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魯迅作品的三種虛無

2016-03-07 06:33:51
關(guān)鍵詞:啟蒙者虛無主義野草

趙 斌

(中山大學(xué) 中文系,廣州 510275)

?

論魯迅作品的三種虛無

趙 斌

(中山大學(xué) 中文系,廣州 510275)

魯迅作品中有三種虛無,分別聚集在麻木大眾、消極啟蒙者和積極啟蒙者等三類人物身上,其中只有積極啟蒙者才能夠代替魯迅“說話”。魯迅作品人物的虛無思想不能等同于魯迅本人的虛無思想,作品展現(xiàn)人物的虛無是作者自我審視的手段,是為了超脫虛無。

魯迅作品的三種虛無;精神之死;超脫虛無;麻木大眾;消極啟蒙者;積極啟蒙者

有關(guān)魯迅虛無思想的研究比較多,且研究者往往另辟蹊徑,其觀察角度令人耳目一新。如汪暉[1]等學(xué)者從“歷史中間物”角度來解讀魯迅的絕望和虛無;張典、彭小燕和周禮紅等各自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西方存在主義和佛教文化等不同角度來探討魯迅的虛無思想。但是,筆者認(rèn)為,學(xué)界對魯迅的思想復(fù)雜性還沒有充分認(rèn)識,對中、西方文化及佛教文化等因素在魯迅虛無思想中所起的作用還沒有做充分的綜合性的考量;對魯迅前后思想轉(zhuǎn)變的剖析還不充分,個人際遇及歷史環(huán)境等因素對魯迅虛無思想的影響還需要進(jìn)一步梳理;對意識形態(tài)在魯迅研究中的影響的認(rèn)識還不足,原因在于此問題牽涉到魯迅的再評價,以至于有些學(xué)者對魯迅思想中的虛無有意淡化甚至掩飾。更為關(guān)鍵的是,學(xué)界對魯迅文本的分析還不夠精細(xì),對作品中人物的虛無思想與魯迅本人的虛無思想沒有做精心地區(qū)分,以至于對魯迅虛無主義的認(rèn)識還不夠精確。

筆者以為,魯迅作品人物的虛無思想不能等同于魯迅本人的虛無思想,作品展現(xiàn)人物的虛無是作者自我審視的手段,是為了超脫虛無。就好像一個人有意撇清“幼稚”,是為了“成熟”一樣。本文立足文本闡釋視角,通過剖析《野草》[2]96-113*后文涉及《野草》的內(nèi)容,皆為同一出處,不再一一標(biāo)出,見參考文獻(xiàn)[2]。等作品,試圖理清魯迅復(fù)雜多變的虛無思想,梳理出魯迅作品中的三種虛無,以區(qū)分出魯迅的虛無思想與魯迅作品中的虛無思想的具體差異。

一、魯迅作品中的三種虛無

魯迅作品中的虛無思想很復(fù)雜,也很怪異,不易于索解。長期以來,也正是這種獨異性引起了接連不斷的學(xué)術(shù)紛爭,其主要圍繞兩個問題展開:一是魯迅思想里有沒有虛無?二是魯迅思想里的虛無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如果有消極的思想,所占比重有多大?第一個問題已經(jīng)不重要,魯迅思想中的虛無已經(jīng)得到廣泛的確認(rèn),論爭的焦點集中在第二個問題上。

