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游
(湖州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湖州313000)
●職業(yè)教育與崗位培訓●
微博互動輔助教學在高職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陳 游
(湖州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湖州313000)
微博作為一個以用戶關系為紐帶的信息分享、傳播和獲取的交流平臺,它即時便捷,具有獨特的交互式功能。借助微博互動輔助教學,通過以具有共同學習目的的相關群體為教學對象,利用微博這一輔助互動信息平臺,可以調(diào)動師生共同參與教學討論的積極性,實現(xiàn)信息共享,達到延伸課堂教學的目的。本文總結了微博互動輔助教學的主要模式,通過微博互動輔助教學在《保險理論與實務》課程的應用實踐,提出了完善微博互動輔助教學的建議。
微博;互動教學;信息共享;教學改革
高職學生普遍具有學習目的不清晰,學習動機不強的特點,許多學生進入高職后覺得高職院校文憑容易獲得,真正想學一技之長甚至想上本科者并不很多。這種現(xiàn)象導致高職教學很難有效進行,學生對上課缺乏興趣、作業(yè)抄襲等現(xiàn)象較為常見。學生家長為及時掌握子女在校情況,大多給學生購買手機,由于家長因外出經(jīng)商、工作較忙等原因,很難有太多精力監(jiān)管學生,使得一些學生沉迷在網(wǎng)絡或者游戲世界里。手機的普及客觀上導致用手機上網(wǎng)的學生很多,一些學生使用微博或者博客等記錄自己學習和生活的點點滴滴。從微博傳播方式看,微博通過關注機制,不僅使得每個博主都成為一個傳播中心,在很大程度上也提升了用戶使用微博的忠誠度。具有特色的原創(chuàng)內(nèi)容通常是吸引更多人關注的關鍵因素,比如即興拍攝的圖片或者視頻等。目前,我國高職學生經(jīng)常使用的即時通訊軟件是QQ和微信,其中騰訊微博整合了旗下的朋友網(wǎng)、QQ空間以及QQ音樂等相關資源。微博開通以后,用戶的QQ簽名可以在QQ空間和微博里同步得到發(fā)布,同時微博里的一些最新資訊和話題也會吸引好友去關注。可見微博作為互聯(lián)網(wǎng)的一項重要應用,尤其是手機微博作為繼QQ等即時通信后又一個吸引用戶使用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重要應用,可以作為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一個重要工具。利用微博,學生可以搜索感興趣的話題和學習內(nèi)容,對無限的網(wǎng)絡資源和信息進行分類,從而收集經(jīng)典解釋和最新資訊。此外,通過微博傳播的合作學習模式能夠在互動中提高學習效率,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團隊精神,鼓勵學生在個人鉆研的同時,積極參與討論其他形式的學習活動,學會善于傾聽、吸納他人看法,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互相協(xié)作和分享。微博空間里的微群可以分為私群以及公開群,其功能既有微博相應的特點,又具有QQ群的相關功能。學生可以圍繞話題進一步發(fā)表見解,教師可即時作出回應,也可延時回應。同時教師和學生均可以發(fā)布實現(xiàn)信息和資源共享,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和相互溝通,并在教師引導下嘗試關心社會,增強辨別是非和社會認知的相關能力[1]。
微博作為一個以用戶關系為紐帶的信息分享、傳播和獲取的交流平臺,它即時便捷,存在得天獨厚的交互式功能:微博用戶通過加關注而建立起網(wǎng)絡虛擬的人際關系網(wǎng),可以利用140個字的輸入信息進行一對一、一對多的交流互動。微博交流沒有年齡、文化水平的相關限制,也沒有太高技術、知識的門檻,賦予用戶更多的原創(chuàng)自由。借助于微博的微博互動輔助教學,通過以具有共同學習目的的相關群體為教學對象,如專業(yè)、班級等,利用微博這一輔助式的互動信息平臺,可以推動師生共同參與教學討論,實現(xiàn)信息共享,從而實現(xiàn)延伸課堂的目的。具體來說,微博互動輔助教學主要具有以下優(yōu)勢。
(一)互動性
互動性是微博互動輔助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之間最顯著的區(qū)別。由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師生之間主要的信息傳播通常是單向性的,教師很少獲得學生真實、直接的信息反饋,學生往往陷于被動狀態(tài),缺乏自主性,同時教師與家長之間幾乎處于一種半隔離狀態(tài),缺乏全面有效持續(xù)的溝通,不利于課題教學的協(xié)調(diào)與深入。微博的出現(xiàn)恰恰使師生與家長擁有一個開放、互動的平臺和較為娛樂化的溝通渠道,微博上參與者有平等的發(fā)言權,且助于調(diào)動參與者發(fā)表自己意見的積極性,從而達到積極討論的效果。
(二)共享性
微博空間的共享性是建立在它的開放性基礎上的。在微博互動輔助教學中所有人通過微博空間發(fā)布的信息都是公開的,所以學生就某個話題進行的討論、教師的意見以及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反饋及疑惑等,甚至是一些平日所感所見都可以用來分享。通過共享,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溝通可以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因而變得更廣泛而輕松;學生的信息獲取渠道得以拓寬,視野得以進一步延伸。
(三)新鮮性
