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持正守中行為范式研究

2016-03-28 15:07:28
關鍵詞:問學中庸美德

程 小 詩

(重慶師范大學 音樂學院,重慶 401331)

?

持正守中行為范式研究

程 小 詩

(重慶師范大學 音樂學院,重慶 401331)

儒學實干興邦的入世哲學對社會和諧、民族統(tǒng)一、個人修養(yǎng)的提高起到了巨大作用。其重要行為范式之一的“執(zhí)中”要素作為儒學文化的根本精神,要求人們要以君子為學習榜樣,修身立道,以真誠為出發(fā)點,從小事、細節(jié)出發(fā),通過不懈的學、問、思、辨、行實現(xiàn)明善誠身,使修道之人自覺地選擇尊德性、道問學、力行、知恥這四個能讓他們具備智、仁、勇等優(yōu)秀品質的正確途徑,從而使學習者不勉而中,自覺以執(zhí)中為行為模式,遵照事物的本然也即是“道”行事,實現(xiàn)參天地之化育的致中和,實現(xiàn)社會和諧,物盡其用,人歸其位的和諧狀態(tài)。這對培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文明、和諧、誠信等價值準則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執(zhí)中;修身;行為范式

儒學在中國流傳了兩千多年,其實干興邦的入世哲學對于維系中國幾千年民族統(tǒng)一和社會和諧發(fā)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作為實干興邦理論的重要行為范式之一的“執(zhí)中”要素則是儒學文化的根本精神。所謂“執(zhí)中”,執(zhí)兩用中是也,即保持事物最原始的最本真的中正狀態(tài),反對過與不及,遵守事物本身的客觀規(guī)律?!爸小奔词侨鍖W要義:“中庸”,而“中庸”的要義則是實事求是?!耙驗?,從天人之際萬事萬物中求中(“執(zhí)中”),求和(“致和”)、求誠(“誠之”)即實事求是,才是中庸的認識論的合理性基礎。也就是說,先秦時作為中庸義理的求誠達道之學,其精神實質是實事求是,因而才是漢以降作為考據(jù)之學方法的實事求是的真正源頭?!盵1]37“執(zhí)中”思想的演進,影響、造就了整個中國的思維模式,造就了中華兒女幾千年來自強不息、實干興邦的積極入世態(tài)度,對于培育與實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xiàn)中國的可持續(xù)、和諧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

早在《尚書·大禹謨》中就出現(xiàn)了“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2]20這樣的句子。這說明在三代就已經產生了“執(zhí)中”概念,形成了執(zhí)中的政治觀念。在道家老子的思想中,“守中”思想也是非常重要的內容??鬃釉诩汕按皥?zhí)中”思想及道家守中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中庸之道”。至《中庸》一書即“執(zhí)中”觀念之集大成者出現(xiàn),使“執(zhí)中”上升到哲學思辨高度,營造了可供修習的執(zhí)中行為范式。

一、未發(fā)謂中,中節(jié)謂和

1.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有正確的目標,才能使人自覺開展修習,用正確理論指導自己的行為,所以,執(zhí)中行為范式理論體系中首先提出需學習的行為范式是內化最高政治目標與最高道德目標,即“致中和”?!吨杏埂さ谝徽隆肪吞岢觯骸跋才分窗l(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3]17那么什么是中呢?喜怒哀樂沒有表現(xiàn)出來的時候,就叫做“中”;什么是“和”呢?喜怒哀樂表現(xiàn)出來以后符合節(jié)度,叫做“和”。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中和”其實是人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一種態(tài)度,一種沒有表現(xiàn)出喜怒哀樂的情感時平靜淡然,表現(xiàn)出來時符合常理,有節(jié)度的協(xié)調、和諧,合理合度的人生境界。如果人人都達到“中和”的境界,遇事合理認知、合度解決,自然天下太平無事。從每個人心理狀態(tài)的“致中和”,達成整個社會國家的“致中和”,達成人的道德目標和社會的政治目標統(tǒng)一,終使“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而這種境界是一種順性而為的結果。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3]17《中庸》第一句開篇就告訴我們,人的自然稟賦叫做“性”,順著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則修養(yǎng)叫做“教”。因此將“致中和”作為個人與社會的最高追求是天命,是事物之本然,人人應當自覺順應,修身循道,行“中和之道”。