由于種種原因,有些學(xué)者對魯迅作品中的虛無刻意地掩飾或忽視。如,馮雪峰把《野草》中的黑暗、空虛、孤獨等消極因素簡單歸結(jié)于社會客觀環(huán)境方面,間接影射到魯迅的個人主義方面,從而導(dǎo)致魯迅“不能正確地把握當(dāng)時的現(xiàn)實的發(fā)展”[3]。和馮雪峰對魯迅虛無思想的明顯掩飾不同,王瑤從魯迅虛無思想的積極方面考察魯迅作品,認(rèn)為《野草》中的虛無是魯迅意欲解剖、批判、并與之決絕的思想方面,預(yù)示著魯迅在“思想發(fā)展的道路上將有一個極大的飛躍”[4]。李何林和王瑤見解相似,他比較理性地認(rèn)為:“《野草》的主導(dǎo)思想傾向也是積極地戰(zhàn)斗,諷刺和批判;只是……有時有一些消極的空虛失望和黑暗的重壓之感,這是作者思想的另一個側(cè)面,……是作者勇于自我革命而‘解剖’出來的思想?!盵5]應(yīng)該說,放在整個魯迅研究史來考察三位學(xué)者,他們的評價基本上符合歷史性評價,還是比較公允的,因為,他們不可能不受潛在的意識形態(tài)及魯迅的地位等因素的影響,以至于“幾乎無一例外地……以一種簡單的邏輯、思路、話語輕輕化解了《野草》的消極面?!盵6]這個總結(jié)是一針見血的。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失實”評論?上文中分析的歷史成因只是部分原因,沒有對魯迅作品中的幾種虛無做思辨性探討是其主要原因。筆者認(rèn)為,魯迅作品中有三種虛無,分別聚集在作品中的不同類型的人物上。具體分析如下:第一,魯迅作品中的虛無型人物大致可以歸為三類——麻木大眾、消極啟蒙者和積極啟蒙者,其中,積極啟蒙者才能夠代替魯迅“說話”。第二,作品中的三種虛無緊緊糾纏在一起,給作品的解讀帶來了挑戰(zhàn),致使學(xué)界為此爭論不休,糾纏不清。概而論之,麻木大眾和消極啟蒙者的虛無是反面的、消極的,而積極啟蒙者的虛無是正面的、積極的。第三,消極的虛無是社會的病象,用來“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積極的虛無是生活的痛感,確證靈魂不死、精神不死。下面將具體討論三種虛無及它們之間的復(fù)雜關(guān)系。

魯迅思想中有消極的虛無意識是毋庸置疑的,也并不可怕。因為,一個人思想中有一些虛無意識是很正常的;但不敢正視一個人思想中的虛無意識卻是不正常的。有些評論者身上似乎有“虛無主義恐懼癥”,不能正確看待虛無主義問題,是不正常的。白培德曾對此做過尖銳批判,他說:“我接觸的中國知識分子經(jīng)常與我討論的一個問題就是理想主義,他們給我的印象是他們很害怕虛無主義。但這兩種主義是同生同滅的。你越想追求一種形而上學(xué)的東西,你就越可能造成一種非常危險的虛無感和失落感?!盵7]這無疑是非常有洞見的,點中了問題的要害。當(dāng)然,不能一概而論,邵荃麟對魯迅作品的虛無思想的批評就比較公正,他認(rèn)為,“在這些剎那中,魯迅先生的心境確是絕望者的心境,確是虛無主義者的心境?!钡拔覀儏s不能因此就斷定寫《野草》時期的魯迅先生純?nèi)皇沁@種心境……”[8]他的話有兩層意思,首先,人都會有剎那間的虛無感受;其次,作品與作者本人尚有距離。

魯迅一生中有兩個人生低谷期。在北京紹興會館這段非常孤寂煎熬的日子,魯迅抄古碑,讀佛經(jīng),心境百無聊賴、虛無靜寂,但這段非常時期卻使魯迅參透了中國政治文化的隱密。魯迅感到中國猶如一個封閉而又極難摧毀的“鐵屋子”,似乎看不到一絲希望的曙光。然而,虛無心境有時候讓人更加警醒,也能夠催生出生存的智慧來,“魯迅在這段時間并未成功地‘麻痹’了自己的靈魂,他實際上抓住了這段精神壓抑的時間,從不斷積累的文化資源中建立某種可資參考的框架,在其中寄托他生存的意義?!盵9]29李歐梵的分析是真實可信的。魯迅另一個人生低谷期是寫《野草》的這段時間。轟轟烈烈的五四新文化運(yùn)動轉(zhuǎn)瞬即逝,戰(zhàn)友們流離失所、各奔東西,魯迅有點茫然,剎那間地迷失方向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正如魯迅在《野草》“題辭”中說:“當(dāng)我沉默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薄案械娇仗摗币馕吨鴮⒚蛇@一行動產(chǎn)生了質(zhì)疑,也在做深刻地反??;“空虛”則體現(xiàn)了在虛無狀態(tài)下體驗到的“實有”。魯迅在回憶他寫作《野草》的心境時寫到:“我的那一本《野草》,技術(shù)并不算壞,但心情太頹唐了,因為那是我碰了許多釘子之后寫出來的?!盵10]透過這段傷感、沉痛的文字,我們能夠體會到魯迅那時的“頹唐”和無助。也就是說,“魯迅的虛無遭遇、虛無沉潛有他獨特的悲苦、無奈,有他被逼于困境之時對自我生命價值缺失的慘痛自覺,在這里,我們看不到尼采體認(rèn)虛無時的興奮,直至自負(fù)自傲,更沒有海德格爾、薩特認(rèn)知世界以及生命虛無時的那份冷靜、坦然?!?見彭小燕《重塑現(xiàn)代人類的生命信仰——“19-20”世紀(jì)的存在主義思想與魯迅的精神之路(1-4)》,刊于魯迅研究月刊,2005,第10至12期。這無疑是比較富有洞見的看法。

