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業(yè)杰,王瑩婷
(溫州大學法政學院,浙江溫州 325035)
?
發(fā)揮榜樣的力量,建設道德高地
李業(yè)杰,王瑩婷
(溫州大學法政學院,浙江溫州325035)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傳統(tǒng)道德在全球化的激蕩中屢受挑戰(zhàn),社會群眾的道德是非觀念受到多元文化的劇烈沖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道德困惑。重塑社會道德高地成為亟待解決的大問題。在提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背景下,建設社會主義道德高地,需要大批道德榜樣作為支撐。研究新時期的道德榜樣問題,對提高人們的道德認知水平,抵制市場經(jīng)濟帶來的負面影響,增強人們的道德情感,構(gòu)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道德高地;道德榜樣;崇德向善
道德高地是一種社會道德平臺。任何社會中的道德平臺都是多層級性的,其中,道德高地就是那個占據(jù)著社會道德制高點的那塊道德平臺。從這個意義上說,所謂道德高地,是一種有社會道德榜樣群體支持著、能夠凝聚社會普遍共識和得到社會普遍認同、并引起社會共鳴的高尚的普遍的道德追求和道德境界,體現(xiàn)著一種普遍的社會道德風尚。從道德高地的內(nèi)涵上說,主要表現(xiàn)有三:其一是濃厚的社會責任意識,即人們能夠普遍地將維護公共利益(如集體利益、弱勢群體利益、民族利益、國家利益、乃至全人類的共同利益等)當成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①參見: 百度百科.道德高地[EB/OL].[2016-03-08].http://baike.baidu.com/view/2875492.htm.;其二是道德風尚成為一種社會性追求,即這樣一種追求不僅局限于某一部分人群,而是形成為一種廣泛的社會道德風尚;其三是道德榜樣群體的不斷擴展,即在這樣的道德高地上,不斷涌現(xiàn)出越來越多的能夠體現(xiàn)并彰顯著社會道德追求和道德境界的榜樣群體。
道德作為調(diào)整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行為規(guī)范的總和,不過是客觀真實的社會中人際道德關系的反映和摹本,而道德榜樣卻是這些關系的更集中、更突出、更典型的表現(xiàn)形式[1]。當?shù)赖掳駱映蔀槿藗兊男叛龊土晳T式精神依托時,當人們一旦感到社會生活中沒有道德榜樣時,便會覺得這個世界是不完整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呼喚道德榜樣,追捧道德榜樣,是一個健康的和諧的社會生活的完美形態(tài)。
在倫理學研究中,人們一般將道德榜樣定義為“一定社會,一定階級的理想人格(或道德理想)的典范、楷模,是一定階段的道德原則和規(guī)范在具體人物身上的集中反映”[2]。而在社會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常說的道德榜樣,則是指凝聚了當時社會提倡的主流道德意識和規(guī)范的人和事,或者是指那些身體力行著社會道德原則、并以身作則的人或事。道德榜樣就其產(chǎn)生來說,往往是在社會道德實踐活動中涌現(xiàn)出來的凝聚著社會及人們所崇尚的真善美的代表和典范;就其作用來說,他們往往能夠從實證的層面上為人們進行道德修養(yǎng)和道德實踐提供明確而具體的模仿對象,在社會中起著重要而鮮活的道德導向作用。
總而言之,所謂道德榜樣,就是指具有良好道德修養(yǎng),能啟發(fā)和幫助他人提升道德境界、引導他人進入道德實踐的個人或事物。
道德榜樣之所以成為榜樣,因為他是某種道德理想的集中體現(xiàn),能夠為人們提供可資借鑒的模仿樣本,成為人們仿效的榜樣。雖然他們也是世俗生活里的俗人,但是當世人以物質(zhì)利益來度量精神的時候,道德榜樣卻能夠始終從精神的高度來審視各種現(xiàn)實的物質(zhì)利益需要,自覺地使物質(zhì)利益服從于精神的發(fā)展需要。它凝聚并體現(xiàn)了特定社會或群體所共同追求的理想境界、道德品質(zhì)和社會秩序[3]。道德榜樣以其直接的鮮明的無私行動,能夠?qū)θ水a(chǎn)生非常有效的啟發(fā)價值、示范功能和激勵作用,因此在多元文化沖擊的當下,人們能夠從道德榜樣身上讀出文化的社會意義,獲得社會精神生活的滋養(yǎng)。他們以有限的方式,展示了道德價值超越時空的輻射力,體現(xiàn)著道德榜樣精神的永恒性。歷數(shù)中國歷史上那些閃耀著道德光輝的榜樣人物,人雖逝去久遠,而精神依然魅力無窮,始終為人們所追憶和懷念;他們已經(jīng)上升為一種歷史記憶和文化象征,凝聚著和傳承著中國古老的道德傳統(tǒng),受到人們普遍的尊重和敬仰。