2.道不可離,唯圣者能之

因為是天命之性,率性之道,所以“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3]17。道不可須臾離開,所以,道就應該有普遍的可適應性。大道“費而隱”,既廣大又細小,既高深又日常,連普通男女都可以知道、學習和實踐。不過,要完美地達到中和的高深境界又是另一回事了。并且,道不可離,所以,君子需要“慎獨”,即:事無巨細、時時刻刻都應當有遵循“中庸之道”。所以孔子說:“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盵3]19孔子還說:“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3]19總的說來,中庸是不容易的,一方面難以做到“時中”,另一方面中庸的度也不好把握。“中和”并不是簡單的折中主義,和稀泥,而是主張在堅持自己的理念和原則下,行為無過無不及、恰到好處,是對事物最合適的方案的一種選擇,是道德實踐的最高境界。所以,“唯圣者能之”!只有當君子具備了“慎獨”這個境界的自覺性,才能遵行中庸之道,實現(xiàn)“致中和”之目標。

3.道不遠人,正己俟命

中庸之道如此之難豈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非也,《中庸》告訴我們:“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盵3]23“庸德之行、庸言之謹?!盵3]24也即是說道都融入于平常的言行當中,中庸之道也是從實際出發(fā),以人為本的。所謂“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3]23。說明中庸之道雖然精微,但絕不能因此人為設置障礙,故作高深,而應從實際出發(fā),以人為本,在日常事物中堅持中庸之道。用孔子的話說:“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盵3]23這表明,君子之道不過是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朋友誠信這些基本的倫理,一般人只要能堅定不移,能“言顧行,行顧言”,就能成為忠厚誠實得道之人。這充分體現(xiàn)出儒家以人為本的務實精神。且君子行事坦蕩,“君子素其位,不愿乎其外”[3]24,不通過媚上欺下獲得外援,行得端坐得正,盡人事聽天命!所謂:“正己而不求于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盵3]24體現(xiàn)出儒家不媚上欺下、浩然正氣、自強不息、積極上進的道德追求。

由此可見,儒家“執(zhí)中”行為范式的最高目標是通過人人順應本然之要求,在每時每刻的日常事務中以“中庸之道”為準繩,按照事物本然規(guī)律行事,以實現(xiàn)人內心的“中和”,從而實現(xiàn)整個社會的“中和”,以達到萬事萬物能按本然規(guī)律順利發(fā)展的大化之境。

二、天下大本,君子中庸

“致中和”乃儒家最高個人目標,也是其最高社會目標,那什么樣的人才能實現(xiàn)這種崇高的目標呢?《中庸》給出的答案是“君子”:“……是故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3]38君子具備中庸所奉行的美德,是行中道的楷模。那君子具備哪些行為美德,值得匹夫匹婦努力具備呢?

1.智慧

《中庸》以君子中的代表——舜為例告訴大家,什么是君子的智慧?!白釉唬骸雌浯笾才c!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zhí)其兩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為舜乎!’”[3]20君子乃智慧的化身,其智慧首先體現(xiàn)在“好察邇言”,善于深入群眾,謙虛謹慎地向他人學習,不剛愎自用。其次還體現(xiàn)在能虛懷若谷,寬容待人。所以為成就事業(yè),為黎民謀福利,他并非單純極端的認黑就是黑、認白就是白,簡單處理是非問題,而能以大局為重“隱惡而揚善”,有一般人沒有的心胸與氣度。君子的智慧還體現(xiàn)在他能堅持中道,在他深入群眾,了解事物全面情況后,能拿捏有度的“執(zhí)其兩端,用其中于民”,以最有利于人民為目標來尋求事情解決的最佳方案。所以君子“茍不固聰明圣知,達天德者,其孰能知之?”[3]39君子是有大智慧的人!