魯迅不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虛無主義者。早在1907年,周作人就曾奉魯迅之命在《天儀報》上著文探討虛無主義,他認(rèn)為:“虛無主義純?yōu)榍笳\之學(xué),根于唯物論宗,為哲學(xué)之一枝,去偽振弊,其教至溥?!盵11]從這件事看,魯迅意在探尋解剖中國歷史和社會、解剖中國國民性乃至人性弱點的有效武器。正如雅斯貝爾斯所強(qiáng)調(diào)的,“事實上,虛無主義是一種為尋求真實存在所需要的一種解脫?!盵12]魯迅把虛無主義看成是一種認(rèn)知社會的工具,有其積極作用。格爾文認(rèn)為:“虛無主義的所謂經(jīng)典含義是與實證論同義的。即:除了直接被感知、所觀察的事物外,對一切都否定?!盵13]這是一種積極的虛無主義,是魯迅樂于接受的,就好像《求乞》的結(jié)尾一樣,“我將用無所為和沉默求乞……我至少將得到虛無?!币驗?,“空虛”確證了“曾經(jīng)存活”,“曾經(jīng)存活”能夠呈現(xiàn)一種狀態(tài),一段歷史,能夠延展生命的意義。很多時候,魯迅用“死”來確證“生”,用“死”來確證不一樣的“存在”?!坝眠@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虛中的暗夜的襲來”,而這反抗的意義卻無法確證,因為魯迅“自有我的確信”[14]。

二、虛無——精神之死

《墓碣文》是《野草》中最能夠凸顯魯迅虛無思想的篇章,它延續(xù)了“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的意志。詩用墓中的僵尸意象來表征“絕望”,來隱喻僵化的中國文化;用蛇來表征無法逃離而又與腐朽文化同逝的哀痛?!赌鬼傥摹繁磉_(dá)了魯迅一種無法抹去的黑暗怨恨情緒和一絲走投無路的無奈。在《墳》的后記中,他說:“倘說為別人引路,那就更不容易了,因為連我自己還不明白應(yīng)當(dāng)怎么走。我只很確切地知道一個終點,就是:墳?!盵15]200這有“向死而生”的意思,但更多的是“彷徨”與無奈。

魯迅把中國歷史概括為“一,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二,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16]人似乎一直走不出這種循環(huán)的歷史。魯迅看清了中國文化缺乏誠和愛,對這種“瞞和騙”也是深惡痛絕之的,他認(rèn)為,中國人“不敢正視各方面,用瞞和騙,造出奇妙的逃路來,……證明著國民性的怯弱,懶惰,而又巧滑?!辈⑶?,中國人“一天天的滿足著,即一天一天的墮落著,但卻又覺得日見其光榮?!盵15]254在魯迅看來,現(xiàn)實中的中國文化是僵死的,有著“劣根性”的國民精神也已經(jīng)死亡。從魯迅作品人物來看,麻木大眾和消極啟蒙者大都摻雜著這種根深蒂固的“國民劣根性”。而更為重要的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著獨特體驗的魯迅從兩類人物身上發(fā)現(xiàn)了這個驚人的秘密,不免生出虛無的情緒來。