無論哪個社會或時代,在其推進社會道德建設的過程中,都會把社會所倡導的核心價值觀與道德高地建設結(jié)合起來,用道德榜樣的德性和德行來彰顯社會的道德意志和道德方向,以引領和造就社會的道德風尚,使崇德向善成為整個社會的普遍追求。
在加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常態(tài)下,在推進社會主義道德高地建設過程中,道德榜樣無疑具有極為重要的社會地位,發(fā)揮著巨大的社會作用。
(一)道德榜樣是道德高地建設中的標桿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在內(nèi)涵上主要表現(xiàn)為六個“更加”,即“經(jīng)濟更加發(fā)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這六個“更加”的核心導向是中國社會的進步和人的全面發(fā)展,而人的全面發(fā)展主要表現(xiàn)為兩個向度的解放:一是通過發(fā)展生產(chǎn)力將人從自然界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二是通過發(fā)展民主將個人從社會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而從現(xiàn)實社會實踐指向來看,人的全面發(fā)展在當代有兩個主題導向:一是通過發(fā)展市場經(jīng)濟和政治民主而引導人們朝著個性化的方向發(fā)展,彰顯人的主體性和個性化發(fā)展趨向;二是通過道德建設引導人們朝著社會化的方向發(fā)展,彰顯人的社會性和社會化發(fā)展趨向。這兩個趨向是人的全面發(fā)展所需的兩個基本主題和方向,也是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不可或缺的兩個驅(qū)動輪,二者不可分割。
問題在于,在30多年的社會轉(zhuǎn)型進程中,由于體制方面的變革而導致社會發(fā)生了深層變革,同時也由于當今世界各種價值觀在中國社會的交匯和影響,給中國社會的道德建設帶來了的諸多難題。一方面是在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和建設民主政治的進程中,催生和催發(fā)了人們的民主意識、包容意識和主體性關注。但是,伴隨著社會轉(zhuǎn)型期的體制轉(zhuǎn)軌、治理模式的變革和社會分化的加劇,整個社會在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在多樣化的前提下變得越來越復雜化,網(wǎng)絡時代的深度沖擊更是加劇了這種復雜化,導致中國社會在價值觀領域形成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困惑,主要表現(xiàn)為兩種極端的傾向:一種傾向是在高揚個人主體意識旗幟的同時,相對減弱了對人的社會化的關注;一種傾向是在高揚國家社會至上旗幟的同時,相對減弱了對人的個性化的關注。從而實際地將人的個性化與社會化這樣兩個內(nèi)在統(tǒng)一的基本內(nèi)容,分割為兩個相互分離的方向和趨勢。
適應著中國社會意識形態(tài)領域里的這些實際情況和問題,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就作為重要的歷史任務被提了出來。目前整個社會的共識是:引領整合多樣化思潮,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因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決定中國社會主義文化性質(zhì)和方向的最深層次要素。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于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nèi)容主要體現(xiàn)為“三個倡導”:在國家價值目標上,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在社會價值取向上,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價值準則上,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要立足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土壤和基礎,大膽吸收人類文明共同成果,高揚社會主義主流價值理想。高揚社會主義主流價值理想需要諸多有效的社會載體,其中,建設社會主義道德高地,高揚道德榜樣的旗幟,是非常重要的社會性載體。
