青天,
十分鮮麗![4](P27)
詩在形式上已經(jīng)擺脫了五言七言的框架束縛,但是在語言的運用上還是保留了濃濃的舊詩詞味道,無論是“夷猶如意”“翻身映日”,還是“白羽襯青天”,都有一種文言的優(yōu)雅和簡潔。
而到了第三編則變得更加的口語化和自由化。像第一首《許怡蓀》和第二首《一笑》,簡直就跟在說大白話一樣。在這里不附錄全文,具體參照胡適的《嘗試集》。
這整個內(nèi)容的安排就是在依照中國革命的進程來的,中國要想富強興旺,正如《嘗試集》里的詩歌那樣,要逐步的、一點一點的擺脫固有的那些腐朽的東西,如此才能實現(xiàn)革命的目標。這本詩集留下的與其說是舊詩向新詩艱難轉變的過程,還不如說是暗示了中國要想偉大復興必須要擺脫傳統(tǒng)。
(二)同時代人對《嘗試集》文學價值的激烈批評
但詩歌的好壞總是有個標準,詩詞的好壞無外乎語句與情感,相較于其他文體詩歌更講究一種意境,含蓄的美。而胡適的《嘗試集》踐行的就是胡適倡導的“作詩如作文”,平白直敘。但又缺少陶淵明那種意境悠遠,回味無窮,因為說得太過直白了。從這個方面來說《嘗試集》并不是一個文學價值很高的作品,為此還出現(xiàn)了一段關于誰是中國新詩起點的爭論。有人說是胡適的《嘗試集》,也有很多人說是郭沫若的《女神》。支持后者的多半都是因為胡適《嘗試集》里的那些詩歌太不像詩歌了。
成仿吾在《詩之防御戰(zhàn)》中說詩歌是訴諸于人的情感的而不是激發(fā)理性創(chuàng)造的,并說這是一個淺顯的道理,即使是很幼稚的人都能明白。他點評《嘗試集》里的《他》這首詩時說:“這簡直是文字游戲,好像三家村唱的猜謎歌,這也可以說是詩么?”對《人力車夫》一詩的點評就更為苛刻,直言“這簡直不知道是什么東西。自古說:秀才人情是紙半張,這樣淺薄的人道主義,更是不值半文錢了。”[5](P77)朱湘在評《嘗試集》幾首譯詩時說:“胡君沒有將此中的曲折看懂,含糊譯過去……所以胡君的譯詩,我們也應當一筆勾銷不再去談?!逼渌瓌?chuàng)詩作更是被批得慘不忍睹,如“這些詩里面所表現(xiàn)的思想,本來是極淺的,但胡君居然以詩的經(jīng)驗主義相號召。至于《例外》一詩,簡直是提倡詩的玩耍主義了。”[6](P152)最后總結說:“‘內(nèi)容粗淺,藝術幼稚’,這是我試加在《嘗試集》上的八個字。”[6](P153)聞一多等也發(fā)表了類似的看法?!杜瘛冯m然是自由體的新詩,但是無論在象征的運用、精神的情趣,還是語言的運用上都超越了《嘗試集》,因此大家認為《女神》更像是詩歌。他們在爭論誰是起點問題之時,支持《嘗試集》的觀點主要是因為《嘗試集》出現(xiàn)的時間確實早于《女神》一年,這是一個無法改變的歷史事實。而支持郭沫若《女神》的基本上都在做詩歌價值層面的判斷。這也充分說明了一點,就是《嘗試集》作為起點自然是無可辯駁的,但是其詩歌在藝術水準上卻是讓人無法恭維的,在一些人眼里甚至是一文不值的。
(三)胡適、《嘗試集》對后世詩歌發(fā)展的影響微乎其微
以對于后世詩歌的影響來說,胡適跟《嘗試集》都顯得有些尷尬。中國新詩自問世以來,詩人們努力做的就是正名新詩,給新詩一個獨立的存在空間和特質。而胡適的做法顯然威脅到新詩的本體地位,“胡適之體的白話詩在追求語言與事理的明白清楚時,有意無意地忽略了文類的界限與語言運用上的不同,走了以文為詩的偏鋒?!保?](P89)
后人的努力主要沿著兩條線索發(fā)展,一是追求現(xiàn)代詩歌的現(xiàn)代性情感,二是聞一多倡導和追求的戴著鐐銬跳舞的新詩,詩歌應該具備“三美”,即詩歌應該有一個整飭的外形。這兩者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力,他們各自的代表是早期的新月派和20世紀30年代的現(xiàn)代派。早期新月詩人以及以《現(xiàn)代》雜志為陣地的現(xiàn)代派詩人們各自占據(jù)一方,所以他們對于后世的中國詩歌發(fā)展有著更為明顯和深刻的影響。這些都是當時中國詩歌破舊立新之時迫切需要的東西。但《嘗試集》似乎都不具備這些,也就是說它不僅沒有優(yōu)美的外形,更在內(nèi)涵上沒有突破傳統(tǒng)的詩歌審美范疇,所以它基本上對后世的詩歌創(chuàng)作沒有很大的示范作用。
這些都是說明《嘗試集》作為一個文學作品的地位是怎樣的。從以上的分析中不難看出作為一部詩集,《嘗試集》并沒有什么突出的地方,那么又是什么讓它有著今天的歷史地位呢,僅僅是因為它是最早出版的白話詩集嗎?顯然不是。這就涉及到了第二個問題,即那個中介因素——胡適作為一個符號他所具有的政治含義是怎樣促使《嘗試集》有著如今的歷史地位的。
(一)胡適的政治含義促成《嘗試集》的文學史地位
那么胡適所具有的政治含義是什么呢?前面一再提及了胡適的一個重要的身份,即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這就注定了胡適會像李大釗、陳獨秀等人一樣被歷史所銘記。而新文化運動的倡導其實跟“五四”運動是相互緊密關聯(lián)著的,這兩個事件合在一起成為兩個時代的分水嶺,一個是舊的民主主義,一個是新的民主主義。這當然是一個政治性很強的命名。那么新文化的倡導者這樣一個名號自然也是政治性的,起碼是在政治層面被解讀的。
《嘗試集》的地位更多的是因為胡適的地位,而胡適的地位和名頭中最響亮的一個不是哲學家也不是詩人,更不是大學教授,是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是一種新事物的發(fā)起者。這一點跟陳獨秀類似,他們是轉型過渡社會里的代表。新文化的內(nèi)涵有很多,最為著名的是“德先生”和“賽先生”,所謂的民主自由。這樣看來胡適更像是一個新文明的傳播者,這當然是指一種政治文明,而不是一個新詩的發(fā)明者。而《嘗試集》正是這樣一個載體。因為胡適認為文言是死的文字,所以是古舊的,是落后的,是腐朽的,他把文言歸結到了反動的、落后的那一面。在他那里,文言幾乎要為整個中華民族的落后挨打負責了,所以它是需要反對的?!秶L試集》正是在這樣一個側面呼應了胡適的這一主張。從一開始人們反對《嘗試集》就有被定性為落后者、腐朽者、遺老遺少的可能來看,這種政治性的威力是不可小覷的。所以《嘗試集》集合著強大的政治性意義,便有了這樣獨特的地位。
(二)《嘗試集》的呼應促使胡適的文學史地位