阿Q、奴才和無數(shù)看不清面目的看客可歸于麻木大眾這個人物類型。阿Q是麻木大眾的典型代表,其身上的“精神勝利法”是僵死文化的變種,尤其荒唐可笑的是,阿Q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宿命式的結(jié)局掩蓋不了生命的虛無?!堵斆魅撕蜕底雍团拧分械呐潘坪醣劝“刁滑”得多,他戲耍、背叛了一個夏瑜(《藥》中的人物)式的人物——傻子(一個積極的啟蒙者)。所以說,“奴才們”“是羊,同時是兇獸;但遇見比他們更兇的兇獸時便顯羊樣,遇見比他們更弱的羊時便顯兇獸樣?!盵17]《頹敗線的顫動》中的母親遭遇與傻子相似,母親以犧牲自我的方式換取食物養(yǎng)育兒女,兒女長大后卻不知報恩,并且用“臉面”“道義”來辱罵母親,這正是“飲過我的血的人”反過來嘲笑、攻擊我的以怨報德行為?!端帯分芯陀羞@種“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畸形的文化現(xiàn)象。如,在小說中有一處寫道:“夏三爺真是乖角兒,要是他不先告官,連他滿門抄斬?!盵2]54

還有一些此類人物寫得很隱晦,但似乎最能夠表現(xiàn)魯迅對虛無的敏感體驗和敏銳的洞察力。如《風(fēng)箏》的結(jié)尾寫道:“全然忘卻,毫無怨恨,又有什么寬恕可言呢?無怨的恕,說謊罷了。我還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著……”這個結(jié)尾是意味深長的?!讹L(fēng)箏》已經(jīng)被編入中學(xué)語文課本里。一般,這篇文章的主旨被理解為:風(fēng)箏只是課文的線索,但透過“風(fēng)箏事件”,“我”對小弟天性的虐殺是令人驚悚的,課文同時也控訴了封建宗族制度摧殘兒童的罪惡。并且,比較一致性的見解都認(rèn)為作品是突出作者的自省、自責(zé)和愧疚。如果這樣理解也不是不對,但這篇散文詩就沒有什么玄妙的了。本文認(rèn)為,文本中“無怨的恕,說謊罷了”是理解詩篇的關(guān)鍵。小弟天性深受虐殺,但他還認(rèn)為“我”是對的,且無任何怨恨,人物的麻木令“我”驚悚,因為“我”發(fā)現(xiàn)“弟弟”和阿Q、奴才等人物沒有什么不同。也就是說,“我”在“弟弟”身上發(fā)現(xiàn)了前文中提到的“僵尸文化”,這似乎是中國文化的天大秘密。

還有一類麻木大眾是無數(shù)看不清面目的看客,他們的無聊、虛無更令魯迅怨惡。如,“路人們從四面奔來,密密層層地……然而從四面奔來,而且拼命地伸長脖子,要賞鑒這擁抱或殺戮……路人們于是乎無聊;覺得有無聊鉆進(jìn)他們的毛孔,覺得有無聊從他們自己的心中由毛孔鉆出,爬滿曠野,又鉆進(jìn)別人的毛孔中?!?《復(fù)仇》)魯迅在這里深陷“無物之陣”而又對“無物之陣”發(fā)動一場痛快淋漓的復(fù)仇行動,但反抗的結(jié)果似乎毫無意義,一切終將走向虛無。無怪乎,魯迅會說,“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盵2]44另外,魯迅對求乞者是深惡痛絕之,在魯迅眼里,“這種虛假做戲也是導(dǎo)致整個人與人之間隔膜、缺乏愛和溫暖的重要原因,并加強(qiáng)了這個世界的地獄感?!盵18]

相對于麻木大眾,消極啟蒙者的虛無比較復(fù)雜。消極啟蒙者是最先醒來的麻木大眾,作為啟蒙者,一開始他們是積極啟蒙者。但啟蒙的殘酷現(xiàn)實挫傷了他們的積極性,他們逐漸感覺前途渺茫,以至于萌生出虛無的情緒來??袢恕尉暩?、魏連殳、娜拉、子君、涓生、《祝?!分械摹拔摇焙汀哆^客》中的老人等可歸于這類人物?!对诰茦巧稀泛汀豆陋氄摺分械膮尉暩?、魏連殳曾是無所畏懼的戰(zhàn)士,但革命高潮過后就消沉、退縮了。呂緯甫變得畏畏縮縮、敷衍了事、茍且偷生;魏連殳以玩世不恭的心態(tài),以畸形的自戕向社會作了“困獸之斗”。最終,他們都沒能夠走出“鐵屋子”。娜拉、子君和涓生等人物結(jié)局也是一樣,夢醒以后,不知道路在何方?!蹲8!分械摹拔摇币不卮鸩涣讼榱稚┑摹疤靻枴?,只能夠搪塞,“唉唉,見面不見面呢?……”“那是,……實在,我說不清……。其實,究竟有沒有魂靈,我也說不清?!盵2]122最終,“我”的麻木不仁加速了祥林嫂的死亡。如果麻木大眾帶給魯迅的是深陷“無物之陣”而不能救贖的虛無,那么消極啟蒙者帶給魯迅的卻是“自毀長城”而無法自救的虛無,因為魯迅也是啟蒙者中的一員,在人生困境的關(guān)鍵時刻,他似乎也無法預(yù)知未來。《狂人日記》中的狂人和呂緯甫有點類似,呂緯甫是一只飛了一圈又回到了原點的蒼蠅,狂人病愈候補(bǔ)去了,也回到了人生的起點。這似乎是啟蒙的悖論:革命啟蒙者未能夠喚醒麻木大眾,還成了麻木大眾。而最吊詭的是,夏瑜的血成了治病饅頭的材料,“傻子”打破“鐵屋子”的英勇成為了“罪證”,成為“奴才們”邀功的契機(jī)……啟蒙者滿懷信心認(rèn)為能夠為大眾謀幸福,大眾卻用沉默拒絕了啟蒙。

