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總龍
摘 要: 中國古典詩歌將語言美與意境美統(tǒng)一結合。古典詩詞語言雖短,但意境很深,是一種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美育的好題材。為了讓學生受到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就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 詩詞教學 語文素養(yǎng) 以情激趣 營造氛圍 滲透書法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無不滲透著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的心血、智慧,品讀他們留下的字字珠璣的經典詩篇,無不使每一個中國人為之驕傲,為之動容。古典詩詞語言雖短,但意境很深,是一種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美育的好題材。然誠,古詩詞畢竟與小學生的距離遙遠,故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如果對其籠統(tǒng)地進行全面教學,那么既費時又費力,學了也是徒勞。由于各學段學生的感知能力和認知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小學階段的古典詩詞教學,生搬硬套,墨守成規(guī)是不可取的,筆者認為:一定要符合學生的年齡和學習特點,更多地利用教學手段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讓他們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相比效果頗佳。下面就如何進行小學古詩詞教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以情激趣,以讀促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主要來源于興趣,由于他們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興趣不濃。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在他們眼中,一切都是新鮮的、稀奇的,古詩對他們來說更是新生事物,因此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到他們以后學習古詩的效果。那么古詩教學一定要以“趣”激情,才能使課堂趣味橫生,學生激情高漲。但在激趣的基礎上還要重視朗讀訓練。只有通過讀才能將自己的體會、情感表達出來;只有通過讀,在課堂上才能營造教師、學生、作者彼此間心靈相融、情感相通,從而提高學生知識、能力、人格、審美、文化等綜合語文素養(yǎng)。如教學《別董大》時,教師通過情感的激發(fā)、情境的創(chuàng)設、畫面的渲染,以及教師高亢激昂、聲情并茂的引讀——面對即將離去的董大,他深情地說:“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泵鎸磳㈦x去的董大,他豪氣地說:“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弊寣W生反復品讀:“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边@樣,將學生完全帶入故事的情節(jié)之中反復誦讀,扎扎實實地讓學生經歷學習、理解、感悟、生成語言的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以誦讀為本,誦讀古詩方法很多,分為自讀、對讀、齊讀、默讀等。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古詩的內容選擇恰當?shù)恼b讀方式,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悟其情,明其意。誠然,在誦讀時,教師一定要正確指導,使學生能讀、會讀。正所謂:詩讀百遍,其義自明,其情自見。
二、營造氛圍,入境悟情
學古詩,品讀詩的意境才能得到其精華之所在,因此教學中這一環(huán)節(jié)萬萬不能輕視,一定要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興趣盎然地融入其中,不過欣賞意境也不能搞得復雜化、抽象化。筆者認為有以下幾種方法可以幫助學生進入意境。
1.表演激趣,體會情境。
古詩教學,不能墨守成規(guī),千篇一律,這樣整堂課就顯得呆板,無生氣。因此,教學時要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盡可能地使課堂充滿動感、充滿活力。如在教學《琵琶行》時,讓學生在疏通詩意的基礎上利用道具表演故事情節(jié),最后教師適當加以指導點撥,效果頗佳。
2.圖文結合,領悟情境。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幾乎每首古詩詞都配有一幅插圖?!斑@種圖文并茂的編排,既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又有利于提高小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fā)揮課文插圖的作用,更好地領悟詩詞的意境。當然,也可以讓學生根據對詩的理解,用作畫的方式釋詩意,悟其情,這樣教學環(huán)節(jié)既能充分展示學生的繪畫,理解能力,又能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真可謂一舉四得。如教學《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時,引導學生邊理解詩意,邊用彩筆畫出滿池那翠色欲滴的荷葉和含苞預放的花骨朵,嬌艷迷人……這樣就加深了學生對古詩的理解。
3.音樂渲染,深入情境。
教學中借助音樂調動情感,烘托、渲染詩歌的內容,營造美的氛圍,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如教學王昌齡的《涼州詞》時,選擇涼州曲配樂吟誦,教師隨著哀怨的樂曲聲情并茂的吟誦,學生從中感受有山、有陰云、有孤城、有羌笛聲等凄涼景象,體會作者哀怨的心情,營造悲的氛圍,為學習此詩作好情感鋪墊。接著讓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配樂練習吟誦此詩,更能調動學生吟誦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情境教學法的運用,能豐富學生的想象力,也能引導學生質疑討論。這樣做既能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又能在主動愉快的氛圍中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三、滲透書法,傳承文化
語文課標指出: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在古詩教學中應因勢利導,借機講解寫字的方法、要領和技巧。讓學生從理論上認識到漢字結構的規(guī)律,理解用筆的竅門,領悟書法的魅力,才能保持對書法的高度熱情。如我在教學《出塞》時,在最后的拓展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背誦并默寫古詩時,順勢簡要介紹楷書的特點,使學生明白楷書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然后讓學生用毛筆把古詩寫在紙上。這樣的設計既教育學生傳承祖國文化,又將優(yōu)秀的書法文化發(fā)揚光大。
總之,在科技高速發(fā)展的今天,為了傳承中華五千年光輝燦爛的藝術文化,我們更應該重視詩詞學習。帶領學生走進古代藝術殿堂,吸收民族文化的精髓,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展個性,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是每一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李雅春.古典詩歌教學探幽[J].閱讀與鑒賞(下旬),2010(04).
本文系甘肅省2014年度規(guī)劃課題《小學中高年級古詩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與研究》最終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S【2014】GHB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