2.仁義

“仁義”是儒家的核心觀念,“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盵3]28“仁”,本指人與人之間相親相愛,包括孝、弟(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等內容,追求的是各種關系的平衡與和諧;義,乃公正合宜的道德、道理或行為,也是對和諧關系的追求。所以《中庸》中多次有像“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3]29這樣的表達。因為愛人才會為愛而犧牲,才會寬容有量,才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會以“致中和”為終極目標,所以“仁義”顯然必須是君子必備的美德。

3.勇敢

君子的勇敢與匹夫之勇不同,它是執(zhí)中之勇,是智慧之勇。執(zhí)中思想認為:“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盵3]21君子的勇敢不是莽撞、盲目的,而是和順而不隨波逐流,是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是國家政治清平時不改變志向;國家政治黑暗時堅持操守,寧死不變的勇敢。

總之,君子是“唯天下至圣,為能聰、明、睿知、足以有臨也;寬、裕、溫、柔、足以有容也;發(fā)、強、剛、毅、足以有執(zhí)也;齊、莊、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別也”[3]38。集致和諧的所有美德于一身,為萬世所表,為執(zhí)中行為范式所提供的學習模范。

三、修身道立,修道以仁

執(zhí)中行為范式提出了可供大家學習的范本——君子。君子之道即“中庸之道”雖然孕育于日常,卻集廣大與細微、高深與平常于一體,非圣人所不能。匹夫匹婦要想達到這個境界,須具備智仁勇等品行,必須經過修身教化方能實現(xiàn)。那么如何修身呢?執(zhí)中行為范式為人們提供了以下途徑。

1.尊德性

《易 · 乾·文言》曰: “君子進德修業(yè)?!碧瓶追f達注:“德,謂德行;業(yè),謂功業(yè)?!盵4]17由此可知,“德”的本意就是恪守道德規(guī)范者的“操守”、“品行”?!吨杏埂穭t認為:“ 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盵3]29由此可見,道是事物的本然,需順應客觀規(guī)律實現(xiàn)的目標;而德是如何順應客觀規(guī)律,處理具體事務的具體方法、操守、品行,是道的體現(xiàn)。因此要實現(xiàn)道,則必須具備德,所以執(zhí)中行為范式要求尊德性:“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盵3]36因此,君子想修身立道,必先以德為尊,使自身具備高尚的品行、操守,以實現(xiàn)中道。

2.道問學

鄭玄對“道問學”進行了解釋,他認為“道,由也”[3]36,是取徑、道路的意思?!暗绬枌W”即以學問為道,即要求君子要有豐富的知識,善于學、善于問,如此才能“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3]36。君子想要達到中庸之道,道問學顯然是必不可少的,他必須通過道學問才能明白什么是道,才能“擇善而固執(zhí)”之。

3.力行

尊德性解決的是中庸之道的思想基礎,道問學解決的是中庸的知識基礎,而力行則是將能動與知識相結合而落實到行動上的問題。所以《中庸》十分強調“道不可離”,“道乃日?!保拥娜蝿站褪亲杂X彰顯人之本性,把一些看似高不可攀的的道自覺的融入到普通的日常人倫中來,在身體力行這些普通的日常人倫中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盵3]25因此力行還體現(xiàn)在腳踏實地,從小事坐起,從基本做起,不好高騖遠。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3]30所以,切實將中庸之道落實到具體行動上,方能使高深的道落地實施。