革命竟然以啟蒙者之死為結(jié)局,這令魯迅很痛心,也無形中增添了他虛無的情緒。魯迅寫信給許廣平,說:“我先前……在生活的道路上,將血一滴一滴地滴過去,以飼別人,雖自覺漸漸瘦弱,也以為快活。而現(xiàn)在呢,人們笑我瘦弱了,連飲過我血的人,也來嘲笑我的瘦弱了。”[19]這確實令人心寒。為什么會是這樣的結(jié)局?夏瑜們死去了,魏連殳們死去了,狂人以病愈的方式更虛無地“死去”了。當(dāng)然,夏瑜之死與狂人之死是不同的。夏瑜是積極啟蒙者,是肉體之死,精神不死;狂人恰恰相反。套用一句詩來說,就是:“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為什么啟蒙這么難?因為,一句“打土豪,分田地”卻能喚起千萬紅軍?!拌F屋子”,也許本就是啟蒙者自設(shè)的牢籠[14]。很多時候大眾不愿意醒來,也甘愿做“治愈后的狂人”?!犊袢巳沼洝分杏幸惶帉懙溃骸耙环N是知道不該吃,可是仍然要吃,又怕別人說破他,所以聽了我的話,越發(fā)氣憤不過,可是抿著嘴冷笑?!盵2]49揣著明白裝糊涂,這就是自設(shè)的“無物之陣”,也是自造的“鐵屋子”。

三、超脫虛無

魯迅說:“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tài)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盵2]406這句話是針對小說創(chuàng)作來講的,對其它文體的作品同樣適用。因為,魯迅的虛無思想大都是有感于麻木大眾和消極啟蒙者的消極、頹廢而產(chǎn)生的虛無情緒。鑒于此,魯迅揭示虛無的目的,在于體驗虛無,更是為了超脫虛無。超脫虛無的方式有兩個,一種是間接方式:揭示虛無,是為了逃離虛無,前文已經(jīng)做比較充分的論述;另一種是直接方式:采取行動,抗?fàn)幪摕o。

筆者發(fā)現(xiàn)一個令人深思的文本現(xiàn)象:《野草》中的詩篇結(jié)構(gòu)幾乎都是轉(zhuǎn)折性的,幾乎都有一個出人意料的結(jié)尾。這種巧妙的結(jié)構(gòu)彰顯了魯迅對社會虛無病象的反駁,目的在于超脫虛無?!兑安荨肺谋驹谇懊嬲归_種種社會虛無病象,意在打破這種虛無邏輯。如解洪祥所說,魯迅的孤獨個體“既不沉醉于感官享受,也不信奉道德教條,更不皈依上帝,而是抗?fàn)?,向命運(yùn)抗?fàn)?,向虛無抗?fàn)??!盵20]為了說明這一情況,本篇把《野草》中的一些詩章的結(jié)尾統(tǒng)計如下:

《秋夜》:對著燈默默地敬奠這些蒼翠精致的英雄們

《影的告別》:但是,我愿意只是黑暗……我愿意只是虛空

《希望》: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

《雪》:但是,朔方的雪……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風(fēng)箏》:但是,四面又明明是嚴(yán)冬