如前所述,一定社會的道德高地,在存在形態(tài)上,既是一種能夠成為社會的普遍共識、得到社會普遍共鳴的高尚的人生道德境界,又體現(xiàn)為一種普遍的社會性的道德風尚和追求。中國社會主義道德高地體現(xiàn)著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社會道德境界,引領著為社會大眾所需要的價值觀念和道德風尚。當今中國社會要形成新的符合社會主義社會所要求的道德風尚,既需要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蘊含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觀念進行大力宣傳,更需要通過道德榜樣在社會大眾行動方面進行示范性引領。就是說,一個道德高地的形成和存續(xù),既需要進行廣泛深入的道德輿論宣傳和道德意識教育,還需要有一個能夠引領社會道德風尚并起示范作用的道德榜樣群體,而且必須是一個人數(shù)在逐漸增加著和壯大著的道德榜樣的群體。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被大眾所認可的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人數(shù)越來越多的道德榜樣群體,是支撐社會主義社會道德高地建設的精神支柱,也是引領社會主義社會道德風尚向上發(fā)展的社會實踐主體和力量主體。
如果說社會主義道德高地是社會主義社會道德風尚的基本平臺的話,道德榜樣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的品行就是這一道德高地上的具有標志性的道德標桿,是高高飄揚在這個道德高地上的一面面旗幟。
(二)道德榜樣在道德高地建設中的引領作用
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建設社會主義道德高地建設過程中,道德榜樣不僅起著道德標桿的作用,還發(fā)揮著創(chuàng)設社會道德氛圍,引領人的全面發(fā)展的作用。
1.在人的主體性和個性化發(fā)展進程中彰顯人的社會性內(nèi)涵
在人的主體化和個性化發(fā)展進程中,容易遇到的問題是人的個體化所導致的個人主義的膨脹,進而導致人與社會相疏離的問題。道德榜樣對社會對他人的責任意識和行為所產(chǎn)生的教育意義對此具有重要的糾偏作用。道德榜樣的直觀性、形象性以及可模仿性,都在極大程度上提高了道德榜樣本身的感染力和教育功效,提高了道德踐行的可能性、可行性和可信性。如前所述,當今社會關于人的發(fā)展有突出個性化和主體性的趨向和內(nèi)容,但是,任何時代任何人的個性化發(fā)展和主體性張揚都不能離開一定社會關系的現(xiàn)實,都必須是建立在為社會服務并推動社會發(fā)展這個基點上的,不可能離開具體社會生活的時代要求而任性。因此我們必須將人的個性化發(fā)展引導到非任性化的方向上。道德修養(yǎng)和道德踐行就是從社會整體生活需要為標準來約束和規(guī)范個人的言行為手段的,是以某種程度的個人的自我犧牲為代價的,因而在個人的道德實踐過程中,難免會發(fā)出個人的“德行是難的”的哀嘆。道德榜樣的優(yōu)勢之一,就是以當事人的方式做給你看,證實給你個人的“德行是不難的”。社會個體往往就是在目睹道德榜樣感人事跡的過程中受到啟迪,加深了對道德的理解,認同了一定社會道德規(guī)范和行為準則,自覺將自身的行為向道德榜樣看齊,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質(zhì)。從某種意義上,道德榜樣的教育意義之一,就是在鼓勵人們發(fā)展主體意識和個性化發(fā)展的進程中,把這種個人的發(fā)展與社會的發(fā)展內(nèi)在地統(tǒng)一起來和一致起來,積極地融入社會生活,為社會為國家為民族承擔起責任,并履行這份責任。
2.在人的社會性發(fā)展進程中彰顯人的個性化內(nèi)涵
人的一切發(fā)展都是社會化發(fā)展,人的一切成功都是社會化的成功,離開了社會認可的成功不可能是成功。人的進化最終的成果是人的社會化。而對社會群體而言,“道德榜樣是一定社會道德評價的標尺,具有社會肯定性和主導性?!保?]道德榜樣所形成的道德標桿,使得人們在衡量自己的行為時會產(chǎn)生不同的情感。當自身的行為符合社會主流道德準則時,人們會產(chǎn)生一種自豪、體面的心理情感,并且會在日后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以更貼近道德榜樣。反之,人們會產(chǎn)生自責或內(nèi)疚的心理感受,甚至萌發(fā)一種羞愧感,這也能促使人們摒棄不良的行為習慣。學習以習為主,如此良性循環(huán),就容易在整個社會形成一種崇德向善的風氣。這不是誰愿意不愿意的問題,而是人的歷史發(fā)展和社會化進化必須遵從的鐵的規(guī)律。個人的發(fā)展只有與社會的發(fā)展統(tǒng)一起來,既要在個人的社會性發(fā)展進程中彰顯人的個性化內(nèi)涵,又要在人的個性化發(fā)展進程中實現(xiàn)向社會化躍升。所有道德榜樣都是在一定社會的道德高地上實現(xiàn)了這樣的躍升的。