4.知恥

“知恥近乎勇”的意思是說一個人懂得羞恥,就接近勇敢了。為什么呢?因為只有知道羞恥,才會知道自己的錯誤,知道羞恥才會有動力改正自己的錯誤。能正視自己,改過自新,能改正自己就能取得進步,洗刷恥辱,捍衛(wèi)尊嚴,這如何不是勇敢的高級表現(xiàn),這也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思想來源。最怕的是像小人一樣,對什么都無所顧忌,不知羞恥,則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什么樣的壞事都能做得出來。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普通人在追求進步的過程中當然會有曲折或者反復,因此儒家以提出“知恥”這種修道之法,正是其實事求是、以人為本的體現(xiàn)。

綜上四個途徑,是中庸之道提出的君子修身立道的途徑。“尊德行”給予君子修身立道的動力;“道問學”令君子有正確選擇道的能力;“力行”使君子將思想轉化為實踐,切實按道行事,將中庸之道落地;“知恥”讓君子有改正自己錯誤,從遵道而行的動力。這四個修身途徑是相輔相成的,君子遵循這些途徑修身必當能成就中德,也必將形成致中和的崇高目標

四、謀事要實,誠實守信

中庸之道的終極目標是致中和,而具備各種美德的君子才能做到時中從而致中和,要具備美德君子需從各種途徑開展修身才能具備這些美德,中庸確實太難太復雜,匹夫匹婦恐怕看見就扭頭而行了。其實不然,執(zhí)中行為范式在將各種美德、修身途徑展示出來后總結出了修身立道的終極心法——“誠”。

《中庸》提到到:“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獲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獲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順乎親,不信乎朋友矣。順乎親有道:反者身不誠,不順乎親矣。”[3]29什么意思呢?自己不真誠就不能孝順父母,不孝順父母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得不到領導的信任;得不到領導的信任,就不可能治理好國家。因此要修身治國,必須要“誠”!

1.誠者天道

(1)誠者中庸

何謂“誠”?從上文可以看出誠乃誠實守信之意,即一種對人對物對事的真誠態(tài)度。人與人之間以誠相待,就不容易出現(xiàn)矛盾,即或出現(xiàn)矛盾,只要以誠相待就容易相互理解,產生仁愛之心,人與人之間就能和諧相處;人與己之間能以誠相待,就會正確的認識自己,做自己能做、該做的事,從而懂得揚棄,因而獲得勇;人與事物之間以誠相待,則會正確認識物,從而智。則人能盡其能,事也得到妥當?shù)慕鉀Q,有了真誠人就能具備種種美德,宇宙之間如何不和諧發(fā)展,如何不自然而然的實現(xiàn)中和之況?所以儒家認為“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3]31。人做到了誠,自然就實現(xiàn)了中道,所以儒家說:“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圣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zhí)之者也。”[3]31

(2)至誠無息

儒家還認為:“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盵3]34也即是說,誠是事物的根本規(guī)律,貫穿于事物發(fā)展全過程,必須遵循這個根本規(guī)律做事,君子必須以誠為貴,真誠的對待事、人、己。而且,真誠,不僅能成就自己,還能成就事物的發(fā)展。成就自己使自己具備仁德,成就事物,使自己具備智慧。這是承載天性的美德,能使自身與外物天人合一,是任何時候都適宜實行的。所以“至誠無息”[3]34,真誠應當永不停息。

2.明善誠身

有此一“誠”,則天人合一,不勉而中,成己成物,使君子具備“致中”之美德。真誠既然如此重要,匹夫匹婦如何才能習得這心法呢?儒家也給出了方法:“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乎身矣?!盵3]31如何誠?儒家給出的行為范式是:

(1)學問思辨行

2013年3月1日,習近平主席在中共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里,談到領導干部要加強學習時說:“學習和思考、學習和實踐是相輔相成的,正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隳X子里裝著問題了,想解決問題了,想把問題解決好了,就會去學習,就會自覺去學習。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盵5]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我們的要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執(zhí)中思想的繼承與發(fā)揚。只有廣泛學習,才會產生問題,詳細詢問才能全面了解問題,周密思考才能提出解決辦法,明確辨別才能明白正確與否,切實實行才能將方法落地實際解決問題。所以如何才能誠身?在于明善。如何才能明善,在于學問思辨,最終解決問題在于力行。