《好的故事》:但我總記得見過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過客》:然而我不能!我只得走。我還是走好罷……

《死火》:我終于碾死在車輪底下,但我還來得及看見那車就墜入冰谷中

《狗的駁詰》:我一經(jīng)逃走,盡力地走……

《墓碣文》:我疾走,不敢反顧,生怕看見她的追隨

《立論》:但說謊的得好報,說必然的遭打

《死后》:然而我終于也沒有眼淚流下

《這樣的戰(zhàn)士》:但他舉起了槍

在筆者統(tǒng)計的13篇詩章中有9篇直接用“但是”、“但”和“然而”等轉(zhuǎn)折詞進(jìn)行轉(zhuǎn)接的,其它四篇都有不同程度的對比。另外,在沒有統(tǒng)計的詩章里有同樣引人深思的轉(zhuǎn)折結(jié)構(gòu),如《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值得注意的是,《狗的駁詰》、《墓碣文》等詩篇用“走”這一動詞表達(dá)對虛無的逃離,“抒發(fā)了自己同虛無思想決絕的態(tài)度?!盵21]“走”雖是無奈之舉,但必定是一種積極的行動姿態(tài)?!拔乙粡教幼?,盡力地走,直到逃出夢境,躺在自己的床上(《墓碣文》)?!薄拔壹沧?,不敢反顧,生怕看見他的追隨(《狗的駁詰》)?!彼坪?,“生活就是一個走的過程,一直走下去,好完成那走向死亡的行程。因此,‘走’成為在‘無意義’威脅下的唯一有意義的行動?!盵9]116也等于說“走”在這里是一種間接逃離虛無的方式,雖然還沒有方向,也無法估算勝利的概率,但抗?fàn)幍淖藨B(tài)難能可貴。

直接方式主要以積極啟蒙者的行動為旨?xì)w的。過客、夏瑜、傻子、戰(zhàn)士和《野草》中的“我”是這類人物。考慮到象征等修辭方式,《秋夜》中的“棗樹”可歸于此類型。在《野草》中,“走”有兩個含義:一個是逃離,一個是行動;逃離是間接方式,行動是直接方式?!赌鬼傥摹泛汀豆返鸟g詰》中的“走”是逃離,《過客》中的“走”是行動。魯迅在給一個學(xué)生的信中說:“《過客》的意思不過如來信所說那樣,即是明知前路是墳而偏要走,就是反抗絕望,因為我以為絕望而反抗者難,比因希望而戰(zhàn)斗者更勇猛,更悲壯”。過客無疑是魯迅的“代言人”。過客一邊勇敢地抗拒著虛無,一邊在積極想象虛無之后的革命出路。他不但走向墳(虛無),更關(guān)心墳以后的革命路徑,他最可貴的精神是不知道路在何方卻能夠執(zhí)意探尋?!啊兑安荨返奶綄ぁ咽镜氖菤v史性的精神企盼,或者說精神性的歷史企盼。這企盼正是魯迅精神發(fā)展的內(nèi)在驅(qū)力,是魯迅走出虛無的內(nèi)在驅(qū)力?!盵20]《野草》的寫作處于“看清自己”、自我調(diào)整的需要……要從巨大的自我懷疑和絕望中走出來,在自我悲劇性的歷史命運(yùn)中作“絕望的抗?fàn)帯盵22]。如《淡淡的血痕中》所寫:“叛逆的猛士出于人間;他屹立著,洞見一切已改和現(xiàn)有的廢墟和荒墳,記得一切深廣和久遠(yuǎn)的苦痛,正視一切重疊淤積的凝血,深知一切已死,方生,將生和未生?!?/p>

對魯迅而言,這無疑是一場與虛無的生死肉搏。他希望成為一個像“棗樹”一樣的孤獨戰(zhàn)士,以一無所有的鐵桿似的枝干,直刺著奇怪的、黑暗的、高而遠(yuǎn)的夜空,勇敢而孤獨地抵抗著“虛無”。魯迅說:“我愛十年前的半農(nóng),而憎惡他的近幾年。這憎惡是朋友的憎惡,因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農(nóng),他的為戰(zhàn)士,即使‘淺’罷,卻于中國更為有益?!盵2]509是的,魯迅愿意做那“孤獨的雪”,因為他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币苍敢狻澳胨涝谲囕喌紫隆保皇菫榱恕翱匆娔擒噳嬋氡戎小?。魯迅對現(xiàn)實有著非常清醒的認(rèn)識,他堅定地說:“中國現(xiàn)在的社會情狀,止有實地的革命戰(zhàn)爭,一首詩嚇不走孫傳芳,一炮就把孫傳芳轟走了……仿佛覺得大炮的聲音或者比文學(xué)的聲音要好聽得多似的?!盵2]306

[1] 汪暉.反抗絕望:魯迅及其文學(xué)世界[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2] 魯迅.野草[M]//魯迅選集.北京:線裝書局,2007.