晚清的梁啟超、譚嗣同他們在主張“詩界革命”時有過很多“新詩”發(fā)表,但他們的詩詞就沒有像胡適那么好運,他們也寫出許多新的詩歌來,也具有很重要的拓荒意義,里面甚至直接用翻譯的國外的名詞入詩,但卻鮮有人記住,這些作品在文學史的范疇內(nèi)也很少被提及,主要是因為中國向來喜歡把文學史附屬在政權史、政治史的框架之內(nèi)來敘述。《嘗試集》誕生在辛亥革命之后,誕生在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之后,這是一個在政治意義和思想意義上都全新的時代。所以作為這個歷史階段里的文學方面的重要體現(xiàn),《嘗試集》自然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之處,而這些無不體現(xiàn)了胡適作為一個政治性符號的強大魅力。
在文學的歷史上有的人只有開拓性的作品卻無好作品,如當代作家徐星,他在《無主題變奏》發(fā)表之后基本沒有好作品問世,只通過《無主題變奏》,他就被作為中國意識流小說開端人物之一被寫進中國文學的歷史。通觀徐星的創(chuàng)作歷程,這基本上也就是他唯一一篇像樣的作品。胡適的大部分論著都是哲學著作,可以算得上文學作品的恐怕只有《嘗試集》這么一個。文史哲固然不分家,但作為一個哲學家,如果沒有特別的貢獻很難在文學的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但《嘗試集》讓這一點成為了現(xiàn)實,因為胡適是新文化的倡導者,《嘗試集》就是這種倡導的重要載體,又是天字第一號。胡適既是理論的倡導者也是實踐的先行者,這兩者一結合就產(chǎn)生了《嘗試集》,所以《嘗試集》在并不出眾的情況下能夠被記住,而這也奠定了胡適在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因為他是連著《嘗試集》一起的,而二者都被賦予了太多的意義。
《嘗試集》在并不出色的情況下,成為一部文學史上難以逾越的作品;以哲學為業(yè)的胡適卻在文學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些都跟胡適本人所具備的那種強大的政治含義密切相連。同樣以學者面目示人的胡適,在中國的政治歷史上卻屢被提及,這自然歸功于他所倡導的文化革命與政治的密切聯(lián)系,更應該歸功于這種倡導的實踐之果——《嘗試集》。
胡適、《嘗試集》以及胡適作為符號的政治含義三者之間構成了一個非常有趣的鏈條交錯關系,彼此間在為對方輸送血液,這樣作為一個整體他們便變得強大起來。
參考文獻:
[1]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2]王光明.現(xiàn)代漢詩的百年演變[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
[3]朱棟霖,丁帆,朱曉進主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 1917-1997 (上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胡適.嘗試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
[5]成仿吾.成仿吾文集[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85.
[6]姜德銘主編,朱湘著.中國現(xiàn)代名家經(jīng)典文庫朱湘卷[M].北京:中國戲曲出版社,2011.
(責任編輯王碧瑤)
Discussion on the Mutual Promo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Hu Shi and Chang Shi Collection
LI Wei
(College of Liberal Arts,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g,510665,Guangdong Province)
Abstract:The poet status of Hu Shi in the Chinese literature history,the importance of“Chang Shi Collection”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Hu Shi’s strong political implication in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All the three have a unique and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ir respective fields.B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is not independent and entirely unrelated,The lack of any one would have caused huge losses to the other two.It’s a relationship that they staggered and promote each other,just like the part and whole,each party's success cannot do without the other two party support.Because of this uniqu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other,they can be so successful in their respective fields.
Key words:Hu Shi; Chang Shi Collection;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political implication
作者簡介:李巍(1987—),男,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2015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藝學、西方文論。
*收稿日期:2015-11-21
中圖分類號:I207. 25
文章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406 (2016) 01-004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