(2)至誠弗措

在“誠”這個問題,儒家提出了“弗措”的要求?!吨杏埂诽岢觯骸坝懈W,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3]31意思是:在學問思辨行上一定要堅持到底,沒有成效絕不罷休。如果真能夠做到這樣,雖然愚笨也一定可以聰明起來,雖然柔弱也一定可以剛強起來。而“學問思辨”透徹明晰的人,身體力行才會篤定有力,才會堅定成熟,才會持之以恒?!皩W問思辨”,是長期的功夫,這樣才能實現(xiàn)明善,實現(xiàn)“時中”。

(3)誠明明誠

儒家認為真誠與明善的關系是相互的?!吨杏埂氛f:“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盵3]31由真誠而自然明白道理,這是做天性;由明白道理后做到真誠,這叫做人為的教育。人能做到真誠也就會自然明白道理;通過學習明白道理后 也就會做到真誠。這充分體現(xiàn)了儒家積極樂觀的入世精神,也激勵普通人去追求通過不懈地努力而明善,而致中,給予了普通人實現(xiàn)終極價值以希望與途徑。

(4)致曲

除了為普通人提供途徑和激勵,執(zhí)中行為范式還進一步解除普通民眾的障礙,提出了“致曲”的概念?!捌浯沃虑笔窃凇拔ㄌ煜轮琳\為能盡其性……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3]33之后的。因此,“致曲”乃是相對于盡性來說的,是求其次的做法?!扒?,在古代漢語中有細小周遍之意。其次的方法就是在細小的事情上做到真誠,而且要做到周遍,也即是我們常說的從小事做起,做好身邊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件身邊的小事都做到了,真誠就會表現(xiàn)出來,表現(xiàn)出來就會逐漸顯著,顯著了就會發(fā)揚光大,發(fā)揚光大就會感動他人,感動他人就會引起轉變,引起轉變就能化育萬物。所以除了生而率性而為的圣人能盡性至誠、不思而中外,普通人也能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到至誠,從而實現(xiàn)明誠,最終贊育天地,實現(xiàn)致中和。

3.贊天化育

至誠的作用是巨大的。首先,它可以使贊天地化育,即所謂天人和一。其次,至誠還可以“前知”。所謂:“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乎蓍龜,動乎四體。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盵3]34也就是說,因為真誠的按照本然規(guī)律辦事,所以就可以根據(jù)規(guī)律預見事物的發(fā)展,做到事豫則立,從而與天地一體。

至誠作為對人格品質的至高要求,是對世人奮發(fā)向上的一種感召。它號召人們從小事做起,關注日常、關注細節(jié),對人對己真誠不二,追求明德誠身、知行合一、堅持不懈、追求真善美,以實現(xiàn)天人合一,按本質規(guī)律和諧發(fā)展,為實現(xiàn)中庸之道開辟道路。

五、結論

儒家思想源遠流長,其中之精華集中了中華幾千年來的智慧。儒家看透了人性對和睦友善的人際關系的追求,看清了雙贏共建的益處,看透了事物是矛盾發(fā)展的而不是非黑即白,所以智慧的提出了處事治國的終極心法——中庸之道,將“致中和”即人與人之間,社會國家之內的和睦相處,和諧發(fā)展作為人畢生奮斗追求的終極目標。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執(zhí)中要素行為模式,以引導人們奮發(fā)向上。執(zhí)中要素行為模式要求人們要以君子為學習榜樣,修身立道,以真誠為出發(fā)點,從小事、細節(jié)出發(fā),通過不懈的學問思辨行實現(xiàn)明善誠身,使修道之人不思而自覺地選擇尊德性、道問學、力行、知恥這四個能讓他們具備智仁勇等優(yōu)秀品質的正確途徑,從而使學習者不勉而中,自覺以執(zhí)中為行為模式,遵照事物的本然也即是“道”行事,實現(xiàn)參天地之化育的“致中和”,實現(xiàn)社會和諧,物盡其用,人歸其位的和諧狀態(tài)。這整個行為模式中無處不體現(xiàn)著儒家對日常人倫的關注、對當下的注重,對人本的尊重,對實事求是的追求,對實干興邦的擔當。這種行為模式傳承了中華優(yōu)秀東方智慧,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共同的內核,必將為中華民族民族性的塑造,為中華民族之復興提供強大支持。