[3] 馮雪峰.雪峰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5:296.

[4] 王瑤.魯迅作品論集[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4:30.

[5] 李何林.魯迅《野草》注解[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75:4.

[6] 彭小燕.“虛無”的意味——一份具有特定傾向的《野草》解讀報告[J].天津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5,(1):44-50.

[7] 李楊,白培德.文化與文學(xué):世紀(jì)之交的凝望——兩位博士候選人的對話[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3:30.

[8]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文學(xué)研究所魯迅研究室.魯迅研究學(xué)術(shù)資料匯編:第4卷[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1987:6.

[9] 李歐梵.鐵屋中的吶喊——魯迅研究[M].尹慧珉,譯.長沙:岳麓書社,1999.

[10] 魯迅.魯迅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1:532.

[11] 錢理群.周作人傳[M].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0:152.

[12] 雅斯貝爾斯.智慧之路[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88:24.

[13] 劉小楓.拯救與逍遙[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459.

[14] 韓明港.哀、怒與虛無——魯迅的啟蒙困境與生命困境[J].當(dāng)代文壇,2010,(3):116-119.

[15] 魯迅.魯迅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5.

[16] 魯迅.燈下漫筆[M]//魯迅選集.北京:線裝書局,2007:27.

[17] 魯迅.魯迅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5:63.

[18] 范美忠.民間野草[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xué)出版社,2012:31.

[19] 魯迅.魯迅全集:第11卷[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5:657.

[20] 解洪祥.走出虛無——魯迅由孤獨個體到文化戰(zhàn)士的精神歷程[J].山東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1999,(1):5-9.

[21] 孫玉石.<野草>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10:216.

[22] 李玉明.“人之子”的絕叫:<野草>與魯迅意識特征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12:244.

(責(zé)任編輯 蔣濤涌)

Three Kinds of Nihility in Lu Xun's Works

ZHAO Bin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China)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nihility in Lu Xun's works, which are embodied in three kinds of figures including the indifferent people, negative initiator and active initiator. Only the active initiator can “speak” on behalf of Lu Xun.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nihilistic ideas of the characters should not be equated with Lu Xun's own nihilistic thoughts. The expression of the nihility of the characters is a means of self-reflection made by the author for the detachment of nihility.

three kinds of nihility in Lu Xun's works; death of spirit; detachment of nihility; indifferent people; negative initiator; active initiator

2016-03-27

趙 斌(1982-),男,安徽霍邱人,博士生。

I106

A

1008-3634(2016)05-0082-06

猜你喜歡
啟蒙者虛無主義野草
小心野草
大灰狼畫報(2022年5期)2022-08-06 07:42:16
從啟蒙者“論戲曲”到“甄別舊戲”——20世紀(jì)中國戲曲命運(yùn)的生態(tài)觀照
戲曲研究(2020年2期)2020-11-16 01:21:36
李建國:誓把“野草”變身致富草
我種了一棵野草
一束野草
舉旗亮劍遏制和反對歷史虛無主義
堅定道路自信 理直氣壯 抵制歷史虛無主義
必須認(rèn)清歷史虛無主義的本質(zhì)
一寸相思一寸灰
與“啟蒙者”同行
米林县| 松溪县| 连州市| 博罗县| 德清县| 富宁县| 顺昌县| 大名县| 泌阳县| 渭南市| 左权县| 邵东县| 织金县| 黎城县| 诸暨市| 建宁县| 望城县| 龙州县| 湘潭市| 济南市| 新津县| 宝兴县| 汕尾市| 义乌市| 满城县| 泾阳县| 唐河县| 曲周县| 思茅市| 霍邱县| 华池县| 龙游县| 贵德县| 肇东市| 合山市| 巩留县| 濉溪县| 始兴县| 云阳县| 会理县| 博罗县|