3.道德榜樣引領著社會主流道德的價值取向
道德榜樣的隱性作用在于可以成為促使個體采取正確行為方式的誘導因素。心理學家韋恩·卡肖說:“許多東西實際上是我們通過觀察他人學到的,到別人的行為導致了理想的結(jié)果時,我們便會去效仿他們,榜樣的行為常常充當一種導致正確行為的誘因?!雹俎D(zhuǎn)引自: 饒志華.論鄧小平理論社會化的前提及途徑[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6): 8.相當于在無形之中,道德榜樣對社會個體產(chǎn)生了影響,個體在長時間的社會實踐中表現(xiàn)出積極正確的行為。相比起隱形作用的“潤物細無聲”,道德榜樣的顯性作用在于能夠提示正確的社會價值導向,為道德高地建設樹立一個理想化的模仿對象。道德榜樣在道德高地建設大背景下,能夠起到示范教育作用,鼓勵人們崇德向善。作為一定社會道德理想的載體,道德榜樣肩負傳承社會主流文化價值的重任,是社會優(yōu)秀道德行為的范例,是社會推崇的價值取向的風向標。道德榜樣以道德實踐的方式,示范并引領著社會主流道德的價值取向。道德榜樣通過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無形中促進著人們社會道德意識的提高,推動著社會道德建設的發(fā)展。
道德榜樣作為源于生活又能提升生活品質(zhì)的高標準道德規(guī)范的凝聚體,在發(fā)揮其作用的時候必須要考慮它的特征,才能將發(fā)揮的力量最大化。
(一)將道德榜樣的傳統(tǒng)性和時代性統(tǒng)一起來,確認社會道德榜樣的歷史連續(xù)性
中華民族是人類歷史上一個獨享五千多年輝煌歷史的民族,創(chuàng)立了人類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崇德向善的民族文化傳統(tǒng)。崇尚倫理道德,崇尚民本政治和仁民政治,在建設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統(tǒng)一、抵御外來侵略的過程中,曾經(jīng)產(chǎn)生過無數(shù)的仁人志士和道德榜樣,愛國主義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傳統(tǒng)情愫之一。在近現(xiàn)代史上,中國共產(chǎn)黨人承擔起了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重擔,產(chǎn)生了數(shù)不清的前仆后繼、可歌可泣的英雄先模。新中國成立后,在建設社會主義的征程上,中國共產(chǎn)黨人又再次創(chuàng)造了人類歷史上的輝煌奇跡,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涌現(xiàn)出了無數(shù)的英雄先模。不管處在哪個時代的英雄先模,都是為建設中華民族而努力奮斗的英雄先模,都是我們必須學習也應該學習的榜樣。愛國不分先后,愛國也不分時代。保衛(wèi)和建設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國家,永遠都是中華子孫不變的情懷和道德情操。
當然,對于現(xiàn)實社會生活來說,道德榜樣的選擇標準要與時俱進,每個時代都會產(chǎn)生出烙著具有時代特征的道德榜樣。樹立符合時代需求的道德榜樣是發(fā)揮榜樣力量的第一步,也是正確對待道德榜樣的基礎。因此,在選擇和宣傳道德榜樣時,確實需要考慮其內(nèi)涵的道德精神和風貌是否與時代要求的道德杠桿相契合。然而,我們需要注意的是,無論什么社會也不管是什么時代,都需要道德榜樣,都需要代表高尚的榜樣,就是說,在任何社會和任何時代,道德榜樣都是不可代替的,道德榜樣都不能被經(jīng)濟榜樣所取代。一旦道德榜樣被經(jīng)濟榜樣代替的時候,這個社會就開始進入墮落期。前車有鑒,不可不鑒。
在當代社會主義中國,焦裕祿精神和雷鋒精神永遠都不會過時。50多年來,焦裕祿精神和雷鋒精神雖然經(jīng)歷了多次大浪淘沙般的社會輿論顛簸,經(jīng)歷了一次又一次的質(zhì)疑、批判和被邊緣化,然而,焦裕祿精神和雷鋒精神終于再一次躍升為時代道德榜樣的代名詞,成為全社會所推崇的為人民服務和助人為樂等優(yōu)秀品質(zhì)的道德符號。焦裕祿精神和雷鋒精神在當代社會的遭遇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道德榜樣選擇的與時俱進性必須與社會主義社會的主旋律結(jié)合起來,必須著眼于社會主義社會時代的價值導向的主旋律,否則,我們這個社會將失去道德韻味,而被銅臭所彌漫。用經(jīng)濟榜樣代替道德榜樣的反常的社會道德是不可取的。因此,進一步闡發(fā)和確立焦裕祿精神和雷鋒精神在新時期的道德榜樣及其意義,是當前刻不容緩的社會道德建設任務,也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樹立道德榜樣過程中所必須完成的一個時代性任務。