[1] 袁玉立.釋“中庸”[J].史學月刊,2001,(5).

[2] 冀昀.尚書[M].北京:線裝書局,2007.

[3]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2.

[4] 王弼,韓康柏注. 四庫家藏·周易正義[M].孔穎達疏;何錫光,虎維鐸整理.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

[5]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http://cpc.people.com.cn.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Z].2013-03-01.

[6] 馬波.新形態(tài)下大學生道德信仰教育的時代價值[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2016,(3).

[責任編輯:陳 忻]

On the Behavior Paradigm of Positive and Defensive Behaviors

Cheng Xiaoshi

(Conservatory of Music,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31, China)

The philosophy of “hard work can rejuvenate the nation” in Confucianism has a huge effect on social harmony, national unity and the improving of personal cultivation. One of its important established behaviors is “Moderation”, which asks common people to draw strength and do health reservation from the example of men of noble character. As the fundamental spirit of Confucian culture, “moderation” also gets common people to distinguish goodness by impressments, starting small and details, distinguishing goodness by indefatigable knowledge comprehension. According to this, a cultivated person tends to choose respecting virtue, taking lore, practicing, knowing shame, self-communion, revering etiquette, accepting expostulation and predicting future, which can let common people be equipped with inner concentration, tenacity, wisdom, kindheartedness, courage and integrity. The sector of fundamental spirit is the right way to cultivate these excellent qualities. Consequently, learners endeavor without encouragement, considering the “Moderation” as the behavior pattern. Meanwhile, act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ature of things, videlicet the “Taoist”; realizing neutralization by observing all the things in the world; realizing the state of social harmony also have positive effect on cultivating the civilization and harmony of the value criterion in socialist core values.

moderation; cultivate the moral character; behavior pattern

2016-08-19

程小詩(1979-),女,四川成都人,重慶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先秦文學。

2015年度重慶市社會科學規(guī)劃一般項目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背景下儒學實干興邦倫理思想體系及實現(xiàn)路徑研究”(項目批準號:2015 YBZX 019)。

G41

A

1673—0429(2016)05—0092—06

猜你喜歡
問學中庸美德
兒童問學課堂的創(chuàng)新實踐
本期主題:兒童問學課堂的創(chuàng)新實踐
兒童問學課堂的創(chuàng)新實踐
誠實是美德
黃河之聲(2022年2期)2022-06-22 08:44:30
中庸自明
朱子《中庸章句》的詮釋特點與道統(tǒng)意識——以鄭玄《中庸注》為參照
原道(2020年1期)2020-03-17 08:09:46
她是自立自強的美德好少年
逝前的美德
特別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40
“問學”之“圈地運動”——譯林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探究
《中庸》:裹藏人生大智慧
學生天地(2017年1期)2017-05-17 05:48:13
乌鲁木齐市| 安多县| 新宾| 呼和浩特市| 涡阳县| 绥化市| 酒泉市| 钟祥市| 侯马市| 潜江市| 出国| 广水市| 普定县| 新源县| 台中市| 双城市| 宝清县| 宜兴市| 鹤岗市| 彰武县| 洪泽县| 塘沽区| 交城县| 合作市| 通城县| 巴彦县| 关岭| 白水县| 都昌县| 合作市| 嘉定区| 安顺市| 固阳县| 江永县| 忻州市| 仪陇县| 个旧市| 延安市| 米林县| 龙陵县| 屯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