互動教學模式與微博信息平臺的相遇和碰撞,產(chǎn)生了利用微博互動進行輔助教學的探索。通過微博互動輔助教學,可以將課堂和課外互動教學有效連接起來,延伸學校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將微博運用于教學實踐是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的一次大膽嘗試,微博空間以社交、展示、娛樂等相關功能為人熟知,如果將其引進教學之中,將會使教學互動性增強,用戶對微博本身的興趣以及對這種創(chuàng)新性教學方法產(chǎn)生的好奇,使微博互動輔助教學更容易獲得師生的密切關注。
(四)片段性
微博空間信息容量僅僅需要140個字,同時發(fā)布內(nèi)容、時間和目的都比較隨意,因此它提供的信息主要是片段性的,這對于強調(diào)邏輯與連續(xù)性的課堂教學來說是不利的,是微博互動輔助教學要著力解決的問題。不過微博互動輔助教學不受時空約束,人數(shù)可多可少,參與時間可長可短,較為靈活。教師運用片斷教學,能夠進一步明確教學的重點以及難點,理清教學思路,從而克服教學重點不突出,學生訓練不到位等問題,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此外片段教學具有重點突出,節(jié)奏緊湊的特點,這正是高效率課堂的要求[2]。
互動教學方式是傳統(tǒng)的一種主要教學模式,是把課堂教學活動看作是師生之間個體與個體的溝通,它將教學過程看作是一個具有動態(tài)發(fā)展的教與學彼此交互影響的過程。在這個教學過程中,通過優(yōu)化教學方式調(diào)節(jié)師生之間的互動,從而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以及生生互動,產(chǎn)生教學共振、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微博互動輔助教學的互動進一步擺脫了物理空間的限制,使得教學效率獲得提高,主要有以下四種互動模式:
(一)主題探討式微博互動
主題是微博互動輔助教學的靈魂,微博互動輔助教學圍繞主題進行教學雙方互動,有利于達到教學目的。主題的確定通常圍繞授課重點和難點展開,經(jīng)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和歸納總結幾個過程。授課教師對主題的選擇需要慎重考慮,再通過微博進行發(fā)布。這樣通過微博討論后主題比較明確、新穎,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并推動探討深入進行。盡管微博輔助教學的優(yōu)點是克服了以往主題探討時教師組織難度大的缺陷,但是一旦學生所提問題的深度或者廣度具有不可控性,也將會影響教學進程的展開。
(二)精選案例式微博互動
微博可以通過多媒體呈現(xiàn)精選個案,同時學生可以利用已有知識嘗試提出解決方案。這種案例式微博互動組織可以分為微博案例詳述、微博討論解決、微博平臺閱讀學習和通過微博剖析解決方案等幾個階段。微博互動討論過程直觀具體能給參與方更多身臨其境的現(xiàn)場感和體會,從而可以彌補課堂教學案例剖析過程互動難以充分進行的不足。如《保險理論與實務》課程,對保險原理的分析需要運用大量的保險案例來解釋和說明,而有的保險案例相對復雜,學生對案例分析容易混淆,教師可以通過微博互動進行答疑、釋疑,從而加深學生對案例的理解,進而熟練掌握保險知識。
(三)多維思辨式微博互動
多維思辨式微博互動提倡把現(xiàn)有定論和解決問題的相關經(jīng)驗方法提供給學生,然后讓學生指出優(yōu)劣進行完善,還可以設置討論的正反兩方,在爭論中找出較優(yōu)答案。有些保險案例的爭議性較大,存在著雙方都有過錯的情況。這時,授課教師可以有意引導學生開展開放式討論。通過討論啟發(fā)學生指出哪些是因,哪些是果;進而思考哪些是主要原因,哪些是干擾因素或次要原因;哪些是直接的事故,哪些是間接的事故。這些多維度視角的討論,可以幫助學生剝離案例的表面,重新認識保險原則的優(yōu)先順序,從而更加準確地理解了保險案例。
(四)歸納問題式微博互動
歸納問題式微博互動注重對教學目的及重難點問題進行歸納互動。授課教師利用微博平臺發(fā)布學習問題,學生在微博上針對問題開展討論,最后達到了解掌握所學內(nèi)容的目的。歸納問題式微博互動通常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性。如在《保險理論與實務》課程中,教師通過對比、分析幾個相似的保險案例,引導學生對相關保險原則進行總結和歸納,使學生對類似案例能夠準確地判斷,從而提高學生對保險問題的分析和處理能力[3]。
高職教學改革的基礎應該是課堂,課堂教學改革應該以“課堂有效”為第一原則。教師和學生都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也就是雙主體。教學過程是雙主體進行互動的過程,雙主體互動的效果決定教學質(zhì)量。目前傳統(tǒng)高職課堂互動教學仍然存在以下問題:
(一)學生課前準備不充分
要想獲得好的課堂教學效果,需要學生在課前準備相關資料并對教學內(nèi)容預先進行分析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觀點,為課堂學習進行準備。不少高職學生已經(jīng)習慣被動學習,只愿記憶教師在課堂傳授的知識而不愿進行獨立思考。如果學生在課前不進行準備,對教學內(nèi)容缺乏了解,將會影響課堂學習質(zhì)量。
(二)課堂學習不活躍
盡管現(xiàn)在高職課堂教學非常注重師生間的互動,但因為高職學生基礎較差,教師在課堂發(fā)起的討論、練習、操作等,學生往往花很長時間才能完成。由于課堂時間相對有限,這些討論、練習、操作并不充分,很多學生經(jīng)常一知半解。此外,不少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在互動中往往扮演“打醬油”的角色。
(三)課后總結不深入