(二)共產(chǎn)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必須躬身踐行,做社會主義道德高地建設的“道德標桿”
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共產(chǎn)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的道德修養(yǎng)及其道德踐行是引領社會道德的風向標。從政重德,強調(diào)“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政以德”,“敬德保民”,是我國延續(xù)了幾千年的優(yōu)秀的政治文化傳統(tǒng),一直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綿綿不絕而一脈相承的保障條件之一。中國共產(chǎn)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自創(chuàng)立以來,就十分重視和強調(diào)領導干部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和道德示范作用,德才兼?zhèn)湟恢笔俏尹h選取和培養(yǎng)領導干部的基本條件和重要標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毛澤東同志為我們這個黨及其領導干部確立的立身宗旨;在新的歷史時期,鄧小平多次強調(diào)指出:“黨和政府愈是實行各項經(jīng)濟改革和對外開放的政策,黨員尤其是黨的高級負責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視、愈要身體力行共產(chǎn)主義思想和共產(chǎn)主義道德。否則,我們自己在精神上解除了武裝,還怎么能教育青年,還怎么能領導國家和人民建設社會主義!”[5]
中國是一個具有幾千年德治文化傳統(tǒng)的國家,強調(diào)以吏為師,崇尚官德。兩千多年以前,周公就提出了“敬德保民”的治國要訣,孔子在講到如何治理國家時指出:“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調(diào)以身作則至關緊要。在孔子看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保ā墩撜Z》顏淵·第十二)又說:“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論語》子路·第十三)孔子以官德喻民之治,強調(diào)說:“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保ā墩撜Z》為政·第十九)對于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執(zhí)政黨,領導干部身負重任,言行舉止不僅代表著黨和國家,更是廣大人民群眾關注的焦點。只有加強官德建設,才能提高領導干部的號召力,在社會上形成巨大的道德示范效應。領導干部只有清正廉潔、奉公守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了,人民群眾才會滿心歡喜地與黨和政府緊密地團結(jié)在一起。顯然,優(yōu)秀的官德凝聚民心。只有優(yōu)秀的領導干部才能在社會主義道德高地上立起高尚的道德標桿,才能領著群眾同心同德地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而努力前進。
(三)加大對社會主義道德榜樣的宣傳
道德榜樣的宣傳從手段上大致可分為借助媒體的力量,學校教育,社會個體之間的直接接觸和學習。我國新聞媒介被認為是黨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群眾感知社會和傳達思想的主要工具。道德榜樣的宣傳工作刻不容緩,黨和政府對道德榜樣的宣傳也是極為重視的。每年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成為借助媒體的力量在社會上宣傳道德風尚的典型代表。從 2002到至今,歷屆感動中國人物都是各個領域足以展示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心思想的代表。學校教育也是傳播道德榜樣事跡的重要途徑。十八大報告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睂W校是培育社會新一代有高尚道德理想的個體的最佳場所,立德樹人應該是每所學校所要貫徹落實的道德警言。目前我國從小學到大學都開設了道德教育類的課程,這也是最普遍的用來教育學生學習道德榜樣的方法。要發(fā)揮道德榜樣的精神力量,學校必須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要求教師首先端正言行,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道德學習氛圍。