除了課堂學習外,學生需要利用課后時間把自己的體會和感受進行總結整理,這是學習再加工的過程,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但因為學生人數(shù)較多,老師無法逐一進行檢查,課后總結常常流于形式,導致課堂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此外,課堂教學互動時間的不足也影響了課程教學的效果。因此,將微博作為一個輔助式的信息互動平臺應用于教學,調(diào)動師生共同參與的積極性,有助于實現(xiàn)信息共享、共同討論,達到延伸課堂的目的[4]。
由于微博具有豐富的信息承載能力、自如的交流互動與協(xié)作分享功能、快速的信息傳播與反饋性能、適度的虛擬人際關系與交互距離等特點,因此在教學中引入微博互動輔助教學,不僅可以提升高職師生之間的互動程度,也可以提高學生之間協(xié)作學習的實際效果。
(一)構建微班級
選擇騰訊微博作為實踐微博互動輔助教學的信息平臺,考慮到仍有一些學生尚不熟悉騰訊微博的具體操作,可以在微博互動輔助教學開始實施前進行相關的培訓,要求每個同學開通騰訊微博,老師同學互粉。此外,為了提高實施效果,可以將班級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每組選出學習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作為小組組長,主要起到活躍分子的作用,督促和帶動其他學生參與微博討論。
(二)發(fā)布微預習
在課前,授課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利用微博對學生布置預習的內(nèi)容,以及教學思考題,要求學生去查閱相關內(nèi)容。學生對相關內(nèi)容進行認真預習時,可以對一些難以理解的內(nèi)容通過微博向教師進行詢問,從而實現(xiàn)課前的教學互動,防止把疑惑帶到課堂上。同時為了保證每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教師可要求學生對指定內(nèi)容進行預回答,并把答案發(fā)布到微博上,以留下課前預習的痕跡以備檢查。
(三)發(fā)起微話題
教師可以主動發(fā)起微話題,也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起微話題,并采取措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教師還可以采用案例教學的方法,為話題的討論創(chuàng)造相關情景。通過情景模擬,學以致用,就可以把理性經(jīng)驗和感性經(jīng)驗進行結合,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發(fā)起微話題、講座微話題,如能使學生感覺到這種學習方式是一種“享受”,他們的學習效率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
(四)進行微復習
授課教師就微博教學中出現(xiàn)的疑難問題,以及容易混淆的知識,應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并通過查閱資料,嘗試撰寫微思考。由于微博空間可以長期保存,學生們可以在課后很長一段時期繼續(xù)關注并分析相關教學內(nèi)容,從中得到更多的體會和感悟,并以此發(fā)布更多的微博,從而使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得以不斷延伸和拓展,這樣就能逐漸培養(yǎng)起學生自主學習以及創(chuàng)造性思考的習慣[5]。
微博進入教育領域,為高職教育帶來了新鮮元素。微博新媒體的出現(xiàn)意味著進入“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擁有話語權。微博互動輔助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發(fā)布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同時也可在微博發(fā)布自己的資源信息。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微薄這一特性,建立一套適應于高職微博互動輔助教學的模式。
(一)教師應用微博輔助教學時,應事先對學生做全面分析與了解
教師除應該分析學生的特征、已有技能和學習風格外,還有必要了解學生的經(jīng)濟承受能力、應用微博的能力和自制能力。(1)經(jīng)濟能力。因為微博分享信息依賴于相應的設備,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經(jīng)濟能力。因此,應用微博進行教學,首先要考慮學生是否具有使用微博的硬件條件,這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2)信息素養(yǎng)。盡管微博對學生的寫作能力要求不高,但需要敘事清楚,讓其他人能夠看懂讀懂;微博上傳、評價、轉(zhuǎn)發(fā)等對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提出了相應的要求。(3)自制力。由于微博信息量大,用微博輔助學習時可能會瀏覽其他與學習無關的網(wǎng)絡信息,偏離原來的學習目標。所以,學生需有較強的自控能力,只瀏覽與課程學習內(nèi)容相關的微博,提高學習效果[6]。
(二)針對微博信息的碎片化,微博互動輔助教學內(nèi)容需精心設計
(1)授課教師應選擇適于微博交流的內(nèi)容來開展教學。由于微博發(fā)布的內(nèi)容需要以很小的信息單元或較為簡單的問題呈現(xiàn),因此討論的主題必須明確而相對簡單。(2)微博的學習內(nèi)容需要精煉。微博字數(shù)限制在140字以內(nèi),應是摘要或主題句,或是經(jīng)思考后總結的凝練語句,內(nèi)容必須精煉,只有這樣,學生閱讀時才能從中獲得遠多于140字的信息,實現(xiàn)事半功倍的效果。(3)授課教師需要對微博內(nèi)容把關。網(wǎng)絡信息資源十分廣泛,難免有些不嚴謹和不準確的信息。教師需要認真篩選有用的信息,通過微博發(fā)布供學生學習。每條微博信息都可能成為學習的內(nèi)容,因此要關注微博的內(nèi)容與學習的關聯(lián)度。教師要對每位學生的微博空間內(nèi)容進行把關,盡可能挖掘?qū)W習有價值的信息,使每位學生都能或多或少地從中受益。因為它也是學習資源的一個重要信息來源[7]。
(三)利用微博的特點,選用合適的教學策略
(1)教師要充分利用微博功能,發(fā)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除了微博選題內(nèi)容要切合高職學生的學習需要外,授課教師要充分利用微博具有的即時反饋和對話功能,對一些精彩內(nèi)容進行點贊和轉(zhuǎn)發(fā),對于疑問及時答復,對于不正確的觀點及時糾正,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教師和同學的關注與鼓勵,這些都將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微博輔助學習中來。(2)建立評價機制,保障微博學習效果。如果微博用戶發(fā)布的信息沒有得到及時反饋,就會產(chǎn)生消極心理,微博教育也是如此。教師需要建立相應的評價機制來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如檢查和記錄學生發(fā)布的微博條數(shù)、內(nèi)容質(zhì)量等情況,從中得知學生的學習頻率和對相關內(nèi)容的掌握情況,以此作為平時成績的考核參考。(3)將微博和其他媒介結合使用。微博的“微”盡管讓它游刃有余,但是信息卻是零碎、單薄的。對此,可以將微博與其他媒介結合使用,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發(fā)揮其更大的作用,如引入微信、在系統(tǒng)的網(wǎng)絡課程中增加微博互動等等[8]。
[1] 魏華.基于微博的網(wǎng)絡協(xié)作學習模式探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12).
[2] 賈曉婷.大學生微博互動教學摭論[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3(6).
[3] 袁莉.基于互動教學理論范式的微博輔助教學實施探究——以傳媒類課程在新浪微博上的教學實踐為例[J].價值工程,2013(8).
[4] 朱國苗,華夏,王建偉,等.基于微博互動模式的推拿學教學研究[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1).
[5] 劉勝楠.高職院校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以及存在問題的反思[J].學海,2014(8).
[6] 史云燕.微博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軟件,2012(3).
[7] 張晞,劉潔.高校微博教學模式探析[J].現(xiàn)代商貿(mào)工業(yè),2011,(5).
[8] 徐桂蘭.微博在教學中的應用思考[J].裝備在線,2013(8).
Application of micro-blog interactiv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urse Teaching
CHEN You
(Hu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Huzhou,China,313000)
As a communication platform for information sharing, dissemination and exchanging based on user relationship, Micro-blog is of convenience and instant interactive function richly endowed by nature. By means of Micro-blog interactive auxiliary teaching, teachers realize common learning objectives related to the group as the object of teaching using micro blog, the type of auxiliary interactive information platform, to mobilize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gether to participate in the discussion, and realize information sharing, free discussion, which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classroom extens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ain mode of micro-blog interactive teaching,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blog interactive teaching in the curriculum of insurance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interactive teaching of micro-blog.
Micro-blog;Interactive teaching;Information sharing;Teaching reform
2016-02-15
陳游(1974-),男,浙江省溫嶺市人,湖州職業(yè)技術學院投資理財教研室副教授,應用金融學碩士,研究方向為公司理財、金融管理等.
G712
A
2095-5987(2016)02-005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