無論是媒體宣傳還是學校教育,這些都是屬于個體通過間接經(jīng)驗來了解和學習道德榜樣的過程。生活中直接接觸到的道德模范事件,或是與用高標準道德規(guī)范約束自己的人接觸,人們往往會有更加直觀和真實的道德情感觸動。道德榜樣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生活中許多平常的道德感動都需要我們用心去尋找,不是所有集中反映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榜樣人物都能被公眾發(fā)現(xiàn)、被媒體報道宣傳或被社會所熟知,這也是道德榜樣的真實性和生活性的體現(xiàn)。因此,無論是社會大背景下還是對社會個體而言,需要從生活中從身邊發(fā)現(xiàn)有道德閃光點的榜樣并自覺效仿。為自身尋找一個合適的道德榜樣,也是發(fā)揮道德榜樣所蘊含的強大精神感召力量和導向力量的一個重要前提。
[1]袁麗華.道德榜樣的現(xiàn)代價值及其實踐研究[D].石家莊: 河北師范大學研究生院, 2009: 5.
[2]陳江文.關于道德榜樣的幾個問題[J].甘肅社會科學, 1995(3): 11.
[3]陳亮.道德榜樣的現(xiàn)代審視[D].長沙: 長沙理工大學研究生院, 2007: 13.
[4]王河山, 吳鵬程.在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中重視彰顯道德榜樣[J].理論導報, 2006(10): 6.
[5]鄧小平.貫徹調(diào)整方針, 保證安定團結(jié)[M]//鄧小平.鄧小平文選: 第2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4: 367.
Function of Role Models and Construction of Morality Standards
LI Yejie, WANG Yingting
(School of Law,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China325035)
With constant depth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China, Chinese traditional morality is frequently challenged in the course of globalization.Moreover, the moral sense of right and wrong for the social mass is drastically impacted by multi- culture and faced with unprecedented moral puzzle.It is an urgent agenda to reshape the social moral standards.In the context of promo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t is necessary for a large number of role models to support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moral standards.It is also significant and practical to research role models of morality in the new era, enhance the social masses’ moral cognitive level,resist the negative effects from market-oriented economy, srenthen people’s moral emotion and build the harmonious society.
Moral Height; Moral Example; Pursuit of Morality and Nature for Goodness
B824
A
1674-3555(2016)04-0084-06
10.3875/j.issn.1674-3555.2016.04.013本文的PDF文件可以從xuebao.wzu.edu.cn獲得
(編輯:朱選華)
2016-03-02
李業(yè)杰(1956- ),男,山東鄒平人,教授,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